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争鸣 > 工农之声

建筑女工的尴尬:一块布隔开的夫妻空间

付希华 · 2015-08-28 · 来源:尖椒部落
收藏( 评论() 字体: / /

 

建筑女工的尴尬:一块布隔开的夫妻空间

  【破土编者按】在一个充斥着男性力量的建筑工地,女工似乎很容易被忽视。建筑工地的工人们基本上住的是通铺,蓝工棚里一间不到十平米的空间要住上十来个人,住在建筑工地的夫妻,特别是女性,连最基本的私人空间都无法实现。在建筑工地里数对建筑工夫妻,蜗居在简易的活动板房里,几块模板、一张席子、一顶蚊帐,再加一块布便成为隔开他们的隐私,围成夫妻空间的唯一屏障。

  2014年7月,高温下的广东省中山城区一楼盘工地,头戴遮阳帽的女工穿梭在钢筋架子林立的工地上格外显眼。绑钢筋、浇混凝土、开塔吊,几乎所有工种都有女人的身影。她们和男工一样干着繁重的工作,为生计打拼着。

建筑女工的尴尬:一块布隔开的夫妻空间

  50岁的女工周庭菊是她们中的一员,跟着丈夫干建筑有16年了,夫妻俩靠当建筑工供完女儿上大学,还要给儿子建结婚房。周庭菊说,“十年前刚开始干建筑的时候,丈夫一天才挣25块,自己才15元一天,从2008年开始工资才涨起来,这些年,光女儿从高中读到大学毕业就花费将近10万,不拼命干活根本没有办法。”

  为了两个孩子,夫妻俩这几年可谓是拼上老命在干活,凌晨4点半就起来开工,连续上班到晚上7,8点,中午也没有休息,夫妻俩抹内墙一天能挣到500-600元。

  长时间高强度的体力劳动,让丈夫患上了股骨头坏死,夫妻俩不得不提前结束打工,回老家给丈夫动手术。

 

建筑女工的尴尬:一块布隔开的夫妻空间

 

 

  一名建筑工人为皮肤过敏的妻子上药

 

 

 

建筑女工的尴尬:一块布隔开的夫妻空间

  住在简易工棚一对夫妻工

  工地上的“家”一块布隔开的空间

  工地宿舍一般是铁皮的活动板房,夏天经过暴晒的板房,里面闷热难耐。

  20余平方米的房间里挤着5,6对夫妻,每张上下铺的钢架床就是一个家。上铺放些日常用品和杂物,下铺用建筑模板和布帘围着,里面有电风扇、电视机等电器。放下布帘,就是自己的空间。

 

建筑女工的尴尬:一块布隔开的夫妻空间

  铁架床、一顶蚊帐,再加一块布隔开有限的隐私,围成狭小的夫妻空间。

  “这每个床上就是一对夫妻,没有地方住,只能这样了。”女工江淑萍说,“房间虽挤,总比租房住划算,在外面租房子,一般都离工地较远,很不方便,现在大家将就点也没关系。”

 

建筑女工的尴尬:一块布隔开的夫妻空间

  江淑萍和丈夫一起干建筑10几年,夫妻俩包工抹外墙加贴瓷砖。

  傍晚时分,女人们开始忙晚餐,男人们则开始就着露天的水龙头洗澡,一盆水从头浇下来,阵阵清爽。尽管条件这么简陋,数对夫妻共居一个空间,用布将床围起来,晚上尽量不过夫妻生活。

  在工地上干了一天活的男人们,能吃上老婆做的饭菜,同甘共苦的生活让他们更有拼劲。

 

建筑女工的尴尬:一块布隔开的夫妻空间

  杨亚珊,30岁,广西百色人

  以前和丈夫在农村老家帮人家建房子,来现在的工地做架子工才一年。下午6点半,收工后的杨亚珊和丈夫陈剑东一起吃晚饭,两人同喝一瓶喝啤酒。杨亚珊说,干活累了,喝点啤酒可以解乏。

  怀孕8个月的冉叶琴背着1岁半的女儿洗衣服,18岁就结婚她一直随丈夫在工地打工,她每天要给起早贪黑挣钱的丈夫做饭,洗衣服,带小孩。

 

建筑女工的尴尬:一块布隔开的夫妻空间

 

 

  冉叶琴,贵州铜仁人

 

建筑女工的尴尬:一块布隔开的夫妻空间

  2014年7月30日,广东中山南区,一对夫妻嫌铁皮工棚太热,中午路边的树荫下休息。

 

建筑女工的尴尬:一块布隔开的夫妻空间

  闲暇时,女工躺床上玩手机

 

建筑女工的尴尬:一块布隔开的夫妻空间

  杨亚珊和杨阿妹两家是老乡,刚到工地不久

  相比制造业、服务业等行业,建筑业是相对高危险的行业,高强度的体力劳动使得多数年轻人更倾向在工厂打工,不愿干建筑。但也有不少年轻人是从工厂跑到工地打工挣钱。

 

建筑女工的尴尬:一块布隔开的夫妻空间

  工地上一对即将做父母的小俩口

  24岁的女工柴星陶以前在浙江的玩具厂打工三年,现在在工地做木工点工,刚进工地才三个月,皮肤就被晒得黝黑。对比玩具厂和建筑工地,柴星陶说:“以前在玩具厂上班,不加班每月能挣2000多元,加班能挣3000元,和现在也差不多,工厂里不自由,晚上一般都要加班,现在晚上不用上班,可以出去玩,家里有事,可以随时走。”这样高度的灵活性,经常要奔波于各个工地。

  在“男人当铁人用,女人当男人用”建筑行业,收入高背后的工作强度大往往被忽视。在工地上干活的夫妻分为点工和包工,点工就是按天计算工钱,出工则给钱,不出工就没有。包工是指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定量工作。

  多数夫妻在工地都是从事包工,相比点工,包工挣钱更多,也更辛苦,通常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劳动时间长、劳动强度大,流动性大,生活环境较差,不少女工患有肌肉劳损、骨质增生等疾病。

  本文转载自中国女工权益与生活资讯平台 — 尖椒部落(jianjiaobuluo.com)

「 支持乌有之乡!」

乌有之乡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乌有之乡 责任编辑:朝阳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元龙:举邓旗、走邪路,鉴别这类改开敌对分子,首用毛泽东思想!
  2. 毛主席为什么要取消高考
  3. 谁动了我们的田地——从“包产到户”到“新农人”,农民为什么一直富不起来
  4. 写在高考前:一场关于教育的集体误会
  5. 我不是失败者,是这世界出了问题
  6. 公孙鞅之叹
  7. 顾凌英|到底是谁蛮横、谁不讲理?
  8. 全球化的风向变了
  9. 祭品女孩蒋雨融,被哈佛卖了还在沾沾自喜
  10. 苦一苦百姓成了路径依赖么?
  1. 谁让你不争论?你该问问他是谁!
  2. 不是社会主义不行,是先锋队背叛了初心
  3. 照妖镜下无完人:写给一位自称“人民儿子”的人引言
  4. 某些人已经疯狂到开始胡言乱语了
  5. 毛泽东的晚年超越了时代局限,没能理解他,是我们的悲哀!
  6. 这样的非政府组织,该禁了
  7. 县城官场正在向旧社会沦陷
  8. 子珩墨|最怕的不是仇恨毛主席,而是热爱毛主席的“伪君子”!
  9. 毛泽东为什么能赢?不是他讲得多,而是他做得对
  10. 元龙:举邓旗、走邪路,鉴别这类改开敌对分子,首用毛泽东思想!
  1. 小人吹不成伟人!毛主席的光辉,万丈不朽!
  2. 郭建波|“冤案”,还是罪有应得?——关于胡风事件的历史考察
  3. 李克勤|叶剑英李先念未参加刘少奇追悼会:华国锋主持,邓小平致悼词(1980年5月17日)
  4. 中共最危险的叛徒,从叛变到处决的内幕详情
  5. 孙中山巨幅画像不宜长期放置于天安门广场
  6. 一夫多妻公开回归、天价私宅赫然出现,什么是我们需要的文明的生活方式?
  7. 当财政走向失控
  8. 中国又迎来了另外一个金融大鳄——景顺集团
  9. 失去的四十多年
  10. 内奸:倒查20年
  1. 沉痛哀悼!香港毛泽东思想学会林敏捷会长逝世
  2. 举国“痛打”哈佛大学
  3. 照妖镜下无完人:写给一位自称“人民儿子”的人引言
  4. 全球化的风向变了
  5. 沉痛哀悼:崔凤金同志逝世!
  6. 忠县煤矿离奇破产,职工生计无人问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