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争鸣 > 网友杂谈

慎用大幅提高工资做法

耀耀 · 2011-05-08 · 来源:乌有之乡
收藏( 评论() 字体: / /

   

最近,官方提出在十二五期间,也就是五年内使工资翻一倍,目的使低收入者变得“富裕”,生活的更好一些。  

其实这是风险很大的选择,因为现在加薪与从前不同。从前是国家给劳动者加工资,所增加的劳动力成本可以不转移到商品上,国家通过积累的社会财富,抵消增加的劳动力成本,国家通过社会分配方式给劳动者改善生活。  

现在不同了,社会上的大多数劳动者不是国有企业员工、国家公务员,而是私人企业,非国营单位员工。是老板们给劳动者加工资,增加的劳动力成本要老板们承担。老板们为什么要办工厂、开公司、开饭店等,目的就是赚取马克思主义所说的剩余价值致富,过上富裕生活。所以,不能把老板们当慈善家看待。老板们经营第一原则是亏本生意不做,他们有心目中的盈利目标。国家要求老板们给员工加工资,老板们通常只有两种选择,一是直接把增加的劳动力成本转移到所生产的商品上;另一是通过裁员增加劳动强度、间接转移增加的劳动力成本。结果并不会使低收入者得益,相反因为商品涨价,社会服务价格上涨,使低收入者的生活支出增加,抵消增加的工资又“贫穷化”,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再说,社会上就业岗位的减少,会给社会带来更重压力。而政府要担负起救助、解困责任,这会使政府以后不敢轻易使用提高最低工资方法,帮助低收入者改善生活。所以,我说大幅提高工资做法是风险很大的选择。  

就像力有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一样,世上任何决策都包含好坏两面性,是矛盾结合体。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决策。  

现在社会制度要想增加低收入者的收入、改善低收入者生活,比较有效和社会副作用小的方法,就是通过社会再分配方法,减轻低收入者的生活成本,通过减轻变相增薪,使低收入者得到有保障有体面的生活。  

人的生活成本主要包括几个方面;衣食住行、养老的钱、看病的钱、子女受教育的钱等。  

对于衣食行,政府可以通过限价,采取财政补贴和减税等措施,使大众生活必需品——粮食、蔬菜、煤电水、交通出行费等被抑制在一定范围里,保证这些支出在生活成本中占的比例不大,让低收入者能够轻松承受。社会生活是建立在廉价商品和廉价服务之上的,而这些廉价商品和廉价服务就是低收入者不可缺少的生活需要  

住房。推行住房市场化政策没错,问题是不能一刀切,不论穷人富人都逼上买房居住路上去。房子虽然是生活必需品,但也是最贵商品,社会上的大多数人无法依靠自己收入买房,来解决居住问题。所以,政府有责任帮助低收入者,要为买不起房子的人提供廉租房,要为买房有些困难人提供经济适用房。这是通过提供社会福利帮助手段,也就是社会再分配手段,动用社会积累财富来减少低收入者在住房上的支出。这笔生活最大费用的减轻,意味着巨大的变相增薪。低收入者摆脱这方面负担,他的经济压力就减少许多,可以把收入投向其它生活需要上。政府在这方面的指导思想就是杀富济贫,政策的底线就是按照收入水平把富人赶到买商品房居住路上去,把福利照顾光泽落到低收入者身上,使他们得益。现在,低收入者觉得生活压力沉重,很大部分是住房需求造成的。这是采取不公平手段使多数人从中受益,实现社会的公平公正,缓和贫富差别矛盾突出。因为政府必须为多数人谋取利益,这是公平公正的基石。  

养老,从国家承担个人养老责任,改为国家、单位、个人三位一体的社会保险方法,是很好和能够长久实行的养老方法。解决了个人丧失劳动能力后,老有所养问题,解除个人后顾之忧,也减少个人在这方面的花费。  

医疗保险。现在政府积极推行医疗改革,要实现让老百姓看得起病、有病得到治疗目标。尽管困难重重,这条路必须走。政府的医疗改革不是回到过去的大包大揽做法上,因为,国家的财力是有限的,既要服务于今天,也要照顾到明天。所以要把医院改造成慈善事业是错误的,医院不能象国家公务员用纳税人的钱来养,它不是政府的一个机构。  

医院是为社会服务的单位,这服务不能是无偿的。你要接受这种服务,你应该支付一定费用。这是天经地义原则。  

医院既然不是政府机构,它是社会服务单位,它的经营目的是盈利。医院要养活医生护士、管理人员、后勤人员,及保证医疗质量压力,它不能是慈善单位。由于它是为社会服务单位,担负着一定社会责任,要让人人接受得起它的服务,它又不能依靠收费服务来养活自己。  

所以,必须接受这个原则:医院必须立足盈利基础上,之后才是社会责任;把医院压垮了,谁来承担治病救人社会责任。  

要让老百姓看得起病,有病得到治疗,需要建立比较完善医疗保障体系,出路还是国家医院个人三位一体结合。国家不但要承担起提供政策指导责任,规范医院运作规则,还要提供一定资金补助,使医院能够承担起为大多数人看病治病责任,使补助资金发挥最大效益。国家的补助资金是对纳税人的返还,这是它应该做的。  

医院要规范服务行为,让病人能少花钱治好病,让病人看得起病。为了减少小病大治现象,影响医疗水平高的大医院作用发挥,浪费社会资源,实行分级医院治疗也许是个好办法。建立一个医疗体系,让基层医疗单位承担社会医疗保障责任,小病可以在那里得到低价有效治疗。无法治疗的病推向上一级医院。严重大病直接推向医疗水平高的大医院,保证及时治疗。经过这个程序上来的病人,由医保对应该承担费用再打折扣,作为鼓励。对于小病到大医院治疗的病人,可以采取经济手段应付,即个人要付出高于在基层医院看病很多的钱,或者干脆不准享受医保,作为变相惩罚。以此减少国家财政压力和社会资源的压力。  

应该给予富人们用自己的钱购买好医疗条件的权力,这不能看着穷人富人看病待遇不同。医保适用在普遍性上,目的是使每个人看得起病,有病能够得到治疗。社会不应该阻止用自己钱购买更好服务的行为,允许购买超出普遍性的特殊服务,允许购买更好的医疗条件,更有效的医疗。病人花自己钱为什么不能独居一室,为什么不能请专家看病,为什么不能买进口药治病。看起来不公平,其实是公平的。因为医院是服务单位,它有权出卖它的高质量服务。  

当然这要受到限制,避免把大医院变成富人购买高价服务的地方,成为一种特权阶层消费场所。  

或许允许专家到私人医院兼职,把高价服务转移到私人医院里,让医生在规定限制下,赚取另外的钱,作为他技术的回报。同时,法律可以规定私人医院要承担一些社会责任,吐出一些钱来回报社会。  

中小学校实行免费教育,就让穷人和富人的孩子享受到平等教育权利,这既有效减轻低收入者经济压力,也体现社会的公平公正。  

我认为一个政府如果能在以上几个方面做得好的话,运用社会再分配手段减轻低收入者的生活成本,会比单纯地每年提高最低工资方法,更能造福社会的多数人,让低收入者过上有保障有体面的生活。更有利于社会的发展。  

                   【完】  

                           2011.04.23.  

   

「 支持乌有之乡!」

乌有之乡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乌有之乡 责任编辑:wuhe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总有一天会清算那些侵吞国有资产的民族败类
  2. 蒋雨融!此一时,彼一时
  3. 谈谈高考的五个问题
  4. 小人和伟人,差得不是一点点,是十万八千里
  5. 美国“靓丽的风景线”来了!喜闻乐见
  6. “这书谁教你这么读的?”
  7. 一座小院
  8. 双石|“不得再冒用党中央名义”?
  9. 大学教授做高考题,结果会怎样?
  10. 柴静:可耻公知跌落神坛的必然!
  1. 不是社会主义不行,是先锋队背叛了初心
  2. 元龙:举邓旗、走邪路,鉴别这类改开敌对分子,首用毛泽东思想!
  3. 照妖镜下无完人:写给一位自称“人民儿子”的人引言
  4. 某些人已经疯狂到开始胡言乱语了
  5. 县城官场正在向旧社会沦陷
  6. 这样的非政府组织,该禁了
  7. 杨开慧牺牲后,板仓街头出现一陌生乞丐,在杨家门口乞讨时喊:岸英
  8. 总有一天会清算那些侵吞国有资产的民族败类
  9. 这不是个案,而是整个时代的病
  10. 历史文献:原河南省委宣传部长杨止仁给原河北省委书记李尔重关于探讨历史问题的一封信
  1. 小人吹不成伟人!毛主席的光辉,万丈不朽!
  2. 李克勤|叶剑英李先念未参加刘少奇追悼会:华国锋主持,邓小平致悼词(1980年5月17日)
  3. 孙中山巨幅画像不宜长期放置于天安门广场
  4. 不是社会主义不行,是先锋队背叛了初心
  5. 一夫多妻公开回归、天价私宅赫然出现,什么是我们需要的文明的生活方式?
  6. 当财政走向失控
  7. 中国又迎来了另外一个金融大鳄——景顺集团
  8. 谁让你不争论?你该问问他是谁!
  9. 江青谈京剧革命(中英文)
  10. 内奸:倒查20年
  1. 杨开慧牺牲后,板仓街头出现一陌生乞丐,在杨家门口乞讨时喊:岸英
  2. 举国“痛打”哈佛大学
  3. 照妖镜下无完人:写给一位自称“人民儿子”的人引言
  4. 全球化的风向变了
  5. 没人敢负责,这是社会的悲哀
  6. 县城官场正在向旧社会沦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