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争鸣 > 网友杂谈

62年前她和丈夫为了信仰来到中国(请到寒春纪念馆去送送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

china.com · 2010-06-20 · 来源:乌有之乡
国际主义战士寒春 收藏( 评论() 字体: / /

62年前她和丈夫为了信仰来到中国(请到寒春纪念馆去送送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
寒春纪念馆    http://jidian.china.com/v/joanhilton
    ■ 62年前她和丈夫为了信仰来到中国


    ■ 60年来她为中国奶牛饲养机械化奋斗


    ■ 6年前她被称为“中国绿卡第一人”


    ■ 寒春,这个夏天走完传奇人生


    6月8日凌晨,中国绿卡第一人寒春因病在北京协和医院逝世,享年89岁。7年前的圣诞节,她的丈夫阳早在北京去世。阳早、寒春将毕生精力都献给了中国,献给了中国的奶牛事业。有人曾称赞阳早、寒春是白求恩式的国际主义战士和具有牛的精神——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夫妻俩生前说过:“我们吃了中国人2万斤粮食,做了一点有益于人民的解放事业,应该的。”


    寒春的家,在北京昌平区小王庄农场,是北方农村常见的红砖平房小院。在寒春离开之后的第二天,这里安静极了。院门大敞着,寒春生前好友说,门很少上锁,因为对她来说,中国人都是朋友,不需要提防任何人。


    寒春,这位带有传奇色彩的美国老人,与杨振宁是大学同学,是美国参与首批原子弹研究和制造的少数女科学家之一;1948年她追随学农牧专业的丈夫阳早来到中国,60多年来,夫唱妇随,她来中国后一直都在与奶牛打交道;作为第一个拿到中国“绿卡”的美国人,她享受副部级待遇,却始终居住在牛场破旧的平房里。


    在中国一直和奶牛相伴


    从高速公路下来,经过一大片苜蓿草地后,记者到达了寒春生活工作了28年的中国农机院北京农机试验站。自1982年任中国农机院顾问以来,寒春和丈夫阳早就一直住在这里。2003年阳早去世后,寒春一人独住,由保姆照顾。


    寒春在农场的房子是一栋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建的五间瓦房,房子在前年重新装修过。门前是一个细长的过道,摆着寒春生前种的三十多盆花。在这位美国老人的家里,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幅内容为“毛主席在长征路上”的油画。在她简陋的卧室里,只有极少的家具,床上的被子叠得整齐,床头的日历上还有她6月6日晚上记下的日记。


    每天起床就去看牛


    “她爱看窗外的白杨,起床就去看她的牛,回家就和家里的猫说话。”寒春的司机老赵回忆说,这位年近九旬的老人总是习惯倚着靠背,绿色鸭舌帽斜搭在头顶,眼睛半眯着好像随时都能睡着。


    离寒春家走上五分钟,是中国农机院试验站的奶牛场。因为年老而无法亲身劳作后,她仍然坚持每天清晨5点进牛场巡视牛群,牛场里一共700多头牛,每一头牛都是她的好朋友,她拥抱亲吻它们,用英文与它们交谈,她把手伸入小牛的嘴里,任由可爱的小家伙们吮吸手指。


    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原书记李维民告诉记者,60年来,寒春和阳早耗尽毕生精力主要做了两件事:推进中国的养牛机械化和牛种改良。奶牛场的几乎每一处细节都凝聚着寒春夫妇的智慧和心血。寒春负责研制的直冷式奶罐,填补了国内空白。她和阳早负责的“奶牛场成套设备研制、牛场设计和中国实验项目”在全国许多奶牛场推广应用,并在中国率先实现了奶牛饲养机械化。


    农机站的同事告诉记者,寒春帮这里所有的工人向上级争取上保险,她甚至给为自己家服务过的老保姆发放自制的退休证,每个月用自己的工资给她们发退休金。当开发商觊觎牛场的土地,她趁春节团拜的机会,给上级领导递纸条来保全牛场。


    许多和寒春合作过的人都说,她把研制原子弹的科学功底和精神用到了培养牛上。而牛场,是寒春尽力捍卫的最后的精神王国。


    和丈夫一样葬在牛场


    2003年12月25日,86岁的美籍专家、原机械工业部顾问阳早因病去世。在讣告上,有一句“为全人类的解放而奋斗”的评语,是寒春执意添加上的。寒春解释此话:“我们在中国呆了一辈子,是为了信仰而来的。”


    阳早此前曾经立下遗嘱,包括不搞悼念活动,捐献遗体,用最简单的方式处理骨灰等等。于是寒春将丈夫体内的心脏起搏器摘下来,以便“留给买不起起搏器的人”;她坚持不给阳早穿衣服,说人都死了,穿衣服太浪费;她坚持把丈夫“埋在牛场能看见牛的地方”。


    之后,3个子女找来3株冷杉,分别种在农场的3个地方,寒春将丈夫的骨灰埋葬在其中一棵下面,“这样他朝夕都能看见心爱的牛群”。在不久之后,寒春也将埋葬下另一株冷杉下,与丈夫相隔不到两米。


    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原书记李维民告诉记者,他和寒春的大儿子阳和平商量,不准备召开遗体告别仪式,但会有一个简单的追悼会,地址可能就选在小农场,具体事宜等到阳和平的弟弟从美国赶回来商量后决定。


    寒春的最后时光


    6月6日晚上9点半,寒春腹痛难忍,被120送到了306医院,经过一系列检查后,无法确定病情,于是在7日的凌晨3点送往北京协和医院。寒春一直待在急诊室,在早上8点医院上班后,才开始做了第一个检查。医生依然无法确定寒春的病因。


    一直陪伴在她身边的李维民说,许久不能进食的寒春一直在问“什么时候能吃饭?”她对自己的身体还很自信,看见有人过来,就睁开眼睛,笑一笑。下午5点,她终于住进了急诊室旁边的观察室。可1个小时不到,突然病情恶化,陷入昏迷。一直到7日凌晨3时,经抢救无效逝世。


    李维民说,在寒春昏迷后,她的儿子阳和平一直在给远在国外的弟妹打电话,告诉他们母亲的病情。


    寒春生前曾写过遗嘱,遗嘱上说,生病了坚决不要把她送到医院。因为丈夫阳早曾在医院住了两年,一直靠着呼吸机维持生命,最后依然走了,她觉得住院对于其他人来说,是一种麻烦。“这个老太太,一辈子都不愿意麻烦别人。”一直陪伴她离开这个世界的司机老赵说,老人走的时候没有留下任何话,但她叮嘱他说,让他早点赶回去,看看农场。(宋玮)


    中国绿卡第一人的传奇人生


    寒春原名琼·辛顿,1921年10月20日出生于美国芝加哥,是小说《牛虻》作者伏尼契的孙女。她是曼哈顿计划中少数的女科学家之一,曾做过费米的助手,并参加投放广岛、长崎原子弹的研制。当黑色蘑菇云升空时,同事慨然:“这是日本人的骨头和肉!”此话使寒春放弃了做纯科学家的梦想。1948年,寒春追随未婚夫阳早辗转来到了中国。


    1949年,寒春和阳早在延安的一个窑洞里举行了婚礼。解放前夕,寒春和阳早赶着83头荷兰奶牛从延安来到位于陕北和内蒙古交界的三边牧场,对牛进行改良。4年后,他们又带着1000多头牛落户西安草滩农场,并在这里度过10年时光。“文革”开始后,他们落脚在昌平小王庄的农机试验站奶牛场,一呆到如今。


    寒春的两儿一女都出生在中国,1976年前后,三人相继赴美。她的二儿子阳建平说,“若在这个世界上找出像他们一样的理想主义者,比较难了。”


    2004年,寒春从北京市公安局领到了中国首张“绿卡”——《外国人永久居留证》,当这名83岁高龄的老人出现在出入境管理处,有记者问她,“您有没有想过回美国?”她操着一口纯正的北京话,笑着回答,“我生活得很好。我在沙河工作,那里空气好。我和我养的牛在一起生活,为什么要回美国?”

/来自中华网社区 club.china.com/
 
阳早纪念馆    http://jidian.china.com/v/yangzao
寒春纪念馆    http://jidian.china.com/v/joanhilton

「 支持乌有之乡!」

乌有之乡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乌有之乡 责任编辑:heji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反毛"思潮背后有大阴谋!
  2. 小人和伟人,差得不是一点点,是十万八千里
  3. 柴静:可耻公知跌落神坛的必然!
  4. 没人敢负责,这是社会的悲哀
  5. “伪深刻、伪深情”的高考作文
  6. 陈世美死得冤!要是投湖,能把包拯拉下马
  7. 张志坤|如何看待改革开放前后中西方的差距
  8. 殖人的天塌了!
  9. 祁建平|他们的真实面目就隔着一张窗户纸
  10. 井冈山观心|你所自豪的国民、人民军队,可能正是镇压你的暴力机器:评美国洛杉矶“骚乱”
  1. 元龙:举邓旗、走邪路,鉴别这类改开敌对分子,首用毛泽东思想!
  2. 这样的非政府组织,该禁了
  3. 总有一天会清算那些侵吞国有资产的民族败类
  4. 杨开慧牺牲后,板仓街头出现一陌生乞丐,在杨家门口乞讨时喊:岸英
  5. 历史文献:原河南省委宣传部长杨止仁给原河北省委书记李尔重关于探讨历史问题的一封信
  6. 这不是个案,而是整个时代的病
  7. 蒋雨融!此一时,彼一时
  8. "反毛"思潮背后有大阴谋!
  9. 郭建波|对毛泽东批评、纠正造反派在干部问题上所犯错误的历史考察
  10. 小人和伟人,差得不是一点点,是十万八千里
  1. 小人吹不成伟人!毛主席的光辉,万丈不朽!
  2. 不是社会主义不行,是先锋队背叛了初心
  3. 李克勤|叶剑英李先念未参加刘少奇追悼会:华国锋主持,邓小平致悼词(1980年5月17日)
  4. 孙中山巨幅画像不宜长期放置于天安门广场
  5. 一夫多妻公开回归、天价私宅赫然出现,什么是我们需要的文明的生活方式?
  6. 当财政走向失控
  7. 中国又迎来了另外一个金融大鳄——景顺集团
  8. 谁让你不争论?你该问问他是谁!
  9. 江青谈京剧革命(中英文)
  10. 元龙:举邓旗、走邪路,鉴别这类改开敌对分子,首用毛泽东思想!
  1. 杨开慧牺牲后,板仓街头出现一陌生乞丐,在杨家门口乞讨时喊:岸英
  2. 美国“靓丽的风景线”来了!喜闻乐见
  3. 元龙:举邓旗、走邪路,鉴别这类改开敌对分子,首用毛泽东思想!
  4. 全球化的风向变了
  5. 没人敢负责,这是社会的悲哀
  6. 苦一苦百姓成了路径依赖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