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经济 > 三农关注

短暂相聚,再次留守:农民工孩子丫丫的北京暑假

李林等 · 2014-08-22 · 来源:中国青年报
留守儿童 收藏( 评论() 字体: / /

  再过几天,丫丫就要再次离开爸爸妈妈回老家上学了。一个多月前,因为放暑假,姥爷带着丫丫,从安徽来到北京,赶来和在北京打工的父母团聚。7张硬座火车票,还捎来了也在北京打工的其他几个父母的孩子。

  每年夏天,都有大量像丫丫一样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从老家暂停“留守”,如“候鸟”般,来到父母工作的城市,与他们团聚。然而,丫丫发现,即便到了父母身边,她还是常常见不到爸爸妈妈。大人们的早出晚归,没有因孩子的到来而取消。很多孩子被迫再次“留守”在居住范围内。

  放假了,“小候鸟”能去哪儿?

  丫丫今年9岁了,爸爸妈妈在北京开了一家面馆,已经经营3年。每年暑假,她和哥哥都会被接到北京来,和爸爸妈妈一起过。

  “北京好玩,前几天爸爸还带我们爬了莲花山呢!”说起这些,丫丫掩不住兴奋。

  但这样的机会并不多。面馆离不开人。大多数时候,丫丫只能和一起来的小朋友在面馆门前玩。

  13岁的小罗也想出去。大人们的忙碌,让小罗决定“自力更生”。7月初刚到北京时,小罗便独自带着比他还小一岁的堂弟,去了颐和园。查线路,坐公交,再换乘地铁,到达目的地,小罗全部自己完成。

  “这有什么?”小罗说,在老家山西万荣,他读的也是寄宿学校,每两周,他都要带着表弟,在家和学校之间往返一次。

  但大人们似乎并不放心。来北京不久,小罗和堂弟就一起被送进了一所农民工子弟学校的“暑期班”。每天早上8点40分来学校,到下午6点,姑姑再骑电动车接他们回家。

  中国青年报记者发现,这所农民工子弟学校中,读“暑期班”的孩子,多数都是因为爸爸妈妈没时间照看他们。

  全国妇联2013年发布的《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显示,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已多达6102.55万人。相较而言,像丫丫和小罗这样的“候鸟儿童”,能够暂时和父母一起生活,或许是幸运的。但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表示,在他们短暂的城市生活中,如果缺乏关注,也会有很多问题。

  “孩子的父母在城市中打工,面临生存的压力,无法陪孩子。有条件就带在身边,没条件就关在家里,或者送进培训班。”熊丙奇认为,假期中,孩子的去处,成为一个很大的问题。

  “但我们不应光指责家长不够关注孩子,这也是无奈。总得找个地方让孩子待着,好歹有人管,能学点东西。”熊丙奇说。

  熊丙奇认为,这其实反映出的是社会机构的缺乏。他认为,作为一项民生工程,政府在这方面的投入还过少,没有给孩子创造好的资源。好的教育资源、公共文化资源,没有整合起来向学生开放。“比如每个城区里的少年宫、科技馆、学校体育馆,如果能整合起来、合理利用,是非常好的。”熊丙奇说。

  再留守,安全怎么办?

  除了不知道去哪儿,“小候鸟”们面临的另一个问题,是可能遭遇“再留守”后,潜伏在身边的各种危险。

  每天早上,晶晶总能“听”到爸爸妈妈的离开,留下她和妹妹两个人在家里。

  5点刚过,晶晶还没完全睡醒,妈妈已经在整理东西,爸爸则卷起铺在地上的凉席。“吱呀”一声,门被打开,然后又被轻轻地扣上。

  再睁眼时,已经是快7点,房间里剩下晶晶和妹妹。这个13岁的小姑娘,便起身穿上衣服,准备给自己和12岁的妹妹做早饭。

  晶晶所在的这个京郊的村子,是北京有名的废品回收村,居民大多是租住在这里收废品的外地人。

  一进村,就可以看到小山一样的废品,堆积在村路两边。包括已经用大型编织袋打包好的塑料瓶、扎成一捆的海绵、横七竖八的大立柜、门板等。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生活垃圾。道路空旷处,一些生活垃圾甚至堆得有一人高,浸在黑色的污水里,烈日下散发出浓重的异味,苍蝇一哄而起。

  晶晶家院子的大门,就正对着这样一个垃圾堆。走进院子,里面的大部分空间,也堆积着硬纸壳、废旧电线等各种废品。晶晶正在院子最深处的厨房里,和一个已经熏得黢黑的煤气灶“抗战”。

  “总打不着火,还是要用打火机点。”晶晶说,在老家的时候,也一直是自己做饭,但那时候主要用的是电磁炉。来到北京,对这个还不太习惯的煤气灶,多少还是有点“害怕”。

  有时候,晶晶爸爸担心孩子在家不安全,就带着他们去废品站,边干活边看着她们。“但废品里总免不了有钉子、铁片什么的,也操心着呢。”爸爸说,哪怕承包的活儿做得慢一些,他也不忘留神看着点他们。

  可欣的妈妈也有同样的担心。

  几年前,可欣妈妈从福建到北京,在一家菜市场做水产生意。今年暑假,妈妈把可欣接了过来,但生意忙碌,常常顾不上管她。隔壁面条店的小男孩来叫可欣玩,可欣妈妈也只能匆匆喊一句“别跑太远”,然后,两个小脑袋就逐渐消失在菜市场的人堆里。

  “我们也经常跟她说,不要跟陌生人走,不要乱吃陌生人的东西,看着点车,注意安全。”可欣妈妈说。

  但菜市场外,就是一条马路,延伸至尽头,又是一条高速公路。大卡车等各种车辆来来往往,不断扬起灰尘。

  “城中村等类似区域,人员复杂,基础生活设施较为欠缺,再加上外地孩子大多对新环境并不熟悉,更容易暴露在危险环境中。”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陈卫东说。

  熊丙奇也认为,和原本就生活在这个城市的孩子不同,这些“临时户”缺乏对城市生活的了解,交通事故、溺水事故等厄运,更容易降临在他们头上。熊丙奇表示,社会更应该优先关注这一群体。

  请给他们一个安全而富有意义的童年

  “除了安全隐患,更大的隐患可能藏于内心。”陈卫东说,带孩子进京团聚,同时借此开阔孩子的视野,是很多在京务工的家长最朴素的想法。“但有时,他们可能会忽视孩子内心情感的需求。”

  琛琛是在北京出生的,刚满11个月时,就被奶奶带回老家河南西平,长大一些后,曾在北京读过一年幼儿园,到了上小学的年纪,又再次回到老家。

  以后的每年暑假,琛琛都会来北京看爸爸妈妈。但即便到了北京,琛琛每天跟爸爸妈妈也说不上几句话,大多数时间,见得最多的人还是奶奶。

  因为担心遇到坏人,奶奶从来不让琛琛和弟弟独自去玩。只有在天气不那么热的时候,奶奶才会带着他们在村子里转转。

  也因此,虽然在北京能见到爸爸妈妈,但琛琛更喜欢老家河南西平。“那边有好多好朋友。”琛琛说。

  面对琛琛的不快乐,奶奶也很无奈。“没办法,他爸妈上班,没人看着他们,不放心啊。”

  “家庭教育的缺位,除了因为父母工作的确繁忙外,与责任心不足也有很大关系。”陈卫东说,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多数比较内向,长此以往,还可能造成冷漠等负面心理。

  熊丙奇认为,鉴于留守儿童的特殊心理问题,到城市与父母生活,是一个很好的关注他们心理成长的机会。

  “社区可以搞一些基层务工人员家长学校,指导家长如何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熊丙奇说。他还建议,应组织一些亲子交流活动、参观城市的活动,缓解这些孩子对城市生活的不适应,以及短暂生活又要离开的离愁别绪。

  “这才能让‘小候鸟’与父母的团聚,对他们的成长注入正能量,而不是产生负面影响。”熊丙奇说,虽然目前各级政府正努力创造让孩子与进城务工的父母一起学习、生活的机会,但不容回避的事实是,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流动儿童”、“留守儿童”、“小候鸟”现象,还会长期存在。

  也因此,熊丙奇曾撰文提出,针对这些群体的特殊学习、生活、心理问题,政府、社区组织、社会公益机构,齐努力,让他们与其他孩子一样,有一个安全的、富有意义的童年。(文中儿童均为化名)

「 支持乌有之乡!」

乌有之乡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乌有之乡 责任编辑:南岗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元龙:举邓旗、走邪路,鉴别这类改开敌对分子,首用毛泽东思想!
  2. 这不是个案,而是整个时代的病
  3. 杨开慧牺牲后,板仓街头出现一陌生乞丐,在杨家门口乞讨时喊:岸英
  4. 历史文献:原河南省委宣传部长杨止仁给原河北省委书记李尔重关于探讨历史问题的一封信
  5. 未完成的《反击》、以及反击进行时
  6. 临终前,这位开国将军仍放不下这件事……
  7. 夏小姐,一个被公知洗脑的完美标本!
  8. 白岩松:如何解决老百姓有钱不敢花?
  9. 钱学森提倡的“大成智慧学”,到底是什么
  10. 土埋到脚脖子的生活:一个被吞噬的中国乡村
  1. 谁让你不争论?你该问问他是谁!
  2. 不是社会主义不行,是先锋队背叛了初心
  3. 照妖镜下无完人:写给一位自称“人民儿子”的人引言
  4. 元龙:举邓旗、走邪路,鉴别这类改开敌对分子,首用毛泽东思想!
  5. 某些人已经疯狂到开始胡言乱语了
  6. 县城官场正在向旧社会沦陷
  7. 毛泽东的晚年超越了时代局限,没能理解他,是我们的悲哀!
  8. 这样的非政府组织,该禁了
  9. 子珩墨|最怕的不是仇恨毛主席,而是热爱毛主席的“伪君子”!
  10. 苏联亡了,但亡的不是社会主义!
  1. 小人吹不成伟人!毛主席的光辉,万丈不朽!
  2. 李克勤|叶剑英李先念未参加刘少奇追悼会:华国锋主持,邓小平致悼词(1980年5月17日)
  3. 中共最危险的叛徒,从叛变到处决的内幕详情
  4. 孙中山巨幅画像不宜长期放置于天安门广场
  5. 一夫多妻公开回归、天价私宅赫然出现,什么是我们需要的文明的生活方式?
  6. 当财政走向失控
  7. 中国又迎来了另外一个金融大鳄——景顺集团
  8. 内奸:倒查20年
  9. 江青谈京剧革命(中英文)
  10. 触目惊心的数字背后,是什么在摧残我们的下一代?
  1. 杨开慧牺牲后,板仓街头出现一陌生乞丐,在杨家门口乞讨时喊:岸英
  2. 举国“痛打”哈佛大学
  3. 照妖镜下无完人:写给一位自称“人民儿子”的人引言
  4. 全球化的风向变了
  5. 沉痛哀悼:崔凤金同志逝世!
  6. 忠县煤矿离奇破产,职工生计无人问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