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重读)
《资本论》为什么超越了《国富论》?
——对被资产阶级视为万古不变的“经济规律”的一个分析批判
◎傅晨光
按:感谢何新先生,在整个80年代和90年代,思想界和学术界很多人逐步脱离马克思主义经典的研究和指导而与西方新自由主义“接轨”的时期,他坚持对马克思的原著进行研究并用以观察现实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他在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手稿》和《资本论》的理解研究中,看到了新自由主义思想的反动性和对中国与世界将带来巨大危害;他最早指出西方自由市场经济体系从来也不是铁板一块而是有“盎格鲁-撒克逊模式”、“莱茵模式”……等各种不同模式,揭穿了个别国家把本国的经济-社会模式理解和宣传成资本主义已一统天下、只有他们的经济-社会模式才是人类的归宿的“理论”不过是妄自尊大、自欺欺人的谎言;他在改革过程中最早发现和提出中国出现了“弱势群体”并提出要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以抵御开始出现的两极分化对于工人、农民等社会基本劳动者利益的损害等等,为及时拨正改革的方向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何新先生对于《资本论》和《政治经济学手稿》的研究,在经济学界很多人甘愿成为“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应声虫的时代,有如足履龙背,荧火炳烛,使很多真正的学人重新看到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光芒,引导了中国年轻一代中很多优秀分子重新拿起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去认识和分析现实问题,从马克思的思想中而不是从已经腐朽的资产阶级破铜烂铁的思想中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推动社会的前进。他的这些研究,成为苏东巨变、马克思主义思潮几乎被“潜伏”的时代通向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必然复兴的一个重要过渡和桥梁。
也许何新先生的思想今后还有新的变化。但是,他在整个世纪之交的年代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研究,对于我们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始终保持社会主义的方向,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这个发生了各种翻天覆地的历史阶段中,何新现象,不仅是中国、而且也是世界一个极为重要、无法被人忽视的现象。
本文的作者身在国有企业,亲身经历了国营企业从党委领导下的厂长(经理)负责制到厂长(经理)负责制、“国营企业”变为“国有企业”等历史转变,经历了国有企业改革改制、职工下岗分流等各种重要事件,从这些事件中看到了工人群体社会历史地位的变迁。在社会基础发生重大变革的过程中,不是“经院哲学”,而是何新先生和其他一些有思想坚持的先生对于《资本论》、《政治经济学手稿》的研究使我们耳目一新。“《资本论》是工人阶级的圣经”,这也促使我们这些身在国有企业的工作人员面对时代问题重新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研究社会主义、研究公有制发展等问题。发表此旧文,一以继续讨论,同时也可作为何新先生对思想界起到的积极作用的一个历史见证。
作者:2010.9.12
近年来,受西方思想的影响,经济学界又兴起了《国富论》(商务印书馆译为《国民财富的性质及其原因的研究》)的“热潮”,很多人把亚当·斯密(1723-1790)称作“现代经济学之父”,对《资本论》则表示出不屑一顾的态度。其实,《资本论》超越了《国富论》,把亚当·斯密称为“现代经济学之父”,是有的是误解,有的则是为了别有用心地贬低马克思。亚当·斯密是古典经济学的“最高代表”,《资本论》的诞生,开启了真正的“现代经济学”(也是哲学、世界历史学)的先河。
(一)
《资本论》怎样超越了《国富论》?这个问题不仅关系到怎样认识《资本论》的性质和在思想史上的地位问题,而且关系到人类将以什么样的理论指导社会发展的问题,重新研究这个问题,意义极为重大。
《国富论》出版于1776年,是资本主义处在上升完成时期经济学的经典;《资本论》第1卷出版于1867年,在时间上比《国富论》晚出版整整91年。《资本论》是资本主义已完成其全球化历史使命而走向否定阶段的开始的人类思想史的代表作。
《资本论》超越了《国富论》,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在经济学理论基础超越了《国富论》。《国富论》的思想基础是“自然秩序”理论。亚当·斯密把资本主义经济秩序看成是“自然”的、“天然”的东西,他认为“社会”、“经济活动”、“剥削”……等现象,都是“天然”的。
亚当·斯密把《国富论》的思想奠定在“自然秩序”理论上,这就在经济学中注入了“自然神学”,对此亚当·斯密自己并不清楚。“自然神学” 是一种新神学,在本质上与中世纪的宗教神学是相同的,它以为资本主义生产是“天然”的秩序。既然这些现象是“天然”的,因此也就必然是“永恒”的,人类是无法超越的。所以,亚当·斯密为资本主义经济秩序提供了“自然规律”的理论依据,实际还是“神学”。
亚当·斯密认为资本主义的经济秩序是最合理的,他不能想象没有这种秩序,人类社会怎么发展!所以,他虽然也看到了这种自由市场经济秩序中有很多不好的东西,但他认为人类社会要进步就不可能超越它。亚当·斯密的经济学理论就是这样矛盾的理论。
《资本论》对世界历史的认识就完全不同了。它认为,人类已经发展到全球化了的“商品经济”是人类的劳动发展到一定历史时期才出现的,是“历史的自然”,而不是“天然”的东西。“历史的自然”实际上与“经济基础”这个概念含义是相同的,是对包括整个“自然界”在内的一切事物如 “经济规律”、“资本主义”、“商品”……等总的认识。他认为,人们现在所认识到的任何事物,都是“历史的产物,是世世代代活动的结果。”(《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48页,人民出版社1972年出版)这就是说,人们现在认识到的这些事物,既不是从来就是如此,也就不可能是永远如此的。这些事物过去有过去的形式,现在有现在的形式,未来必然还会有未来的形式,因而,任何一种事物现在的形式都只是暂时的而不是永恒的。《资本论》就是从这个思想出发去分析“商品”、“资本主义”、“经济规律”……等各种事物的。
以上就是《资本论》与《国富论》的思想区别。
(二)
那么,《资本论》的思想与《国富论》的思想哪一种是正确的呢?显然,《资本论》才是正确的。因为拿经验事实就可以证明这一点。“经济”不仅是最不自然的东西,而且是“改变自然”才能产生的东西,是导致一切“自然”成为“不自然”的东西,因此,“经济规律”就不可能是“天然”的。原始社会的“经济规律”就已不是“天然”的东西,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经济规律”就更不是“自然”的了,那么,据此推论,发展到十三世纪以后才诞生的资本主义的“经济规律”倒反而还是“天然”的东西吗?
既然“经济规律”不是“天然”的,那么,任何“经济规律”也就不可能是万古不变的东西。而没有万古不变的“经济规律”,那么,建立在“经济规律”之上、为一定的“经济规律”所决定的社会形式、人与自然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难道不是在社会历史中随社会生产发展状况的改变而改变的吗?
所以,《资本论》超越了《国富论》。这种超越,根本的原因是《资本论》的思想基础与《国富论》完全不同,而《资本论》是正确的!《资本论》的思想基础是“历史的自然”理论。
(三)
《资本论》超越了《国富论》,是《资本论》而不是《国富论》才是现代经济学的奠奠基之作!《资本论》的诞生,不仅标志着人类经济学发展到了新的阶段,由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世界经济基础部分诞生了新的里程碑性的理论著作,也就意味着上层建筑部分的一切理论也翻开了新的一页——人类思想史就这样以《资本论》的诞生进入到新的历史时期!即使苏联社会主义出现了曲折,也不能改变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原文发表于企业内部刊物《石化工人》2006年元月)
「 支持乌有之乡!」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