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争鸣 > 风华正茂

晚近历史之劫数与变数

言周 · 2011-02-06 · 来源:乌有之乡
收藏( 评论() 字体: / /

晚近历史之劫数与变数

言周

中国历史由晚清时代,划过民国时代,走到今天,始终徘徊在革命的改良之间。革命在晚近历史之初,是与造反同义的,而孙中山本人也自称洪秀全第二,造反谱系上的一脉相承,可谓自我加封。在孙中山因流亡日本看到日本报纸将其称作“革命党领袖”时,才自我标榜革命党。革命与造反,实际上并无确切的界限,中国自先秦以来的历史,就是一部农民造反的历史,孙文的革命与农民造反最大的区别在于,其外层有了主义的包装,不再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而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孙中山的这一层含义,蒋介石没有读懂,因此他终身对于三民主义,只是表面的服膺,或曰道统的需要。身为局外人的毛泽东,却承接了孙中山的衣钵,将主义的包装发挥到了极致。更加令人惊讶的是毛泽东的白话文功夫,较诸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时代的群星,毫不逊色。其运用独具特色的“毛氏话语”,将一整套的造反理论,说得人民群众心服口服,高声合唱:“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毛泽东的地位,由此一锤定音。当然毛泽东本人并没有忘记孙中山的示范性作用,他在革命即将获胜之时,称孙中山为“革命的先行者”。

由孙中山至毛泽东,晚近历史的革命传承由此衔接,深刻地改变了二十世纪中国的历史。文革之所以发生,并非一时一地一朝代的变迁,它的深处,潜伏着晚近历史在初始时期便已隐含的秘密的争斗,带着历史本身丰富的信息。

当然,鸦片战争固有的历史性含义却不可忽视。它是近现代史上中国一系列外交挫折的开端,它以极为暴力极为迅猛的方式,将老大帝国数千年以来养成的自尊心打得粉碎。史书记载,鸦片战争之后,道光皇帝上朝之时嚎啕大哭,久久不能言语。一国之君尚且不能自持,如此失态,其治下的国家对于这一场灾难的反应,可想而知。

然而中国的历史上有句古话,叫做好了伤疤忘了痛。《南京条约》签完不久,皇帝大臣立即以为从此以后高枕无忧,鸦片战争至太平天国运动这数十年间的停滞,至今让人扼腕叹息。斯时的西方,已经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机器的轰鸣声中飞速发展,而中国的士绅,却躺在牙床上,慢悠悠的抽着鸦片烟,烟雾越过窗帘,飘到磨坊,磨坊里的老驴绕着石磨缓慢的前行,咿咿呀呀,仿佛时间从不存在。

在这样沉沦的历史中,太平天国崛起。虽然太平天国本身,带有难以规避的造反色彩,并且其留下的诸多恶劣事迹,至今为史家所诟病。

然而历史性的争执也在此埋下。太平天国与洋务运动的对立,正是百年中国历史的一个缩影。太平天国以承袭的方式,重演了中国历史上的农民造反,只是在农民造反的背景之后,站立着的不仅仅有陈胜、吴广、黄巢、朱元璋、陈友谅,还有一个自西方而来的耶稣。洪秀全以基督教义为模型,炮制出了一整套的拜上帝理论。然而居然有如此多的民众,对洪天王诚惶诚恐,对于洪秀全炮制的教义教规,深信不疑。数千前的黄巾军,也是使用了同样的方法,得到了民众的服膺。

继太平天国之后崛起的义和团,及至孙文带领同志造反,可谓一脉相承。孙中山虽然不是安邦治国的能手,却是造反起义的行家,而且他颇有自知之明的称自己是“洪秀全第二”,对于洪秀全的认同,可谓心服口服,更何况同是两广地带生人,可谓同根同宗。当年的太平天国,不过是自广西打到南京,影响了东南方的半个中国,孙中山却以一次次的暴动,促成了武昌起义的最终爆发,居然在一夜之间,使清王朝有名无实。而历史的喜剧之处在于,孙中山在武昌起义爆发的当晚,正在国外的餐馆洗盘子,回国担任临时大总统,更是仓促就职。或许历史要戏弄一下孙中山的这种茫茫然,就在大总统的位置上没坐热,便让袁世凯取而代之。

从历史的脉络上来看,袁世凯所承接的,乃是曾国藩李鸿章的安邦传统。而孙文所承接的,乃是由太平天国所衍生的,经由义和团转手的暴力传统。这一传统以破坏为标准,以暴力为手段,上演了晚近中国历史上一次又一次的社会动荡。这样的动荡与国际形势下的苏俄革命一拍即合,演变成为北伐的浩浩荡荡。

孙文以苏俄舶来的十月革命,嫁接到中国的身上,成就了历史脱离原有发展轨道的场景。在此之中,宋教仁致力于议会政治的努力,乃至之后陈炯明所倡导的联省自治,都不是行而有效的方法。宋教仁以一己之力,宋妄图以个人之力独撑议会政治的大梁,当时的中国由独裁走向民主,可谓成败在此一举,但正因为他抛弃了曾经与之暴动的革命同志,转而寻求和平的、渐进的、非暴力的改革方式,才最使其终身陨道消,不但害了革命,也害了自己。

可是斯时中国革命的领袖孙中山,却缺乏政治人物所应具备的这种常识性的耐心。在宋教仁不明不白地死在了南下的火车边上,孙文仿佛蓄谋已久,立即找到了由头,向袁世凯发出挑战。稍有常理的人都该知道,袁世凯所惧怕的,应该是孙文那种无视现代政治游戏规则、动辄以武力取代谈判的竞争对手,宋教仁这样一向按常理出牌、循规蹈矩的政治人物,袁世凯丝毫不应担心。可是孙中山用心太深,反应也激动得太过让人怀疑其动机,立即以革命的名义,号召一干人等兴师讨袁。虎踞南方、早已对袁世凯心存不满的军阀老贼,立即蜂拥而上,将袁世凯按倒在地,拳打脚踢。

历史走到这一步,最该高兴的是远在西伯利亚的苏俄布尔什维克。立即与孙中山密约,共商统一大计。苏俄提醒孙中山建军校,孙中山立即建起了黄埔,并把自己的随从蒋介石调去当了军校的校长,孙中山同时还接受苏俄的建议,与共产党合作。

而更令人不安之处在于,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衍生物,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与其说是致力于革命的党派,不如说是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性回应。其党内最初的建立者,几乎全是从五四新文化运动中走出来的知识青年。张国焘等一代人,几乎都是五四的产儿,而这个党的头号人物,更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中首屈一指的风云人物陈独秀。由文化领袖转身成为政党领袖,事实上并不奇怪,五四新文化运动所倡导的自由解放,正是中国共产党纲领中的核心内容,五四新文化运动因北伐而夭折,改良的道路堵死,革命之风兴起,并不意味着革命从出身便是祸害。革命并非原罪,像国民党人一样革命革到最后难以为革命,并非革命自身的问题,而是革命中人的问题。

所幸孙中山死在了北伐之前,如果活到了北伐之后,历史将是怎么的场景,难以预料。孙中山应该庆幸自己出师未捷身先死,从而名节得以保全,否则以其弟子蒋介石的造孽,十个孙中山的清名也难以洗刷。北伐的轰轰烈烈,既是对于孙文的告慰,也是中国前途的历史预告。当年的王国维忧心忡忡,北伐军兵临城下之际,毅然决然的在昆明湖自沉,遗书中自述: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事变,义无再辱。对于国民党人北伐的不敢苟同,清晰可辨。而在十年之前,王国维在十月革命兴起时,早已在致友人的信中预言:观中国近况,恐以共和始,而以共产终!由此看来,王国维对国民党的所谓“革命者”的所作所为,还真是有先见之明。

王国维当年的预言,若干年后果然在毛泽东的手中得到了印证。一个“恐”字,极为鲜明地道出了王国维对于历史的洞察式解读。

历史的诡异,就在这样的错乱中得以延伸。北伐之后的中国,经由蒋介石的清党,从此二十年永无天日,内忧外患,国共两党的长久对峙,抗日八年的旷日持久,都让这一段历史变得风雨飘摇。书写历史的人,在面对这一段历史时,百般为难,难以下笔,若干年后才小心翼翼,写下极为稀少的篇章。要说这段历史无物可写,并不确切,但全是国民党罄竹难书的罪过,又让本来就心灵脆弱、饱经几十年悲惨的旧中国知识分子们如何下笔呢?曾写下《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元白诗笺证稿》等一系列史学巨著的陈寅恪,对于斯时的历史,闭口不谈,其苦衷,不语自明。

或许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领袖人物胡适,在一九四九年的历史大变局之中,既不愿留在北平,就任中共许诺的北大校长,也不接受蒋介石的拉拢,追随其去台湾,而是到了美国当了图书馆长,做起了寓公,以作《水经注》考证,了却余生。

而胡适身后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也成为人们回望二十世纪中国,难以避开的话题。五四时代的深刻含义在于,它为中国向何处去的命题,提供了有益的参考模式。有心的人不难发现,袁世凯及其统治下的北洋政府,恰恰是五四时代崛起的政治背景。

晚近历史中的诸多问题,便在这样环环相扣的劫数与变数中前行。如同袁世凯之于李鸿章的承继,孙中山之于洪秀全的承继,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这样的人才谱系,全都有迹可循。

但即便如此,我们也能从另一个侧面发现,正是因为晚近历史之中,存在着太多的劫难与变数,集古今中外思想之大成的毛泽东,才携着“造反有理”的狂澜,席卷而至。

「 支持乌有之乡!」

乌有之乡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乌有之乡 责任编辑:sunz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总有一天会清算那些侵吞国有资产的民族败类
  2. 蒋雨融!此一时,彼一时
  3. 小人和伟人,差得不是一点点,是十万八千里
  4. 谈谈高考的五个问题
  5. 柴静:可耻公知跌落神坛的必然!
  6. 没人敢负责,这是社会的悲哀
  7. “这书谁教你这么读的?”
  8. 美国“靓丽的风景线”来了!喜闻乐见
  9. 一座小院
  10. 双石|“不得再冒用党中央名义”?
  1. 不是社会主义不行,是先锋队背叛了初心
  2. 元龙:举邓旗、走邪路,鉴别这类改开敌对分子,首用毛泽东思想!
  3. 照妖镜下无完人:写给一位自称“人民儿子”的人引言
  4. 某些人已经疯狂到开始胡言乱语了
  5. 县城官场正在向旧社会沦陷
  6. 这样的非政府组织,该禁了
  7. 杨开慧牺牲后,板仓街头出现一陌生乞丐,在杨家门口乞讨时喊:岸英
  8. 总有一天会清算那些侵吞国有资产的民族败类
  9. 这不是个案,而是整个时代的病
  10. 历史文献:原河南省委宣传部长杨止仁给原河北省委书记李尔重关于探讨历史问题的一封信
  1. 小人吹不成伟人!毛主席的光辉,万丈不朽!
  2. 李克勤|叶剑英李先念未参加刘少奇追悼会:华国锋主持,邓小平致悼词(1980年5月17日)
  3. 孙中山巨幅画像不宜长期放置于天安门广场
  4. 不是社会主义不行,是先锋队背叛了初心
  5. 一夫多妻公开回归、天价私宅赫然出现,什么是我们需要的文明的生活方式?
  6. 当财政走向失控
  7. 中国又迎来了另外一个金融大鳄——景顺集团
  8. 谁让你不争论?你该问问他是谁!
  9. 江青谈京剧革命(中英文)
  10. 内奸:倒查20年
  1. 杨开慧牺牲后,板仓街头出现一陌生乞丐,在杨家门口乞讨时喊:岸英
  2. 举国“痛打”哈佛大学
  3. 照妖镜下无完人:写给一位自称“人民儿子”的人引言
  4. 全球化的风向变了
  5. 没人敢负责,这是社会的悲哀
  6. 县城官场正在向旧社会沦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