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历史 > 历史视野

外国记者所摄最早延安影像曝光:毛泽东更像一位古典时期沉思的哲人

记者 · 2015-09-01 · 来源:央视
收藏( 评论() 字体: / /

  1938年初,瑞士记者博斯哈德在武汉见到周恩来时,表达了想要到延安采访的意愿。经过八路军西安办事处主任林伯渠的安排,当年4月,他随同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的车队,踏上了探访延安的旅途。在这6天的行程中,他用16毫米摄影机记录下了沿途的所见所闻,这是目前所知外国记者拍摄的最早的延安影像画面。昨天,这部名为《延安之旅》的黑白无声纪录片在国内媒体首度公开。

 

  据悉,博斯哈德77年前的这次延安之行,不仅仅是抗战中延安各方面现实状况的一个最早记录,而且还对毛泽东进行了专门的采访。他也因此成为了长征之后第一个采访到毛泽东的欧洲人。

  当时毛泽东住在凤凰山窑洞,生活条件非常简陋,纪录片《延安之旅》记录了毛泽东走出窑洞,出来迎接博斯哈德的场景:镜头中的毛泽东身材修长,略显清瘦。

  在博斯哈德发表的报道中,他观察到:(毛泽东)乌黑的长发常飘落在他的额头前,他说话时,就伸出手慢慢将头发撩到后面去。最廉价的香烟也能让他陶醉不已,一直抽个不停,闻上去却是一股混合着马粪和酸菜的味道。

  博斯哈德记忆里的毛泽东说话简扼有力,看问题深刻透彻,不拿腔拿调,不拖泥带水。他评价毛泽东更像一位古典时期沉思的哲人。

 

  从《延安之旅》片中还可以看到:越接近延安,博斯哈德拍摄到的抗战标语就越多:全民抗战争取民族生存!醒我国魂!老百姓都来参加抗战!

  博斯哈德也写下了这样的文字:越接近延安,背着行装、徒步而来的青年人也愈来愈多。这些青年人被战火从学校里赶出来,背井离乡,期待在延安找到新的信仰归宿。

 

 

 

 

 

  在到达延安后,他还拍摄了在街头查看战报的居民、络绎不绝的驴马车队、用书本做球拍打乒乓球的年轻人、巨大秋千架下荡秋千的孩子们、篮球场上打篮球的小伙子、河边洗衣服的学生们、学习使用武器的抗大学员们……

「 支持乌有之乡!」

乌有之乡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乌有之乡 责任编辑:朝阳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元龙:举邓旗、走邪路,鉴别这类改开敌对分子,首用毛泽东思想!
  2. 毛主席为什么要取消高考
  3. 谁动了我们的田地——从“包产到户”到“新农人”,农民为什么一直富不起来
  4. 写在高考前:一场关于教育的集体误会
  5. 我不是失败者,是这世界出了问题
  6. 公孙鞅之叹
  7. 顾凌英|到底是谁蛮横、谁不讲理?
  8. 全球化的风向变了
  9. 祭品女孩蒋雨融,被哈佛卖了还在沾沾自喜
  10. 苦一苦百姓成了路径依赖么?
  1. 谁让你不争论?你该问问他是谁!
  2. 不是社会主义不行,是先锋队背叛了初心
  3. 照妖镜下无完人:写给一位自称“人民儿子”的人引言
  4. 某些人已经疯狂到开始胡言乱语了
  5. 毛泽东的晚年超越了时代局限,没能理解他,是我们的悲哀!
  6. 这样的非政府组织,该禁了
  7. 县城官场正在向旧社会沦陷
  8. 子珩墨|最怕的不是仇恨毛主席,而是热爱毛主席的“伪君子”!
  9. 毛泽东为什么能赢?不是他讲得多,而是他做得对
  10. 元龙:举邓旗、走邪路,鉴别这类改开敌对分子,首用毛泽东思想!
  1. 小人吹不成伟人!毛主席的光辉,万丈不朽!
  2. 郭建波|“冤案”,还是罪有应得?——关于胡风事件的历史考察
  3. 李克勤|叶剑英李先念未参加刘少奇追悼会:华国锋主持,邓小平致悼词(1980年5月17日)
  4. 中共最危险的叛徒,从叛变到处决的内幕详情
  5. 孙中山巨幅画像不宜长期放置于天安门广场
  6. 一夫多妻公开回归、天价私宅赫然出现,什么是我们需要的文明的生活方式?
  7. 当财政走向失控
  8. 中国又迎来了另外一个金融大鳄——景顺集团
  9. 失去的四十多年
  10. 内奸:倒查20年
  1. 沉痛哀悼!香港毛泽东思想学会林敏捷会长逝世
  2. 举国“痛打”哈佛大学
  3. 照妖镜下无完人:写给一位自称“人民儿子”的人引言
  4. 全球化的风向变了
  5. 沉痛哀悼:崔凤金同志逝世!
  6. 忠县煤矿离奇破产,职工生计无人问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