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活动 > 乌有讲堂

《恰同学少年》座谈会简讯

乌有之乡 · 2007-05-27 · 来源:本站原创
恰同学少年 收藏( 评论() 字体: / /

《恰同学少年》座谈会简讯

乌有之乡 综合

主题:电视剧《恰同学少年》观后感座谈会

嘉宾:周国瑾、郭松民

时间:2007年4月8日星期日下午3:00

电视剧《恰同学少年》在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时间播出以来引起了社会各界强烈的反响,就《恰》剧的艺术特色以及涉及的社会问题,电影编导周国瑾,自由撰稿人、时评家郭松民来到乌有之乡和广大热心观众做了讲评及热烈的交流讨论。

周国瑾老师首先发言。她回顾了自己的成长经历,并即席深情地背诵了《沁园春 长沙》。这首词公布在文革开始之时,其中包含的对人民对宇宙的深切关怀给年轻时的周老师以很大的鼓舞。周老师大学毕业后志愿到西藏去支援边疆建设近十年,就是受到主席精神的感染。周老师认为,毛泽东可说是天地间第一伟人。

作为电影编导,周老师从专业角度对《恰》剧作了思想内容、生活基础、艺术表现力三大方面的精彩评析。

周老师指出,主题立意、思想内容是决定剧本能否感染人、打动人心灵的主要因素。现在很多片子,包括大片,只是对明星盲目的崇拜,没有思想内容。导演、演员盲目崇拜金钱的效应。周老师认为,剧本的生活来源至关重要,没有生活来源一看就是瞎掰的。她以她曾经拍过的一部西藏科教片电影《高原气象》举例,片子的内容是揭示青藏高原地质变化引起全球天气变迁现象,为了追求影片的科学性与生活真实感,30分钟片长在海拔5000左右的青藏高原拍摄了两年,剧本创作就一年左右。有些导演说和编剧一起侃,就侃出一部戏来,这样的创作态度能搞出有思想内容能感人的作品吗?谁都不信。周女士强烈的呼吁,作品一定要严肃的思考它将会产生的影响是否有益于社会进步。

周老师十分鄙视对生活不经过体验和思考、不作深入了解与理解就随意创作的态度。剧本应该给导演提供二度创作的空间,可现在很多好的编剧因经济原因只得成为让他人挂名的枪手,编造出一些烂作品,导演无奈成了修补匠。

而《恰》剧在主题立意、思想内容、导演表演创作表现力这些要素的处理上都很成功。《恰》从几位主人公报考一师、每个人怀抱不同的目的展开故事。有的人是为了出人头地,有的人是因为受诗书传家的影响,毛泽东是胸怀天下大志。人物的设置十分合理,后面的情节事件层层深入、循序渐进。剧本选取了毛泽东等人青年时期的一些感人故事,牢牢扣住“风华正茂”的题眼,描绘了这群青年学生的成长。全剧展现了在广阔动荡的社会场景中从办学者、求学者到当政者的各自立场表达。

在表现力方面,导演对剧本的把握、对摄录美的要求,对角色演员的选择,都体现了有较高的艺术追求,保证了《恰》剧的创作成功。使得该剧对价值观的引导对精神追求的肯定都十分耀眼。

演员的表演也十分值得称道,如主角毛泽东以及杨昌济、孔昭绶、蔡和森等角色的扮演者对角色人物的理解相当准确,其表演都朴实自然、极富特色。该剧没有大牌演员,新面孔很多,但这些演员的表演显示出他们能充分进入角色,能理解与他们相隔近一个世纪的人物与事件,从表演中体现出历史感,能有这样的成就,充分说明了演员们的表演潜力,而剧本和导演又是他们赖以成功的关键。

剧中以孔校长和纪墨鸿为代表,展示了两条教育路线的斗争。郭松民老师主要从这个角度结合现实解析了《恰》剧。有如下七点:

一、           学校是办给富人的还是办给穷人的。剧中孔校长说教育是面向穷人的,批判矛头直指当今的教育制度。

二、           因材施教还是压抑个性。剧中督学纪墨鸿认为部颁教育大纲就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为此不惜压制学生的个性发展,这种思想在当今是主流。

三、           开门办学还是关门办学。教育一定要和服务工农向结合。

四、           开卷考试还是闭卷考试。闭卷强调死记硬背,开卷强调创造。现在闭卷考试占了压倒性优势,很大原因是因为老师懒于判卷,责任心不强。

五、           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升官发财,还是培养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

六、           死读书还是全面发展。毛主席提出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

七、           一个师范能培养出如此多对中国历史产生重大影响的人才,足以证明学历不能说明问题,能力、才干与学历没有必然关系。

郭老师还指出剧中的许多人物后来都为中国革命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比如蔡和森36岁牺牲,向警予33岁牺牲,杨开慧28岁牺牲,他们都是为了理想而献身的。相比之下刘俊卿这个人物更有现实批判意义。虽然剧中安排这个人物最后是走向了自我毁灭,但现实当中刘其实更可能爬上去,成为压迫性的力量。

郭老师最后说到,如果当今的中国大学生都像刘俊卿一样,则中国没有出路;如果能学习毛泽东,为中华寻找出路,大学生这个群体才有出路。

周、郭二位老师之后许多听众都发表了热情洋溢的即席讲话,其中苏铁山老师的讲话表达了大家的心声。苏老师说到,这部电视剧的精神核心是天下为公、以天下为己任,若能激发起青年的爱国责任心,那么中国的未来就是充满光明的!

座谈会最后在大家热烈的掌声中结束。

                       2007、5、8

「 支持乌有之乡!」

乌有之乡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乌有之乡 责任编辑:yewn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胡锡进硬怼平原公子,这释放了什么信号?
  2. 李克勤|“深切缅怀毛主席,您永远的学生王光美”:刘少奇的妻子晚年的说法做法意味深长
  3. 郭松民 | 也说“沪爷撑起一片天”
  4. 改开以来民间“顺口溜”拾穗(一)
  5. 美国加州大火烧出了房地产金融骗局
  6. 选择题:到底谁让老百姓吃饱了饭
  7. 奴颜婢膝的学生与急眼了的老师
  8. 卧龙大桥扩宽:南阳人民的耻辱!
  9. 研究和评价“文革”,是否应该跳出个人恩怨、得失的小圈子?
  10. 洛杉矶大火如此猛烈,能烧醒中国那些殖人吗?!
  1. “深水区”背后的阶级较量,撕裂利益集团!
  2. 大萧条的时代特征:历史在重演
  3. 央媒的反腐片的确“惊艳”,可有谁想看续集?
  4. 疯狂从老百姓口袋里掏钱,发现的时候已经怨声载道了!
  5. 张勤德|广大民众在“总危机爆发期”的新觉醒 ——试答多位好友尖锐和有价值的提问
  6. 到底谁“封建”?
  7. 两个草包经济学家:向松祚、许小年
  8. “当年明月”的病:其实是中国人的通病
  9. 该来的还是来了,润美殖人被遣返,资产被没收,美吹群秒变美帝批判大会
  10. 掩耳盗铃及其他
  1. 辽宁王忠新:必须直面“先富论”的“十大痛点”
  2. 刘教授的问题在哪
  3. 季羡林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4. 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认为“颠倒历史”的“右倾翻案风”,是否存在?
  5. 历数阿萨德罪状,触目惊心!
  6. 到底谁不实事求是?——读《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与《毛泽东年谱》有感
  7. 陈中华:如果全面私有化,就没革命的必要
  8. 孔庆东|做毛主席的好战士,敢于战斗,善于战斗——纪念毛主席诞辰131年韶山讲话
  9. 我们还等什么?
  10. 他不是群众
  1. 车间主任焦裕禄
  2. 地图未开疆,后院先失火
  3. 张勤德|广大民众在“总危机爆发期”的新觉醒 ——试答多位好友尖锐和有价值的提问
  4. “当年明月”的病:其实是中国人的通病
  5. 何涤宙:一位长征功臣的历史湮没之谜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确“惊艳”,可有谁想看续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