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很清晰的指向,读完戴旭的三本书,最想对作者说的,就是标题这句话。
请原谅我的狭隘甚至自私。
我不是军人,作为凡夫俗子,对“安全”有着马斯洛式的、天然的依赖。这与提供安全保障的军人职业恰恰相反,我们心安理得地将军人视为国家安全的提供和保障者,而自己则顺理成章地享受安全。
本来,由于远离战争的几十年,我,肯定不止我,早就淡漠了安全的概念,谁都认为自己生活在前所未有的太平盛世。如果谁若怀疑这一点,可以走走夜西湖,北京的后海也可以,那样的情境谁若谈及战争、威胁、肢解等字眼,简直比外星人还要孤立,
忽然就有一声惊雷炸响:C型包围、2030肢解中国,起初,我们像打量疯子一样,以为他在痴人说梦,说他赚取眼球、哗众取宠者有之。沿着他的思路读下去,就惊出一身冷汗:我们的《后庭花》唱得太久、太投入,浑然不觉,就在我们沉醉地计算GDP又增长多少的时候,狼群悄悄围了上来。
被这么“耸人听闻”地劈面一掴,我们才半信半疑地开动脑筋,看那一个个逼近身边的事实,惊呼,一个已被淡忘太久的词——安全,此时热辣着陌生着跳跃在眼前。多么滑稽,我们一直以为安全从不须臾远离,甚至谁也不屑于提起它,应该被我们提起甚至重视的关键词太多:GDP、奥运会、房地产、超女、红楼海选,甚至西门庆故里争夺,无论用多么精确的计算机排列组合,也轮不到“国家安全”。这是由于没有谁曾经意识到身边空气的珍贵——美国专家这样说:安全环境就像空气,平时你感觉不到它的存在,但是一旦失去,你会感到它是多么重要。
你可以认定戴旭过于“危言”,可以心存侥幸地在有生之年高枕无忧,即使去夜夜笙歌长醉不醒,也不失职——盖因我们是百姓,尽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但通俗意义上,这种“责”更多地体现给了军人,百姓不尽这类责,无可指摘。
戴旭振臂一呼,让许多人瞬间猛醒,开始意识到我们身边日渐稀薄的空气。啊,原来,竟有人在我们昏睡沉迷的时候枕戈待旦——哪怕,某些难免言过其实,或过于偏执,事实上我们多么希望戴旭所有言论都是“言过”!可是他在整个屋子的人都在沉睡的时候,瞭望到远处或者就在近处黑洞洞的枪口,然后在第一时间将这些人叫醒,并直言真相。
真相来得过于突然(或许早已在身边,我们也有所察觉,只是不愿关注或正视),一时令我们毛骨悚然,冷汗都来不及流出已凝固。恍惚间,慌乱间,就疑惑起来:这是真的吗?别是 “狼来了”吧?天一样阴晴,月一样圆缺,哪来的刀光剑影?莫非幻觉?
甚至有一个网友仓皇一梦,“梦见西藏独立了,印度在向我们进攻,美国对中国下了最后的通牒,梦里钟表的指针指向了午夜12点,漫山遍野的全是难民,我也是逃难者……”
梦醒的人们,纷纷寻找消息来源以证实,戴旭呢,迅即,已转身,他早以一个军人的姿势,去投入战斗了。
我们只好自己用眼睛看,用耳朵去听,开动脑筋去思考,联系一个个远远近近的“犹抱琵琶”,以及一个个肆无忌惮的明火执仗,终于,我们听到远处隐约的嘶喊,而戴旭这时返回来告诉我们:无声处,暗渡陈仓,往往更危险。
可是,“房间”内仍有人沉睡。他们认为战争比外星人还遥远,此处的呐喊,无异于无病呻吟。还有人被吵醒了,欠起身子,揉揉惺忪的眼睛,大脑尚处混沌状态,根本没听清楚,以为有人在开玩笑,继续。只有梦乡温柔。
戴旭加大音量,声嘶力竭,甚至情急中进屋推醒那些沉睡者。可是直到嗓音嘶哑,仍有人哼一声,“希特勒”,转过身,继续睡去。迷昏中,嘟哝着:搅了我的好梦……
戴旭只好继续战斗:你先睡吧,我要去战斗了。因为我是军人。
戴旭只好“独步千古”(倪乐雄评戴旭语)。他“两次落泪为西南”;他“看见南沙群岛,看见马六甲海峡,想起钓鱼岛,想起琉球,俯瞰台湾,凝望东洋,冷观美国,总是止不住‘先天下之忧而忧’”;他说“中国真正强大的标志之一:中国出国公民的护照上写着‘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你强大的后盾’”;他说“中国的沿海集中了改革开放的全部家当”,痛心疾首于“中国的胸膛被抵上了几十把刺刀”……
那情态,仿佛黄继光扑向碉堡的姿势,随时挺身而出,迎向那些刺刀。
至此,我作为普通百姓,才真切看到安全感的回归。
前些年坊间流行一个故事:女人何时最幸福?答案五花八门,但最终却大出意外:月黑风高之夜,一位年轻母亲牵着三岁儿子的手,战战惊惊走在马路上,儿子仰头说:妈妈,别怕,有我呢!
母亲幸福而泣。
母亲有这样的儿子,尽管他还不足够强壮,可是他已经与生俱来地储备了一种对母亲的保护意识,这是铮铮男子汉的强烈呵护。这与母亲作为女人天生的接受保护本无区别,天生男女,各司其职。我在北京进修期间,全班都盛传一娇小女生,虽已中年,也已为人母,但每次外出或回家(她的孩子最小回家最多,两个小时火车程),必拉上一个男生,哪怕已有同室女友同行,她也十分担心,必须想方设法找一个男同学“护花”。偏偏她的同室女友却惯于天马行空,开始时女友惊奇地说:有我还不行吗?她却答:可你是女的呀。这个娇小的女生自幼到大学毕业,竟然没有走出过她那个城市一步,经常叮嘱孤然行走的女友,“一定和某某作伴啊”,这个某某都是班上的男生。
是的,作为母亲,自然不愿看到儿子的无谓牺牲。但是百姓,却需要戴旭的这种军人的战斗性。
他的奋不顾身,更使他的言论对某些权威的“泰山”观点形成冲击和颠覆,于是“触怒和攻击”在所难免。无论现实中的读者,还是虚拟中的网友,面对戴旭的一个个热辣、穿透的观点,提出最多的疑惑即是:国家的决策层是否了解这些?是否接受这些?
恰恰,戴旭如一驾无畏的战车,无畏地、前瞻地将真相、真理一一展露,大有我以我血、壮士去兮的断臂式鲜烈。
还有网友历数美国中情局针对中国的另一种“软猎杀”:对中国鹰派的借刀杀人。并且列出真凭实据已经猎杀了李姓和刘姓等军中鹰派,特别言明的是,下一个目标,就是戴旭。
近期,戴粉们都发现了戴声喑哑,稍有头脑便知其中隐匿。除年轻学生们面露焦急,大多读者只好任内心交加。
是谁在得意地狞笑,得意于鹰派们渐渐的退出主流“武功自废”,得意于这片谥死鹰派的土壤,得意于不战而屈人之兵。
如果这些人不在主流,我不知道我们的安全感会在哪里。
「 支持乌有之乡!」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