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思潮 > 读书交流

改变外界,又改变自己(读西洛可夫、爱森堡等《辩证法唯物论教程》)

二十八画生 · 2011-06-06 · 来源:乌有之乡
收藏( 评论() 字体: / /
改变外界,又改变自己(读西洛可夫、爱森堡等《辩证法唯物论教程》)

  阐明了这种认识过程中的辩证法,阐明了现实与认识的充满矛盾的运动的人,首先是马克思。马克思指示了:现实与认识——客体与主体——之辩证法的统一,实现于社会的实践之历史的发展中。不只认识客体,并且认识主体,也在社会的实践过程中起变化。人类作用于外部自然,一面变革它,同时又变革自己的性质——马克思说。与形而上学的唯物论一样,费尔巴哈也不把认识看做历史的过程。在费尔巴哈说来,认识是不变的自然之不变的反映。在他说来,认识主体,也和认识客体相同,是不变的,不发展的东西,而是在实践过程之外被把握的。他以为主体与客体的统一,是一成不变的东西,不是在人类的社会活动上发生的东西。他没有看到社会的实践变化了认识的客体。他并不理解:物质的=感性的人类,连同他的五官,都是世界史的产物。他不知道;人类的感官,在人类的劳动过程中,在人类的实践之历史的发展中,都不是不变的东西而是发展的分化的东西。费尔巴哈心目中的人类,不是由于社会的活动而能动的改造世界的主体,而是直观的实体。马克思批评他说:“他不离开抽象的理论之范围,他不在使人类变成现在这样的一定社会关系中、不在周围的生活环境中去考察人类,所以他决不能到达于现实的存在着活动的人类,而停止于所谓‘人类’的抽象物的境界,只能感觉上稍微认识‘实在的,个别的,肉体的人类’。”

  ——摘自西洛可夫、爱森堡等《辩证法唯物论教程》

  [毛泽东读书的笔记和谈话]

  在实践中实现主体与客体的辩证法的统一。

  改变外界,同时又改变自己。

  费尔巴哈:主体与客体都不是历史上发生与发展的东西,认识是不变的自然的不变的反映。二者的统一,是不蛮状态的统

  人类的感官是在劳动过程中发展的与分化的。

  ——摘自毛泽东1936年11月至1937年4月4日读西

  洛可夫、爱森堡等《辩证法唯物论教程》批注(见《毛泽东哲学批注集》第17、18页)

  [解析]

  《辩证法唯物论教程》(中译本第3版)在这里阐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另一个基本道理:认识的客休是发展变化的,认识的主体也是在改造客观世界(客体)的社会实践中不断发展变化的,或者说,认识主体与客体在实践中实现其辩证统一。把社会实践的观点引入认识论,从而引起旧的认识论发生革命性变革,这是马克思恩格斯的重大理论贡献。马克思认为,在社会实践中,人类一方面改变着客观世界(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使之适应或满足于人类的需要,另一方面,人的主体也得到改变和发展,这既表现为人的感官的进化、分化与发达,又表现为人的大脑的发达与完善等等。以社会实践为基础来说明认识客体与主体的辩证关系,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区别于以往旧认识论的根本特征。费尔巴哈(1804—1872)是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的重要代表。他从唯物主义出发,批判了黑格尔客观唯心主义的体系,恢复了唯物主义的权威,在当时德国思想界起到了一种思想解放的巨大作用。他的唯物主义的合理内容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理论来源。但是,他在认识论上还没有超出旧唯物主义的历史局限性,他的认识论还是一种消极、被动、直观的反映论,而不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其根本原因就是他对认识主体——人的理解是生物学的。他认为人只是自然的存在物。他不知道人在本质上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是在改造客观外界的、由广大的劳动群众为主体而进行的社会实践中来认识世界,并且改变自身和认识自身的。这样他就不可能看到社会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而不可能科学他说明认识的来源、发展和标准,不可能科学地说明认识的目的,不可能说明认识中主体与客体的辩证关系。

  毛泽东抓住了“社会实践”这个科学解决认识论各种基本问题的关键,非常注意思考和理解《辩证法唯物论教程》(中译本第3版)在这里对社会实践作用的阐述,把书中的基本观点加以凝练,写下了上述批语。毛泽东后来在《实践论》中写道:“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改造世界的斗争,包括实现下述的任务:改造客观世界,也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改造自己的认识能力,改造主观世界同客观世界的关系。”(《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1卷第296页)这就成为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有关主体与客体关系的一个经典表达。

「 支持乌有之乡!」

乌有之乡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乌有之乡 责任编辑:利永贞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总有一天会清算那些侵吞国有资产的民族败类
  2. 蒋雨融!此一时,彼一时
  3. 谈谈高考的五个问题
  4. 美国“靓丽的风景线”来了!喜闻乐见
  5. “这书谁教你这么读的?”
  6. 一座小院
  7. 双石|“不得再冒用党中央名义”?
  8. 大学教授做高考题,结果会怎样?
  9. 有钱打仗,没钱收尸!
  10. 董小姐蒋小姐之后,重新审视高考
  1. 不是社会主义不行,是先锋队背叛了初心
  2. 元龙:举邓旗、走邪路,鉴别这类改开敌对分子,首用毛泽东思想!
  3. 照妖镜下无完人:写给一位自称“人民儿子”的人引言
  4. 某些人已经疯狂到开始胡言乱语了
  5. 县城官场正在向旧社会沦陷
  6. 这样的非政府组织,该禁了
  7. 杨开慧牺牲后,板仓街头出现一陌生乞丐,在杨家门口乞讨时喊:岸英
  8. 总有一天会清算那些侵吞国有资产的民族败类
  9. 这不是个案,而是整个时代的病
  10. 郭建波|对毛泽东批评、纠正造反派在干部问题上所犯错误的历史考察
  1. 小人吹不成伟人!毛主席的光辉,万丈不朽!
  2. 李克勤|叶剑英李先念未参加刘少奇追悼会:华国锋主持,邓小平致悼词(1980年5月17日)
  3. 孙中山巨幅画像不宜长期放置于天安门广场
  4. 不是社会主义不行,是先锋队背叛了初心
  5. 一夫多妻公开回归、天价私宅赫然出现,什么是我们需要的文明的生活方式?
  6. 当财政走向失控
  7. 中国又迎来了另外一个金融大鳄——景顺集团
  8. 谁让你不争论?你该问问他是谁!
  9. 江青谈京剧革命(中英文)
  10. 内奸:倒查20年
  1. 杨开慧牺牲后,板仓街头出现一陌生乞丐,在杨家门口乞讨时喊:岸英
  2. 举国“痛打”哈佛大学
  3. 照妖镜下无完人:写给一位自称“人民儿子”的人引言
  4. 全球化的风向变了
  5. 没人敢负责,这是社会的悲哀
  6. 县城官场正在向旧社会沦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