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历史 > 历史视野

罗荣桓的临终遗言:要跟着毛主席走

环球视野 · 2007-10-11 · 来源:环球视野
收藏( 评论() 字体: / /
罗荣桓的临终遗言:要跟着毛主席走


 

    
               “这位大夫技术还不过硬啊,那手术和生割差不多。”

    1963年9月28日,罗荣桓病情加重,住进北京医院。不只血压不稳,心脏不好,肾功能也不行了。肾功能的衰竭引起尿毒症,非蛋白氮指数高达110、120(一般超过100,人就要昏迷)。当时医院还没有人工肾的设备,只能采取腹膜透析的办法。就是向腹内注射1000毫升生理盐水,停半小时再抽出来。盐水注进去,肚子胀得像鼓一样,看的人都觉得受不了,他却一声不吭,默默地忍受着。由于尿中毒,浑身奇痒,有时把皮肤挠破了也止不住。有一次一位外科医生为他做腹膜透析,麻药没有用足,给他造成很大痛苦,但他一声不吭,忍耐着坚持治疗。事后才对别人说:“这位大夫技术还不过硬啊,那手术和生割差不多。”
    最痛苦的是尿毒刺激肠胃,不能吃饭,吃了就吐。医生想尽一切办法,也不能制止呕吐。他以坚强的意志,把饭一口一口吞下去、一面吃一面和旁边的人谈话,以分散注意力,减少痛苦。吃下去又吐出来,吐完了再继续吃。一顿饭有时要吃四五次。每当勉强吃下一点东西没有再吐的时候,他就带着胜利的笑容说:“又打了一个胜仗,看起来,对于病也得要抗,不抗是不行的。”
    随着病情的发展,他已经很难起床了。但是他还是一次一次地挣扎着要坐起来,反复地说:“让我坐起来,站起来,能站起来就胜利了。”为了能使他下床活动,林月琴把家里的一把旧靠椅装上4个轮子,搬到医院里让他坐,推着地在走廊里转一转。走廊里静悄悄的,过惯了戎马生涯和紧张生活的元帅。是多么起从这里走出去,再投身到火热的工作中去啊!
    病痛的折磨使他常常陷入昏迷状态。大家焦急万分。可是他醒过来却宽慰大家说:“人总是要死的,这是新陈代谢,自然规律嘛!”他的许多老战友,常和国家的领导人、元帅和将军们络绎不绝地前来看望他,他都关心地嘱咐他们要保重身体,为党多做一些工作。朱德来到病床前,满怀期望地说:“荣桓同志,你还要继续和疾病作斗争啊!”他望着这位老领导、老战友平静地说:“是要和疾病作斗争,可是这一次恐伯是斗不赢了……”

          “东进,你是革命干部的孩子,对自己要求应当更加严格……”

    12月1日、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领导通知罗东进立即返京。罗东进的脑子“嗡”地一下,顿时紧张起来。他想以往父亲发病,从来没让他请过假。罗东进连夜赶回北京。当他来到罗荣桓的病床前时,罗荣桓又陷入昏迷状态。由于缺氧,他的手和嘴唇都紫了。罗东进在床前守候着,罗荣桓醒了过来,他睁开了眼睛,认出了儿子,带着责问的口气吃力地说:“为什么没有放假就回来了?我的病有医生护士照顾,你要安心学习,不该请假回来看我。”罗东进含着眼泪解释说,别的同学父母病重,也是允许请假回家探望的。医生护士也在旁边说,应该回来看看。可是罗荣桓还是摇摇头说:“东进,你是革命干部的孩子,对自己要求应当更加严格……”
    自从罗荣桓住院以来,林月琴就在病房临时搭了一张小床,日夜守在那里。为了少麻烦医生、护士。生活上的许多事,都是林月琴去照顾。焦虑和劳累使她变得憔悴多了。看着20多年来风雨同舟携手并肩的战友和亲人受着疾病的折磨,林月琴的心都要碎了。可是她还是强忍着悲伤,以自己的坚强意志和体贴入微的照顾给亲人以安慰。罗荣桓很理解妻子的心情,他以同样的坚强意志忍着病痛,以减轻亲人的忧虑。
    在最后的日子里,罗荣桓仍然挂念着国家大事和党的工作。12月14日,周恩来和陈毅访问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出发后,罗荣桓还问身边的同志:“周总理他们到了没有?”当别人告诉他,已经到达开罗时,他微笑着点点头。由济南军区调来北京担任炮兵司令员的吴克华来看望他。他一见吴克华的面就高兴地说:“啊,你来了。我前天还在想,怎么吴克华同志现在还没来到呢?”因为他清楚地记得吴克华的调令是20天以前下的。吴克华连忙回答:“我已经来了10天了,因为你身体不好,所以没来看你。”罗荣桓吃力地点点头。再三叮嘱吴克华:“来了好好工作,组建好部队。”政治学院的莫文骅等来看望罗荣桓,他拉着莫文骅的手说:“我恐怕不行了,你们一定要把政治学院办好。”

             “我革命这么多年,选定了一条,就是要跟着毛主席走。”

    12月15日,他的病情恶化。自从他报病危以来,毛泽东、刘少奇、朱德、陈云、邓小平对他的病情都非常关切。指示医院大力组织抢救。12月中旬,为了准备给他输血,总参总政许多身体健康,血型为“O”型的青壮年军官自愿组织起来守候着。此时罗荣桓经常处于昏迷状态。一次他苏醒过来,看看床前的林月琴和孩子们,他拉着林月琴的手,深情地望着,说: “我死以后,分给我的房子不要再住了,搬到一般的房子去,不要特殊。”他又慈祥地一个一个看看自己的孩子,嘱咐他们说:“我一生选择了革命的道路,这一步是走对了。你们要记住这一点。我没有遗产留给你们,没有什么可以分给你们的。爸爸就留给你们一句话:坚信共产主义这一伟大真理,永远干革命。”随后又昏迷过去。昏迷中,他还在不断地重复着说:“我革命这么多年,选定了一条,就是要跟着毛主席走。”
    听着罗荣桓对妻子林月琴和孩子们的嘱咐,在他身边的工作人员无不热泪盈眶。当时主持他的医疗工作的中央保健局长黄树则后来写道:
    罗荣桓同志病危之时,对其子女,谆谆告诫。现按其意,写为短诗:
    我尽力争取不死,
    继续为革命奋斗,
    如果死已经来临,
    我也决不畏惧,绝不发愁。
    我给你们留下的只是党的事业,
    别的什么都没有。
    我的遗嘱是一句话。
    永远跟着共产党走,
    跟着毛主席走!
    傍晚,罗荣桓又苏醒过来。林月琴告诉他:“少奇同志要来看你。”在长征初期。罗荣桓任八军团政治部主任时,刘少奇是驻八军团的中央代表,两人曾朝夕共处。在抗战最艰苦的1942年春天,刘少奇由华中赴延安,曾在山东逗留半年,调查研究了山东的情况,妥善地解决了山东党内工作的一些意见分歧,对罗荣桓的工作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和帮助。罗荣桓听说刘少奇要来,一直坚持着,希望见他一面。刘少奇走后,罗荣桓又陷入了昏迷之中。
    1963年12月16日,下午2时37分。中国人民伟大的儿子、无产阶级忠诚的战士罗荣桓,在他的战友贺龙、张爱萍、甘泗淇、梁必业、萧向荣及他的夫人林月琴及孩子们的守护一下,心脏停止了跳动。
    (《环球视野》摘自2007年9月3日—9日《书刊报》)

「 支持乌有之乡!」

乌有之乡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乌有之乡 责任编辑:乌有之人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胡锡进硬怼平原公子,这释放了什么信号?
  2. 李克勤|“深切缅怀毛主席,您永远的学生王光美”:刘少奇的妻子晚年的说法做法意味深长
  3. 郭松民 | 也说“沪爷撑起一片天”
  4. 美国加州大火烧出了房地产金融骗局
  5. 改开以来民间“顺口溜”拾穗(一)
  6. 奴颜婢膝的学生与急眼了的老师
  7. 选择题:到底谁让老百姓吃饱了饭
  8. 卧龙大桥扩宽:南阳人民的耻辱!
  9. 研究和评价“文革”,是否应该跳出个人恩怨、得失的小圈子?
  10. 洛杉矶大火如此猛烈,能烧醒中国那些殖人吗?!
  1. “深水区”背后的阶级较量,撕裂利益集团!
  2. 大萧条的时代特征:历史在重演
  3. 央媒的反腐片的确“惊艳”,可有谁想看续集?
  4. 疯狂从老百姓口袋里掏钱,发现的时候已经怨声载道了!
  5. 张勤德|广大民众在“总危机爆发期”的新觉醒 ——试答多位好友尖锐和有价值的提问
  6. 到底谁“封建”?
  7. 两个草包经济学家:向松祚、许小年
  8. “当年明月”的病:其实是中国人的通病
  9. 该来的还是来了,润美殖人被遣返,资产被没收,美吹群秒变美帝批判大会
  10. 掩耳盗铃及其他
  1. 辽宁王忠新:必须直面“先富论”的“十大痛点”
  2. 刘教授的问题在哪
  3. 季羡林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4. 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认为“颠倒历史”的“右倾翻案风”,是否存在?
  5. 历数阿萨德罪状,触目惊心!
  6. 到底谁不实事求是?——读《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与《毛泽东年谱》有感
  7. 陈中华:如果全面私有化,就没革命的必要
  8. 孔庆东|做毛主席的好战士,敢于战斗,善于战斗——纪念毛主席诞辰131年韶山讲话
  9. 我们还等什么?
  10. 他不是群众
  1. 车间主任焦裕禄
  2. 地图未开疆,后院先失火
  3. 张勤德|广大民众在“总危机爆发期”的新觉醒 ——试答多位好友尖锐和有价值的提问
  4. “当年明月”的病:其实是中国人的通病
  5. 何涤宙:一位长征功臣的历史湮没之谜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确“惊艳”,可有谁想看续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