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退却 (1961-1964)
特里尔开始用自己幼稚的思维代替毛泽东思考为什么:
1、为什么要发动1957年的铲除毒草运动?因为匈牙利时间使毛烦躁不安;为什么要搞大跃进?因为毛意欲脱离正面临解体的国际共产主义阵营,并试图按自己的想法走出一条中国的路;为什么要反击彭德怀?因为毛把它看成是与赫鲁晓夫的幽灵做斗争。
2、毛觉得,他自己的意志就是那一时代中国道路的化身,他感到自己能超出常规,跨越一定的社会秩序。
3、毛并不是因和彭德怀发生冲突才开始谈论佛教思想的。因为他对欧洲的马克思主义失去了原有的迷恋,就开始回到中国的传统。
4、难道毛真的已割断自己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吗?确实如此。但要了解毛的思想变化过程,我们有必要先探讨一下马克思主义在概念上的内在矛盾。
在第一条里,连续三个问题的回答是简洁直白的,也是天真无牙的。毛是运用辩证法的天才,他的辩证法不单是从马克思著作中读到的,更是从中国的历史和革命实践中得出的。辩证法的核心观点之一是:内因决定外因,而不是外因决定内因。所以,才有了年轻的毛泽东宁愿放弃出国的机会也要留在国内,宁愿相信中国历史上的绿林好汉的战斗经验,也不会全盘接受共产国际的指挥,宁愿自力更生也不愿出卖国格。毛泽东一贯如此,但是特里尔对于三个问题的回答,都是外因论。
毛泽东一贯是以内因论处理事情的,而特里尔写了毛泽东的大半生,居然没有看出来。从此可以看出,特里尔对于哲学实在是十窍通了九窍——一窍不通。
第二条,特里尔又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毛泽东,虽然这容易得很,但并不具有说服力。如果真正懂的毛泽东,1960年代的毛泽东一定是在考虑历史上的中国为什么总是朝代更迭,战乱不断。毛泽东的意志能不能是那一时代中国道路的化身,能不能超出治与乱的历史轮回,能不能跨越常规的社会秩序,一切都是未知数,但并不能否定毛泽东为此做出思考和探索。
在第四条,特里尔强调毛泽东确实放弃了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这就是栽赃嫁祸血口喷人了。同时,特里尔还想探讨一下马克思主义在概念上的内在矛盾。
但没有下文。也许只是为了表白特里尔坚信毛泽东放弃马克思主义找个理由吧,但这个坑挖得太深,以致于自己没有能力继续下去。
这一章的最后,特里尔开始剖析毛泽东和刘少奇之间的关系:
这位愠怒的政治家发现刘少奇正在成为秦始皇式的政治强人时,准备马上把他扫入历史的垃圾堆。
这次,刘少奇成了秦始皇了。
第十七章 乌托邦的愤怒 (1965-1969)
特里尔借用马尔罗的眼来描述1965年的毛泽东:
在马尔罗看来,毛像一个威严的皇帝,死板而盛气凌人,就像传说中刚从古墓里走出的巨神。
毛泽东是不是皇帝,像不像皇帝?我们先看看什么是皇帝,从百度上得到的答案是:
皇帝,古时最高统治者的称号。在中国,皇帝最早是皇、帝的合称。“皇者,大也,言其煌煌盛美。帝者,德象天地,言其能行天道,举措审谛。”又《春秋繁露》:“德侔天地者,称皇帝。”所以人们考量上古时的贤君,根据他们各自的功绩,将能够配得上皇、帝之称的八人合称为“三皇五帝”。但此时皇、帝还分别为两个称号,不同时用于一人身上。首次将二者合并,成为国家最高统治者的称号则始于秦始皇。至此后,皇帝一词正式成为中国古代王朝最高统治者的专称。近代以来,“皇帝”也是对其它强大帝国的国君的翻译。
上面这么描述皇帝是不够的,根据中国的皇帝的存在历史,可以总结出皇帝的特征有两个:
第一、传位给自己的子嗣,
第二、有自己的国号。
秦始皇是第一个中国皇帝。武则天是中国最尴尬的皇帝,原因不是能力不够,而是性别。武则天篡夺唐朝江山,并改了国号,自己做了皇帝,天下也算太平。但传位时出了麻烦:传给自己的儿子,相当于把篡夺的唐朝江山又让回去,那当初夺来为何?传给自己的侄子,侄子毕竟不是自己的骨肉,传给自己的外甥,和自己根本不是一个姓了。所以,武则天虽然能力出众,但毕竟头发长见识短,她没有将子承父姓的习惯改变,自己的江山就无人可以保持他的国号继承。
这两条标准只是一般规律,比如末代皇帝。末代皇帝虽有自己的国号,但没有传位给自己的子嗣。这就是形而上学和辩证法的优劣之处。形而上的标准总是会出现例外,而辩证法就会提醒,在新旧皇帝的交替中,末代皇帝即使皇帝,也不是皇帝,因为新皇帝要诞生了,但不是末代皇帝的子嗣,已经改了姓了。末代皇帝有一个共同的感慨:新皇帝诞生了,但与我无关。
虽然这两条标准是一般规律,但大体概括皇帝的内涵。
那么我们看看毛泽东是不是皇帝呢?
第一、毛泽东没有传位给自己的子嗣。毛泽东选认的是华国锋。
第二、毛泽东有国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华国锋没有改变国号,邓小平没有改变,江、胡都没有改变。所以,也就不是新旧的交替,而是延续。
从以上简单的推演可以看出,中华人民共和国不是封建帝制,毛泽东也不是皇帝。
毛泽东像不像皇帝呢?
皇帝是有姓氏特权的,是有血亲和姻亲的特别照顾的。毛泽东既没有在1950年代分封自己的家族,也没有树立自己的姻亲。毛泽东周围有那么多岗位,但身边没有几个是自己的亲人的。
所以,毛泽东连像都不像皇帝。他是一个工农大众的代表,不是大资本家大官僚的代笔,尽管他当上中国共产党的最高领导人,已经有20余年。他的眼睛还是往最底层看。
特里尔这样描述了一句:
毛低语道:我将单独和群众站在一起——等着吧。仿佛刘和其他与会的人都不是毛的同事,只是一群缄默的证人。
特里尔的这句话,出处不知是哪里。但明显是为了应这一章的题——乌托邦的愤怒。
我看到的是,毛泽东的更伟大的时刻的到来。
毛泽东从一个农村少年,独自出走,然后接受马克思主义,最后自己领导着几百人创立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成功革命模式,走向中国共产党的最高层。
他是中国共产党的创立者,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发扬光大者,也是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紧密联系的纽带缔造者。
毛泽东深知,中国共产党的基础是工农大众,如果中国共产党失去了工农基础,中国共产党作为工农的先锋队就失去了意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存在的意义。
当中国共产党和工农大众出现裂痕的时候,毛泽东的选择是站在工农大众一边打倒中国共产党的当权派,而不是继续维护他缔造、壮大、执政的中国共产党。
特里尔继续写道他认为的乌托邦的愤怒:
1、毛在一次党内会议上说:现在几盒香烟就能收买一个党支部书记,如果把女儿嫁给一个干部,那就要什么有什么。
2、不管毛抱有多大的希望,但他并没有把希望寄托于中国共产党。
3、毛挑明了这一点:我们党内至少有两派,社会主义派和资本主义派。
如果上面的这些愤怒在一些当事人看来,也许是乌托邦的话,那么在现代人看来,就是现实。
与当时不同的是,现在收买一个党支部书记的价钱提高了,现在靠女儿收买干部的手段不太容易了,一个是女儿少,一个是书记们的喜新厌旧的速度太快。
毛泽东对中国的希望,不是脱离群众的中国共产党,而是紧系群众的中国共产单,如果中国共产党和群众割裂甚至对立起来,毛泽东是站在群众那一边的。
党内分成了两派,社会主义派和资本主义派。当时是事实,现在更加明显。当时毛泽东是党内少数派,现在的社会主义派也是党内少数派。
特里尔写到这里的目的不是为了切题——乌托邦的愤怒,而是为了反正自己的文不对题。
林彪在特里尔的眼里是这样的:
林彪看起来并不像统帅世界上最大军队的将军,反倒像一个童子军。他个头比毛矮,鼻子要比一般中国人大一号,说话的声音又细又尖,总是用一项军帽盖住他的秃头,军装在他身上就像挂在架上私的。他虽然只有五十七岁,但体弱多病,在公共场合显得貌不惊人。
特里尔对人的看法,只停留在个头、鼻子、声音、和体格上。随后后面有了一些否定词,但并没有说到林彪是一个军事天才。
特里尔认为林彪似猫一样的狡诈,讨得毛的欢心。
特里尔对于林彪没有一个客观甚至中立的言辞。虽然,特里尔穷其一生的业绩也无法和林彪的1949的一年同日而语。
特里尔继续做着他的乌托邦的评语:
1、庐山上丢掉的是党的威信,从那以后,党成了一台收人操纵的机器,而不再是一个超出任何人之上的充满战斗力的集体。
2、毛逐渐地把自己的威信与共产党的威信割裂开来。
3、现在情况不同了,毛的追随者从五十年代的几乎所有人减至六十年代的一部分人。在分裂的党中,他只能属于一个极小的团体。
4、由于不再相信自己的中国共产党,他转而像一个明朝皇帝,搞起了宫廷政治。他开始转向利用侍从和家庭,以更多地得到个人支持。
党如果成了一台受人操纵的机器,那原来的党是无人操纵的机器么?是个永动机么?
党这个机器是怎么受人操纵的,为什么党不再是一个超出任何人之上的充满战斗力的集体。是归于分裂呢?那么这个分裂的原因是什么?
毛把自己的威信与共产党的威信割裂开来。这需要多么大的力量和信心。换了别人,没有一个人能够敢下此决心。因为他们很多是共产党的受益者,而不是给共产党增砖添瓦者。
毛泽东敢于将自己的威信和共产党的威信割裂开来,这句话也是明显的错误。毛泽东并没有将自己的威信和共产党的威信割裂开来,而是将自己的威信和一些共产党的当权派割裂开来。
毛泽东最终是为了维护整个共产党的威信,而不是树立自己的威信,毛泽东不到百年就死去,而共产党不能百年就死去,而一些道路,比如资本主义道路,看似是在帮共产党,其实是害共产党,导致共产党灭亡。
在苏联的垮台历史中,最后成立的合法的资产阶级党派成百上千,但只有一个党不合法,就是共产党。
共产党是和资产阶级政党天然的不融合。
共产党和西方的对立和斗争,不是因为共产党建立了国家就结束了,就胜利了,而是刚刚开始进入一个新的战斗方式:和平演变和反和平演变的方式。
毛泽东高瞻远瞩的看到:共产党内部可以出现对立的派系,也可以出现资产阶级思想。尽管这种思想,在一定时期内是在一定范围内是有益的,但在长期和总体上是有害的。
毛泽东的信心不是来源于乌托邦,而是来源于广大的群众。
特里尔认为毛搞的是宫廷政治,找家庭的支持。我以为一个人成功,必须有人帮助,特里尔把毛泽东评传,写的如此差,要么是自己没有找人帮助,要么是找的人比特里尔还差。
毛泽东找的人也差,因为没有人能够真正理解他的意图,即使明白他的意图,也没法把握好分寸。他要将自己的高瞻远瞩靠自己找到的一些没有放弃私利的人实现,这才是毛泽东的无奈之处。但他认为这件事必须去做,尽管那些执行者有很多不足。
特里尔这么继续着:
1、这篇文章为一次令人震惊的战斗打响了第一枪,这是马克思主义政府内部自相残杀的开始。
2、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只有在中国,才能出现这种现实生活中的政治局和剧场的戏剧同时开演的情况
3、然而,毛发动伟大的无产阶级文革确实也有正确的、甚至是高尚的动机。
4、毛是在寻求毛泽东的永生,同时也是为了中国革命的长存。
5、毛自己是半个知识分子,他并不怎么信任知识分子,但有为之倾倒。
6、这场运动除了将导致一场战争之外,不会有其他结果。
特里尔有条件用旁观者的视觉和高高在上的姿态看待中国的文革。但他自认为他的优越性也太高了,以致于认为只有中国,才能出现现实中的戏剧表演。特里尔对中国的不了解,有情可原,但特里尔对于美国和澳大利亚的不了解或者自命清高,就不可理解了。美国的政治就很纯洁么?作为从事文字工作的人士,没有读过马克吐温的《竞选州长》么?没有听到美国的水门事件么,没有听说里根被刺么,没有听说美国星球大战计划是个阴谋么?
特里尔对人和社会的了解,就像他对火星的了解差不多
特里尔又来挑拨毛和罗的关系:
1、罗瑞卿反对毛把苏联和美国等同起来。他认为毛偏离了马克思主义传统,也背离了起码的军事常识。
2、毛通过使用一系列严厉措施除掉了罗。罗从六层楼上跳下去。他是文化大革命中第一个遇害的高级领导人。
用这样的笔调来挑拨毛和罗的关系,分化中共的目的太明显了。特里尔好像还有其他的任务啊!
特里尔继续他的评书:
1、大跃进时,毛相信党就是一种工具;文革时,他失去了这种信仰,他号召红小兵去攻击党。
2、毛强调造反有理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3、毛在1966年对马克思主义做了同样的歪曲。他把造反置于中心,而新教主义者是将暖放在中心。
4、毛在1966年至1967年之间相信,如果年轻人有造反精神,自然就会做出对中国有好处的举动。这是一种由愚蠢的理论导出的愚蠢的实践。
看来特里尔认为接受施舍是最高境界。特里尔当然不明白造反有理的意义。如果没有造反的,那人类早就灭亡了。
如果没有造反,华盛顿就还是奴隶主,而成不了美国总统。
如果没有造反,林肯就只是个不得志的律师,而不会将美国版图扩大。
如果没有造反,善良的人终将会被邪恶的人奴役、杀光。因为总是邪恶的人开始动手。
特里尔自己愚蠢,他评价的愚蠢就很难说是愚蠢。
特里尔还写道:
1、在这些令人作呕的废话之中,毛每天早晨在镜子里是怎样看自己的呢?
2、现在,中国到处都摆着毛的塑像,他的话成了有魔力的咒文。中国的城市似乎都成了天主教堂,而毛就是教堂里红色的圣母玛丽娅
3、毛是在给中国进行高水平的治疗么?还是在通过你死我活的战斗争夺对中国的控制?很可能是前者,但也不全是。
4、他无力面对他所创立的政权中出现的某些严峻的事实,于是就创造出许多虚无的东西来解释为什么事情变得如此糟。
用圣母玛丽娅来形容毛泽东,是特里尔的败笔之一。
特里尔不明白,宗教和现实的关系。宗教的人物是虚构的,而虚构的人物其实是来源于现实人物。
特里尔用宗教人物来形容现实人物,就是将现实的虚化再来描述现实。这是很幼稚的思维。
特里尔对文革没有几句客观的描述,这里突然冒出一句:
要说这场运动是对一些右倾分子的清洗,是对的;如果说他是在造就一个新的政治体制,那是无稽之谈。
就是这一句,也只对了三分之一。文革的作用不是对右倾分子的清洗,是对右倾分子的抨击和拯救,不只是对右倾分子的抨击和拯救,也是对官僚体系的抨击和拯救,最后还是在拯救中国共产党和工农大众的鱼水关系。
毛就是想通过文革造就一个新的政治模式,这个政治模式的目的不是整人,而是展示一种方式,一种在和平发展过程中自然产生的官僚主义、特权阶级、腐败现象、形而上和形而下的一切,都给予定时的清理。就像电脑需要定时清理垃圾一样。
毛主动发动文革,就像主动给电脑杀毒一样,不能等到电脑死机了,才想到杀毒。
在毛发动的文革里,是粗放的,范围是广泛的,毁坏的比建设的也许多。对那段历史,我们需要更加珍视和认真研究,才能得出得与失的程度。而不能一味的否定和一味的肯定。因为毕竟是一场持续10年的中国历史。
文革作为革命的一种,对于社会发展是有贡献的,是武装革命之外的另一种革命方式。
特里尔如此描述文革的双方——毛和刘
1、刘并不像猫那样看重农民对中国革命的贡献。他像一个天主教徒一样虔诚地信仰党的权威,而不像毛那样时常请群众对党提出批评。
2、在经济发展上,刘喜欢按部就班,而不是像毛那样喜欢波浪式前进。
3、刘缺乏毛的牢固的民族主义思想。
4、刘与毛的最大区别是,他没有丝毫的猴气。刘不认为生活是永恒地变动不定的,而毛却这么看,并为此而着迷。
5、刘认为历史是一架上升的电梯,而在毛看来,历史就是一个波涛汹涌的大海;
上面的几条,没有多少可信度。刘和毛的关系曾经长时间地融洽,刘对毛也有崇拜的心理,这不是因为特里尔说的党的策略,至少不是唯一的原因,更大的原因是毛对中国革命的贡献。
特里尔对文革描述的很细致,这是他的贡献之一:
1、毛变的越来越反左。
2、从1967年开始,文革进入了下一个阶段。此时主要是反对那些年轻的政治捣乱分子(极左派的代名词),他们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3、在1968年10月刘被正式免职之前,毛的焦虑所在就由刘的错误转向那些红小鬼的过失了,因为他们打倒了刘并要立刻实行共产主义。
4、红小兵在打倒中干的很出色,但谈到建设时,尽管有成千上万的指挥者,却找不到干活的人。
特里尔也描述文革的分寸,但是能够这样做的人只有一个——毛泽东。
特里尔如此描述到:
1、毛看完陈毅的黑话集之后说:此话不黑,口快心直。
2、毛在杭州说:你们不能用斗地主的方式来对待干部。
3、毛对武汉的同志讲:你们不能怀疑一切,也不能打倒一切。
4、“红卫兵能掌权么?他们今天掌权,明天肯定就被推翻,他们政治上还幼稚,......红卫兵还不成熟。”毛终于从他自己创造的小鬼中跳了出来。
5、毛开始批评他的夫人是左倾机会主义者。
毛泽东在权衡得失,而帮他执行任务的和被他打倒的都在怨恨他。他是孤独的。
特里尔评价到:
1、毛没有给文革带来的混乱无序这一根本问题找到解决的办法。他无法把这两个问题很好地结合起来:一方面,他深信斗争能陶冶人的品格;另一方面,他又意识到千百万人相互间斗来斗去只会一片混乱。
2、毛是带着对中国社会主义的缺点所做的理智分析而步入文革的,他宣称资本主义依然存在,应该在思想领域展开一场斗争,所以需要发动文革。否则的话,社会主义经济会蜕变成资本主义的经济。这一分析很可能是错误的。
3、毛发动文革时要使他长期以来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得以坚实。
从上面的评价可以看到特里尔对文革的字面意思都没有理解,他又怎么能够真正理解毛泽东的文革意义呢?
特里尔用了很可能是错误的来分析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蜕变成资本主义经济的可能。现在中国的经济已经成为是真的资本主义经济了。特里尔还能用错误来评价么?
第十八章 山峣峣者易折 (1969-1971)
特里尔将毛和林对比:
1、毛不像林那样,不惜任何代价全力捍卫自己的政治权利的堡垒。他也不像林那样,使用削弱军权的方法,以铲除政治上的异己。
2、毛谴责林彪对他的个人崇拜。他怀疑林彪是想把他架空至更高的圣德的位置上
3、对自己表面上的接班人,毛假装对他保护,甚至是挽救。
特里尔还对毛泽东作这样的评价:
1、毛毫不留情地从俄国的脸上撕下了马克思主义的假面具,他似乎忘记了,他的这种做法也正在自己日后置身类似的境地奠定了基础。那就是,他自己的马克思主义也被民族主义所沾染而变得难以辨认。
2、毛敌视苏联的一个因素是:简单的民族主义利益的算计。毛对苏联的恼恨还有一点荒谬之处:苏联是一面镜子,毛从中看到了一些丑陋的现实——这与其说是苏联人民造成的,不如说是马克思主义的产物。
3、毛指责苏联的修正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篡改,这并不是因为他内心有个明确的选择方向,而是因为作为一种信仰,他对马克思主义的前途也实在是把握不准。
特里尔对民族主义是反感的,对马克思主义是反对的,对毛泽东的信心是不足的。
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的信念毋庸置疑的,对马克思主义是信奉的,特里尔认为毛改变了马克思主义的信念。这是特里尔自身的心理暗示罢了。
如果毛泽东对前途有疑虑的话,也是怎么才能保证在革命中实现中国民众的成长,实现既能保持经济增长,也能防止两极分化,既能保证群众的革命热情,也能防止革命过热,既能保持政府的正常运作,也能防止官僚主义......
特里尔继续描述:
1、毛策划了他久经沙场生涯中最重大的——尽管不是最周密的——一次战役。这只能是一场重大的流血的战斗。
2、1970年秋,毛、林的紧张关系公开化。毛抱怨林和他的大将搞突然袭击。
3、林对毛不像彭那样粗鲁,但其用意却比彭更狡猾。
4、在政治上,林不久就同周发生了激烈的对抗,他与文革左派的联盟也开始瓦解。他不久就沦为由失宠的将军们组成的阴谋集团的头目。
特里尔承认林是一个集团的头目。
1、林的儿子着手的政变代号为571.根据中文谐音,意为 武装起义。政变计划把毛称为B-52.使用这种当时还在越南战争中猖獗而声名狼藉的字眼,当然是对毛的侮辱。
2、在政变计划中,林还对毛进行诋毁:
B-52是一个怀疑狂、虐待狂,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封建暴君。
B-52甚至将自己的亲生儿子逼疯。
3、在这期间,毛的中国,赢得了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还成了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
4、文革刚过两年,党内三分之一的高级领导人沦为党的敌人。
从这里看到,想推翻毛泽东的,都骂毛泽东为封建暴君,而且是中国历史上的最大的封建暴君。林彪集团是这样,现在的一些极右分子也是这样。
特里尔用了大量的篇幅来分析林彪的死,但毫无所得。特里尔对于林彪的一生没有什么认识,更谈不上什么客观评价,他只能猜测。
「 支持乌有之乡!」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