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国际 > 国际纵横

呼之欲出的俄美战争

天外来 · 2008-09-17 · 来源:乌有之乡
俄美新冷战 收藏( 评论() 字体: / /


呼之欲出的俄美战争


2008-09-17  天外来1 中华网论坛

俄罗斯不论在科学技术上,工艺装备上,水平均低于西方国家,对于精密工业设备需要进口。甚至于生活消费品,俄罗斯国产的更不能满足国内消费者的需求。在这些方面,俄罗斯没有参与国际竞争的本钱。但俄罗斯是能源强国,近年石油天然气出口占其出口商品总额的60%以上,石油销售收入是俄罗斯主要经济来源。今后若干年内,俄罗斯经济严重依赖石油天然气出口来推动的现实将无法改变,能源经济是俄罗斯的命脉,俄罗斯需要石油经济的收入来获取自己需要的东西。把握石油天然气的市场环境是俄罗斯能否重新步入其大国梦想的关键环节。

20世纪70年代中期,基辛格成功使美元与石油“挂钩”以来。美国的经济主体也是石油,美国独家发行的美元,能够作为世界货币,其背后的物质基础是石油,美国的投行业、证券业……等繁荣的金融经济背后是对“石油美元”的巨大的依赖,甚至其强劲消费市场也是建立在石油美元之上的,正是美元的这种特殊地位支撑着美国的经济机器。无法想象,美国人如果失去了美元的这种特殊地位,其国内经济或走向何方,其经济会是怎样一种景象。正是美元的特殊地位,让美国经济具有了世界性。我们说,美国经济繁荣景象是建立在印刷美元的印刷机上的。但,这种经济特点能否延续,是建立在能否对石油资源的有效控制的基础上的。

俄罗斯和美国的经济以石油为基础的经济结构,这两个大国的经济基础重叠,不具有互补性,美俄之间天生就会为主导能源市场而争夺。

在已经探明的石油分布来看,北美的储量为272亿桶,拉美为1164亿桶,东欧为883亿桶,西欧为184亿桶,中东为7359亿桶,非洲为1055亿桶,亚太地区为459亿桶。探明储量最高的5个国家依次为:沙特阿拉伯,2627亿桶;伊朗,1333亿桶;伊拉克,1150亿桶;科威特,990亿桶;阿拉伯联合酋长国,978亿桶,俄罗斯的石油储量450亿桶左右。虽然每个地区都有石油,但石油主产区集中在南美、俄罗斯、中东、非洲部分国家。然而北美、欧洲块、东亚及南亚是石油纯进口区。

从数据上看,中东地区的石油储量占据世界石油储量一半以上,大国博弈就从这里开始。

二战以后,随着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法国、英国退出中东,美国顺利成章的接管了这个地区。当然,英法的离去,也宣告欧洲大陆从此失去了主导世界的机会。冷战期间,在前苏联强大的意识形态及军事攻势下,美国也没有太多的精力和能力独营中东。但是美国通过在中东扶持亲美政府或在中东制造对抗(如两伊战争),勉强控制着中东的局面,保证了石油的供应。在这个时期美国还成功的使石油和美元挂钩,美国经济机器也因此绑在了石油上,但对产油区控制的不彻底威胁着美国经济,这始终是美国精英阶层的一块心病。

冷战结束后,华约解散,苏联解体,猛然间,美国一超独大。在独联体国家(包括俄罗斯)因解体而处于身体虚弱之际,美国人就迫不及待的于1991年降兵中东。虽然萨达姆入侵科威特是美国降兵中东的导火索,(有人说萨达姆入侵科威特是美国默许了的,当时美伊之间还是盟友),但美国出兵中东的思想基础仍然是为保证对中东石油控制权。

但1991年美国没能实现屯兵中东,随着俄罗斯的复苏,中东局势的复杂化,中东开始有了俄罗斯的影子,面对北极熊那双贪婪的眼睛,美国人难道不后怕?眼看着中东石油就要失控,美国于是于2003年再次大举进兵伊拉克,以求彻底控制中东石油流向。

显然美国第二次中东战争所作的准备工作要周到的多,为预防中国和俄罗斯介入伊拉克战争。美国在中国周边经营了台湾问题,阿富汗反恐战争,朝核问题。在独联体内部经营了“颜色革命”。使中俄两国为自己的地缘安全形势疲于奔命,为美国自身在伊拉克的行动寻找交换筹码。事实证明,美国成功的占据了伊拉克。显然,美国的胃口不是仅仅只想控制伊拉克,而是彻底控制整个中东的命运。

伊拉克战争后,伊朗觉醒为美国的中东战略注入了不确定因素,美国和伊朗之间的冲突有一触即发之势,我们不能说伊朗没有抵御美国入侵的能力。但俄罗斯具有介入中东的地缘优势,俄罗斯介入伊朗只需突破格鲁吉亚或阿塞拜疆或从里海通过。这对于俄罗斯来说是不是一件难事,正是俄罗斯对伊朗的这种潜在支持,给美国投鼠忌器。

另一个方面,俄罗斯具有能源优势,长期以来,欧洲对俄罗斯的能源有极强的依赖性,这种经济的互补性使俄罗斯和欧洲各得其所,互相促进。当然这会有效的加强俄罗斯和欧洲大陆联系,在经济上容易形成共生。俄罗斯的能源战略强化了其对周边国家和欧洲大陆国家的影响力,客观上削弱了美国的影响力。因此切割俄罗斯和欧洲的联系成了美国的又一重要战略。


俄罗斯已经被美国逼得走投无路,忍无可忍的地步了,反击是必然的。萨卡什维利 2008年8月7日举兵进入南奥和阿布哈兹为俄罗斯的反击提供了机会。俄罗斯借此机会出兵打击了格鲁吉亚。俄罗斯出兵格鲁吉亚表明,俄事实 上保留了在美国打击伊朗时介入的权利,保留武力解决战略争端的手段。这为美国武力解决伊朗问题敲了个警钟。美国在独联体国家的动作与其说是为了这些国家的发展和安全,倒不如把这些国家当成了马前卒,替死鬼。俄罗斯此举,对一些国家的警示作用将在一段时间后显示。

美国向来将南美板块当作自家后院,多少年来,南美洲稳定的为美国输送能源。曾几何时,南美洲开始和美国口角不断,但局势还算稳定。但因美国驻波大使格德伯格涉嫌鼓励分裂,并参与保守派反对势力从事的阴谋活动而发生变化。玻利维亚驱逐了美国大使,紧接着,委内瑞拉也驱逐良美国大使以声援,实际上,在南美洲,包括巴西在内的国家都对玻利维亚进行了道义的支持,看来美国在南美的信誉已然扫地。这个事件 发生在俄罗斯和委内瑞拉联合军演之时,这次俄委军演,层次之高,令人叹为观止,出动了包括T-160和核动力巡洋舰等重型战略武器,超过中俄联合军演层次。如此看来,俄罗斯和美国的博弈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隐隐有冷战气氛。这对美国的全球能源战略绝对是一个遏制。

但这次出现的美俄之间的问题,和美苏之间的冷战没有多大相似性。这次美俄间的博弈更重实效,那就是都想重塑世界能源新格局,都想抓住石油资源这个现代经济的生命线,俄美都是想掌握石油定价权。俄罗斯的强势出击,南美倒戈,中东不确定形势加剧,使美元的物质基础石油出现变数,美国经济面临结构变化。随着世界经济越来越依赖石油,相关国家控制石油的意愿就会愈强烈,甚至发生一次世界性的石油战争,从目前俄美间紧张局势来看,俄美战争呼之欲出。

不管美国或俄国,在实现自身战略,军事力量总是关键的一环。呵呵,谁不怕大棒啊!可以这样说,中国目前在获取石油资源上,还没有主动性。在军事上,相对于美国和俄罗斯,中国甚至不能保证自己石油生命线。中国军队远程投放能力极差,在俄美咄咄逼人的能源战略面前,中国和欧洲一样,只能寄希望于世界市场的平稳。在今后的发展中,有一只为国家经济发展保驾护航的军队是极其必要的的。这只军队不仅仅需要保护自己的石油生命线,甚至必要时还要具有保护自己合作伙伴的能力。如果没有这样的能力,中国的未来仍然是渺茫的。

「 支持乌有之乡!」

乌有之乡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乌有之乡 责任编辑:heji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再说掩耳盗铃
  2. 湖北石锋|让“个人崇拜"论见鬼去吧!
  3. 简评苏俄知识分子的厄运
  4. 胡锡进硬怼平原公子,这释放了什么信号?
  5. 李克勤|“深切缅怀毛主席,您永远的学生王光美”:刘少奇的妻子晚年的说法做法意味深长
  6. 人民公社的废除和农村生育率下降
  7. 美国加州大火烧出了房地产金融骗局
  8. 郭松民 | 也说“沪爷撑起一片天”
  9. 奴颜婢膝的学生与急眼了的老师
  10. 特朗普夺岛,剑指中国?
  1. “深水区”背后的阶级较量,撕裂利益集团!
  2. 大萧条的时代特征:历史在重演
  3. 央媒的反腐片的确“惊艳”,可有谁想看续集?
  4. 疯狂从老百姓口袋里掏钱,发现的时候已经怨声载道了!
  5. 张勤德|广大民众在“总危机爆发期”的新觉醒 ——试答多位好友尖锐和有价值的提问
  6. 到底谁“封建”?
  7. 两个草包经济学家:向松祚、许小年
  8. “当年明月”的病:其实是中国人的通病
  9. 该来的还是来了,润美殖人被遣返,资产被没收,美吹群秒变美帝批判大会
  10. 掩耳盗铃及其他
  1. 元龙:不换思想就换人?贪官频出乱乾坤!
  2. 辽宁王忠新:必须直面“先富论”的“十大痛点”
  3. 刘教授的问题在哪
  4. 季羡林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5. 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认为“颠倒历史”的“右倾翻案风”,是否存在?
  6. 历数阿萨德罪状,触目惊心!
  7. 陈中华:如果全面私有化,就没革命的必要
  8. 到底谁不实事求是?——读《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与《毛泽东年谱》有感
  9. 我们还等什么?
  10. 孔庆东|做毛主席的好战士,敢于战斗,善于战斗——纪念毛主席诞辰131年韶山讲话
  1. 车间主任焦裕禄
  2. 地图未开疆,后院先失火
  3. “深水区”背后的阶级较量,撕裂利益集团!
  4. “当年明月”的病:其实是中国人的通病
  5. 何涤宙:一位长征功臣的历史湮没之谜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确“惊艳”,可有谁想看续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