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历史 > 历史视野

解放战争-第二十章 三军挺进,经略中原

小庄 · 2023-05-18 · 来源:八角楼上公众号
《解放战争》 收藏( 评论() 字体: / /
思想上政治上的路线正确与否是决定一切的。党的路线正确就有一切,没有人可以有人,没有枪可以有枪,没有政权可以有政权。路线不正确,有了也可以丢掉。路线是个纲,纲举目张

  一、晋冀鲁豫野战军

  1947年6月30日,一支12万3千人的大军集结在了黄河北岸。

  这一段是黄河中下游的河南与山东交界处,自张秋镇到临濮集约150公里的黄河河段上,这支12万多人的野战军人马,正在由北向南强渡黄河。

  这是共产党人精心策划的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军事行动,其终极目的就是要完成毛泽东所计划的由战略防御向战略进攻的转化。

  在我们了解这段军事行动之前,还得先聊聊这支野战军的历史。

  在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129师在山西(晋)、河北(冀)、山东(鲁)、河南(豫)四省边界地区创建起了若干敌后根据地,坚持敌后抗战。那部《亮剑》里面的李云龙,在抗战时期的编制,就在129师。因为129师师长是刘伯承,政委是邓小平,所以后来在这几个根据地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晋冀鲁豫野战军,在解放战争时期,也常常被称为“刘邓大军”。

  日本投降以后,刘邓指挥部队迅速打通了太岳、太行、冀南、冀鲁豫四个解放区的联系,使得原本孤立的四个解放区基本上联结成片,此后,共产党人便将这个连成片的解放区称之为晋冀鲁豫解放区。

  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停战协定,全面内战爆发。

  在战争刚开始的前半年,晋冀鲁豫解放区的解放军,也是按照“先在内线打几个胜仗”的指示,依托解放区的人力物力资源来瓦解国民党的进攻,同样以“歼灭有生力量为主”。

  但是在战争进行了半年多的时间以后,蒋介石日感兵力不足,于是改变战略,将原来的全面进攻改为重点进攻,把主要的兵力集中到了山东和陕北两个解放区。于是,整个解放战场的态势出现了微妙的变化,因为国民党军将优势兵力都集中到了山东和陕北,就像一个人的两个拳头,一个拳头在东,一个拳头在西,处于这一东一西之间的中间地带,双方都采取了守势。这一地带包括河南、河北全境,山东的鲁西南地区,山西的太行山地区和山西南部地区。而我们的晋冀鲁豫解放区恰恰就在这个范围里。

  起初,在蒋介石刚刚采取重点进攻的时候,山东和陕北的压力顿时扑面而来,重要城市一丢再丢,包括山东的首府临沂,陕北的延安都是在这一时期丢掉的。虽然这两个解放区坚持内线作战,不断依托根据地的人力物力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打了很多的胜仗,但是随着根据地的不断缩小,生存危机越来越艰难,尤其是解放区百姓的负担几乎已达极限。陕北根据地在短短的几个月时间里,粮食产量直接减半,棉花产量更是急剧减少了70%,山东解放区同样遭遇着这种生存危机,粟裕曾形象的比喻“山东的水都快喝干了”。一边是根据地的减少,但是另一边却是为了应对战争的需要不断需要扩大军事力量,如此下去,怎么持续呢?

  为了缓解陕北和山东两地的危机,处于国民党军两个重点进攻地区中间地带的晋冀鲁豫野战军在3月份到5月份间,也就是蒋介石重点进攻刚开始的这段时间里,在豫北和晋南两个区域里发起了对国民党的作战攻势。晋冀鲁豫野战军此时一分为二,划分出两个战场,其中一路由刘邓率领,集中了晋冀鲁豫野战军大部兵力共10万余人在豫北作战,而另一路则由陈赓率领,以第四纵队主力和太岳军区一部共5万余人在晋南作战。从此时开始,由刘邓率领的晋冀鲁豫野战军大部组成的那支军队,被习惯性的称之为“刘邓大军”,而由陈赓、谢富治率领的那一部分晋冀鲁豫野战军则习惯性的被称之为“陈谢大军”。此时的刘邓大军和陈谢大军,都没有想到,要不了多久,他们将会成为一个重要的战略布局中的两支核心力量,而这个布局将直接改变解放战争的战略防御,使之迅速转向战略进攻。

  刘邓大军和陈谢大军发起的豫北攻势和晋南攻势,虽然都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陕北和山东的压力,也歼灭了大量的国民党军有生力量,但是根本上还不足以撼动蒋介石的整个重点进攻的布局,而且刘邓大军自己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旅团干部的伤亡十分严重。从整个山东、陕北、中原连起来看,被动的局面并没有扭转。

  这个时候,在毛泽东的心里,一个要将战局彻底扭转的战略部署计划日渐成熟了起来。

  二、一把尖刀

  蒋介石不是把两个拳头打进了山东和陕北吗?他无非是想促成在山东和陕北的决战局面,即使不能,那也要试图将这两个地方的共军赶出根据地,以便在华北一带决战。可是这样一来,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这个胸膛就是中原一带。

  刘邓大军和陈谢大军,曾试图在两个拳头的中间地带,即豫北和晋南一带发起攻势,试图给予蒋介石沉重打击,但是这种打击还不足以撼动全局。一是因为这两个地方还不是蒋的心脏地带,二是因为这一带蒋介石还拥有相当顽强的防御力量。

  因此,在两个拳头的中间一带作战,就不能只是同样的用拳头去打击别人的胸膛,这样效果不明显。而是应当化作一把尖刀,直接插进对方的心脏,这样才能彻底地,完全地扭转战局。

  哪里才是蒋介石的心脏?毛泽东看着作战地图,缓缓地把手指指向了一个地方——大别山。

  大别山,雄峙于国民党首都南京与长江中游重要城市武汉之间,是鄂、豫、皖三省交界处,也是敌人战略最敏感而又最薄弱的地区。在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四方面军曾在这里建立根据地。1932年,因受到国民党军的疯狂围剿,张国焘率领四方面军从这里西撤四川,1934年,由吴焕先和徐海东率领的红二十五军又在这里转战,而后撤向了陕北。所以这一地带也可以说是一块老革命根据地。

  我军一旦占据大别山,就可以形成东慑南京,西逼武汉,南扼长江,暾制中原的格局。“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鼾睡”?蒋介石必然会调动其进攻山东、陕北的部队回援,同我军争夺这块战略要地。一旦蒋军被调动,他的战略布局就会被打乱,我军被动的形势就可能在这种调动中完成逆转。当然,此时还仅仅只是可能,要彻底完成逆转,还需要另外两步棋的配合。哪两步棋?我们稍后再讲。

  如果我们此时仅仅从历史的结果去看刘邓直插大别山这步棋,那当然是很高明的。但是,如果把结果抛开来看,只是单看这一军事战术,我们就会发现这样一个有趣的事实,那就是直插敌人腹地这一招,人家老蒋早就用过了。从国军的视角去看,人家兵锋直指延安,直接打到了共产党军队的腹地,并且把中共的指挥机关都赶出了办公的地方,其军事首脑机构只能在陕北的山沟沟里打转转,这不就是直捣黄龙,威胁其心脏吗?

  但是为什么老蒋的数十万大军打进解放区的腹地,就是两个拳头,而你的一支12万人的野战军打进人家的腹地,就变成了一把尖刀?难道只是用词上故意强化我军威力,削弱敌人威力吗?

  当然不是这样。

  其核心的区别在于:在解放区,共产党领导的军队与百姓是融为一体的鱼水关系。而在国统区则根本不同,那里的百姓与蒋介石集团则是完全对立的关系,尤其是当战争进行了一年以后,巨大的战争开支急速的把这种对立关系拉大了。

  这就造成了一个谁也无法更改的事实,那就是国军打进解放区的腹地,就会变成被诱敌深入,然后依托解放区的百姓,用人民战争的方式各个击破,从而歼灭其有生力量。

  而反之,解放军一旦打进了国军腹地,就会变成解放区与当地的百姓结合起来,然后共同反对蒋介石军队的进攻和围剿。因此,不但不容易被歼灭有生力量,而且一旦在其腹地站住了脚跟,影响和威胁会迅速扩大,所以它就不仅仅只是一个拳头,而是一把尖刀。

  这么一看,这仅仅是一个战略问题吗?不,它其实是一个路线问题,是群众路线,人民路线决定着同样的战略战术,却能打出完全不同的效果来。如毛主席后来所说:“思想上政治上的路线正确与否是决定一切的。党的路线正确就有一切,没有人可以有人,没有枪可以有枪,没有政权可以有政权。路线不正确,有了也可以丢掉。路线是个纲,纲举目张”。

  三、“品”字形战略

  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在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之前,毛泽东预想了三种可能:一是付出了代价站不住脚,退了回来;二是付出了代价站不稳脚,在周围坚持斗争;三是付出了代价站稳了脚。

  一种是站不住,一种是站不稳,一种是站稳了。

  乍一看,除了肯定要付出代价以外,那一定是只有这三种可能呀,这还需要预设一下?

  当然需要,有了预设,才会事先考虑到遭遇不同情况时的应对方案,把种种可能性都考虑进去,应对方案才更完善,同时也不至于在某种可能性到来时惊慌失措,毫无退路。

  做最坏的打算,争取最好的结果,这是一个最常见的方法论。

  让刘邓大军独自完成千里挺进的任务不仅是危险的,而且极有可能去了以后站不住脚。

  从理论上说,刘邓大军深入敌人心脏,与当地百姓结合,是多半可以站住脚的。但是,理论可以指导实践,但千万不能超越实践。

  在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这一战略任务面前,他们面临着两个极其现实的困难。

  其一,千里挺进敌人腹地,沿途可能遭遇的阻击和围剿自不必说,而且这一任务要想顺利的完成,速度就一定要快,要出奇制胜,否则一旦老蒋发觉了我军意图,必然拼命围剿,挡住去路,那时即使最终完成了挺进任务,其损失也必然巨大。所以,刘邓大军就不能慢慢吞吞的走,而是要用急行军的速度去完成。这就意味着这样一个事实,要有决心不要后方,大踏步的前进,才能既完成任务,又将损失降低到最低。

  其二,大别山一带,虽然说是红军时期的老根据地,但是因为当初红军遭遇围剿,在这里几进几出,最后又离开了这一块地方,这就使得当地的百姓已经不像从前那样相信共产党来了就不走了。所以要想在这里获取群众的支持,就不是一件短时间内可以完成的事情。孤军深入,如果不能站稳脚跟,百姓短时间内又不会提供任何帮助,其所面临的危险自是不言而喻的。

  因此,不仅要考虑刘邓大军的顺利挺进,还要想办法令刘邓大军尽可能在大别山站稳脚跟。

  于是,配合这把尖刀的另外两步棋就出来的,这两步棋就是陈谢大军(即陈赓、谢富治),和陈粟大军(陈毅和粟裕)。

  毛泽东作出了这样的战略部署:

  第一,以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即刘邓大军,从国民党军南线的中部实施突破,第一步攻占鲁西南,第二步跃进大别山。这一路大军以淮河以南,长江以北,平汉路以东,淮南铁路以西为作战范围。

  第二,以晋冀鲁豫野战军一部,即陈谢大军,从晋南南渡黄河,挺进豫西,在伏牛山一带展开,以黄河、渭水以南,汉水以北,平汉路以西,西安以东为作战范围。

  第三,以华东野战军部分主力,由陈毅、粟裕指挥,即陈粟大军,挺进鲁西南,进军豫皖苏边区,以黄河以南、淮河以北、平汉路以东、运河以西为作战范围。

  这三路大军表面看各自有自己的作战范围,但是把三路大军各自作战的区域连起来看,就大大不同了。三路大军呈现出“品”字形配置,就如一个稳固的三角形一样,互成犄角,互为侧翼,退可有另外两路大军作后盾,进也可由另外两路大军来助攻,随时都可以相互配合作战。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最大程度帮助刘邓大军在大别山站稳脚跟,而且即使遭遇最困难最不利的局面,仍然还可以退回来。

  然而,这还仅仅只是战术层面的配置,如果仅仅停留在互为侧翼,互成犄角之势,还不能算是什么高明之举。我们还需要把这个三角形配置所摆放的位置,放到除东北以外的整个解放战场上去看,这个时候它的巧妙高明之处才真正暴露出来。

  从第一层去看:可解陕北、山东之围。

  这个三角形一旦部署完成,必然可以调动蒋介石军队的回援,这样陕北和山东的危机就容易解除了。尤其是陕北,因为地瘠民贫、环境恶劣的缘故,西北野战军所承担的压力实是所有解放区中最大最苦的一个。

  但是,这仅仅是第一层的意义,从第二层去看:彻底打破了蒋介石的重点进攻计划。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可直接威胁国民党的心脏地带;而陈谢大军进攻豫西,可威胁胡宗南的侧后;陈粟大军再进军豫皖苏一带,整个国民党原先的战略部署统统会被打乱。不仅其重点进攻计划再难持续下去,而且将逐渐被我军的作战牵着走。

  然而,这依然不是最核心,最重要的意义。抛开前两层的作战意义,再往更深一层去看,这三路大军所处的位置,所各自负责的作战区域连起来,恰恰构成了扼制整个中原战局的核心要塞。将来的战役发展将会再次证明一个古老的军事观点:谁控制了中原,谁就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三路大军的品字形配置一旦形成,三军鼎立,经略中原的战略部署就完成了。

  如此一来,毛泽东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完成由战略防御到战略进攻的彻底地转变也就可以实现了。

  这就是毛泽东领导下,共产党人精心策划出来的一次重大意义的军事行动。

  此时,刘邓大军12万人马正集结在黄河北岸,他们即将为实现这个战略计划迈出第一步,也是极其重要的一步——渡过黄河,征战鲁西南。

  在这之前,他们已经把可能遭遇到的所有困难都预先设想了一遍,然而他们依旧没有料到,此次大军南下所经历的种种艰辛和危险,还是极大地超出了他们最初的预想。

「 支持乌有之乡!」

乌有之乡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乌有之乡 责任编辑:焦桐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相关专题

今日头条

最新专题

热议联想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罗刹海市》为什么火爆全球?
  2. 滠水农夫:刀郎新歌爆红乃是深沉的悲哀
  3. 涿州水灾是一个信号,华北地区今后可能会经常遭遇类似情况
  4. 绝不允许“清华二胎奶爸”诋毁中国人民和人民领袖
  5. 美国人害怕了,不让中国人幽默了么
  6. 改革到底难在哪里?——小岗村参观有感
  7. 来自台湾的狠话:最早2年后美国就要对中国开战!
  8. 成都大运会严禁转基因,中国出生人口倒退回抗战,应调查!
  9. 反间谍,是谁“脊背发凉”?
  10. 子午|大灾面前,先斩“巨婴”?--别再污名化人民群众了
  1. 决定国运时刻,战略目标已定,坚决防止刘连昆式“内鬼”
  2. 北京一场特大暴雨,冲出多少魑魅魍魉
  3. 今夕何夕、竟然遍街的黄世仁和他的狗腿子?
  4. 我们都被骗了!像“美国特工”见面会,说成耶伦与经济学家聚餐会
  5. 赵磊:远离胡锡进
  6. 发现《罗刹海市》爆火后一个有趣的现象,值得玩味。
  7. 老板们敢听《罗刹海市》看得懂《欢颜》?
  8. 1965年为何要取消军衔制?
  9. 戚本禹海口谈写《回忆录》的想法
  10. 做梦解决不了房价下跌
  1. 赵磊:可懂“惊险的一跃”?——评林毅夫“消费拉动误导中国”
  2. 《罗刹海市》为什么突然爆火?
  3. 对中国渗透没白费,美国扶持的“内鬼”,开始露头了
  4. 如果看不清三件事,就不知道大事将要来临
  5. 不许援朝?34国施压中国,话音刚落,中方宣布将派高官赴朝访问
  6. 你这么叼,中纪委知道吗?
  7. 常征:胡锡进的舞蹈再拜与山呼万岁
  8. 扒一扒北京耶伦女性精英饭局
  9. 余建洲长篇小说《心愿》连载(87)
  10. 刘振起:最痛的感受,剥功予罪,天下奇冤
  1. 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6周年丨因为毛泽东,解放军成就了“仁义之师”
  2. 预测全错,反杀好莱坞
  3. 决定国运时刻,战略目标已定,坚决防止刘连昆式“内鬼”
  4. 1965年为何要取消军衔制?
  5. 毛主席时代的《人民日报》准确预判当下中国
  6. 还在卖,国家的利益还要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