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争鸣 > 网友杂谈

克鲁格曼、Felix Salmon:当智库经济研究被富人主导

克鲁格曼 Felix Salmon · 2013-12-17 · 来源:观察者网
收藏( 评论() 字体: / /

  伊丽莎白·沃伦(Elizabeth Warren,马萨诸塞州民主党参议员)5号写了封信给美国各大银行的CEO,希望他们公开向华盛顿的智库提供了多少资金。她说,决策者和公众必须知道,他们是在被大公司—游说集团灌输思想,还是在从真正的独立智库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Slate》杂志的财经记者Matt Yglesias认为,沃伦的信只是立法者的“推特小报告”(subtweet)而已。但沃伦说的确实有点道理:如果智库只从某意识形态出发,并且所有的结论都与此意识形态相一致,那它简直和“愚库”(derp tank)差不多。另一方面,如果智库享有“独立”的名声,但却悄悄地被意识形态狂热分子操纵着,或被某种议程主导,那么确实有必要引入更多透明度。

  然而,如果你担心财经人士控制了华盛顿智库,银行家们却不应是责问的首要目标。相反,所谓“2和20帮”(2-and-20 crowd),也就是私募资本和对冲基金的巨头,倒是人们应注意的。例如,去年Bill Janeway和乔治·索罗斯(George Soros)分别捐了2500万美元和5000万美元,给一家名叫“经济新思想(INET,New Economic Thinking)”的机构。这激发了INET的雄心,他们宣布将尝试再募集7500万美元。

“Bill” Janeway,本名William H. Janeway

  “Bill” Janeway,本名William H. Janeway

George Soros

  George Soros

  Bill Janeway和乔治·索罗斯看上去特立独行,其实不过是在步Pete Peterson的后尘。Peterson曾投入10亿美元,创建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基金会(观察者网注:PGPF,Peter G. Peterson Foundation,Peter是他的本名,Pete是昵称。),并声称绝大部分资金将被用于财政和经济问题的研究。而本月4日,Glenn Hutchins宣称他将斥资1000万美元,在布鲁金斯学会创立“Hutchins财政与货币政策中心”(Hutchins Center on Fiscal and Monetary Policy)。《华尔街日报》还报道说,作为布鲁金斯理事会的副主席,他还给自己压上为此智库再募集6000万美元的重担。这笔钱将付给无数杰出的经济评论家。《华尔街日报》的专栏作家David Wessel已经决定离职去领导这所新机构。

  所有这些来自富人的资金将会在决策圈内产生真正的变化。Wessel在《华尔街日报》时曾评论说,“除了美联储资助的论坛外,几乎没什么地方”能讨论那些货币政策问题。他希望Hutchins中心能够成为填补空白的主力。这对Hutchins来说真是太棒了。他一直想在所有研究或实践货币政策的机构里留下自己的印迹,他好歹已经是纽约的联储董事会成员了。

  结果,那些研究货币政策的人——学者、技术官僚和央行的职业银行家们——正得到越来越多资助,并不是来自于国家和学术机构,而是来自于非常富有的一小撮人。这些富人大部分是在金融市场里发财的。富人们对于经济问题是有共识的,没必要区分这一共识是与民主党还是共和党更接近。他们首先认为,增税是不好的;而砍掉为穷人服务的项目则更可以接受。正如Hutchins自己所说:“首都华盛顿满是政治失败,以及随之而来的政府债务危机,这些才是大问题。”

  人们为了自己的私利花钱当然不是什么新闻,而富人特别确信自己认识世界的方式是真实、正确的。富人对公众生活影响巨大,与他们的人数不成比例,这也不是新闻。“金主”们有着自己的经济愿景,但他们对研究机构的忠诚度要求倒是不同的。INET是一个相当另类的机构:它除了扩大争论外,没有什么特别的立场;它不用刻意复制索罗斯本人的观点,就能表现出和索罗斯一样的、对经济问题天生的好奇心。我更相信,在索罗斯看来,INET不是宣传其思想的媒介,而是一种思想来源。Peterson基金会则截然相反:Peterson完全知道自己在想什么,并且希望尽力鼓吹他的思想;而Hutchins可能在两者之间的什么地方。

  在很多方面,我为Hutchins中心的成立感到高兴。我们还无法充分理解财政与货币政策间的联系,而这绝对是理解当今全球经济运行规律的核心。现在,各国央行行长们需要参考所有明智的分析,如果Wessel和Hutchins中心能提供帮助,这或许是一件好事。(学术机构当然也在研究这些问题,但他们习惯以更慢的节奏工作,而且相对较少以政策研究为核心。)

  然而,这仍只是将这个世界“达沃斯化”(观察者网注:达沃斯论坛是世界政界、企业界、社会团体领导人研讨世界经济问题的最重要的非官方聚会之一。)的又一步。巨富的金融玩家对央行行长和其他经济核心决策者的影响已达到了令人吃惊的程度,而这些新智库只是又一种将这些影响制度化的成功模式。Hutchins选择布鲁金斯学会来领取他的巨款,是因为该学会非常善于影响政府,以及引导专业辩论。影响力的争夺本质上是一场零和游戏:如果金融行业拥有更多影响力,那就意味着留给我们其他人的少了。看看金融行业在21世纪头十年的所作所为,我尤其不相信他们这次能做什么好事。

  本文原题When the 2-and-20 crowd drives economic research,2013年12月5号刊载于路透社网站,岑少宇译。保罗·克鲁格曼的短评:

  最近在智库“第三条道路”和伊丽莎白·沃伦(马萨诸塞州民主党参议员)之间的“交流”颇为有趣。“第三条道路”声称自己提供“新鲜思想”,但在我看来,那些东西相当陈腐。该智库发表了一篇文章,笨拙地攻击经济平民主义,特别挑出沃伦参议员和新当选的纽约市长比尔·德布拉西奥发泄怒火。沃伦随后提出了一个问题:到底是谁在资助“第三条道路”?答案是……华尔街。大吃一惊吗?!

“第三条道路”标榜自己提供fresh thingking

  “第三条道路”标榜自己提供fresh thingking

  但Felix Salmon提出了一个更大的问题:所谓“2和20帮”(2-and-20 crowd),也就是私募资本和对冲基金,正在花大价钱资助经济研究。有些看起来是相当超脱、无关私利的——索罗斯和Janeway投向“经济新思想”(INET)的钱似乎不是为了让自己更富有,但事实完全不是这样。

  我不得不说,Salmon指出大量资金涌向货币政策研究,让我不寒而栗。当“2和20帮”加上收受他们厚礼的经济学家插手货币政策时,会有什么事发生呢?你会得到2010年那封大学教授和智库研究员们给伯南克的信,此信声名狼藉,将购买资产的“国有化”措施批得一无是处。奇怪的是,那些食利者或为食利者服务的人,或两者都热衷于寻找收益率必须上升的理由,甚至在经济疲弱时都必须上升!谁都不敢想象,那些人可能赞助的是怎样的“研究”。

Pete Peterson

  Pete Peterson

Glenn Hutchins

  Glenn Hutchins

  本文原题Private Equity and Monetary Thinking,12月5号刊载于《纽约时报》网站,岑少宇译

「 支持乌有之乡!」

乌有之乡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乌有之乡 责任编辑:昆仑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元龙:举邓旗、走邪路,鉴别这类改开敌对分子,首用毛泽东思想!
  2. 这不是个案,而是整个时代的病
  3. 杨开慧牺牲后,板仓街头出现一陌生乞丐,在杨家门口乞讨时喊:岸英
  4. 历史文献:原河南省委宣传部长杨止仁给原河北省委书记李尔重关于探讨历史问题的一封信
  5. 夏小姐,一个被公知洗脑的完美标本!
  6. 未完成的《反击》、以及反击进行时
  7. 白岩松:如何解决老百姓有钱不敢花?
  8. 临终前,这位开国将军仍放不下这件事……
  9. 钱学森提倡的“大成智慧学”,到底是什么
  10. 改革开放,农民得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
  1. 谁让你不争论?你该问问他是谁!
  2. 不是社会主义不行,是先锋队背叛了初心
  3. 照妖镜下无完人:写给一位自称“人民儿子”的人引言
  4. 元龙:举邓旗、走邪路,鉴别这类改开敌对分子,首用毛泽东思想!
  5. 某些人已经疯狂到开始胡言乱语了
  6. 县城官场正在向旧社会沦陷
  7. 毛泽东的晚年超越了时代局限,没能理解他,是我们的悲哀!
  8. 这样的非政府组织,该禁了
  9. 子珩墨|最怕的不是仇恨毛主席,而是热爱毛主席的“伪君子”!
  10. 苏联亡了,但亡的不是社会主义!
  1. 小人吹不成伟人!毛主席的光辉,万丈不朽!
  2. 李克勤|叶剑英李先念未参加刘少奇追悼会:华国锋主持,邓小平致悼词(1980年5月17日)
  3. 中共最危险的叛徒,从叛变到处决的内幕详情
  4. 孙中山巨幅画像不宜长期放置于天安门广场
  5. 一夫多妻公开回归、天价私宅赫然出现,什么是我们需要的文明的生活方式?
  6. 当财政走向失控
  7. 中国又迎来了另外一个金融大鳄——景顺集团
  8. 内奸:倒查20年
  9. 江青谈京剧革命(中英文)
  10. 谁让你不争论?你该问问他是谁!
  1. 杨开慧牺牲后,板仓街头出现一陌生乞丐,在杨家门口乞讨时喊:岸英
  2. 举国“痛打”哈佛大学
  3. 照妖镜下无完人:写给一位自称“人民儿子”的人引言
  4. 全球化的风向变了
  5. 沉痛哀悼:崔凤金同志逝世!
  6. 忠县煤矿离奇破产,职工生计无人问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