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历史 > 共产党人

追记著名作家魏巍在工厂工作生活的日子

记者 · 2018-08-15 · 来源:工人日报
收藏( 评论() 字体: / /

  “我是一个工人”

  ——追记著名作家魏巍在工厂工作生活的日子

  8月30日上午,北京八宝山,3000多名群众自发来到这里向魏巍作最后的送别。

  由于身患肝癌,《谁是最可爱的人》的作者魏巍于2008年8月24日晚逝世,享年88岁。

  魏巍原名魏鸿杰,曾用笔名红杨树。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参加八路军,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底,他奔赴朝鲜前线,和志愿军战士一起生活、战斗。回国后,他发表了一批文艺通讯,其中《谁是最可爱的人》1951年4月11日被《人民日报》在头版隆重推出后,毛泽东主席旋即批示“印发全军”。自此,写给“最可爱的人”的慰问信,雪片似的从祖国四面八方飞过鸭绿江,魏巍的名字也由此传遍全国。后来,《谁是最可爱的人》入选中学语文课本,影响了几代中国人。1978年,他创作完成了抗美援朝题材长篇小说《东方》,并于1983年获首届茅盾文学奖。

  为了写作《东方》,魏巍还在铁路企业生活过一段时间并与铁路职工结下了深厚的友谊。1995年2月,他在为曾任北京二七机车厂(现北京二七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副厂长、党委副书记的作家钱小惠的作品《独臂厂长》一书所作的序中,介绍了相关情况。他写道:“那时,我很想到工厂深入生活。一来是我准备在长篇小说《东方》中要写到工人;二来也是一种内心的需要,认为自己当了多年的共产党员,应当从感性上认识自己的阶级。这样,我就在北京郊区跑了石景山钢铁厂(首都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前身)和长辛店机车车辆厂(北京二七机车厂前身),准备从其中选择一个生活据点。由于长辛店机车车辆厂是二七革命运动的发祥地,工厂的负责人黄英夫同志又特别热情,我就在这里蹲了下来。我暂时脱下军衣,换上一套蓝布工人装,戴上人民铁路的路徽,在机车车间当了一名副支部书记。从此开始了一段新鲜有趣的富有意义的生活。”

  魏巍是1953年10月到1954年4月在长辛店机车车辆厂体验生活的。这段时间里,他每天和工人们一道上下班。在高大的厂房里,伴着震耳欲聋的汽笛声、机器声,他用心听、认真看,和工人一起劳动,仔细体会工人的辛苦和一道道工序的密切配合。下班了,他和工人一样,端着饭碗在食堂里排队买饭,和工友们边吃边谈。空闲时,他还和青年工人们一起打扑克、下象棋,也常去职工家属宿舍串门、聊天。他不仅结识了工厂的领导、车间干部、工会活动积极分子、文艺骨干、大批工人,还认识了许多职工家属。很快,人们不把他当外人,而是亲切地称他为“魏头儿”。

  他住在工厂工人集体宿舍一进门的一个小单间里。晚上,这里总有许多年轻人来访,欢笑声不时传到窗外。而当人们走后,他就在灯下整理笔记和材料,往往到深夜才休息。

  二七机车厂丰富的生活素材激发了魏巍的创作灵感。在工厂生活期间,他创作了短篇小说《老烟筒》,具体、生动地刻画了一个家在农村的老工人的形象。他还和钱小惠一起多次走访参加过二七大罢工的老工人,共同创作了长篇小说《红色的风暴》。

  1961年,在原来采访的基础上,通过补充材料,魏巍和钱小惠再度合作,共同创作完成了传记文学《邓中夏传》的初稿。书中描写了邓中夏在长辛店结识铁路工人史文彬、办劳动补习学校、领导“八月罢工”和二七大罢工等革命活动。该书1981年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二七机车厂的短暂生活在魏巍的思想深处留下了深深的印记。他在自传中写道:“这是我第一次接触近代的工人阶级,并认识到她的伟大。党的初期活动和震天动地的"二七"斗争,使我从感性上增强了对这个伟大阶级的牢固信念。”1985年,在回忆这段生活时,他获得灵感,写下一首诗《我是一个工人》。诗中写道:“我是一个工人/我每天都在/默默地冶炼/默默地铸造/一心想献上好的作品……也许,有一天/我手里握着笔/倒在自己的岗位上/我也将感到愉快/因为我没有忘记———/自己为之战斗的理想/我永远属于工人。”

  为了让家人也感受工业化大生产和继承“二七”光荣革命传统,1954年春节,魏巍让妻子刘秋华一起到二七机车厂生活并到工人家走访。1964年暑假,他还让两个年幼的女儿魏欣和魏平到二七机车厂劳动,向工人阶级学习。

  此后,魏巍又多次到二七机车厂、二七车辆厂走访或参加纪念二七大罢工的相关活动。1983年4月及1984年1月,参加过二七大罢工的老工人刘炳波、左士俊去世时,他都特地赶去参加追悼会。1994年2月5日,已经74岁的魏巍再次到二七机车厂,参加纪念二七大罢工71周年的会议。会后,他特意与二七机车厂所属的《二七机车报》、二七车辆厂所属的《二七车辆报》全体编采人员座谈,并题词“发扬二七光荣传统,牢记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来勉励大家。

「 支持乌有之乡!」

乌有之乡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乌有之乡 责任编辑:小石头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这样的非政府组织,该禁了
  2. 子午|从女游客三亚被蛇咬身亡悲剧看中医药的衰落
  3. 毛主席为什么要取消高考
  4. 谁动了我们的田地——从“包产到户”到“新农人”,农民为什么一直富不起来
  5. 郭建波|对毛泽东批评、纠正造反派在干部问题上所犯错误的历史考察
  6. 郭松民 | 由“哈佛蒋雨融”风波所想到的
  7. 写在高考前:一场关于教育的集体误会
  8. 我不是失败者,是这世界出了问题
  9. 祭品女孩蒋雨融,被哈佛卖了还在沾沾自喜
  10. 顾凌英|到底是谁蛮横、谁不讲理?
  1. 谁让你不争论?你该问问他是谁!
  2. 不是社会主义不行,是先锋队背叛了初心
  3. 照妖镜下无完人:写给一位自称“人民儿子”的人引言
  4. 某些人已经疯狂到开始胡言乱语了
  5. 毛泽东的晚年超越了时代局限,没能理解他,是我们的悲哀!
  6. 县城官场正在向旧社会沦陷
  7. 这样的非政府组织,该禁了
  8. 子珩墨|最怕的不是仇恨毛主席,而是热爱毛主席的“伪君子”!
  9. “你(董明珠)的破家电,有什么可偷的?”——与梁宏达先生商榷
  10. 毛泽东为什么能赢?不是他讲得多,而是他做得对
  1. 小人吹不成伟人!毛主席的光辉,万丈不朽!
  2. 郭建波|“冤案”,还是罪有应得?——关于胡风事件的历史考察
  3. 李克勤|叶剑英李先念未参加刘少奇追悼会:华国锋主持,邓小平致悼词(1980年5月17日)
  4. 中共最危险的叛徒,从叛变到处决的内幕详情
  5. 孙中山巨幅画像不宜长期放置于天安门广场
  6. 一夫多妻公开回归、天价私宅赫然出现,什么是我们需要的文明的生活方式?
  7. 当财政走向失控
  8. 中国又迎来了另外一个金融大鳄——景顺集团
  9. 失去的四十多年
  10. 内奸:倒查20年
  1. 欧洲金靴 |永远和孩子们站在一起
  2. 举国“痛打”哈佛大学
  3. 【忠县煤矿】约谈毫无诚意,威胁又能吓到谁?!
  4. 大民:谁来戳破核威慑无效的窗户纸?
  5. 何承高:沉痛悼念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林敏捷老师
  6. 忠县煤矿离奇破产,职工生计无人问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