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争鸣 > 网友时评

陈中华;勿把端午节变成娱乐节

陈中华 · 2011-06-08 · 来源:乌有之乡
收藏( 评论() 字体: / /

北京中美创新联合国际疑难病研究院陈中华;勿把端午节变成娱乐节


    这些年来,我们的传统节日已多有变味。一些本该传承的节日传统几近消亡,在很多人的世界里,春节只剩下吃水饺,元宵只剩下吃元宵,端午只剩下吃粽子,中秋只剩下吃月饼,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并没能很好的传承。而在消费主义的大潮中,传统节日更是成为一些商家的狂欢节,节日大搞促销,大搞炒作,硬是将一个寓意深厚的传统节日变成了“消费节”,在商家的大肆炒作下,天价月饼,天价粽子纷纷涌现,一盒粽子售价近400元,每只粽子卖到几十元,过度包装流行,本普通的粽子走高贵路线也为一些贪污腐败现象提供了温床。春节和端午节这样的传统节日也慢慢变成了一些人的“送礼节”,“贪污节”,如此,还怎么谈弘扬传统文化,还怎么继承民族精神?


    近日,长沙某餐饮企业“粽衣女体盛”推广活动,从活动方对这场所谓“时尚演绎”的定位——全球首款“香女粽”,中国内地首场“粽秦内衣秀”来看,还是摆脱不了炒作的嫌疑。两个“首场”加上香粽美女,想不吸引人眼球都难。在该餐企官网公布的一份声明中,其称活动是“本着推广民族传统文化的宗旨、弘扬屈原爱国思想的出发点,用创新的手法对端午传统美食‘粽子’进行时尚演绎”。活动确实是创新,也确实够时尚,但“推广民族传统文化”之说却着实让人摸不着头脑。难不成把本该放馅的粽子放进个美女就是推广传统文化了?弘扬屈原思想则更是无稽之谈了,屈原爱国志士,又怎么能和香粽美女扯上联系?


    在过度的消费主义和不良送礼之风的侵蚀下,传统节日中的文化内涵正在慢慢的消失。而可惜的是,现在的文化保护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端午节被韩国抢先一步申请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让我们心里很不是滋味,但心里酸归心里酸,难受归难受,我们对端午节文化和屈原精神的弘扬还是没有多少进步。除了给商家促销活动提供了商机,忙碌的人们象征性的吃点个性食品,有几人还有心思去赛龙舟,挂菖蒲和蒿草、艾叶,还有谁能去薰苍术、白芷,人们忙的连喝雄黄酒的时间都没有,又更遑论传承文化?


    另外;作为“2011祥和中国节”的主题活动之一,湖南卫视专为端午节推出的特别节目《端午赋》与海内外华人观众见面。晚会主持由获得《南方人物周刊》“2011青年领袖”荣誉称号的著名综艺主持人汪涵将与湖南卫视当家花旦杨乐乐以“夫妻档”形式联袂主持,这也是“夫唱妇随”的汪杨夫妻二人组继去年“七夕晚会”首次荧屏担纲合作主持之后的再度倾情携手。


    赋”作为古典文学的一种文体,居然被命名为一台晚会,实在很有些“附庸风雅,不伦不类”。芒果台做些娱乐节目也还能够凑合,“但只要一上升到文化的层面就显得非常的幼稚和可笑,暴发户的嘴脸暴露无遗。而这不仅仅是芒果台,也是其它许多电视台的通病,但芒果台由于“树大招风”,不过是其中比较典型的代表而已,电视台的受众很广,影响到许多观众,因而电视台的从业人员应该严格自律,自觉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而不是自我感觉良好地将低俗进行到底,不要为了追求一时的收视率和经济利益而把低俗当个性,要营造一个良好的电视环境,不应片面追求眼前利益而失去作为一名电视人最基本的责任与担当。


    庆祝端午节的意义历时常新,足见此节日具有时代性与永恒性。概括端午节庆祝的现代意义主要有:一、发扬爱国精神;二、警惕各级官员;三、教育与促进健康生活;四、阅读与欣赏传统文化。


    端午节始于战国时期,迄今已二千多年。中国地大物博民族多,节日来源传说不一,因此产生了许多不同节名,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庆祝习俗。如: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悬挂菖蒲艾草、佩香囊、赛龙舟、吃粽子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动渐已消失外,其余的流传于中国各地及海外华人社会,至今不衰。


    端午节来源传说较有名的有:一、源于纪念屈原,二、源于纪念伍子胥,三、源于纪念孝女曹娥,四、源于古越民族图腾祭。各种传说都有一定的地域性和局限性。时至后来,纪念屈原之说逐渐广受认可而定型。


    屈原本是楚怀王左徒,博闻强识,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议事,出则接待宗室与应对诸侯之使,但遭上官大夫靳尚嫉妒,向怀王进谗,怀王不察,怒而疏远屈原。屈原痛心于忠而被谤、信而见疑,于是发之为千古绝唱《离骚》。怀王受诱至秦,囚禁至死。楚顷襄王即位,进一步将屈原流放于沅湘之滨。流放中,屈原写下了忧国忧民的《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影响深远(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都。屈原痛不欲生,于五月初五日写下了《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而死。


    楚国百姓悲痛异常,纷涌汨罗江哀吊屈原。渔夫划船在江上来回打捞尸身,并把饭团、鸡蛋丢进江里,鱼虾吃饱了,就不会残吃屈原遗体。有人则倒雄黄酒于江里,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原尸身。此后每年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等祭拜习俗,永久地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从2008年起,中国国务院决定将端午节规定为法定节假日,这是前所未有的盛举,令海外华人同感振奋,共享这份迟来的喜悦。


    庆祝端午节的意义历时常新,足见此节日具有时代性与永恒性。概括端午节庆祝的现代意义如下:


    一、发扬爱国精神。热爱祖国胜于一切的屈原,面对祖国危亡和“变白以为黑”(《怀沙》)的政治腐败,他直言劝谏,结果反遭流放。他无法拯救祖国于危亡,更不愿以洁白之志蒙尘、随波逐流,最后投汨罗江以身殉国。屈原的爱国思想和在政治斗争中宁死不屈的牺牲精神,影响后世至巨。所以,我们庆祝端午节,务必与国民教育挂钩,提升国民的爱国意识,从而实现“国家至上,社会为先”的共同价值观。


    二、警惕各级官员。屈原忠而被谤,信而见疑,说明了当时的领导者昏庸无能,必遭群小蒙蔽而失去判断力,最终导致国破家亡。庆祝端午节,即以史为鉴,让各级官员都要具有准确的判断力,选贤与能,知人善任,和而不同,发扬“求同存异,协商共识”精神,这样就不会轻易地被结党营私者利用。


    三、教育与促进健康生活。自古以来的端午节习俗,譬如悬挂菖蒲和艾蒿,喝雄黄酒,佩戴香囊等,目的是驱邪解毒避疫。因为五月是五毒(蝎子、蛇、蜈蚣、壁虎和蟾蜍)出没时期,而雄黄酒、艾蒿和菖蒲都有杀菌解毒防病的功能。至于赛龙舟,可以强身健体,促进团结,广交天下朋友。它已经演变为国际比赛项目,意义非凡。我们可以通过庆祝端午节传达“教育与促进健康生活”信息,利用现代科学知识与药物,增强全民健康意识。鼓励参加龙舟竞赛与全民运动会,积极防疫祛病、避瘟驱毒,谋求健康长寿,进而达到尊重与关爱生命的目的。


    四、阅读与欣赏传统文化。屈原是楚辞的开山鼻祖。其作品,写出人民的愿望,反映现实生活的矛盾。他喜欢运用神话素材,大量吸收民间诗歌精髓,以美人和香草做比喻,让丰富多彩的幻想自由飞翔。这个特点对后世文学有深刻的影响。庆祝端午节期间,我们可以发动诵读屈原诗篇或欣赏古典文学运动,以丰富我们的传统文化底蕴。


    中美联合国际疑难病研究院院长陈中华

「 支持乌有之乡!」

乌有之乡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乌有之乡 责任编辑:执中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总有一天会清算那些侵吞国有资产的民族败类
  2. 蒋雨融!此一时,彼一时
  3. 谈谈高考的五个问题
  4. 美国“靓丽的风景线”来了!喜闻乐见
  5. “这书谁教你这么读的?”
  6. 一座小院
  7. 双石|“不得再冒用党中央名义”?
  8. 大学教授做高考题,结果会怎样?
  9. 有钱打仗,没钱收尸!
  10. 董小姐蒋小姐之后,重新审视高考
  1. 不是社会主义不行,是先锋队背叛了初心
  2. 元龙:举邓旗、走邪路,鉴别这类改开敌对分子,首用毛泽东思想!
  3. 照妖镜下无完人:写给一位自称“人民儿子”的人引言
  4. 某些人已经疯狂到开始胡言乱语了
  5. 县城官场正在向旧社会沦陷
  6. 这样的非政府组织,该禁了
  7. 杨开慧牺牲后,板仓街头出现一陌生乞丐,在杨家门口乞讨时喊:岸英
  8. 总有一天会清算那些侵吞国有资产的民族败类
  9. 这不是个案,而是整个时代的病
  10. 郭建波|对毛泽东批评、纠正造反派在干部问题上所犯错误的历史考察
  1. 小人吹不成伟人!毛主席的光辉,万丈不朽!
  2. 李克勤|叶剑英李先念未参加刘少奇追悼会:华国锋主持,邓小平致悼词(1980年5月17日)
  3. 孙中山巨幅画像不宜长期放置于天安门广场
  4. 不是社会主义不行,是先锋队背叛了初心
  5. 一夫多妻公开回归、天价私宅赫然出现,什么是我们需要的文明的生活方式?
  6. 当财政走向失控
  7. 中国又迎来了另外一个金融大鳄——景顺集团
  8. 谁让你不争论?你该问问他是谁!
  9. 江青谈京剧革命(中英文)
  10. 内奸:倒查20年
  1. 杨开慧牺牲后,板仓街头出现一陌生乞丐,在杨家门口乞讨时喊:岸英
  2. 举国“痛打”哈佛大学
  3. 照妖镜下无完人:写给一位自称“人民儿子”的人引言
  4. 全球化的风向变了
  5. 没人敢负责,这是社会的悲哀
  6. 县城官场正在向旧社会沦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