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历史 > 历史视野

赵宋王朝对乡村社会的柔性治理

刁培俊 · 2013-11-06 ·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收藏( 评论() 字体: / /
中国传统村民生活是相对自由的,皇权的控制是相对疏松的,村民物质和精神生活也是多姿多彩的。在“中国传统乡村”渐渐沉睡于历史记忆的今天,再度呈现历史旧影,从传统历史中国的乡村汲取养分,建构美丽中国的历史图像,将成为学者的一大责任。

  中国传统乡村社会变化相对缓慢,往往不会随朝代鼎革而发生剧烈改变。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指出:中国村落里生活的农民,是“在一个熟悉的社会中”,“会得到从心所欲而不逾矩的自由”。中国传统乡土社会的秩序维持,是无治而治的“礼治”社会。所谓的“从心所欲而不逾矩的自由”,或许近似于不受约束的“自在生活”。赵宋一朝的村民,在具体日常生活中的诸多“国家不在场”的“私”领域,皇权是没有能力控制个人的日常活动的,所以,宋朝乡村中的农民确实在很宽阔的领域内享有“自由自在”的生活。对于宋朝农民的研究,学界以往很少以“自下而上”的视角去体察农民生活的历史面相。而宋朝村民生活的世界是多姿多彩的,努力展现其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世界,构建村民视角的日常生活样貌,让我们在城市化日新月异的今天,或可更多窥测渐行渐远的传统乡村历史中那些斑驳的旧影。

  皇权“不在场”

  在民众信仰领域,宋朝开始普遍对民间神祇进行封赐,官府试图通过封赐来驾驭民间神祇的力量。官府引导鼓励民众祭祀灵验祥善的神祇,禁止祭祀邪淫之神。但事实上,中国的村民是最讲求实际的,来自庙堂之高那些虚无缥缈的“指令”,在他们看来都很遥远。在他们的世界里,许多难以解释和处理的事物,只能求助于冥冥诸神。村民秉持“唯灵是信”的理念,官方的封赐制度并不能阻止世俗村民信奉祀典之外的神祇,如绍兴有祠庙“极宽大,虽不预春秋祭典,而民俗甚敬畏”。温州、福州相接之地“有小丛祠,揭曰钱王庙,不载祀典,亦不知起于何年及钱氏何王庙也,土俗往来,咸加敬事”。又如《夷坚支乙》记载博州高唐县有富民聂公辅,“酷信巫祝,奉淫祠尤谨敬”。村民的信仰,往往内在于精神生活领域,如果没有仪式,外在看来无影无踪,皇权的触角无论如何延伸,要对其严密监控甚至完全改变其信仰,则难以奏效。

  面对乡村中的广土众民,来自皇权的控制网络相当有限,多半难以抵达社会的最基层。在宋朝,乡村中的主户本应有自己的田产家业,但也有为人雇用者,如有村民某“常为人佣贩涉远,在家之日少”。《夷坚志》中的“抚民冯四,家贫不能活,逃于宜黄,携妻及六子往投大姓。得田耕作”。民户贫穷不能生存,逃难他乡,佃种有田人家的土地,这样一种生存生活过程,往往是皇权难以监控的。诸如此类村民“私”领域的活动:衣食住行、婚丧嫁娶、礼俗礼仪、宗教信仰、乡规民约、社会规范等,大多也是皇权不在场的场合。

  就赵宋一朝对乡民的管理而言,皇权的政治制度设计是较完善的,但这并不能代表实际绩效也是令人满意的。广大乡民在乡间日常生活中的某些行为,逃逸于法规之外,也多是皇权的触角难以控制的——来自皇权的控制力是相当有限的。如《名公书判清明集》中的许多豪横乡里的案例(大多是富豪农户或官户欺凌自耕农和佃农),就凸显出皇权在基层社会中的软弱无力,难以真正控制社会秩序的良性发展。

  “官治”网络笼罩田园景象

  皇朝更多关注的是财赋和劳力的来源,以及社会的和谐稳固,此外的一切,似乎都难以进入朝廷的视线。但事实上,宋朝乡村中的广大民户,生活在一个庞大而细密的网络中,其中有来自皇权向乡间渗透的“官治”控制网络。它表现为刚性的州县行政管理,各种法规对民众的约束,以及“以民治民”的“半官方化”的乡役制度。再则是柔性的儒家纲常理念的教化和同样属于“以民治民”模式的宗族网络。由于宋代儒士人数的激增与纲常教化观念广泛传布,所以,给人的印象是,整个社会控制网络几乎是无所不在的,事实果真如此吗?

  对于广大村民而言,“天高皇帝远”,但来自皇帝的各种信息和网络又似乎是无所不在的,村民大都具有浓厚的王朝认同理念;对于朝廷而言,广土众民,是朝廷良性运行的财赋和人力基础,控制这些资源,是每一个王朝的梦想。但是,对于宋朝村落中的广土众民来说,在“官治”与“民治”交织下,更直接的控制模式是朝廷的“以民治民”——以宗族、乡役等模式,力图将皇权的每一根神经末梢都围绕在村民周边。在村民日常生活的“私”领域中,皇权是没有足够的行政力量完全介入其中的。中国聚族而居的农民基本上是不流动的。似乎过着“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的“自在生活”。实际上,只要乡村民众按时缴纳赋税,保持乡间社会秩序的稳定,皇权的控制是相对无力或疏散的,但这并不意味着皇权控制的若有若无或是说“无为而治”。一旦村民的这些“自在生活”影响到皇权及其政府机器的正常运转,来自皇权的官府控制网络又是无所不在的。

  中国传统村民生活是相对自由的,皇权的控制是相对疏松的,村民物质和精神生活也是多姿多彩的。在“中国传统乡村”渐渐沉睡于历史记忆的今天,再度呈现历史旧影,从传统历史中国的乡村汲取养分,建构美丽中国的历史图像,将成为学者的一大责任。

「 支持乌有之乡!」

乌有之乡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乌有之乡 责任编辑:昆仑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元龙:举邓旗、走邪路,鉴别这类改开敌对分子,首用毛泽东思想!
  2. 这不是个案,而是整个时代的病
  3. 杨开慧牺牲后,板仓街头出现一陌生乞丐,在杨家门口乞讨时喊:岸英
  4. 历史文献:原河南省委宣传部长杨止仁给原河北省委书记李尔重关于探讨历史问题的一封信
  5. 夏小姐,一个被公知洗脑的完美标本!
  6. 白岩松:如何解决老百姓有钱不敢花?
  7. 未完成的《反击》、以及反击进行时
  8. 钱学森提倡的“大成智慧学”,到底是什么
  9. 临终前,这位开国将军仍放不下这件事……
  10. 改革开放,农民得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
  1. 谁让你不争论?你该问问他是谁!
  2. 不是社会主义不行,是先锋队背叛了初心
  3. 照妖镜下无完人:写给一位自称“人民儿子”的人引言
  4. 元龙:举邓旗、走邪路,鉴别这类改开敌对分子,首用毛泽东思想!
  5. 某些人已经疯狂到开始胡言乱语了
  6. 县城官场正在向旧社会沦陷
  7. 毛泽东的晚年超越了时代局限,没能理解他,是我们的悲哀!
  8. 这样的非政府组织,该禁了
  9. 子珩墨|最怕的不是仇恨毛主席,而是热爱毛主席的“伪君子”!
  10. 苏联亡了,但亡的不是社会主义!
  1. 小人吹不成伟人!毛主席的光辉,万丈不朽!
  2. 李克勤|叶剑英李先念未参加刘少奇追悼会:华国锋主持,邓小平致悼词(1980年5月17日)
  3. 中共最危险的叛徒,从叛变到处决的内幕详情
  4. 孙中山巨幅画像不宜长期放置于天安门广场
  5. 一夫多妻公开回归、天价私宅赫然出现,什么是我们需要的文明的生活方式?
  6. 当财政走向失控
  7. 中国又迎来了另外一个金融大鳄——景顺集团
  8. 内奸:倒查20年
  9. 江青谈京剧革命(中英文)
  10. 谁让你不争论?你该问问他是谁!
  1. 杨开慧牺牲后,板仓街头出现一陌生乞丐,在杨家门口乞讨时喊:岸英
  2. 举国“痛打”哈佛大学
  3. 照妖镜下无完人:写给一位自称“人民儿子”的人引言
  4. 全球化的风向变了
  5. 沉痛哀悼:崔凤金同志逝世!
  6. 忠县煤矿离奇破产,职工生计无人问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