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争鸣 > 风华正茂

郭松民:全球化“害”了中国大学生

郭松民 · 2008-02-14 · 来源:作者博客(高度一万五千米)
收藏( 评论() 字体: / /

全球化“害”了中国大学生

郭松民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最新完成了一项共有2323人参加的调查,内容是关于“读书无用论”。结果是令人沮丧的:35.3%的受访者认为“读多少书找不到工作也没用”,有42.8%的受访者认为“光有学历、文凭没用”(6月5日《中国青年报》)。

  中国人可能是世界上最重视教育的民族,过去曾有“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之说,据说连美国的教师节,都特意设在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的诞辰日,可见这一点是名声在外的。现在天下太平,居然有这么多人认为读书无用,这的确是国之大事,不可不察。

  大家认为读书无用,摆在桌面上的理由,就是大学生就业难。现在大学收费这么高,动不动就要农民几十年的收入,教育已经蜕变成了一个单纯的市场过程,没有多少人有能力为了“兴趣”或“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些奢侈的理由去读书。对教育机构来说,它追求的是利润最大化;对学生及其家长来说,他们追求的则是效用最大化。这个“效用”就是毕业以后的好工作和高收入。如果无法就业,则相当于买了一台不会制冷的冰箱,效用等于零,又不能退货和保修,那当然就是“无用”。

  现在我要追问的是:中国大学生占总人口的比例仅为8%,大大低于世界中、低收入国家24%的平均水平,更不用说美国的35%了,为什么竟会出现这么严重的就业难呢?

  现在是“全球化”时代,一切都要从全球的眼光来看。在我看来,关键在于,由于盲目的开放以及一系列产业政策的失误,中国在全球的产业分工中被锁定在了一个低端加工业的位置,需要的仅仅是一些受过中等教育的蓝领工人(有大学生顿悟:“读太多书没用,初中就够了”),根本就没有那么多的白领工作岗位提供给大学生。

  排斥大学生的机制是这样发生作用的:为了尽快提高精英阶层的消费水平,中国的消费品产业往往采取了直接从国外进口生产线的方式,结果使中国自身的装备工业(即生产线的设计制造技术和成套设备技术)由于失去了市场而在整体上陷入困境,大量国企破产倒闭,大量的白领工作岗位也因此丧失。而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和国外商品的大量涌入,更是连大批民营的民族产业也挤垮了。虽然外资也会带来一些就业机会,但统计显示,外资每在中国每提供一个就业机会,就同时“消灭”三到四个工作机会。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全球化”正是造成当前中国大学生就业难的决定性原因。

  奇怪的是,很多大学生对导致自己陷入困境的“全球化”进程却是持一种热情拥抱的态度的,之所以会这样,除了一些主流经济学家的刻意误导之外,许多人可能会认为这有利于使自己的消费水平迅速与发达国家接轨。但大学生们陷入的一个最致命的误区是:他们没有意识到,自己必须首先要成为一个“生产者”,也就是说要先就业,然后才可能成为一个“有支付能力的消费者”。在能够容纳自己就业的产业被挤垮,大学生成为“靠低保生活”的多余人口时,好莱坞电影中展示的那种有房有车的中产阶级生活,可能越发像是梦中的景象了。

  理解了这些原因,我们就能够明白读书究竟为什么会“无用”了;我们也就能够明白说大学生就业难是因为他们“不能转变观念”,为什么是一种推卸责任的可耻言论了;我们也能够明白教育部门在专业设置、扩招与否上大做文章对解决就业难问题为什么基本上是无济于事的了……

  唯一的出路可能在于,我们应该认真思考:究竟怎样来面对“全球化”?究竟以什么样的姿态来迎接“全球化”?

「 支持乌有之乡!」

乌有之乡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乌有之乡 责任编辑:有之人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胡锡进硬怼平原公子,这释放了什么信号?
  2. 李克勤|“深切缅怀毛主席,您永远的学生王光美”:刘少奇的妻子晚年的说法做法意味深长
  3. 郭松民 | 也说“沪爷撑起一片天”
  4. 美国加州大火烧出了房地产金融骗局
  5. 奴颜婢膝的学生与急眼了的老师
  6. 改开以来民间“顺口溜”拾穗(一)
  7. 洛杉矶大火如此猛烈,能烧醒中国那些殖人吗?!
  8. 泰缅绑架更多内幕公布,受害人都是贪心自找么?
  9. 选择题:到底谁让老百姓吃饱了饭
  10. 双石|大势已去,无力回天——西路军基本解体
  1. “深水区”背后的阶级较量,撕裂利益集团!
  2. 大萧条的时代特征:历史在重演
  3. 央媒的反腐片的确“惊艳”,可有谁想看续集?
  4. 疯狂从老百姓口袋里掏钱,发现的时候已经怨声载道了!
  5. 张勤德|广大民众在“总危机爆发期”的新觉醒 ——试答多位好友尖锐和有价值的提问
  6. 到底谁“封建”?
  7. 两个草包经济学家:向松祚、许小年
  8. “当年明月”的病:其实是中国人的通病
  9. 该来的还是来了,润美殖人被遣返,资产被没收,美吹群秒变美帝批判大会
  10. 掩耳盗铃及其他
  1. 辽宁王忠新:必须直面“先富论”的“十大痛点”
  2. 刘教授的问题在哪
  3. 季羡林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4. 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认为“颠倒历史”的“右倾翻案风”,是否存在?
  5. 历数阿萨德罪状,触目惊心!
  6. 到底谁不实事求是?——读《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与《毛泽东年谱》有感
  7. 陈中华:如果全面私有化,就没革命的必要
  8. 孔庆东|做毛主席的好战士,敢于战斗,善于战斗——纪念毛主席诞辰131年韶山讲话
  9. 我们还等什么?
  10. 他不是群众
  1. 车间主任焦裕禄
  2. 地图未开疆,后院先失火
  3. “深水区”背后的阶级较量,撕裂利益集团!
  4. “当年明月”的病:其实是中国人的通病
  5. 何涤宙:一位长征功臣的历史湮没之谜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确“惊艳”,可有谁想看续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