彭光谦
军事科学院战略学博士生导师军事科学院战略研究部学术委员会原主任
越来越多的人在反复的比较中,更加坚定地相信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真理。共产党人应是社会主义天然的促进派,而决不能是垄断资本的奴婢和“店小二”。
在知青上山下乡历史进程中,也毫不例外地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奋勇当先、甘于奉献、作出成绩、受到表彰的知青先进个人与集体。
1小时前
互动:1
按劳分配企业,与老板或股东经营的企业的根本区别在于,企业的生产成果由投入劳动的员工来分解;而老板或股东经营的企业由投入资产的老板或股东来享受或分解。
2023-12-08
互动:12
政策既是党和人民的接触面,又是党的生命线,而其落实的最佳方式是“人-风气”的感染作用,而非制度手段。
2023-12-08
互动:7
现代自由主义理论家有一种倾向,要把国家解释为一个代表整个社会利益的机关,说它的建立,是为了对社会存在所必然引起的各种矛盾进行仲裁和调解。
2023-12-08
互动:16
面对复杂的内外环境,桑解阵需要应对的执政难题增多。它需要进一步加强执政党建设,在实现经济增长的基础上维护政治社会稳定,化解外部风险带来的不利影响。
2023-12-08
互动:32
张树华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积极的舆论能够为社会提供正能量,从而成为社会进步的推进器、民意晴雨表、社会的黏合剂、道德的风向标。相反,消极的舆论则可能成为一个社会的迷魂汤、分离器、软钉子甚至是社会冲突的催化剂。
2023-12-08
互动:21
鲁迅对国民革命的支持并非是无限绝对的,而且他对群众运动始终持怀疑态度,此时他的思想革命批判和世界主义立场仍旧重于国民革命的民族主义和民主主义诉求。
2023-12-07
互动:17
社会主义中国统筹发展与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应当注重平衡发展,而不是偏执于不平衡发展。
2023-12-06
互动:36
知识能否发挥作用,不仅受到知识储备量(学历)和储备方向(专业)的影响,也受到空间地理位置的影响;城市白领所拥有的文化资本的最终价值取决于当地知识存量的平均水平。
2023-12-06
互动:22
从三个维度下的政治分析框架分析,当今社会主义存在明确的传统主义转向,这一过程始于斯大林时期,其哲学本质是对现代理性的反思。这一分析展示了令人惊讶的图景:一个反向的黑格尔式的思维历史辩证法。结果是,新社会主义与古典政治哲学的正义观念高度统一。
2023-12-06
互动:10
只有通过这段前后连续的历史,我们才能真正认识过渡时代无果的艰难探索之意义。
2023-12-05
互动:19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异化劳动”论题,强调劳动作为人的生命活动和类特性在资本主义社会已经偏离“自由自觉活动”的本质,从一种有意识的活动转变为维持肉体生存的手段
2023-12-05
互动:11
人工智能的资本主义应用重构了人机关系,呈现出“人机分离”和“人机融合”的现实样态,引发了人机对抗的社会争议。
2023-12-05
互动:12
始于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的英国新左翼运动,开启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新左翼运动的序幕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反思浪潮。
2023-12-05
互动:5
人类社会发展至今,贫困作为一个世界性难题一直未得到彻底解决,各国政府和组织在克服贫困的道路上也从未停歇。
2023-12-05
互动:8
“典型示范”是20世纪50年代农业合作化运动的一条重要路径,各地试办合作社取得的经验通过报刊、电影等多种媒介广泛传播,树立了“典型社”的基本形象,为全国各地的农村做出了表率。
2023-12-04
互动:11
马克思早在中学时代就已经形成一种并未言明但深层支配的启蒙主义新闻观。该新闻观念的再现得益于研究者的方法革新。
2023-12-04
互动:6
现有经济体制促进经济增长的潜力已经充分发挥,而国有制的优势动能尚未充分展现出来,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高质量发展在经济体制方面最有潜力、最需攻关的新动力就是国有经济发展。
2023-12-04
互动:31
毛泽东在20世纪60年代作出了搞三线建设的战略决策。实行这个决策,中国有了安全的战略后方,同时也形成了中国的威慑力。中国能有后来几十年的国家安全,其中就有三线建设的因素。回顾历史可以更深刻认识到,毛泽东是伟大的战略家。
2023-12-03
互动:78
吕老师认为,冷战-后冷战结构对世界农业资本主义的影响深度形塑了当代世界,俄乌战争正是这一过程的延伸。通过回溯世纪末学术范式变迁、中苏革命、冷战与全球化历史、20世纪以来中国探索现代化的实践,吕新雨老师旗帜鲜明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其实是第三世界的现代化。
2023-12-02
互动:26
以纯粹的规范形式忽视或者掩盖法律的政治意志形式和经济关系本质,是误解或者曲解法律本质的惯常思维逻辑。
2023-12-02
互动:9
我们认识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就要求从文化的一般和个别的统一认识中国传统文化。
2023-12-02
互动:82
梁启超的“转型”可以被视为19世纪末资本主义现代世界体系形成进程中较具普遍性的思想现象。认识这种普遍现象产生原因的着眼点,是霸权者统治的愿望以及被压迫者反抗的愿望这两个基本动能。这组动能之间产生的张力与冲突,为我们理解梁启超思考中国的命运及其局限提供了基本前提。
2023-12-02
互动:6
然揆诸中共三大前后国共合作的发展和国民革命的走向,陈独秀之思考具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中的时代特色,有因事而化、因时而进的现实主义考量。其对资产阶级的认识和对农民革命性的认识,对于后来的革命领导者,如毛泽东等亦有不小的启发。对此,应该历史地、逻辑地看待和分析。
2023-12-02
互动:13
与其将“范世荣现象”等同于历史“实录”,毋宁借此反观王林的创作观念,并由此追溯其背后的左翼民主革命的精神脉络,以及由新文学所塑造的现实感觉机制。
2023-12-01
互动: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