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文章

158 篇文章

新技术正架空“国家”, 我们却在留恋过时理论?

  国家学说是现代政治学或者现代政治分析的基石;如果这个基石动摇了,现代政治学恐怕就必须改写。而正在发生的新技术革命就很可能釜底抽薪、彻底颠覆现有的国家理论。    ▍现代政治学的基石  在政治话语和政治分析中,没有任何其他概念比“国家”这个概念更重要。“政治”在英文中为Politics,该词来源于古希腊语的“Polis”,意指“城邦&r
2023-03-22 作者:王绍光 互动:40

王绍光: 为什么马克龙自曝“丢脸”, 却又不服气?

  【导读】据法新社报道,近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在出席美国智库“大西洋理事会”活动时承认,中国在研发疫苗和“疫苗外交”上更有效率,让“我们(西方)领导人感到丢脸 ”,但“从长远看,我们(西方)可以更有效率”。  毫无疑问,疫情和疫苗问题早已被高度政治化了,马克龙的表态也折射出当下西方的典型心态。过去一年,西方国家的抗疫代价惨重,但对中
2021-02-06 作者:王绍光 互动:85

王绍光: 新技术正架空“国家”, 我们却留恋过时理论?

  ✪ 王绍光 |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    [导读]“国家学说”构成现代政治学的基石。自国家诞生之日起,国家的阶级性质、组织方式、运行模式不断演变,但支撑国家学说的四大基本要素——暴力、战争、疆域、权力——却从未改变。这种理论底色的一致性超越了时空概念,使人们能够借助历史经验,透析国家兴衰的规律。然而,时下新技术革命的崛起,却使现有
2021-01-18 作者:王绍光 互动:68

王绍光:美国大选“最后一战”,不过是选举嘉年华

  依照美国的联邦法律,1月6日,国会参众两院将要召开联席会议,点算各州选举人团投票结果,并最终确认总统归属。现任副总统兼参议长彭斯将主持仪式。 作为2020美国大选的最后一个法律环节,国会宣布选举结果往年“仪式感”更强,时间也会在一天之内,但由于特朗普总统至今不承认败选,并敦促共和党议员对国会认证程序提出质疑,更在社交媒体上号召其支持者1月6日到华盛顿特区集会,或
2021-01-08 作者:王绍光 互动:36

王绍光:没有退路就是胜利之路——芯片危机与橡胶危机

  文丨王绍光  香港中文大学荣休教授、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兼职高级研究员  原文载丨经济导刊   最近一年来,几乎每天都会传来有关中美经济脱钩的坏消息,华为首当其冲。美国现在已经摆出架势,要对华为发起“绝杀”,意图禁止全球几乎所有制造商向华为出售一切采用美国技术生产的芯片。不仅华为依赖进口芯片,整个中国高科技产业也依赖进口芯片。2019年,我国芯片自给率
2020-11-13 作者:王绍光 互动:105

王绍光:全球意识形态力量对比可能发生变化

  2020年9月5日至6日,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暨中信改革发展研究院第五次年会(中信基金会第二届理事会第一次年会)在北京召开。与会专家围绕“后疫情时代”国内外形势变化、中国在大变局中的发展应对等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讨交流。香港中文大学荣休教授王绍光先生在本次会议上做了主题为“口罩之战·主题之战”的视频演讲。  本文根据演讲视频
2020-09-16 作者:王绍光 互动:117

王绍光 | 大豆“资本论”

  大豆的故事:资本如何危及人类安全  文 | 王绍光  在被称作“全球化”的新帝国中,资本如何操纵世界?本文将从一个常见的农作物入手,揭示出这个宏大的全球资本控制体系。这一体系已然超越了主权国家的范畴,通过信息、技术、法律等多个知识子系统牢牢地将权力集中在自己手中。也许这种集中确实可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但我们不应忘记资本的唯一目标是利润最大化,也不应只
2020-09-03 作者:王绍光 互动:81

王绍光:改革开放前三十年的探索,“软”“硬”兼具

  文丨王绍光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公共管理学院、苏世民书院特聘教授  原文载丨中国道路研究出版中心;摘编自丨《中国崛起的世界意义》,王绍光著,中信出版集团  在过去30多年里,“市场原教旨主义”甚嚣尘上。它的许诺很简单也很诱人:只要将财产权交给私人,将决策权交给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私人企业主,将政府干预减至最低程度,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rd
2020-07-08 作者:王绍光 互动:353

王绍光:深度不确定条件下的决策——以新冠肺炎疫情为例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时常有人把它比作“黑天鹅”事件,包括《枪炮、病菌与钢铁》一书的作者雷德 • 戴蒙德。(1)这恐怕是一种严重的误解。新冠肺炎在发生之初,绝不是“黑天鹅”事件;中国政府在疫情初期的应对,比应对“黑天鹅”事件要困难得多,因为它属于“深度不确定条件下的决策”(decision-making under deep uncertainty,简
2020-06-14 作者:王绍光 互动:55

王绍光|筑牢疾控体系:四次危机,一个教训

  【内容提要】本文介绍了我国“预防为主”卫生工作方针的形成过程以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显著特点,并显示了其辉煌成就。然而,由于种种原因,“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有时并未得到切切实实的贯彻。在过去70年,我国防疫/疾控体系曾出现过四次危机,这四次危机暴发的时代背景不同、具体原因不同、表现方式不同、严重程度不同、善后处置不同,但教训是同样的:
2020-05-16 作者:王绍光 互动:101

王绍光: 比东北疫情更棘手的, 是彻底根除“重治轻防”

  王绍光 |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  【导读】国内新冠疫情虽已得到基本控制,但依然存在诸多隐患,近期东北疫情告急,更表明防疫工作远未结束。2020年这场“战疫”,注定将成为中国公共医疗卫生史上的重大转折点,从中我们能吸取的最大教训是什么?从2003年“非典”到2020年“新冠”,中国疾病控制和医疗体系历经17年发展,还存在哪些痼疾?王绍光先生在本文中
2020-05-13 作者:王绍光 互动:97

王绍光:加强深度不确定条件下的决策研究

  【编者按】本文系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公共管理学院、苏世民书院特聘教授参加由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主办的“新冠肺炎疫情和全球格局演变”视频会议上发言整理而成,转载自华中大国研院微信公众号。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后,很多人包括一些著名的学者把它比喻成一次黑天鹅事件,但是我的看法是,这次事件绝对不是一件黑天鹅事件,而是比黑天鹅事件更困难
2020-05-06 作者:王绍光 互动:57

王绍光:中国的国家治理与国家能力

  导语:中国 40 年来取得了伟大的发展成就,很多人认为是因为实行了改革开放。这个看法毫无疑问是对的。但是反过来问,如果仅仅只是改革开放,没有其他的条件,中国是否也能取得这么伟大的成就?苏联在 1986 年戈尔巴乔夫担任苏共总书记后,就大张旗鼓开始进行改革,最终走向西方模式,走向所谓市场经济、西方民主。但是苏联改革成功了吗?  这说明,改革开放本身并不能保证带来经济繁荣。经济
2020-04-27 作者:王绍光 互动:93

王绍光:作为疾控金科玉律,预防为主70年来为何总是落实难?

  设想一下,假如我们有这样一套体系,可以通过国家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项目有效地减少,甚至灭绝野生动物的交易;这套体系能够通过国家食品卫生安全、环境卫生等公共卫生的危险评价体系,及时地对重大疾病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监测预警;这套体系可以通过运应急处理队伍快速地展开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调查和处置;而且这套体系可以通过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网络平台,顺畅地管理全国的疫
2020-04-12 作者:王绍光 互动:129

预防必须为主|王绍光:中国疾控体系的四次危机及其教训

  本文摘编自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特聘研究员,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苏世民书院特聘教授王绍光日前录制的在线课堂内容。  在我国公共卫生与疾控事业的发展过程中,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也出现了四次较为严重的危机。本文复盘了这四次危机,总结出来一个教训——预防为主。本文强调,“预防为主” 必须落实到具体的政策举措中,落实到人员与资金的配置上。  新中国
2020-02-21 作者:王绍光 互动:117
1 2 3 4 5 6 7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