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国际 > 国际纵横

美国是如何摧毁日本的芯片产业的?

黄树东 · 2018-08-26 · 来源:数字化企业网
收藏( 评论() 字体: / /

  在上世纪80年代,美国曾经与日本打了一场芯片战,最终摧毁了日本的芯片产业。黄树东在《大国兴衰》中,向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非常精彩的故事。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当美国的电子厂商向日本推销电子产品时,日本几乎没有电子产业。于是,日本决定赶超。到了70年代,日本在电子产业开始与美国抗衡,其产品质优价廉,深受美国消费者欢迎。美国的电子产业受到严重打击,尤其是芯片工业,甚至出现大量亏损,于是美国决定反制。

  日本电子产业迅速崛起的秘诀是:严格的市场保护,培育大而全的电子财团,政府推动民族产业的技术开发与合作。随着松下、日立、索尼等龙头企业的崛起,日本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急剧上升,日本电子产品风靡世界,开始在全世界挑战美国。20多年后称雄世界的硅谷电子企业,当时为了救亡图存,不得不把目光投向美国政府。1977年3月,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SIA)得出结论:日本电子产业的成功,是在美国倾销的结果。而为了保持美国电子产业的竞争力,美国政府必须介入这次争端。美国政府认同了SIA的立场。一场美国政府主导的围绕芯片产业的产业战争,就此开始。

  要了解这场产业战争,首先需要了解美国政府对高科技的战略立场。对于高科技的垄断地位,是美国霸权的基石。而电子---尤其是芯片---产业,则是霸权皇冠上的明珠,对国家安全有着巨大的战略意义。美国国内有一些利益集团认为,由于日本芯片质优价廉,从国际分工的角度,美国应当让盟国日本成为自己的芯片提供商,这也有利于美国消费者。从比较优势的角度出发,既然芯片已经不是美国的优势产业,就应该放弃。

  鉴于高科技对于美国防务的重大意义,美国国防部专门设立了一个小组研究这个问题。后来发布了一个报告,回答了美国国防对外国芯片技术的依赖性问题。报告指出,美国所有的先进武器系统,都建立在无比先进的芯片技术上。芯片是决定电子产品领先地位的关键,而有竞争力的生产规模又是决定芯片领先地位的关键。而芯片业的生产规模必须由商业市场支撑,所以,美国必须保护芯片业的商业市场。

  这个报告的关键,是它在经济利益和国家安全利益上的优先顺序。在一个国家的产业战略和贸易战略中,国家安全利益压倒任何经济利益。纯粹从经济角度、从国际分工角度来处理关键产业,是一种不顾国家长远安危的行为。在国家博弈中,需要的是捍卫国家利益的战略家,而不是只会算计短期效益的账房先生。假如在当时,美国放弃自己的芯片产业,今天的美国,将没有英特尔这样的芯片厂商,美国在计算机上、防卫系统上将全面依赖日本!依赖于人必受制于人。依赖别人的霸权,还是霸权吗?!

  尤其严重的是,如果日本的芯片技术被苏联获得,将会对美国的霸权和安全构成致命威胁。在国家安全问题上没有选择。美国决定大力打击日本芯片业,大力扶持美国的芯片业。美国国防部发挥了重要作用,提供研究经费、大规模增加订货等等。

  美国在这场产业战争中的战略,有一个从“反倾销”到全方位的形成过程。1982年3月,美国商务部表示,将调查日本的芯片商对美国的廉价倾销。日本通产省马上下达了出口指南,要求自动减少对美出口,自动提高对美出口价格。而到了6月,美国司法部告知日本通产省,他们正在调查日本厂商用卡特尔等手段在美国市场上限制数量,提高价格。总之,无论日本厂商怎么做,美国都有借口打击。双方成立了一个高科技工作小组,于11月达成了《关于原则问题的协议》。

  这个协议是一个广泛而务虚的协议,确认自由贸易的重要性,呼吁给予彼此的企业进入对方市场以平等的国民待遇。这一协议轻易获得了日方的同意。美国的目的十分明确而且有限。当时美苏争霸,美国需要日本,因此不能伤害与日本的联盟关系,但是同时又要打击日本在电子产业上的领先地位。

  这个貌似公平的原则协议,其实有着很深的战略思考。前面说过,日本电子产业发展的历史经验,就是市场保护、自给自足的企业制度和强势的政府推动。因此这个原则协议,实际上直接刺中了日本电子产业的核心。而日本则在不自觉中做出了重要战略让步。这一让步,就使如日中天的日本电子产业忽然失去了坚实的基础。有了这种战略性败笔,以后所有的战术失败早就在美国的成算之中。

  从里根政府以来,美国对日本的经济战争的主要战术是“剥洋葱”。先是提出一个原则性意见,对关键的问题往往一笔带过。在获得日本认可以后,再在这种原则上就关键问题提出具体建议。这是一个典型的“剥洋葱”的例子。

  从“务虚”开始,以长远的战略立足,是美国在与许多国家博弈中的经验。以中国的入世谈判为例,中国谈了十几年,谈了什么?后来中国主导谈判的官员披露---谈的是四个字:“市场经济”。“市场经济”貌似务虚,然而一旦它成了谈判的原则基础,中国的经济体系、中国的产业保护、市场保护等等都成了谈判的内容。中国后来的所有不平等让步,都在这四个字当中。

  在日方接受了市场准入的原则后,美国开始需要细节了。日本不得不同意全部废除芯片关税,并且开放了国内市场。然而,尽管如此,美国电子产业在世界市场上的份额仍然在继续下降。1985年,日本取代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芯片生产国。美国企业惠普公开指出,日本芯片确实是质优价廉,日本问题芯片的比例只有美国芯片的10%。但是,这场产业战争从一开始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原因,美国的战略目的是要维护美国在芯片业上的长期垄断地位。美国国家利益和产业利益在这里是完全吻合的。

  到了1985年春,美国芯片业相信,假如政府不迅速采取严厉措施,整个芯片业将在与日本的竞争中消亡。SIA经过激烈争论,一致同意对日本采取激烈行动。1985年6月,SIA向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就日本电子产品的倾销提起了诉讼,这就是著名的301条款起诉。起诉中把矛头直指日本政府。

  对于美国政府而言,决定这个案子的核心是国家安全利益。美国当时的贸易代表尤特在回忆中写道:“我们的(芯片)技术和质量是不比日本的好,可能还更差。但是,我们。。。。。。不能承受(美国)失去芯片生产能力的后果。芯片业关系美国未来的关键。假如你失去了(芯片能力)你将变得依赖别人。美国作为世界领袖,能依赖别人吗?我们的判断是:不能。”

  贸易代表首先考虑的不是比较利益,而是美国的安全利益。国家安全高于一切,大国博弈呼唤这样的贸易代表。从这个角度看,中国上世纪80年代关于大飞机、计算机产业、关于开放中国国防产业的决策,看不到安全战略。在国家博弈中,短期经济利益考虑多了,国家安全利益就少了;自由贸易迷信多了,技术和产业独立就少了。

  就在美国政府思考对日决策时,美国出现了一系列后来对美国政策有极大影响的报告。这些报告宣称日本存在一个影子“九人委员会”。他们定期会晤以决定芯片价格、市场份额等等。日本坚决否认这些报告的真实性。对于“九人委员会”的真伪,美国政府从来没有确认。国家博弈,虚实相间。不同的利益需要不同的事实。强者大胆假设,弱者小心求证。

  在一连串的压力面前,日本政府开始后退。1986年9月,两国签署了《半导体条约》。主要有以下规定:1)日本政府不仅必须停止在美国市场的倾销,而且必须停止在其他市场的倾销(为美国占领其他市场开路)。日本厂商必须保留详细的成本记录,以确定“公平价格”。日本厂商可以高于但是不能低于“公平价格”。2)美国企业将获得日本20%的市场份额。

  这个条约是日本芯片业衰退的开始。芯片产业是一个更新很快、长平周期很短的产业。由于不能低于成本价出售老产品,导致产品周期延长。另外,这个条约导致日本的芯片厂商自相残杀,以前产业链上的协同合作荡然无存。

  日本通产省为了避免日本企业间的不良竞争,对出口规定了统一的最低价。这一政策马上受到美国芯片业反击。1987年3月,美国政府以日本没有执行协议为名,决定对日本进行3亿美元的进口限制,限制包括日本产的电视、计算机等等,但是不包括芯片。这种挑动群众斗群众的招数,可谓别具一格。这种进口限制一直持续到1991年。

  在美国全力以赴拆散日本芯片业的产业联盟时,美国半导体协会得到了政府批准,成立了由14家美国芯片厂商组成的“美国半导体制造技术战略联盟”。这个联盟将运用产业基金和政府的资金进行新技术开发。与此同时,由美国一手导演的日元大幅度升值,迫使日本厂商大幅度提高了出口价格。

  1992年,美国芯片产业重新获得失去的市场份额,与日本同为世界最大的芯片出口国。同时,在日本市场20%的目标得以实现。1993年,美国取代日本再度成为世界最大的芯片出口国。1994年,为了摆脱美国加在日本芯片业身上的枷锁,在条约即将到期时,日本贸易大臣抢先宣布这个条约完成了历史使命。但是美国却宣布延长这个条约,最后则是在原条约基础上签署了新的条约。

  这场产业战争,从议题,到时间,到方式,全都由美国确定。美国还利用市场武器,大量培植对手的对手。在90年代中后期,韩国和台湾地区的芯片和电子产品,开始大规模涌进美国和世界市场,对日本构成全面挑战。而日元升值导致日本电子零配件价格飙升,不得不将零配件生产转移到海外。日本财团内部的传统产业链就此断裂,日本电子产业作为整体从此风光不再。再后来,漫长的经济衰退,使得日本的电子产业江河日下。进入21世纪,不仅芯片产业,日本整个高科技产业都被美国远远抛在后面。索尼、三洋等都在亏损中挣扎求生存。

「 支持乌有之乡!」

乌有之乡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乌有之乡 责任编辑:晨钟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最新专题

热议联想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今天,我要理直气壮的替“公知”正名!
  2. 出来洗地了!
  3. 减持美债
  4. 瑞士信贷被低价收购,台湾省被收割千亿,传导效应扩散
  5. 张文木|重提"教育要革命"的命题
  6. 锐评”共青团中央对‘孔乙己文学’的锐评”
  7. “丁举人们”占尽资源,还要“孔乙己们”脱下长衫?
  8. 陈先义:你心里装没装着百姓?
  9. 向把毛式社会主义看守到人生终点的革命志士致敬 ——沉痛悼念经受两重天考验的当今为数不多的坚贞的共产主义战士刘晓铎同志逝世
  10. 昔阳县公安局的权力究竟有多大?
  1. 昨晚高层公布的方案, 让许多人第一时间想起毛泽东的独创
  2. 过江伟人无分歧
  3. 吴铭:国际政治格局质变的标志性事件
  4. 张志坤:中俄两国正在做同一件事情
  5. 海牙国际法庭对普京发逮捕令,意味着什么?
  6. 秦明|不许污蔑鲁迅!“孔乙己太少、闰土太多”
  7. 那些还在鼓吹房产泡沫的人,到底安的什么心?有请日本人告诉我们真相!
  8. ​郭松民 |关于马先生登陆及其他
  9. 中俄携手已成定局,美国无法同时打赢两场战争!
  10. 今天,我要理直气壮的替“公知”正名!
  1. 乌有之乡网站募捐公告(2023年3月)
  2. 吴铭|挣脱错误货币理论的枷锁,是打破美国霸权的前提
  3. 中美拔刀,暴风雨真的来了!
  4. 当权派的反击,最惨烈的政治报复来了!
  5. 厉以宁走了,留下了他最爱的贫富两极分化
  6. 河南不雅信息中的“三大金句”,必将遗臭万年!
  7. 谁是老人家“第二件大事”中最大的受益者?
  8. 顽石:说说慈禧太后
  9. 先被美国抄家,再被中国审判,这就是汉奸的结局
  10. 赵磊:刘伶不穿裤子,还是刘伶 ——毛刘的差距为啥这么大(五)
  1. 全国学毛著的标兵廖初江,后来怎么样了?
  2. 《功过在人心》
  3. 乌有之乡网站募捐公告(2023年3月)
  4. 乌有之乡网站募捐公告(2023年3月)
  5. 她能怎么办?
  6. 官方纪念毛主席的规格、频率不如孙中山,这很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