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历史 > 历史视野

历史视野

2000 篇文章

见证共和国系列丛书之一——我那三十年(1952-1982)连载2童年一

见证共和国系列丛书之一——我那三十年(1952-1982)连载2童年一美好的童年(一)(1948年—1955年)[本章共16小节,分四次连载]1.我记忆中的故乡我的故乡在河南省滑县,万古乡双井王营是我们家祖辈世代生息的地方。我出生在全国解放前夕的1948年,农历二月初二。童年的时光大多都是在故乡度过的。童年的记忆是残缺模糊的,而有些记忆却又伴随我一生,清晰不退。先说万古乡吧。
34分钟前 互动:0

贝特兰与斯威齐|苏联资本主义的特殊性

保罗·斯威齐在《资本主义之后,是什么?》(《每月评论》1985年 7-8 月刊)一文中的论述,对我们持续探讨所谓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作出了重要贡献。尤为重要的是,该文厘清了我们彼此间的共识与分歧。工资关系与社会资本保罗·斯威齐与我达成以下共识:(1)二十世纪发生的所有"社会主义革命"都未实现马克思所定义的社会主义。但需要补充的是,斯威齐视为源自"革命"的许多社会变革,
3小时前 互动:3

张作奇 张力子:论毛泽东以湘潭为起点探索中国革命道路及其意义

毛泽东出生于湘潭县韶山冲,在农村环境下成长。他尊重农民、敬畏农民,对农民有一种特殊的感情。
7小时前 张作奇 张力子 互动:4

关于耿、黄集团和九十一人大字报事件的历史考察

围绕外交部发生的耿、黄集团和九十一人大字报展开的斗争,是第二次反右斗争中的一个重要事件。这次斗争发生的背景是什么?具体表现形式如何?从历史的角度又应该如何来看待这个事件及其斗争呢?
7小时前 郭建波 互动:19

毛主席对徐向前说:“有了母鸡何愁没有蛋呢!”

《汉书·东方朔传》上讲:"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古人通过自然界鱼和水的关系,说明社会生活中的用人必须要有一个宽容的环境。人的过失是难免的,人本来就是经过尝试错误而成长的,由失败学得新的知识,由错误获得新的经验。任何成功都是以付出一定的失败为代价才取得的。所以,领导者一定要正确对待错误的同志。毛泽东对待犯错误的人,有时很严厉,有时很宽大。这不单取决于错误性
8小时前 互动:16

对华贸易 | 精选好文

过去有个时候,曾经流行过一种十分虚妄的见解,以为天朝帝国“大门被冲开”一定会大大促进美国和英国的商业;当时我们曾根据对本世纪初以来中国对外贸易所作的较详尽的考察指出,这些奢望是没有可靠根据的。
9小时前 马克思 互动:6

见证共和国系列丛书之一---《我那三十年(1952-1982)》连载1

见证共和国系列丛书之一---《我那三十年(1952-1982)》连载1书稿简介、作者简介、前言、目录、引子书稿内容简介:本书及该系列丛书均以整理访谈者回忆的方式,结合国家当时的主要事件,记录访谈人的生活历程,重在表现身边的小事,反映出当时的物价、民众生活、精神状态等各方面的社会细节。该系列丛书要求相关事件及人物在最大程度上做到有人可证、有据可查、有史可考,可作为各地方史料的
22小时前 互动:14

【历史上的今天】教员与留苏学生会面(1957年11月17日)

1957年11月的莫斯科已飘起薄雪,克里姆林宫的红墙在寒风中愈发肃穆,而莫斯科大学礼堂内却涌动着滚烫的热浪。这一月,教员率领中国党政代表团开启第二次访苏之旅,从11月2日抵达时机场的热烈欢迎,到出席十月革命40周年庆典、参与12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及64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的密集议程,再到11月17日特意抽出时间与近四千名中国留苏学生会面,近二十天的行程里,每一个细节都镌刻
2025-11-17 互动:20

侯隽:对知青上山下乡问题说点心里话

首先感谢靳建疆主任牵头召集这个座谈会暨研讨会,使我们新朋老友有机会相聚在一起。原来我只是想看看大家,并不准备发言,不曾想,这“70年”的字样触动了我的情思,就耽误大家一些时间,说点心里话吧!70年前,毛主席主持编辑《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并为《在一个乡里进行合作化规划的经验》一文写了编者按:“……一切可以到农村中去工作的这样的知识分子,应
2025-11-17 互动:39

马克思|新的对华战争

《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俄国的对华贸易》、《英人在华的残暴行动》、《波斯和中国》、《鸦片贸易史》、《英中条约》、《中国和英国的条约》、《俄国在远东的成功》、《新的对华战争》、《对华贸易》这10篇文章是马克思、恩格斯分别为《纽约每日论坛报》写的有关中国问题的评论,其中《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俄国的对华贸易》、《英人在华的残暴行动》、《鸦片贸易史》、《
2025-11-16 互动:8

冯守娥|在牢里认识的计梅真老师(1997)

原编者按:近期,标榜台湾第一部反映“白色恐怖”女性思想犯的电影《流麻沟十五号》上映,引发各界关注。台湾的“白色恐怖”历史,在“转型正义”的推波助澜下,已经成为族群记忆、政治立场、身份意识等诸多话语堆积的现场。仅仅“诉诸共同的人性、情感价值”,并不能真正理解那个年代里台湾民众的信仰与反叛,更无法看清“白色恐怖”作为
2025-11-16 互动:8

毛主席巧用“杨柳”缅怀两位革命烈士,最初公开发表时并未注解杨开慧是毛主席夫人的身份

“杨柳”作为一个情思缠绵的常见意象,在古典诗词中俯拾即是。例如:“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唐代刘禹锡《竹枝词》);“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唐代王昌龄《闺怨》)。古典诗词中所出现的“杨柳”不是指杨树和柳树而言,而是单指柳树,与现代植物学分类中所说的杨树没有任何关系。例如由古代流传下来的成语“百步穿杨&r
2025-11-15 互动:36

真正理解毛主席的政治谋略,才能正确认识皖南事变前后两个尖锐的历史问题

皖南事变前后有两个非常尖锐的历史问题。对这两个问题,我们必须做出公正的回答。这两个历史问题,分别是怎样认识毛主席1940年10月底11月初关于局势判断对党内和共产国际的表示、怎样认识毛主席在皖南事变后的善后工作。以往相关专题研究中,不乏只拘于表面条文字句、脱离当时历史环境、偏离政治谋略角度,以至于夸大别人的正确太多、将毛主席的正确污蔑为错误的非毛、贬毛倾向。逄先知
2025-11-15 互动:19

徐静:难忘毛主席那句“米勒是你们的”

1957年11月17日,毛泽东在莫斯科大学礼堂主席台上向中国留学生致意,向同学们问好1957年11月17日,是一个让我铭记终生的日子,相信这一天也是让千万名留苏学子难忘的日子。这一天,毛泽东主席在莫斯科大学礼堂接见了中国留苏学生。毛主席的一句话“世界是你们的”,使留苏学子深深地感受到自己肩负着的重担。毛主席在1957年11月2日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代表团访问苏联,参加纪念苏
2025-11-15 互动:42

弗·施维德∶是谁在1988-1991年毫不费力地搞垮苏联?

苏联解体是20世纪末最惨痛的地缘政治悲剧。世界变成了“一超多强”的世界,像中世纪一样,国际法变成了强权政治的工具。究竟是什么因素导致了这场地缘政治悲剧?没错,立陶宛1988-1990年“掀起革命”、俄罗斯1990-1991年出现的反共产主义“背叛”主张,以及美国情报部门的阴谋活动都给统一的苏联带来了致命打击。不过,这一结论并不完整。这些情况当然是起
2025-11-15 互动:14

【朝花夕拾】金日成:反斯大林就是反革命

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1956年(主体45年)1月,党中央政治局讨论了参加苏联共产党第二十次代表大会的问题。会上有人提出,鉴于其他国家的政党领导人都出席此次大会,伟大领袖是否也应出席大会呢?还有人表示,伟大领袖凭借其崇高的国际威望,应当出席大会,让那些“爱管闲事的人”安分守己。在听取了几位政治局委员的意见后,伟大领袖坚定地表示他不会出席。为何要出席呢?
2025-11-15 互动:93

毛主席:要搞五湖四海,破除山头主义!

由于中国革命的特殊性,在党内形成了"山头"。这是一个难题。但是,这个难题在毛泽东面前迎刃而解。这需要有坚定的立场。这需要有开阔的视野。这需要有坦荡的胸襟。这需要有完美的艺术。毛泽东赞成反对山头主义,因为它不利于全党的团结和统一。这是一个原则的问题、谁破坏了党的团结和统一,毛泽东就坚决同他作斗争。在原则问题上,毛泽东是不会让步的。长征途中,张国焘把红四方面军当作自
2025-11-15 互动:27

周福明:忆毛主席谈赫鲁晓夫的“共产主义”

图为毛主席在机场迎接赫鲁晓夫。1958年,苏联向中国提出建立长波电台和联合潜艇舰队的建议,中国领导人表示了维护主权的坚定态度。同年7月,苏联共产党中央第一书记、部长会议主席赫鲁晓夫到北京同毛主席等中国领导人会谈,未再坚持苏方原先的建议。20世纪50年代末,中苏关系破裂以后,主席对苏联修正主义所采取的斗争,最能表现出他的性格特点。1958年7月31日至8月3日,时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的
2025-11-14 互动:26

俄国在远东的成功

俄国正在迅速地成为亚洲的头等强国,它很快就会在这个大陆上压倒英国。由于征服了中亚细亚和吞并了满洲,俄国使自 己的领地增加了一块像除俄罗斯帝国外的整个欧洲那样大的地盘, 并从冰天雪地的西伯利亚进入了温带。
2025-11-14 恩格斯 互动:13

【历史上的今天】海瑞和陈布雷的死去(11月13日)

在漫长的阶级社会中,历史总在不断重复着一种看似矛盾的现象,剥削阶级内部总会涌现出一些被后世称颂为“道德高尚”、“为民请命”的人物。海瑞的清廉刚正、陈布雷的儒雅忠贞,便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典型。他们或顶着“青天”之名与同僚的贪腐作斗争,或怀着 “忧国” 之心为统治集团的存续殚精竭虑,在特定历史阶段甚至赢得了远超一般统治者的民
2025-11-13 互动:32

葛元仁:纪念毛主席“广阔天地,大有作为”批示发表70周年

毛主席,我们没有辜负您!——纪念毛主席“广阔天地,大有作为”批示发表70周年葛元仁上世纪50年代,为了把一盘散沙的农民组织起来,开展了全国性的轰轰烈烈农业合作化运动。为了建设、发展、巩固农村的社会主义阵地,当时急需有文化的知识青年到农村去,协助将农民组织起来提高农业生产力,以实现为工业化提供粮食,积累资金,改变我国工业落后面貌,使我国在强敌环视、随时企
2025-11-13 互动:34

侯隽:在纪念毛主席《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按语发表70周年座谈会暨知青史志编纂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

各位领导,同志们、朋友们,大家上午好!首先感谢靳建疆主任牵头召集这个座谈会暨研讨会,使我们新朋老友有机会相聚在一起。原来我只是想看看大家,并不准备发言,不曾想,这“70年”的字样触动了我的情思,就耽误大家一些时间,说点心里话吧!70年前,毛主席主持编辑《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并为《在一个乡里进行合作化规划的经验》一文写了编者按:“……一切可
2025-11-13 互动:36

比当亡国奴强!程“怪医”的革命路(中)

十二月事变,又叫晋西事变,在今天的历史教科书中,并非考点。但对于当年的山西抗战局面,无疑是沉重打击。朱德、彭德怀在为山西旧军摧毁牺盟会致阎锡山电中,指出:“甚至共产党人员有被残杀者,其形势较(民国)十六年(1927)湖南马日事变尤为严重。”晋南也陷入了白色恐怖中,顽固派到处捕杀抗日政府干部,摧毁牺盟会组织,下令解散各级抗日救国会组织。还下令禁唱抗日歌曲和停止抗日宣传
2025-11-13 互动:34

浅论清朝时期中国家庭的隐形奴隶制

王二的故事清道光年间,华北连旱三年,赤地千里,颗粒无收。保定府农户王二和兄长王一各自成家,靠几亩薄田勉强过活。饥荒越来越重,家里存粮见了底,王二决定外出闯关东打工,挣些粮食补贴家用。临行前,他把妻子赵氏和两个年幼的儿子托付给兄长王一,再三叮嘱“好生照看”。王一满口应承,让弟弟放心离去。三年后,年景稍缓,王二攒够粮食返乡,却发现家里空无一人。赵氏和两个孩子早已不见踪
2025-11-12 互动:12
 2000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尾页

今日头条

最新专题

大国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