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争鸣 > 网友杂谈

幸福的时代,美好的回忆

zznet · 2009-09-26 · 来源:乌有之乡
建国六十周年 收藏( 评论() 字体: / /

本人是生在60年代,长在70年代,如今已过不惑之年,在建国60周年、全国上下齐唱红歌之时,不由得回忆起过去的时光。70年代可谓是一个火红的年代,国际上以“打倒美帝、打倒苏修、打倒各国反对派”为口号,可以说谁来侵犯就把谁打倒在家门口,与美、苏、印、越等的较量中都取得胜利,国际地位空前提高。国内以阶级斗争为纲,抓革命促生产。记得小学中有一课,只有十个字——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每个月还要请老工人作忆苦思甜报告,控诉旧社会资本家的剥削历史!每学期学校包场看两场电影,包括《闪闪的红星》、《小号手》、《沙家浜》、《侦察兵》、《南海风云》、《海霞》、《红灯记》、《奇袭白虎团》、《春苗》、《红雨》、《决裂》、《地道战》、《地雷战》、《南征北战》等,大家纷纷比较自己看了多少遍《奇袭白虎团》,我记得本人看了十几遍,感觉美帝国主义确实是纸老虎不堪一击。学校里的老师则天天教育我们长大要为人民服务、建设祖国等,教的歌曲基本是电影插曲,如《闪闪的红星》、《小号手》、《赤脚医生向阳花》,还有毛主席的《长征》、《女民兵》,后来是著名的《啊,朋友再见》,没有乱七八糟的东西,很单纯。生活方面,家里养几个孩子,吃的方面没有问题,每人每月十几斤到二十几斤的定量,每家基本一样,肉蛋奶不多,但也不缺,蔬菜供应充足,特别是冬天的大白菜,凭票1分钱1斤,小食品如饼干糖果不多,自己也不是特别想吃,穿的方面,则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说明数量少,质量高!不象现在吃的东西不放心,穿的衣服鞋子一年就换,记得刚参加工作时花了88元买了双皮鞋穿了三年,觉的还可以又花88元买同样的鞋,结果穿了1年,再去买时已经没有了——因为企业倒闭了。前几天与上小学的孩子聊天,问在学校老师讲不讲长大以后要做什么,以及学习是为了什么,孩子说老师没有讲过并认为是为了长大挣钱。小学老师讲过一个故事,说在资本主义的美国,一位年青人做好事搀扶摔倒的老人,结果被老人告上法庭被判有罪,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绝对不会发生此类事件,还说港台的家庭都装防盗网,治安混乱,我们伟大祖国的人民道德高尚、可以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小时候本人还经历过一件事,5岁时随母亲回姥家,在中途火车站需要补票,母亲让我在车站外等着,她自己去站里售票处补票,中间有十几分钟的样子,我就自己站在外面等着,当时根本没有“拐卖人口”的概念,要是现在,别说十几分钟,一秒钟不在视线内,可能就被人贩子直接抱走了。

「 支持乌有之乡!」

乌有之乡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乌有之乡 责任编辑:heji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相关专题

今日头条

最新专题

热议联想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在中国如此受益的他们为何会铁杆反华?
  2. 曹兴:美国铁了心要赖账?中国是时候清空美债了!
  3. 司马南:中国自由派知识分子的金标准
  4. 1965年,毛主席:“干部子弟是一大灾难!”
  5. 一条“北极鲶鱼”浮出水面,水下还有多少?
  6. 假如没有发生西安事变
  7. 孙女炫富,靠爷爷单位自查恐怕不行
  8. 湖北石锋:焦点是坚持公有制还是坚持私有化
  9. 中国万亿投资俄罗斯资源:盛世买古董,乱世买黄金
  10. 吴震:来自半脑人的指控
  1. 吴铭:国际政治格局质变的标志性事件
  2. ​郭松民 |关于马先生登陆及其他
  3. 今天,我要理直气壮的替“公知”正名!
  4. 1986年陈永贵追悼会:八宝山冷冷清清,大寨人山人海
  5. 历史文献:苏修为何翻来覆去让人民奋斗?
  6. 官方纪念毛主席的规格、频率不如孙中山,这很奇怪
  7. 可叹一个三观端正的好青年,竟死于非命。苏州女子杀夫案背后......
  8. 前三十年犯了“集体性的方向性错误”吗?
  9. 地主阶级的孝子贤孙
  10. 出来洗地了!
  1. 乌有之乡网站募捐公告(2023年3月)
  2. 吴铭|挣脱错误货币理论的枷锁,是打破美国霸权的前提
  3. 中美拔刀,暴风雨真的来了!
  4. 当权派的反击,最惨烈的政治报复来了!
  5. 厉以宁走了,留下了他最爱的贫富两极分化
  6. 谁是老人家“第二件大事”中最大的受益者?
  7. 谁在搞极左?——四清运动与毛刘的决裂
  8. 顽石:说说慈禧太后
  9. 先被美国抄家,再被中国审判,这就是汉奸的结局
  10. 赵磊:刘伶不穿裤子,还是刘伶 ——毛刘的差距为啥这么大(五)
  1. 全国学毛著的标兵廖初江,后来怎么样了?
  2. 《功过在人心》
  3. 中宣部原副部长:后悔当初没有听毛主席的话
  4. 知青上山下乡是新中国的战略决策——兼评“就业危机”之说
  5. 她能怎么办?
  6. 官方纪念毛主席的规格、频率不如孙中山,这很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