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恶性通胀来到的时候,人们最担心的事是财富贬值。于是有人买房子,有人买金条,有人买墓地,有人买粮食等等,有人说,这些东西变现困难,风险大,不如买股票,买债券,买基金,有人说,发生恶性通货膨胀,股票、债券、基金都可能出现大幅度下跌,都有风险。我说,恶性通货膨胀是市场经济秩序的大混乱、大危机。大混乱时代最要紧的是保命,不是保财富。中国古代有个故事,说的是一个守财奴不幸落水,岸上的人大喊让他丢掉装着银子的钱袋,他不肯,最后溺水而亡。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管什么时候我们必须分得清楚什么是重要的事,什么是次要的事,什么是假象,什么是本体,如果把身外之物当成性命,身家性命就没有了。
在经济大危机的背景下,我们应该首要考虑的是保住性命。对此,人们不以为然,认为大危机不会危及到自己的性命。这种想法太过于乐观了,经济危机一定会引起社会危机,社会危机一等会引起生存危机。想必大家对xx年春夏之交的风波记忆犹新,表面看是政治危机,实则是经济危机的表现。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中,最要紧的关口是价格闯关。1988年、1989年价格猛涨,引起各界的强烈不满,矛头直指经济腐败(官倒)和政治。快刀斩乱麻,平息风波,恢复稳定,继续推进市场化改革。今天的经济环境、政治环境已不是二十年前的境况,一旦有乱,不同社会阶层定会出来表演一番、争夺一番。国际敌对势力更会抓住时机,敲骨吸髓。
自己的性命是重要的,国家的前途命运更是重要的。国家的动乱就是个人的灾难,要避免个人灾难,就必须消除国家的动乱。要消灭由于通货膨胀引起的国家动乱,就要正确认识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提出治理通胀的措施。
恶性通胀的产生的原因在于把本体和假象颠倒了。
第一,发展经济的目的是提高民众的幸福指数,我们却把发展经济的目的看成是追求GDP。于是民众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了,生存环境越来越差了,多数人占有的财富越来越少了,少数人占有的财富越来越多了,多数人和少数人消费的社会产品都相对越来越少了,货币形态的社会财富越来越多了,必然产生物价越来越高了,危机就会发生。
第二,人们持有货币的目的本来是消费,市场经济却让钱生钱成为人们持币的目的。市场经济在按资分配的制度下,让少数人拥有了剩余财富,他们便产生以钱生钱强烈愿望,于是银行产生了,债券市场产生了,股票市场产生了,外汇市场产生了,期货市场产生了,期权市场产生了,这些市场不断生产着大量的准货币,满足着少数人对财富的意淫。准货币和货币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造成货币不断地贬值,泡沫焉能不堆积?危机焉能不来临?
第三,国际贸易的目的本来是互通有无,用自己的“有”交换别人的“有”,既解决自己的“无”,也解决别人的“无”。市场经济却把国际贸易看成发大财的机会,结果国内市场的流通商品数量减少了,花花绿绿的票子却增加了。如果票子是可以信赖的,贸易顺差只是推迟消费,或者说储备财富。可是现在情况是货物换回的票子是不可信赖的,其价值不断的缩水。这种条件下的贸易顺差就是财富转移,或者说灾难的积累,物价上涨只不过是一种警示的征兆罢了。
第四,增发货币的目的是扩大内需,矫正按资分配制度下财富分配的不均衡性,本应通过无偿的方式发到低收入者手上,结果却是通过有偿方式把增发的货币集中到了高收入者的手上。高收入者拿到增发的货币不是为了实现商品的使用价值(通过购买进行消费),而是为了商品价值的增值。比如买房子本来是用来居住的,可是高收入者买房子却是为了投资。房子既然成了热炒的对象,价格就必然越来越来越高。增发货币在现行银行信用制度下满足了高收入者对财富的追求,也满足了银行本身敛财的欲望。他们在过剩条件下的最轻松的赚钱手段就是拉抬价格,炒房子、炒地皮、炒股票、炒大蒜、炒石油、炒黄金等等。高收入者在前面冲锋陷阵,银行在后面提供弹药,一步步把经济列车推向悬崖。
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实乃人们颠倒了本体和假象,把死亡当新生,把羞耻当光荣。要避免恶性通胀,我认为我们先要回答这样几个问题:
第一,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第二,开展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目的是什么?
第三,货币的有哪些内容?货币的本质是什么?
第四,少数占有多数财富的人和多数占有少数财富的人的关系如何在市场化过程中演化?是彼此和谐相处,还是一起奔向终点?
大侠认为通货膨胀的实质是少数占有多数社会财富的人为追求财富最大化,通过货币的异化,挟持政府或者联合政府剥夺多数人财富的过程。在市场经济制度下,资本不仅通过资本支配劳动实现利润最大化,同时还通过通货膨胀实现财富最大化,货币不仅是支付的手段,更是剥夺的工具。
西安财经学院王大侠
相关文章
「 支持乌有之乡!」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