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500 篇文章
马克思论黑格尔法哲学的“神秘主义” 1.黑格尔国家哲学的核心问题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保存下来的手稿从第261节开始,但它实际上是从第260节开始。在第260节中,黑格尔直接把现代国家的原则界定为具体自由,或特殊性与普遍性的统一。“国家是具体自由的现实;但具体自由在于,个体的单一性及其特殊利益不但获得它们的完全发展,以及它们的权利获得明白承认(如在家
2022-09-21
互动:17
生产方式这个范畴在马克思的论著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很可能是马克思使用次数最多的一个范畴。因此,能否确切理解这一范畴在不同场合的特定含义,对于经典著作的学习非常重要。另一方面,这一范畴与唯物史观、《资本论》研究对象、“市民社会”理论等理论认识息息相关,围绕这些理论问题的争论直接涉及这一范畴的把握。可见,对于经典理论的学习研究来说,有必要把这一范畴阐述
2022-09-21
互动:10
赵雅茹:间谍片起源于何时?它和犯罪片、动作片等相近类型的区别在哪里? 王炎:应该说在电影工业之初,间谍片就已产生,如1919年弗里茨·朗(Fritz Lang)就拍了默片《蜘蛛》(Die Spinnen)、1928年拍了《间谍》(Spione)等。间谍片的大背景是19世纪末间谍小说的兴起,源头可追溯到探险传奇等民间文学。当然,间谍片与犯罪片、战争片和动作片共享诸多元素,但本质上仍有区别,即浓厚的政治意味
2022-09-20
互动:28
摘 要:本文回顾和概述了六十多年来关于两种含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问题的学术争论,找到了其争论长存的症结所在。立足原本和实践,不仅坚实地批否了“两种含义”的存在,而且科学完整地阐明了马克思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概念(从资本论的首编到三卷)。在此基础上,对争论中的基本问题和这个事件本身作出了简要地回答和判定。 关键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两种含义;价值决定;价值实现
2022-09-19
互动:10
长城在先秦时即已开始建造,但并非所有朝代都修长城。是否修长城,与中国古代时局特别是北部边疆局势密切相关。目前,中国境内保存较好的长城遗址多为明长城,特别是京津以北地区的长城,相比西北地区的土质长城,由于其石垒、砖砌的特点,保存更为完整,也更为雄伟壮观,成为人们心目中典型的长城形象。 明朝政府仍把长城作为防御或进攻的依托,正如弘治朝三边总制杨一清所言,“非创筑
2022-09-19
互动:17
马克思在阐述《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的异化劳动学说时,虽然用了诸多费尔巴哈式的语言,但论述的思想内涵已经远远超越了费尔巴哈。马克思还原了异化劳动的事实,认为劳动的本质在于劳动的对象化,劳动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永恒前提,劳动创造社会关系。费尔巴哈只讨论抽象的劳动和抽象的人,根本不知道人作为社会关系存在物的根据是什么,无法企及马克思所
2022-09-19
互动:13
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同时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对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从相关材料看,毛泽东对九一八事变及其对中国革命的影响,进行了深刻分析和阐述,但目前学界的相关探讨尚不够深入。本文拟在梳理相关史料的基础上,对此作进一步分析。一、九一八事变深刻改变了中国社会的性质、主要矛盾和阶级关系 &ldquo
2022-09-18
互动:47
编者按:应广大读者和学术平台要求,我们近期将连续推出《世界社会主义研究》期刊2022年第八期“中西民主比较研究”栏目的系列文章。敬请关注!美式民主为何不能普世? 作者:贾可卿,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当代理论思潮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 来源:《世界社会主义研究》2022年第8期 项目:本文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基础研究学
2022-09-18
互动:35
重新发现唯物史观中的社会范畴及其理论意涵——基于对《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研读 [摘 要]术语的革命指向了哲学—世界观的革命,马克思在唯物史观创立之初就实现了对“社会”一词的意义重构,奠定了社会范畴在历史唯物主义中的基础性地位。但人们在不断使用此概念时,却忽视了对其真实内涵的追问,导致了诸多争议、偏见和误解。从马克思主义新哲学观
2022-09-18
互动:12
一、问题意识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主要是经由留学生群体推动的。其中,留日学生群体和留欧学生群体,以及后来的留苏学生群体都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贡献良多。在近现代中国历史上影响较大的另一个留学生群体——留美学生整体上与马克思主义学说则较为疏离,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观望派。对此现象,有学者认为美国知识界相对保守的政治文化(包括美国校
2022-09-17
互动:16
自苏联解体前后,俄罗斯学界就开始对列宁和十月革命相关史实进行重新审视和考证。在评价列宁时,他是不是“德国间谍”,作为一个原则性的历史-政治问题经常被提起。从历史事实看,列宁充当“德国间谍”的说法在十月革命前就已出现,之后半个多世纪间,为“坐实”列宁的“德国间谍”身份,西方国家先后伪造了“西逊文件”等“证据
2022-09-17
互动:72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马克思通过对资产阶级国民经济学的初步研究首次对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做出了哲学批判,这个批判基于对人的“类本质”的哲学思考,而这个思考,在直接的意义上,无疑是受到费尔巴哈宗教批判理论中关于“类本质”的思想的深刻影响。为此,我国学界不少学者至今仍认为,马克思《手稿》中的“类本质”思想是费尔巴
2022-09-16
互动:21
产权、货币和正当的交易体系,是经济的三要素。其中,产权和货币是人类社会分配资源和利益的两大工具。产权是资源分配的使用价值形式,通过咬定使用价值咬定商品来分配资源和利益。货币是资源分配的价值形式,通过咬定价值咬定商品来分配资源和利益。通过交易,商品和货币通过使用价值和价值勾连,形成反向运动,形成了商品的循环和货币的循环,进而构成一个完整的经济循环,配置全世界的资源
2022-09-15
互动:122
最近几年,国外落实全民所有的社会主义运动,随着2017年全民基本收入制度在瑞典的全民公投中被否决而落幕。而国内我多年前首倡的落实全民所有,国企和国资收益实行全民分红的制度,得到了国内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的响应。这个制度解决的是国企主体是谁的问题。国企主体是政府还是人民?人民怎么落实?政府是代持人还是所有人?不落实全民所有,政府这个代持人就僭越为所有人,落实全民所有,政
2022-09-15
互动:59
【导读】历史观与历史方法深刻影响历史认识的发展。作为洞察中国历史并对历史发展具有独到见解的政治家,毛泽东的历史兴趣与历史研究方法,素来是人们关注的热门话题。 本文作者认为,毛泽东对历史主义研究方法的贡献在于:其一是注重历史连续性,强调历史过程的内在联系,不能割裂历史发展的客观进程;其二是强调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注重对历史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其三是注重史学的社
2022-09-14
互动: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