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历史 > 共产党人

一声叹息,郭沫若

李小飞刀 · 2018-06-14 · 来源:补壹刀
收藏( 评论() 字体: / /

  1978年6月12日,郭沫若在北京久病离世,终年86岁。

  官方在郭沫若身后给予其很高的哀荣:

  叶剑英主持了追悼大会,邓小平致悼词,肯定了郭沫若是“我国杰出的作家、诗人和戏剧家,又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学家和古文学家”,“是全国人民,特别是科学文化教育工作者和广大知识分子学习的榜样”。

  在当时,文化界掀起一股纪念和研究郭沫若的热潮,包括巴金在内的诸多学界翘楚都为他作了文章。

  但这股热潮并没有持续多久。

  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伴随着对文革岁月的回忆和反思,以往不受重视的独立知识分子受到推崇,而体制内的代表性学者普遍由热转凉,郭沫若首当其冲。客观而言,这是舆论自发的一种平衡。但渐渐地也造成了新的失衡。

  首先开炮的是港台的一批研究者,因为“揭穿了郭的脸谱,就揭穿了党控制大陆文坛”,郭的学术价值和学术品德在他们的著作中受到猛烈抨击,成为“东抄西凑,见异思迁,前后矛盾的文学机会主义者”,他的文学、历史、美学成就变得要么是抄袭之作,要么一钱不值。

  这些著作和研究向内传播,也带动了大陆民间对郭沫若的再解构。对郭美化大跃进、文革的一系列作品、表态进行深挖和嘲讽。

  他“亲爱的江青同志,你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的赞歌被发掘出来,备受诟病。这样的赞歌在今天看来显然是令人不齿的。他和毛主席之间相互应和的诗作,由文人与伟人对话的美谈,下落为溜须拍马的“污点”。

  至于坊间流传郭沫若说过“毛主席赛过我亲爷爷”“斯大林是我爸爸”这类的话,经刀哥查阅材料发现,这些都是他人伪造的。

  到了互联网时代,他的个人生活、婚姻关系进一步被发掘出来。百度“郭沫若”,可以搜出多少“汉奸郭沫若到底糟蹋了多少女人”或者“郭沫若蹂躏于氏姐妹”这样的文章,定格他抛妻弃子的“渣男”形象。

郭沫若与日本妻子合影

  在互联网上,郭沫若“好色”、“投机”、“阿谀逢迎”、“刻薄成性”,是“文坛中品格最坏的不学无术者”;而在学术界,有关郭沫若研究也颇为冷门。需要说,对受到这样的待遇,郭本人要负一定责任。但已经到了21世纪,我们该具备了客观评价郭沫若的格局。

  对郭沫若的学术成就,业内有共识,但社会上了解不多。有谁知道,郭沫若是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之一,现代浪漫抒情小说;有谁知道,他留下了600 万字译文,是开创至今仍在被沿用翻译范式的翻译大家。

  有谁知道,他是新诗的开创者,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史学的开山鼻祖。在他成就卓然的考古学、金石学、古器物学、文献学领域,“大师”有胡适、有陈寅恪、有王国维、有冯友兰,谁会想到他郭沫若呢?

  最终,舆论绕了一圈又回到他的晚景临终上来,有一种说法是,一个儿子在文革中被害,一个儿子在文革中自杀,让郭沫若晚年倍感凄凉,他开始用毛笔一笔一画、工工整整地抄写爱子的日记,一共抄了八大册,直到去世,都置于案头。

  一声叹息,郭沫若。

  的确,郭沫若这个从四川乐山沙湾走出的秀才,终其一生都与他的国家和主义亦步亦趋,从未在书斋中埋头于真正纯粹的学术。

  形势需要他作白话文,他便去作《神女》《凤凰涅槃》;形势需要他去著史,他便去研究甲骨文;形势需要他去写戏,他便去编排《屈原》《虎符》;形势需要他丢下学术去做个社会活动家,他又去做个社会活动家。

郭沫若与《屈原》演员合影

  他的人生也从未安静。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最血腥的日子里,他火线入党,被蒋介石通缉,避居日本。1937卢沟桥事变爆发,他又受共产党召唤,抛下日本妻子和五个孩子,秘密登船回到上海。

郭沫若避居日本时的照片

  重回故土的郭沫若,发下“此次别妇抛儿,专程回国,系下绝大决心。盖国势危殆至此,舍全民族一致精诚团结,对敌抗战外,实无他道。沫若为赴国难而来,当为祖国而牺牲”这样的毒誓。

  如果那时的他能预知自己今后的际遇,身后的评价,会不会决意不再当国家与主义的奴隶,掉头而去?

  历史不能假设。不过,对他以及当时中国一批知识分子来说,国家与主义从来不是操纵他们的提线,而是他们独立人格与意志的主动选择。

  因此,如果把郭沫若的学术、经历与他的家国、主义两相切割,他就不是郭沫若了。

  现代一些人诟病郭沫若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史观,他们说,如果如郭所言,中国也与马克思笔下的欧洲一样经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这样的社会演进,是无法解释中国历史的许多细节的,中华文明的独立性和特殊性何在。

  可惜,在那个中华民族被当做劣等民族看待的年代,一个最尊重历史民族的历史早已不再受人尊重,中华文明的特殊就意味着说,中国是世界文明的弃儿。

  而郭沫若所做的,就是通过典籍、考古、研究,把中华文明这跟断了的线拼命跟世界接上去,告诉世界和中国人自己,马克思这个已经被证明在俄罗斯成功了的主义也是可以解释中国的,中国历史上也走过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也是有资格朝更高级的社会去的

郭沫若主编的救亡日报

  哪怕一个罪犯,都应该受到公正的审判。任何一个人都有权,也应该得到公正的评价,更何况是一个具备复杂性人格的历史人物。

  对郭沫若,今天的我们当然可以反感他那些谄媚的赞歌,可以质疑他的一些言行,但不能始终停留在对他肤浅的指责上,对他自以为是的鄙视上。忽略和无视郭沫若在很多领域做出的贡献,是狭隘的,对郭沫若是不公正的。

  比方说命名“马踏飞燕”这尊青铜器,是郭沫若古文物研究中的一件再小不过的小事。近几天的新闻是,因为学界认为“马踏飞燕”这个旧名字不准确,因此给确定了新的称呼。大量新闻就此把标题做在了“郭沫若是错的”“郭沫若乱起名”这个点上。

  这又消费了一波郭沫若。有多少人会再去想起,若不是郭沫若慧眼识珠,恐怕这尊国宝至今仍在某个地方博物馆里吃灰。

  这便也罢了,然而我们给“马踏飞燕”创造了一个多么高明的新名字呢?——铜奔马,呵呵,也许以后还可以有别的什么金奔马、木奔马、土奔马的罢。

  一声叹息,郭沫若。

  今天,无论是定案还是翻案,郭沫若这个人和他所处的时代,都在逐渐离我们远去,对未来更有益处的做法是,看看郭沫若留下了什么,从里面找出依然闪着光的火花。

  比如,在民族复兴的大时代下,如何寻找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接口,定位我们的文明所独有的价值。在这方面,郭沫若以往被刻意忽视了。

  在西方现代文明的冲击下,近百年来中国的传统文化不但在形式习俗上受到巨大冲击、洗刷殆尽,文化内核也被认为是僵化保守的。

  与一般人不同,郭沫若认为传统文化这颗老树的树身很可能已无法复活,但它独特的精神还可以发芽。郭沫若因此特别推崇先秦和商周,他希望到中华文明幼年期去,汲取那种进取心和创造力,发掘中国文化的根本传统,让它重新“活”起来。

郭沫若主编的甲骨文合集

  这样,中华文化呼唤复兴的就不是笼统的传统文化,而是复兴炎黄子孙的进取精神和创造力。如果能重新发掘出这种创造力,复兴中国文化就不简单是继承过去,而是通向未来的方式。

  除此之外,以及,对我们每个人都非常重要的,想要有这些作为所必须的精神力和意志。

  郭沫若17岁时,一场大病严重损害了他的听力,他是在双耳重听的状态下求学听课的,重听几乎让他发疯,几乎想自杀。

  到35岁时,又一场大病几乎彻底让他失聪,以后听力再未恢复。

  他是以半残疾人的身份,奠定了他在中国近现代文学、历史学、考古学、文献学、美学、翻译学上的地位。

  一声叹息,郭沫若。

「 支持乌有之乡!」

乌有之乡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乌有之乡 责任编辑:小石头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这样的非政府组织,该禁了
  2. 子午|从女游客三亚被蛇咬身亡悲剧看中医药的衰落
  3. 毛主席为什么要取消高考
  4. 谁动了我们的田地——从“包产到户”到“新农人”,农民为什么一直富不起来
  5. 郭建波|对毛泽东批评、纠正造反派在干部问题上所犯错误的历史考察
  6. 郭松民 | 由“哈佛蒋雨融”风波所想到的
  7. 写在高考前:一场关于教育的集体误会
  8. 我不是失败者,是这世界出了问题
  9. 祭品女孩蒋雨融,被哈佛卖了还在沾沾自喜
  10. 顾凌英|到底是谁蛮横、谁不讲理?
  1. 谁让你不争论?你该问问他是谁!
  2. 不是社会主义不行,是先锋队背叛了初心
  3. 照妖镜下无完人:写给一位自称“人民儿子”的人引言
  4. 某些人已经疯狂到开始胡言乱语了
  5. 毛泽东的晚年超越了时代局限,没能理解他,是我们的悲哀!
  6. 县城官场正在向旧社会沦陷
  7. 这样的非政府组织,该禁了
  8. 子珩墨|最怕的不是仇恨毛主席,而是热爱毛主席的“伪君子”!
  9. “你(董明珠)的破家电,有什么可偷的?”——与梁宏达先生商榷
  10. 毛泽东为什么能赢?不是他讲得多,而是他做得对
  1. 小人吹不成伟人!毛主席的光辉,万丈不朽!
  2. 郭建波|“冤案”,还是罪有应得?——关于胡风事件的历史考察
  3. 李克勤|叶剑英李先念未参加刘少奇追悼会:华国锋主持,邓小平致悼词(1980年5月17日)
  4. 中共最危险的叛徒,从叛变到处决的内幕详情
  5. 孙中山巨幅画像不宜长期放置于天安门广场
  6. 一夫多妻公开回归、天价私宅赫然出现,什么是我们需要的文明的生活方式?
  7. 当财政走向失控
  8. 中国又迎来了另外一个金融大鳄——景顺集团
  9. 失去的四十多年
  10. 内奸:倒查20年
  1. 欧洲金靴 |永远和孩子们站在一起
  2. 举国“痛打”哈佛大学
  3. 【忠县煤矿】约谈毫无诚意,威胁又能吓到谁?!
  4. 大民:谁来戳破核威慑无效的窗户纸?
  5. 何承高:沉痛悼念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林敏捷老师
  6. 忠县煤矿离奇破产,职工生计无人问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