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经济 > 社会民生

禁令下的基层公务员生态

李昌金 · 2014-01-21 · 来源:三农中国
收藏( 评论() 字体: / /

  “禁令年”公务员不好当了。这不,眼看年关快到了,单位上什么都不发,这让许多公务员(其实不光是公务员,还有事业单位的,准确地说是吃皇粮的)心里很不是滋味,不少人甚至愤愤不平。各种关于公务员待遇的讨论也随之频现各大媒体。公务员不好当,让具有仇官情节网民尤其是公知、愤青们很是高兴,甚至拍手叫好。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喜还是忧?回答这个问题其实并不简单!

  “一刀切”的禁令伤了谁?

  在公共舆论场,进入人们讨论范围的通常都是发达地区或要害部门公务员的待遇。其实,广大的中西地区的公务员待遇并不高,可以说是低薪制。在这种情况下,“一刀切”的中央禁令(取消福利),恐怕受伤害的主要是占绝多数的中下层干部职工,甚至影响到一些人的基本生活。显然,这样的禁令难以得到中下层干部群众的欢迎和拥护。

  这种做法,首先是有背于传统和情理。中国是一个讲究人情的社会,一年中的几个重要节日(如中秋、春节等)给本单位干部职工发点钱或东西,这个规矩已沿续了几十年,钱虽然不多(笔者所在地通常也就五六百块钱),但它体现的是上级领导对下面干部职工的关心和体贴,它能让干部职工感受到来自组织的温暖,进而增强干部职工对单位的归属感,这已成为构建和谐机关的一种润滑剂。

  其次是有背于中央精神。中央反四风主要是针对各级领导干部,但在不少地方,领导干部的四风不见反了多少(能在多大程度上扼制住领导收红包?扼制住领导公款吃喝?),但中下层干部职工可怜的一点福利却被反了,这未必符合中央精神。因为中西部贫困地区的公务员很多待遇是得不到的,就靠单位发点福利弥补一下,还有,不发福利省下来的钱到哪去了?如果省下来的钱仍然供给领导挥霍,那反四风岂不是被四风反了?

  其三是有背于公平原则。在公务员队伍里,苦乐不均的现象很普遍。首先是地区间的差别,中西部地区公务员与发达地区公务员的待遇自然没法比;同在一个省,省市县公务员收入的差别也能达到一倍。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同一个县的公务员收入竟然也差别巨大,像国税、地税、供电以及政法系统、人武系统等公务员的收入就远高于其他行政事业单位公务员的收入。

  公务员待遇低了还是高了?

  从工资收入的绝对数看,公务员待遇显然偏低了,在中西部地区基层公务员的平均年收入大概就是三四万,几年前没有阳光津贴只有两万左右,这个收入水平对于双职业和中年以上的公务员来说还算过得去,也可以说是衣食无忧,但对于单职工和刚参加工作的年青人来说就显得很窘迫了,如果没有父母支援,结婚购房的任务是完不成的。

  笔者所在县,因为待遇低,近年招了不少公务员,其中外地的工作几年后约有一半选择辞职或调离。教育、卫生系统人才大量外流,近年流出人数在300人以上,而包括大学生在内的外地人才又招不进,以致教育、卫生机构出现了较为严重的人力危机。笔者本人,1981年农校毕业分配到当时的乡政府工作,20年后调到县城工作,工龄34年,拿正科工资,目前工资表上每月工资为1455元,每年阳光津贴18716元,加一个月奖励工资,合计为35012元,以前每年有5、6千元的福利,今年没有了。笔者来自农村,家里共有姊妹7个,其中5个在农村,老实说,10年前在姊妹当中还是很有优越感的,但现在没有,他们的收入都超过了我。笔者有一乡里同事,一家三口,妻子没工作,靠一个人的工资无法养活全家,妻子最终选择与他离婚另嫁他人。

  不过,说句实在话,如果以完成的工作量和对社会的贡献来衡量公务员的待遇,那目前的待遇也高了,因为从总体上看,公务员的工作实在是太轻松了,拿农民的话说就是“盐腌的鱼都养得活”。在机关里,每天8小时满负荷工作的人几乎找不到,绝大多数人有三分之一的时间用于工作就足够了。再形象一点说,把县里的机构和人员砍了一半,也不会影响政府的正常运转,甚至可能比砍之前运转得更好。

  党政机关机构臃肿、人浮于事、消极怠工以及吃空晌等问题早已成为常态,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一是缺乏激励约束机制。公务员晋升机会太少,干好干坏没有什么区别,行政职务不必说,非行政职务晋升也收归党委(只上世纪1993年评过一次)。如果不是在要害部门工作,获得提升的希望非常渺茫,多数人干到退休也是一般干部。二是领导干部没有率先垂范。一些领导干部自身作风不过硬,甚至以权谋私、腐化坠落,按老百姓说法就是领导自己“屁股上有屎”如何管得了部下?州官可以放火,百姓就可以点灯!

  历史地看待公务员待遇

  公务员制度的鼻祖是英国,但其发源地应属于中国,即中国的科举制。中国历代都有“高薪养廉”制度,如清朝从雍正帝开始推行用耗羡银支发养廉银的制度。香港从上世纪70年代、新加坡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实行“高薪养廉”制度,它们给公务员很高的工资,有时甚至超过了私营部门的最高工资。一些较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反腐倡廉中也启用了“高薪养廉”的手段。应当说,国际和国内的经验都证明低薪在一定意义上导致腐败的高发多发,当然,这是从总体上和概率上说的,而不是说低薪条件下每个公务员都必然发生腐败行为。

  但基于中国内地目前的制度环境,在机械精简到位、冗员基本剔除、民主法治建成之前要实施“高薪养廉”制度是很难困难的,但“中薪养廉”或“ 以薪养廉”应当是可以逐步实现的。

  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用“绝对平均”主义的思想对待公务员的待遇问题,不符合中国国情,也不利于公务员队伍的稳定。很多人都知道“巴黎公社”,这是人类自有阶级以来第一个试图推行绝对平均主义的政府,结果很快失败了。在中国革命史上,1929年毛泽东在红四军党代会上所作的报告《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首次把“绝对平均主义”当作一种错误倾向提出来。

  出台有关公务员薪酬制度改革的政策,必须广泛听取来社会大众的意见,不可把网络舆情当成主流民意,因为网络里公众意见多为直觉而非理性,尤其是一些公知、愤青的意见更不可取。我们期待经过社会的充分讨论,最终能找到一个符合中国国情,既能让社会大众接受,又有利于公务员队伍稳定的公务员薪酬制度。

「 支持乌有之乡!」

乌有之乡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乌有之乡 责任编辑:昆仑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元龙:举邓旗、走邪路,鉴别这类改开敌对分子,首用毛泽东思想!
  2. 这不是个案,而是整个时代的病
  3. 杨开慧牺牲后,板仓街头出现一陌生乞丐,在杨家门口乞讨时喊:岸英
  4. 历史文献:原河南省委宣传部长杨止仁给原河北省委书记李尔重关于探讨历史问题的一封信
  5. 夏小姐,一个被公知洗脑的完美标本!
  6. 未完成的《反击》、以及反击进行时
  7. 白岩松:如何解决老百姓有钱不敢花?
  8. 临终前,这位开国将军仍放不下这件事……
  9. 钱学森提倡的“大成智慧学”,到底是什么
  10. 土埋到脚脖子的生活:一个被吞噬的中国乡村
  1. 谁让你不争论?你该问问他是谁!
  2. 不是社会主义不行,是先锋队背叛了初心
  3. 照妖镜下无完人:写给一位自称“人民儿子”的人引言
  4. 元龙:举邓旗、走邪路,鉴别这类改开敌对分子,首用毛泽东思想!
  5. 某些人已经疯狂到开始胡言乱语了
  6. 县城官场正在向旧社会沦陷
  7. 毛泽东的晚年超越了时代局限,没能理解他,是我们的悲哀!
  8. 这样的非政府组织,该禁了
  9. 子珩墨|最怕的不是仇恨毛主席,而是热爱毛主席的“伪君子”!
  10. 苏联亡了,但亡的不是社会主义!
  1. 小人吹不成伟人!毛主席的光辉,万丈不朽!
  2. 李克勤|叶剑英李先念未参加刘少奇追悼会:华国锋主持,邓小平致悼词(1980年5月17日)
  3. 中共最危险的叛徒,从叛变到处决的内幕详情
  4. 孙中山巨幅画像不宜长期放置于天安门广场
  5. 一夫多妻公开回归、天价私宅赫然出现,什么是我们需要的文明的生活方式?
  6. 当财政走向失控
  7. 中国又迎来了另外一个金融大鳄——景顺集团
  8. 内奸:倒查20年
  9. 江青谈京剧革命(中英文)
  10. 谁让你不争论?你该问问他是谁!
  1. 杨开慧牺牲后,板仓街头出现一陌生乞丐,在杨家门口乞讨时喊:岸英
  2. 举国“痛打”哈佛大学
  3. 照妖镜下无完人:写给一位自称“人民儿子”的人引言
  4. 全球化的风向变了
  5. 沉痛哀悼:崔凤金同志逝世!
  6. 忠县煤矿离奇破产,职工生计无人问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