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76 篇文章
今日保马推送吕新雨老师《乡村、革命与“中国式现代化”:以全球南方为视角》一文。在这篇文章中吕新雨老师全面介绍了她的著作《乡村与革命》主要论点与当今世界及中国的关联。吕老师认为,冷战-后冷战结构对世界农业资本主义的影响深度形塑了当代世界,俄乌战争正是这一过程的延伸。通过回溯世纪末学术范式变迁、中苏革命、冷战与全球化历史、20世纪以来中国探索现代
2023-12-02
作者:吕新雨
互动:25
原编者按 今天是“五一”国际劳动节,一个值得全世界劳动者欢庆的日子。当代中国的劳动者群体中,有一个数量庞大的特殊劳动者群体,近些年来某些研究者称之为“新工人”,但根据亦工亦农的特性,还是按照习惯,叫他们“农民工”更合适,正是这些游走在城市与农村之间平凡的劳动者们,为中国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理解中国道路成功与困难的密码
2022-05-01
作者:吕新雨
互动:104
编者按 保马今日推送吕新雨老师为《依码为梦》一书所撰写的序言。 《依码为梦》一书所观察的对象是今天我们称之为“数字经济”不可忽略的“前世”。新千年的第一个五年是中国互联网从业者的黄金时期,而《依码为梦》正是通过建立一个互联网从业者的内部视角,勾勒出中国互联网发展的路线图。针对这一视角,吕新雨老师指出广义的文化生产者强调把文化生
2022-02-09
作者:吕新雨
互动:42
【本文节选自《开放时代》2012年第7期。】 【内容提要】近年来,学界对于中国近代以来土地问题的讨论、对中国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史学与西方学术界为主流的现代性范式,都提出了程度不同的反思。近代以来中国的土地问题与城乡关系再认识,核心是需要重新处理地权、赋税与租佃关系的变动。其中,太平天国之后江南地区的城乡变革与阶级分化尤其关键,它导致国家与地主、农民之间租
2020-04-07
作者:吕新雨
互动:73
保马编者按 保马今日推送吕新雨老师《视差之见与齐泽克的“兔子”》,本文系吕教授为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教师戴宇辰博士专著《遭遇“视差之见”:齐泽克与文化研究》所作的序言。借由对齐泽克“视差之见”思想的评述,表达他对西方文化研究中“身份认同政治”和“多元主义文化”的批判,通过取消“大他者”的存在
2020-02-21
作者:吕新雨
互动:40
【导读】斯拉沃热·齐泽克是受到热捧的学术网红,他继承了左派介入传统,不仅奔波于欧美两地,接受采访、出席会议、发表演说、举行讲座,还曾竞选过斯洛文尼亚总统。他的学术将意识形态、精神分析和大众文化等融会贯通,国内对齐泽克的研究方兴未艾。 本期批判传播学推荐吕新雨教授为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教师戴宇辰博士专著《遭遇“视差之见”:齐泽克与文化研究》
2020-01-19
作者:吕新雨
互动:35
一、引言:今天的台湾问题 2016年5月20日,民进党主席蔡英文宣誓就任台湾地区领导人,国民党与民进党的两党政治进入新一轮的蓝绿循环。在很大程度上,这一就职也是2014年3月台湾学生反《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之所谓“太阳花”运动的成果,当学生们冲击立法院,蔡英文、谢长廷等民进党领袖奔赴现场力挺,并非偶然。所谓“太阳花”运动,实质是台湾地区两党政治危机的
2020-01-15
作者:吕新雨
互动:93
《读书》编者按: 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出现、延续至今的“民工潮”,是中国知识界无法回避的社会问题。但是,如何理解当代中国“民工潮”的历史性问题,如何为这个议题搭建讨论的前提,都不是很容易形成共识的事。吕新雨一方面征引、回应了许多研究成果,另一方面也将这一问题的讨论做了国家方向层面的延伸,极见理论思考的抱负与洞察。 “民工潮&rd
2019-11-04
作者:吕新雨
互动:81
食物主权按: 塘约村、蒲韩社区和郝堂村三地是新时期集体经济的成功代表。三地之间的相似性与不同性反映了新时期集体经济的特点与争议所在。 首先,三个村庄都面临外部市场的挑战,这恐怕也是新时期集体经济所共同面对的现实挑战。塘约村与由多个村庄构成的蒲韩农村社区的共同点是,她们都以村庄内生的经济文化为基础来组织村集体,不以市场原则与手段来组织村集体。先练好内功
2019-09-27
作者:吕新雨
互动:72
原编者按:9月4日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2019级新生开学典礼上,华东师范大学紫江学者、华东师大-康奈尔比较人文研究中心主任、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吕新雨院长发表致辞,以“在传播中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寄语新生。批传特此转载讲话全文,以飨读者! 今天,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的全体老师与2019年260位来自祖国各地和世界各地的新同学们欢聚在美丽的樱桃河畔,共同庆贺彼
2019-09-15
作者:吕新雨
互动:82
2019年7月10日下午,“全球到村庄”国际暑期班讲座邀请到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院长吕新雨教授,做了题为《“新乡土主义”与乡村振兴——以一个世纪以来中国城乡关系变革为视角的历史考察》的讲座。吕新雨教授指出,中国的“新乡土主义”需要在一个世纪以来的城乡关系变革的历史视野中去重新理解,深入关照乡村革命与现代政党、工农联盟与
2019-07-20
作者:吕新雨
互动:60
【内容提要】“价值无涉”是韦伯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核心概念,但是对此学术界却存在严重误读。本文从韦伯构建学术公共领域的角度,认为韦伯“价值无涉”的“客观性”原则具有双重含义,既是为了破除普世性的理论神话,也论证了价值判断需要“科学”的论证,而经验事实需要在与文化价值的关联中获得意义,这是学术伦理存在的基础。通过对国民经济
2019-06-11
作者:吕新雨
互动:22
石力月的书稿《从分营到融合:中国广电业与电信业的公共服务研究》终于要出版了,首先当然是衷心祝贺!从2011年博士毕业以来,力月在博士论文的基础上几易其稿,对“公共服务”的议题一直是朝斯夕斯,念兹在兹。本书稿一是着重打通对中国电信与广电业历史的纵向梳理,二是增加了与英国电信与广电业公共服务的横向比较。从三网融合的肇始一直到今天新媒体融合的新时代,此书稿的
2019-05-06
作者:吕新雨
互动:25
《数字劳工:产消合一者和玩工 》导言 :什么是数字时代的劳动? 姚建华博士主编的系列丛书“媒介和数字劳工研究:西方的视角丛书”已经出版到第三卷。第一卷的主题是《制造和服务业中的数字劳工》,格雷厄姆·默多克(Graham Murdock)教授在撰写的导言中,追溯了西欧资本主义发展起源的阶段,也即现代计算机技术的早期阶段,通过把工作流程拆分为越来越细的阶段,技术
2019-05-03
作者:吕新雨
互动:53
2019年3月23日上午,在第五届河阳论坛“中国道路镌刻乡村故事”专题报告环节,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的吕新雨教授做了题为《社会主义公共传播与乡村振兴》的主题报告,与参会嘉宾分享了她关于中国脉络里的社会主义公共传播的认识,以及研究公共传播的四个层面。在征得吕新雨老师的同意后,河阳乡村研究院公众号现将她报告的核心内容梳理出来,以飨读者。 吕新雨教授指出,公
2019-03-30
作者:吕新雨
互动: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