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思潮 > 读书交流

我与鲁迅

我散人 · 2010-07-16 · 来源:乌有之乡
收藏( 评论() 字体: / /

我与鲁迅  

我与鲁迅,如果不是从小学课本上读过他的文章,从学校图书馆看过他的全集版本,我就根本不知道他为何人了。从什么时候开始,离不开他,注意他,了解他,理解他,喜欢他,钦佩他,热爱他,我委实说不清楚了。但保守点讲,从那时到现在,恐怕也有三十来年了吧。至于自己为什么对他很热爱,一时半会儿恐怕也说不好。  

总的印象似乎是这样的——  


一则钦佩他的人格很健全,面对人生和政治上的许多事情,他的立场和态度绝无半点含糊、势利和奴性,但也绝无旧文人的迂腐和迟钝。在他生存的那个时代,他不加入任何党派,不寻求任何政治势力的庇佑,而能够基本按照自己的想法,辛勤创作至死,这就很能说明问题。相反,被他所痛骂的御用文人,包括胡适,梁实秋,甚至郭沫若等人,在人格上和他比较实在不在于一个档次上。至于后来,毛泽东同志高度评价鲁迅,称之为民族的脊梁,说他是现代圣人,而且他把鲁迅的全集放大成大字本,死前还借助放大镜来阅读,则与鲁迅无关,因为鲁迅其时已经作古。鲁迅的为人为文很能够射出一股子刚毅的坚劲,一股子浩然正气。他不欺骗任何人,任何人也别想欺骗他。他爱中国很深,以致一般的人难以体察;他恨传统痼疾很毒,以致当时和现在以至将来,都会有真正的“封建余孽”、势利之徒和人格不健全者视之若仇敌和猛兽。  


二则钦佩他的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很强。鲁迅弃医从文的经历和他几百万字的著作,所反映出来的客观存在的业绩,足以证明他的一生是全部奉献给了祖国的文学和文化事业的。他以一生的艰辛努力践行了青少年时代那疗治国人精神世界的理想,一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而他又绝不是空头文学家。某些自以为比鲁迅高明的人,当时和现在的某些人,是绝对没有鲁迅为理想和事业而战的硬骨头精神和钉子精神的,而大多不过是尖嘴猴腮的空头文学家、思想家、批评家。他们除了断章取义,隔山打牛似的攻击之外,对中国文化很少有独到的创见和诊治裨益的。  


有朋友说:如今的小学课本,把鲁迅抛弃了,把金庸大侠请入了。这样的学术和教育现实,实则是对鲁迅的轻蔑,对金庸的讽刺,对中国未来的戕害(不妨叫金庸自己和鲁迅比,孰轻孰重呢)。难道旨在要培养一批充满奴性和侠气的武林高手,好将来聘请为资本家的“乏走狗”,为他们保驾护航?总之,鲁迅强烈的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是毋庸置疑的,他在中国文化史上的独特价值和深远影响,是超越时空的,对于培养有事业心和责任感的民族未来,是不可或缺的,是无法替代的。  


三则推崇他的小说和杂文完全能够鲜明地体现他的健全的人格、强烈的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你打开《鲁迅全集》,随便读一篇文章,就可以读出来这一点。鲁迅的精神是全部贯穿于他的所有著作的,他对读者是负责的,对自己也是负责的,对中国文化也是负责的。而绝然不像当今某些自封的作家,白天假惺惺的写出关切现实的商州系列,令读者以为他很严肃很负责,晚上却去杜撰性文学,勾引少男少女的情欲,从而丧失作家应有的社会良知。另一方面,鲁迅对古今中外各门知识广泛的涉猎和了解,对中国历史、文化的独特思考和创见,使他的著作分量很重。任何人读其作品,首先就要调整一下心态。如果决心从中吸取思想和文化的营养,那就反复读;如果只是消遣休闲,最好就去读他兄弟作人的小品文,或者,梁实秋等文人的作品,那要轻松和快乐得多。鲁迅的作品大多冷峻、艰深,和他对话,常会被他讥刺的很疼。他常常使用对比、反衬、借代、引用、讽刺、拟人、象征等手法,来传达他的思想情感,长句较多,副词使用较多,理解起来比较麻烦。由于他身材矮小,又经常板着脸,看问题说事情言语尖刻,所以当时和现在大约是不讨女孩子喜欢的,儿女之情在他的文章就很少见,更不用说从字里行间看裸体的希奇了。所以,喜欢性文学的人,最好就不读他的作品,免得很失望,末了,还免不了与现在某些大学教授一样责骂先生:不通人性,仿佛活了五十五年,竟然和女人没有肌肤之亲似的。  


我毫不隐讳,我热爱鲁迅。我也几乎说不出什么更充分的理由。明白地讲:我也没有鲁迅似的理想,更不用说博学和人格。但是,我从十多岁开始了解他,零星接触他的作品.后来,在我工作的学校,终于看见了一套《鲁迅全集》(16册版本,1981版,人民文学出版社编)不全的版本(只有十册),调离该校的时候,我就毫不客气的把它全部搬回家,然后花几个月的时间,勾勾划划,囫囵吞枣的读了一遍。老实讲,先生的文章,我不全懂,对那些密密麻麻的注释,既感到佩服,又感到头痛。但这种痛,也是痒,简直是奇痒。几乎每个寒暑假,每每闲下来,就要去翻翻,默默思考他:他写这些为了什么?他为何总是对一些人不满意,说话那么尖酸刻薄,骂得人家狗血喷头,子子孙孙,三亲六故都不愿意理解和原谅他?他,为何不愿意加入当时的共产党呢?明明知道共产党是要战胜国民党的,难道他有先见之明,抑或超越党派之上?他恨封建文化难道只是因为他母亲鲁瑞强加了朱安作为他的媳妇吗?他三兄弟为何迥然有别?与作人为何分道扬镳?死前,他为何交待许广平不要儿子海婴将来去做什么文学家之类的事业了呢?他既然对民族的感情那样深沉,却对藤野严九郎、内山老板等日本人很友好呢?等等一系列问题,我的水平自然不可能得出正确的答案。可是,我一直不满足这十卷本的残集,何况这书籍来路也不是很正当。虽然当时的校党支部书记是同意我带走作为礼物的。  


今天是个特别的日子。我终于委托堂弟在重庆新华书店买了一套全新的《鲁迅全集》(2005年版,18卷本,人民文学出版社编)。据他说,还只剩下一套了。我仔细比较了一下,这套《鲁迅全集》字体不如那套版本字体饱满好看,包装和纸质也不如那套好。不过在如今不得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出版行业,能够再次出版鲁迅的著作,已经是很了不起的文化良知了。而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编委比起中小学教材编委会的那些专家来,也已经保守和迂腐得多了。鲁迅先生作古已经七十四年了,还有人出版他的书籍,我作为一个普通读者,除了理解,还能说什么呢?  


鲁迅不朽!你越骂他,我估计他越高兴,你总得去读几篇后才开骂吧。而我以上所写的倒通不通的文字,先生若是看到后,恐怕就只能发笑。他会不会讽刺我几句,也说不定,毕竟我无足轻重,讽刺挖苦我一点也不值得。鲁迅不朽!不朽的鲁迅!地下安息!  

   

「 支持乌有之乡!」

乌有之乡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乌有之乡 责任编辑:heji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反毛"思潮背后有大阴谋!
  2. 小人和伟人,差得不是一点点,是十万八千里
  3. 柴静:可耻公知跌落神坛的必然!
  4. 没人敢负责,这是社会的悲哀
  5. “伪深刻、伪深情”的高考作文
  6. 陈世美死得冤!要是投湖,能把包拯拉下马
  7. 张志坤|如何看待改革开放前后中西方的差距
  8. 殖人的天塌了!
  9. 祁建平|他们的真实面目就隔着一张窗户纸
  10. 井冈山观心|你所自豪的国民、人民军队,可能正是镇压你的暴力机器:评美国洛杉矶“骚乱”
  1. 元龙:举邓旗、走邪路,鉴别这类改开敌对分子,首用毛泽东思想!
  2. 这样的非政府组织,该禁了
  3. 总有一天会清算那些侵吞国有资产的民族败类
  4. 杨开慧牺牲后,板仓街头出现一陌生乞丐,在杨家门口乞讨时喊:岸英
  5. 历史文献:原河南省委宣传部长杨止仁给原河北省委书记李尔重关于探讨历史问题的一封信
  6. 这不是个案,而是整个时代的病
  7. 蒋雨融!此一时,彼一时
  8. "反毛"思潮背后有大阴谋!
  9. 郭建波|对毛泽东批评、纠正造反派在干部问题上所犯错误的历史考察
  10. 小人和伟人,差得不是一点点,是十万八千里
  1. 小人吹不成伟人!毛主席的光辉,万丈不朽!
  2. 不是社会主义不行,是先锋队背叛了初心
  3. 李克勤|叶剑英李先念未参加刘少奇追悼会:华国锋主持,邓小平致悼词(1980年5月17日)
  4. 孙中山巨幅画像不宜长期放置于天安门广场
  5. 一夫多妻公开回归、天价私宅赫然出现,什么是我们需要的文明的生活方式?
  6. 当财政走向失控
  7. 中国又迎来了另外一个金融大鳄——景顺集团
  8. 谁让你不争论?你该问问他是谁!
  9. 江青谈京剧革命(中英文)
  10. 元龙:举邓旗、走邪路,鉴别这类改开敌对分子,首用毛泽东思想!
  1. 杨开慧牺牲后,板仓街头出现一陌生乞丐,在杨家门口乞讨时喊:岸英
  2. 美国“靓丽的风景线”来了!喜闻乐见
  3. 元龙:举邓旗、走邪路,鉴别这类改开敌对分子,首用毛泽东思想!
  4. 全球化的风向变了
  5. 没人敢负责,这是社会的悲哀
  6. 苦一苦百姓成了路径依赖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