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经济 > 经济视点

房价、土地财房价

悉净贫 · 2011-06-20 · 来源:乌有之乡
收藏( 评论() 字体: / /

1994年分税制为基础的分级财政管理体制推出后,中央政府的财权大幅增强,地方政府的财权则被压缩,且税源零散、稳定性差;国家和地方的关系成了“财权上收,事权下放”,地方税收有限,却要处理大量经济、社会事务,这使得长期积累的地方财政欠债问题更趋恶化,同时由于大规模的私有化,使得许多地方政府虽然短期获得一笔收入,但对经济资源和国民经济的控制能力也受到严重削弱,没有相关产业作为支撑,于是“土地财政”登上历史舞台,必然地成为政府收入主要来源。  

   

1998年1月,以时任国家副总理朱某接见深圳地产商王某为标志,持续了近十年的“房改”进入了全面取消福利分房的最终阶段,开始纯市场化的货币分配制度;  

5月,中国人民银行适时颁布了《个人住房贷款管理办法》,并特意安排1000亿元的贷款指导性计划,从此“贷款买房”正式走进了中国人的生活;  

7月3日国务院正式宣布停止住房收入分配,逐步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并将"建立和完善以经济适用住房为主的多层次城镇住房供应体系"被确定为基本方向。  

   

这场“商业化房改”缺乏民众、民意参与的同时,有意无意间还带有太多的“权宜之计”,以致并没有从制度上确立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标准,亦未能对政府参与地产市场的行为做出规范,这就为日后“卖地财政”、“政商勾结”埋下了伏笔。  

   

从此财政收入一直快于GDP增长,越来越多的财富集中到政府、官员的口袋,假如财政收入仍然像2007年那样超过GDP增长幅度近一倍的速度飙升,那么早在2016年,迟在2025年,中国GDP的50%都将被政府收入囊中。  

   

一切近乎完美。  

   

房屋越建越多,但一套楼盘需要支付的税费多达数十种,占开发成本少则两成多则近半,楼价与日俱涨,上升幅度非但超过了大部分居民收入增幅,并很快脱离了普通居民的消费能力,高企的楼价更接近从民间攫取财富的收入分配工具,呈现出极其明显的货币现象。激起了民众的不满和愤懑。各地大肆推倒旧楼、征用农地大兴土木的举动更是严重恶化了本已十分激烈的社会矛盾,因地而起的群体性事件乃至恶性暴力事件层出不穷。  

   

中国楼市长期极度繁荣,促使各式各样的资金进入楼市追求保值、增殖,这就令以私营企业为主体的轻工业、服务业处境更趋艰难,极大地挤压了实体经济,而这些企业解决的是中国80%以上的就业。如此一来,普通人购房能力更是大幅下降,对于房贷的依赖继续上升,在间接上也将导致中国银行业坏账风险持续增加,甚至最终会拖垮中国的地产和金融体系。  

   

地方政府通过“土地财政”和与银行的“合作”,硬是将融资平台的功能发挥到极致。导致地方银行因此出现了大量不良资产,破坏了金融秩序并构成一定的潜在威胁。  

   

地方能力之强,显然超出了中央的预期。  

   

为此,自2005年起,国家不断推出各种名目的“调控”政策,然而面对“高耸”的楼价,这些政策毫无例外败下阵来。  

   

坏事应该都是底下干的!  

   

莫名其妙的是:今年(2011)年初中央要求地方政府从土地出让金收入中提取10%作为农田水利建设,最近两部委则要求从出让金收入中再提10%作为保障性住房的资金来源。这意味着土地出让金收入必须做大,才能有水利建设、保障性住房等资金来源的保证,那么,土地价格就要维持在高位,房价就不能大跌。  

   

加息本是让资产泡沫消退的最有力手段,但房地产泡沫一旦破灭,地方政府通过土地和房屋抵押的贷款就存在抵押物价值不足的风险。就意味着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难以为继,这会导致债务链的断裂,最终导致银行坏账率大幅上升乃至金融危机。这就可以解释央行面对通胀压力,只把准备金率提至21.5%的奇高水平却不敢加息的原因。  

   

通过以上分析,不难看出,楼价的非正常上涨,其实更像是政府、地产商和货币当局在有意无意中的一种“共谋”,不但反映中国社会高度不均的财富分配现状,并且为各种各样的强势利益集团所放大。  

   

泡沫化的中国地产面临的很不是繁荣还将有多久的问题,而是泡沫何时破灭,如何破灭的命运。那么附着在泡沫之上的土地财政又将如何继续呢?  

   

目前土地都是通过买断的方式使用几十年,地方政府官员乐于寅吃卯粮、竭泽而渔,根本不考虑下一任政府官员如何解决财政收入的问题。  

   

继任者,将面临怎样的局面呢??

「 支持乌有之乡!」

乌有之乡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乌有之乡 责任编辑:利永贞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总有一天会清算那些侵吞国有资产的民族败类
  2. 蒋雨融!此一时,彼一时
  3. 谈谈高考的五个问题
  4. 美国“靓丽的风景线”来了!喜闻乐见
  5. “这书谁教你这么读的?”
  6. 一座小院
  7. 双石|“不得再冒用党中央名义”?
  8. 大学教授做高考题,结果会怎样?
  9. 有钱打仗,没钱收尸!
  10. 董小姐蒋小姐之后,重新审视高考
  1. 不是社会主义不行,是先锋队背叛了初心
  2. 元龙:举邓旗、走邪路,鉴别这类改开敌对分子,首用毛泽东思想!
  3. 照妖镜下无完人:写给一位自称“人民儿子”的人引言
  4. 某些人已经疯狂到开始胡言乱语了
  5. 县城官场正在向旧社会沦陷
  6. 这样的非政府组织,该禁了
  7. 杨开慧牺牲后,板仓街头出现一陌生乞丐,在杨家门口乞讨时喊:岸英
  8. 总有一天会清算那些侵吞国有资产的民族败类
  9. 这不是个案,而是整个时代的病
  10. 历史文献:原河南省委宣传部长杨止仁给原河北省委书记李尔重关于探讨历史问题的一封信
  1. 小人吹不成伟人!毛主席的光辉,万丈不朽!
  2. 李克勤|叶剑英李先念未参加刘少奇追悼会:华国锋主持,邓小平致悼词(1980年5月17日)
  3. 孙中山巨幅画像不宜长期放置于天安门广场
  4. 不是社会主义不行,是先锋队背叛了初心
  5. 一夫多妻公开回归、天价私宅赫然出现,什么是我们需要的文明的生活方式?
  6. 当财政走向失控
  7. 中国又迎来了另外一个金融大鳄——景顺集团
  8. 谁让你不争论?你该问问他是谁!
  9. 江青谈京剧革命(中英文)
  10. 内奸:倒查20年
  1. 杨开慧牺牲后,板仓街头出现一陌生乞丐,在杨家门口乞讨时喊:岸英
  2. 举国“痛打”哈佛大学
  3. 照妖镜下无完人:写给一位自称“人民儿子”的人引言
  4. 全球化的风向变了
  5. 没人敢负责,这是社会的悲哀
  6. 县城官场正在向旧社会沦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