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是什么?特别是什么是哲学?要给出一语中的、直接了当的正面答案。而不能在最关键的地方,拈轻怕重地避重就轻地避实就虚地打马虎眼地溜奸耍滑地玩儿弯弯绕或掉链子似地回避最尖锐的,最能检验哲学家洞察力、判断力的,几乎就是真假哲学家试金石的问题。哲学的特性,哲学产生的根源,哲学语言的所指和能指之间的尖锐对立和矛盾……都不是哲学本身。那么哲学到底是什么呢?欲知详情如何,我先卖个关子,且听下回分解……
牛顿晚年说:面对真理的汪洋大海,我一无所知。有人据此认为他谦恭;但毫无疑问,那是完全错误的;这实际上是人被只负有限责任的上帝------认为儿孙自有儿孙福地抛弃不管或锻炼成长后,所遭遇最可怜最悲惨状况的真实写照------即由人天生的缺陷,即有限性,遭遇宇宙的无限性所决定的。这实际上是我们为什么同情残疾人的本质原因;因为从绝对意义上说,与上帝相比,人都是残疾人。相对无限的未知,你知道得再多的已知,也可忽略为零。已知是相对的,未知是绝对的。这个问题你要理解了,则下边的问题就好办些了。
但你的苦命远没有到此结束。人不是朝生夕死、譬如朝露、转顺即逝的昆虫或微生物。这就决定了你的命运是这样的:你一经诞生,就已踏上漫漫征途,而且没有退路,更何况是面对周遭黑暗的浑沌一片的绝对未知世界,你必须充满风险地采取行动;这是信息绝对不完备情况下的遭遇战,狭路相逢勇者胜是你唯一的致胜法宝;在全知全能全善的上帝缺席的情况下,没有现成路标、航标和指南可资依凭,又不能止步不前,怎么办呢?就在人两眼一摸黑,几乎陷入绝境时,你又置之死地而后生地发现一丝微弱的希望之光------上帝还没有那么残忍,她给你提供了某种可能性------即人与世界同为上帝的创造物或人与自然同源性、同构性提供了彼此(人与自然及其可能存在的更高智慧)认知的无限可能性的基础。
以上这些决定了人以次充好,人神不分地替上帝代言,进行自力更生、生产自救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世上没有救世主,也没有神仙、皇帝,要创造人间幸福,全靠我们自己。人生在世的宿命就是始终必需对面临的绝对的未知进行判断和猜测,并押宝似地据此行动。这时哲学就产生了。
因此哲学本质上是人为克服人的有限性遭遇世界无限性的矛盾,和有聊胜于无地战胜上帝撒手后的无助性的困境,永远面对相对意义上的未知和绝对意义上的不可知,依据经验世界,所作的与已知经验不相矛盾的,对主要是非物理性实存的未知和不可知的追问、猜想和假说的总和。
物理性和数理逻辑性实存的,具有实证可能性的未知归科学;非物理性实存的或对此存疑的,无法实证的未知或不可知属苦命而又伟大、甚至无尚荣耀的哲学。科学是理性地把握未知的唯一方式;哲学是理性地把握不可知的唯一方式;宗教是非理性地把握不可知的方式(当它变得理性时,其属性亦发生变化,而归入宗教哲学了)。此岸归科学,彼岸属哲学、宗教。中间地域部分可相互转化;这是大科学家往往需要具有哲学家气质和早期的哲学家也同时具有科学家等多重身份的原因。哲学所具有的对不是东西的东西或某些未知的东西作猜测性追问、判断和描述的癖性,和其永远挺立在最前沿,面对无尽未知的晦暗不明发问的特性,决定了它本质上主要不是检验实证的问题,而是比拼包括洞察力、想象力和判断力在内的悟性问题。在看似什么东西都没有的地方试图发现东西的尝试能力的问题。
实证主义哲学严格地讲不是哲学,而是关于科学方法的理论思考。这可算作是哲学家客串、兼职、打零工的一次玩票或公益救助。但维特根斯坦让哲学家闭嘴的地方,恰恰是哲学家苦思冥想、当仁不让最有发言权、甚至独霸话语权的专属领地。维氏的话本身没有错,只是他选错了讲话的对象。对科学家讲,那无疑是真理。不过维氏也给哲学家一个重要启示:即哲学是没有现成语言供其使用的,因为语言是经验世界的产物。所以哲学所操语言尝试突破,可能的、最好的、甚至唯一的出路是用此岸之物比喻和象征彼岸世界。否则难逃自说自话的、不知所云的灭顶之灾。因此尼采式语言是其最成功的典范。最失败的当然就是讨厌的干瘪的死眉瞪眼的自以为是的诘屈拗牙的学院派式语言。语言在脱离她产生的背景,其所赋予她的丰富有机成分被滤清后,她还能否准确表情达意,实在值得怀疑。
哲学与科学这种划分界定,和既各司其职,又联袂携手的同台演出,使整个宇宙不留死角地进入了人类无限想象力的〝视野〞,在理论上成为了可能;至少使那个科学曾隔岸相望、其实证鞭长莫及、一愁莫展的彼岸世界,由于哲学革命军中马前卒地勇敢担当和介入而被观念地消解了……
哲学的确是人在黑暗中艰难跋涉、冒死前行的那盏引路的智慧明灯。严格地讲,哲学是人最基本的生存能力,因为信息不完备是绝对的、常态的,信息完备是相对的、和永远不存在的。那么还有什么在人遭遇的如此困境时,比哲学更能自救救人的呢?
实际上,不论你意识到与否,你的任何一个决策的背后,都隐藏了一系列哲学为你提供的判断事物的前提和标准(哲学观,价值观),人与哲学就是这样密不可分。假如,你认为哲学百无一用,毫无意义;那么这个否定哲学的判断本身,就是对你自己的判断的否定。因为你的判断,就是对哲学的运用。那些认为人生意义和价值观是无意义的这些哲学判断本身,就是一种同一逻辑下,同理亦可被判断为无意义的哲学观作为判断前提的结果,那它本身也难逃无意义的下场。因为他们那句话的内在前提------隐含的哲学观是:未经实证的,是无意义的------但遗憾的是这句话本身就是非实证的哲学判断(如果说未经实证的,可能是不存在的或可能不是真命题。这句话是科学判断的话)。你以你的无意义,去作为判定其它无意义的依据;逻辑上的苍白无力和自相矛盾,如何自圆其说。
面对这种悖论,隐居云端的高高在上的哲学,该做何感想呢……
「 支持乌有之乡!」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