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经济 > 三农关注

撕裂中的再造——城镇化进程中的乡土传统

吕德文 · 2014-01-15 · 来源:民俗研究
收藏( 评论() 字体: / /
城镇化不是要不要的问题,而是选择哪一种城镇化路径的问题。我们需要保守的城镇化战略以适应乡土传统和村落结构,让社会转型平和一些,这是我们做民俗学的和社会学研究大有可为的地方。

  内容摘要:保守的城镇化道路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离土不离乡”的小城镇发展模式,二是“以代际分工为基础的半工半耕”模式。城乡二元结构富有弹性,乡土传统对城市化进程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是城镇化中国道路的基本特征。从社区再造的角度上说,符合农民意愿的城镇化,可以防止乡土传统的断裂,避免因此而来的社会转型的阵痛。

  关键词:城镇化 乡土传统 城乡二元结构 社区再造

  一、保守的城镇化道路

  改革开放以来的30多年,我国的城镇化道路是比较保守的,表现为乡土传统对城镇化的限制,城乡之间并非对立关系,也未形成等级秩序。笼统地讲,保守的城镇化道路有两种模式:一是“离土不离乡”的小城镇发展模式,二是“以代际分工为基础的半工半耕”模式。

  上世纪八十年代形成的“离土不离乡”格局,意味着农村城镇化只是在生产方式上发生了改变,乡土生活方式并没有根本改变,家庭和村落都很完整。村落作为一个生产生活的共同体,基本上没有受到破坏。

  某种意义上,“离土不离乡”的生产模式反而有利于乡土社会的再造。事实上,上世纪80年代传统文化的复兴跟这种经济模式有密切的联系,一些经济社会学的研究证明,乡镇企业的发展与村落、宗族等传统社会网络之间有共生关系。站在乡土传统的角度上说,当时城镇化路径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式,虽然保守却能跟现代化过程相结合。不过,纯粹从经济发展角度来讲,这种方式显然有它的局限。所以,到了上世纪90年代,乡镇企业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绝大多数企业实现了私有化,与此同时,大城市化的战略取代了小城镇发展战略。这导致了上世纪90年代大规模民工潮的出现。

  大城市化的发展战略形成了“代际分工为基础的半工半耕”模式。意思是说,城乡二元结构已经体现在家庭代际关系中,年轻夫妇在外打工,融入到城市生活体系中,老人和小孩在农村,仍然从事小农经济生产,家庭再生产仍然保留在农村。它不是一个完整意义上的城镇化,因此仍然是比较保守的,但是它比“离土不离乡”的生产模式要进一步。与小城镇发展战略相比,大城市化战略中的“代际分工为基础的半工半耕”模式具有两个鲜明特征:(1)家庭已经分化为几个生产生活单位,甚至有几个会计单位,家庭生活已经撕裂了,村落也不再完整。(2)这种城乡二元结构富有弹性,家庭内部的几个单元是相辅相成的,可以相互沟通、相互连接,年轻人在外打工如果成功,可以完全融入城市生活体系中,如果不成功,还可以回归村庄,家庭生活终究是可以完整的。

  从政策上说,这种不完全的城市化模式是很要不得的,因为农民工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产业工人,与资本主义生产体系并不相配。更为重要的是,这种模式仍然保留了城乡二元结构,这或许意味着城乡之间不平等的等级秩序仍然保留下来。但是,从城镇化的中国道路角度上说,我们觉得这其实是非常好的方式。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农民工恰恰为劳动密集型产业提供了廉价劳动力,这是“产业工人”所不能比拟的。况且,当前的城乡二元结构与建国初期有根本差别,它富有弹性,对农民起到了保护(而非剥削)的作用。从国家发展战略的角度上说,正因为我国是“半工半耕”的社会,使得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仍然保持了社会稳定。国际金融危机即便对若干产业造成冲击,并不影响社会稳定,农民工在城市“失业”了并不是什么大事,“大不了回家种田”,还可以顺便过上完整的家庭生活。

  二、城乡二元结构的优势

  当代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乡土传统,不是被改造、被消灭的对象,它完全可以适应现代性,在现代化进程中再造;它甚至是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的稳定器和蓄水池。在这个意义上,应该从更加积极的角度审视城乡二元结构,警惕“城乡一体化”想象之下的激进城镇化道路。

  很少有人去考虑我们现在表面上不合理的城镇化道路,它的合理性在什么地方。从民俗传统角度去考虑的话,富有弹性的城乡二元结构是真正的城镇化的中国模式。因为,与西方国家充满血与泪的城市化道路不同,中国的城市化过程富有乡土气息,并且,在一个资本主义市场体系里面,它非常有竞争力。比如华西村,它是市场经济的样板,但实际上它骨子里面很传统,保留了村社共同体,也保留了共有制和家长制。有研究表明,恰恰是保留了集体主义传统的村庄,在市场经济中成为了赢家,反倒是那些迷信私有制和现代企业制度企业成了市场经济的输家

  “城乡一体化”当然不是指回归到农业社会,而是要建立城市主导的单一结构、一元制度的社会。这是一个可欲的目标,但却不是现实,因为我们的经济体量还没有条件支撑起城乡一体的社会福利体系。在没有条件的情况下强力推行一元制度,有可能得不偿失。制度上的城乡一体化努力,其前提是要适应弹性的城乡二元结构,要避免因为改造城乡二元结构而丧失了弹性的制度优势。比如说,我国的人口老龄化虽然已经到了必须作出政策反应的时候,但是,与别的国家不同,我国因为有城乡二元结构,农村的家庭养老仍然发挥着基础作用。如果罔顾现实,按照福利国家的想象来建立社保体制,就太过于激进了,很可能摧毁家庭养老的制度优势,一去不复返。而新的社会保障制度还不一定能够解决严峻的养老问题。

  某种意义上,现在的体制实际上是最适合我国国情的制度,尽管它有很多问题,但是它解决了一些非常战略性、根本性的问题。为什么说农村是城镇化和现代化的稳定器和蓄水池?它的根源就在于,二元体制保留了乡土传统,保留了传统的稳定的社会结构,它在政治上起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

  三、再造社区

  在保守的城镇化道路下,如何再造村落传统?当前的社区建设包括两种类型,一是村落为了适应现实情况,借用现代性的元素重建社区,新的社区仍然保留了原有的自然景观和社会结构。很多乡土传统深厚的地方,通过“宗族理事会”等力量主导了新农村建设,国家政策被传统成功地消化掉了,就属于这一类型。二是在资本和政府的推动下,村落被动地纳入了城市化进程,村落传统发生了断裂。比如“逼农民上楼”、“平坟运动”等现象,都属于这一类型。假如说社区建设具有城镇化的内涵,那么,前一种社区建设方式是保守且是可以再造传统的,后一种则是激进且会撕裂村落的。

  赣南的新农村建设经验很值得借鉴。赣南村落里的老屋,比如围屋、土楼,融神圣性于自然、生活之中,长期以来,老房子一般是不拆的,只能维修,久而久之,村民都在老屋周围建新屋,老屋反而荒废了,形成了空心村现象。农民具有强烈的重建新村的意愿。赣南的新村建设与其说是政府主导下的社区建设,还不如说是宗族主导下的村落重建,宗族理事会代行了社区建设理事会的功能。很显然,这种社区再造的过程是乡土性的,社区建设的结果也必然会保留共同体的内涵,村落的家庭结构、社会结构都不会改变,政府在其中只是起辅助作用。

  河南周口“平坟”运动却值得反思。丧葬制度是村落传统的最重要的载体,通过一些列的丧葬仪式,不仅表达了人们的宗教情感,且形成了一整套的村落交往规则。中原地区盛行土葬,人们极为反对火葬,强行推行火葬造成了民俗的断裂。为了避免政策干预,不能大张旗鼓地操办丧礼,只能在晚上偷埋,偷埋之后,过两年再举行二次葬仪式,这当然会对村落社会关系造成非常巨大的冲击。我们在调研时听到一个黑色幽默:有两个老人走在街上,其中一个老人病了一段时间,十几天没在村里面露面了,十几天之后他出来了,另一个说“我们所有人都以为你死了,你怎么还出现呢”。河南农民在抵制火葬中发明了二次葬,或许是当地传统的再造,人们仍然可以垒个坟寄托哀思,但“平坟”运动却有可能进一步摧毁这一传统的再造。

  周口地方政府“平坟”的政策动机是通过土地制度中的增减挂钩政策,获取更多的用地指标,以此推行工业化、城市化建设。这与山东一些地方政府强推的“赶农民上楼”政策如出一辙。现有的土地政策只从城市化、工业化的角度上去考虑,但土地承载的社会意义或许是更为根本的。所谓的乡土传统、乡土文化、乡土社会,根源就在于人与土地之间、人与自然之间需要密切交流,传统的土地制度本质上是一种共有制,它是村落共同体的一个基石。一旦土地政策倒向大城市大资本,就必然会出现“平坟”、“逼农民上楼”的极端状况,这种情况下的社区再造,是在撕裂人们的生活、村落的传统。

  从社区再造的角度上说,需要警惕的是生造式的城镇化,在不符合农民意愿的情况下再造社区,显然过于激进。而只要是符合农民意愿的,都是保守的城镇化。比如,江汉平原一带的农村,由于村落发育不是非常成熟,呈现出散居的格局,农民的乡土观念并不是根深蒂固的,因此很容易接受城镇化的想象,主动选择放弃村落。相类似的是,东北的一些农村地区,年轻人结婚的前提在城里面有一套房,他们也主动实现了城镇化。不过,即便是保守的城镇化,也需要重视乡土传统对缓解社会问题的作用。在城镇化过程中,“一对一”式征地拆迁补偿谈判机制,很容易消解村民之间的信任关系,而征地拆迁到哪里,黄赌毒等社会阴暗面就跟随到哪里,几乎成为一个普遍现象。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在政策推行过程中最大程度地保护乡土传统。

  某种意义上,城镇化不是要不要的问题,而是选择哪一种城镇化路径的问题。我们需要保守的城镇化战略以适应乡土传统和村落结构,让社会转型平和一些,这是我们做民俗学的和社会学研究大有可为的地方。

「 支持乌有之乡!」

乌有之乡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乌有之乡 责任编辑:昆仑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元龙:举邓旗、走邪路,鉴别这类改开敌对分子,首用毛泽东思想!
  2. 这不是个案,而是整个时代的病
  3. 杨开慧牺牲后,板仓街头出现一陌生乞丐,在杨家门口乞讨时喊:岸英
  4. 历史文献:原河南省委宣传部长杨止仁给原河北省委书记李尔重关于探讨历史问题的一封信
  5. 夏小姐,一个被公知洗脑的完美标本!
  6. 未完成的《反击》、以及反击进行时
  7. 白岩松:如何解决老百姓有钱不敢花?
  8. 临终前,这位开国将军仍放不下这件事……
  9. 钱学森提倡的“大成智慧学”,到底是什么
  10. 土埋到脚脖子的生活:一个被吞噬的中国乡村
  1. 谁让你不争论?你该问问他是谁!
  2. 不是社会主义不行,是先锋队背叛了初心
  3. 照妖镜下无完人:写给一位自称“人民儿子”的人引言
  4. 元龙:举邓旗、走邪路,鉴别这类改开敌对分子,首用毛泽东思想!
  5. 某些人已经疯狂到开始胡言乱语了
  6. 县城官场正在向旧社会沦陷
  7. 毛泽东的晚年超越了时代局限,没能理解他,是我们的悲哀!
  8. 这样的非政府组织,该禁了
  9. 子珩墨|最怕的不是仇恨毛主席,而是热爱毛主席的“伪君子”!
  10. 苏联亡了,但亡的不是社会主义!
  1. 小人吹不成伟人!毛主席的光辉,万丈不朽!
  2. 李克勤|叶剑英李先念未参加刘少奇追悼会:华国锋主持,邓小平致悼词(1980年5月17日)
  3. 中共最危险的叛徒,从叛变到处决的内幕详情
  4. 孙中山巨幅画像不宜长期放置于天安门广场
  5. 一夫多妻公开回归、天价私宅赫然出现,什么是我们需要的文明的生活方式?
  6. 当财政走向失控
  7. 中国又迎来了另外一个金融大鳄——景顺集团
  8. 内奸:倒查20年
  9. 江青谈京剧革命(中英文)
  10. 谁让你不争论?你该问问他是谁!
  1. 杨开慧牺牲后,板仓街头出现一陌生乞丐,在杨家门口乞讨时喊:岸英
  2. 举国“痛打”哈佛大学
  3. 照妖镜下无完人:写给一位自称“人民儿子”的人引言
  4. 全球化的风向变了
  5. 沉痛哀悼:崔凤金同志逝世!
  6. 忠县煤矿离奇破产,职工生计无人问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