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札记
小时候我就爱听、爱看反特类的故事,经过几十年这个癖好至今没变。几年前去外地出差为了打发在路上的时光,临时在去车站的路上买了本由B.奇科夫(俄)所著 赖铭传翻译的纪实文学小说《将军间谍-美国中央情报局王冠上的钻石》。为故事情节所吸引也为旅差事物所困扰匆匆翻看一遍,虽然对其主要情节有较深刻的印象但对其发生的时代背景并未结合起来仔细去想,只是猎奇性质地把它当成了美苏冷战末期军事谍报部门之间的又一次较量。
前两天闲来无事,收拾书柜时看到此书,静心又看了一遍。奇怪的是此次看完后与上一次看感觉竟有天壤之别,如同看了一遍从未看过的新书。由于该书所述事件的背景时间是1989年6月-1991年6月(在此之后不到半年间,苏联从一个可以抗衡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超级大国迅速分裂并演变成有时不得不看美国人脸色行事的三流国家。而我国也在这一期间发生了一起美国魅影下的流血动乱事件。)-大厦将倾之际,,因此得以让我们从前苏联末期一个反间谍事件中,侧面观察到了一个国家被颠覆的具体细节和与之相应的社会现象。结合我们国家前两年发生的间谍案及目前的种种与社会主义国家格格不入匪夷所思的怪状,我们不禁对作者在“尾声”中描述的事实感同身受,对能否擎柱人民共和国的大厦存在一丝忧虑的同时对其前景也存在一份深深的思考。现将该书最后一节“尾声”部分摘录如下:
尾声
六年过去了,占世界面积六分之一、名字叫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或者按照西方的命名—“罪恶帝国”的一个巨大的国家崩溃了,解体了,分成了多个主权国家。生活在这些分离出来的主权国家、为这些前兄弟共和国的繁荣贡献了自己的劳动、技能和天才的数百万俄罗斯人成了二等公民。出现了“新俄罗斯人”,准确点说是那些立即感到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为发财致富创造了“黄金时代”的大工厂厂长、露天煤矿经理、高级军官、石油和天然气企业的领导人。“趁戈尔巴乔夫打铁”----这句谚语传遍了城市和乡村。有郊外别墅、游艇和国外不动产的富豪,以美国人做梦也没想到的速度纷纷涌现。同时在乡镇和城市街道上出现了千千万万个无家可归的孩子、被遗弃的老人、乞丐。卖淫业欣欣向荣。诞生了武装得比警察还好的犯罪集团。西方开始谈论凶狠毒辣、可能使意大利黑手党望尘莫及的俄罗斯黑手党。
来势汹汹的“资本主义化”同样席卷了国家安全机关。有很多各类特种勤务分支、结构良好的机器开始动摇,而在巴卡京占据安全系统最高职务宝座后一切则彻底瓦解了。韦尔宾将军和他的秘密藏物处、信号、对被揭露的恐惧和怀疑算什么!巴卡京公开地、当着全世界的面说出了国家安全机构的部分谍报活动,而这一切都是打着“民主化”和与美国中央情报局和联邦调查局接近的旗号。美国人没有料到会得到这样的“礼物”,起先不相信巴卡京。但是事实是最具说服力的,他们不得不相信了。
韦尔宾案件也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政治领域。原先并不记得他的美国人突然开始议论他了。几乎所有报纸都刊登文章,把他捧为祖国的自由和民主而献出生命的俄罗斯真正的爱国者。威廉。沙利文的以下“名言”也被搬了出来:韦尔宾将军是美国在冷战时期招募的秘密间谍中最为宝贵的一个,是中央情报局王冠上的钻石,他帮助西方不仅赢得了“冷战”,而且避免了“热战”,因而为挽救人类做出了巨大贡献。
能用什么来回答这种高论?只有一句话:上帝走的路无法理解。。。。。。好在我们的报纸没有接受美国撰稿人的责难。也许某些庸俗小报会抓住这些“上等”材料,但是有人给重要出版界人士作了相应的工作,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卡尔纳奇少将。他只不过让各家报纸的负责人看完和听完审问韦尔宾的录像带,审问涉及当时除他之外在俄罗斯领土上活动的其他美国间谍,韦尔宾一一供出了他们。他们还看完、听完了他在审判过程中的最后陈述片段。他一字一句地说了下面的话:“我实际上从一开始和中央情报局合作就明白,我犯了致命的错误、最严重的罪行。在这整段时间延续着的无休止的心灵痛苦,一直折磨着我,以致我自己不止一次准备其自首认罪。但是想到妻子、儿子、和小孙女未来的遭遇和害怕耻辱,才使我停住了脚步。于是我继续进行罪恶的联络,或是沉默,指望哪怕稍微推迟受惩罚的时间。”对此全部报人都明白了。
尽管发生了急剧变化,谁也没有建议阿列克谢。卡尔纳奇体面地休息。看来有远见卓识的人在最高层也还存在。。。。。。
(后面是书中所涉其他人物的结局)
「 支持乌有之乡!」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