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时政 > 时代观察

邱林:投资增长过热警报还要拉响几次?

邱林 · 2007-05-20 · 来源:新浪博客
收藏( 评论() 字体: / /

投资增长过热警报还要拉响几次?

2007-05-18

邱 林

  国家统计局17日发布的报告显示,1至4月份,全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5.5%,增幅比1至3月份微升0.2个百分点。当前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仍居高位。1至4月份,全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为22594亿元,其中,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5265亿元,增长27.4%,增幅比去年同期加快6.1个百分点。(5月18日新华网)

  从上面这组数据看出,我国投资增长过热的现象越来越明显,有一种居高不下的意味。今年2月底,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强调,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过猛、规模偏大的状况已到了不能容忍的地步。2006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9870亿元,比上年增长24.0%,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93472亿元,增长24.5%,是1994年以来增幅最高的一年。

  历史经验一再证明,投资增长过快,将影响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增大经济运行的潜在风险。我国每一次经济的大起大落,都与投资规模过大密切相关。今年前4个月,国内投资增长达25.5%,应该说是非常高的,这种投资冲动可能造成社会资源的大量浪费并产生一批不符合社会需要的建设项目,从而对未来的经济增长造成负面影响。

  2006年底国家发改委圈定的11个已经产能过剩或潜在产能过剩行业包括钢铁、水泥、电解铝、电石、铜冶炼、焦炭、电力、煤炭、纺织、汽车、铁合金,并相继出台了调整这些产业结构、抑制产能过剩继续发展的相关政策。房地产的持续和过度繁荣带动了钢铁、建材、有色金属及能源需求的持续、偏高增长。但是,其他行业的需求不足则造成了产能过剩。从这个角度分析,房地产需求过度增长也会造成产能过剩。

  例如,持续6年多的房地产快速增长构成了支撑钢铁生产能力过度扩张的一个基础,60%多的钢铁产量是供给给房地产市场的。我国房地产的高增长在相当程度上透支了需求,也使得钢铁产能过剩问题相当严重。据有关专家估计,“十一五”期间,我国钢铁过剩产能规模将达到2至2.5亿吨,即三分之一钢铁产能将会过剩。

  是什么原因导致投资增长过热呢?可以说,各类体制性因素是重要原因。尽管我国经济的市场化程度在不断提高,但经济增长仍然通过过多地依赖于政府的直接干预来实现的。在2006年城镇投资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投资占的比重仍高达57.8%,今年也可能保持在50%比重以上。这说明,政府投资主导模式并未根本改变。不仅如此,现在许多地方的大型民营企业投资项目中,都能看到地方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在起作用。

  尽管投资增长过热,但投资效率却较低。更值得注意的是,企业的投资主要靠银行信贷支持,而投资效率过低就意味着贷款银行信贷支撑的增长,信贷回收的前景堪忧,如果这些投资不能收回,不仅会带来短期的金融风险,长远的问题将更加严重。今年12月,WTO过渡期结束,我国国内市场跟国际市场将完全接轨,国内的经济、特别是国内企业也就完全暴露在国际竞争之下。当前投资运行中的问题及其深层次根源,如果不及时加以引导和控制,就会使本已凸显的矛盾和问题进一步突出。

  从1998年起,国内投资增长过热的警报就没有断过,过去是年年在拉响,而今年从年初到现在几乎月月都在拉响。投资增长过热堆积起来的问题和矛盾愈加突出,一是加大资源环境承载压力,扰乱经济秩序,影响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影响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十一五”规划目标的顺利实现;二是过大的投资需求会拉动生产资料价格大幅上涨,导致下游产品成本增加,容易引发物价过快上涨;三是产能过剩行业再度盲目扩张,一旦市场发生变化,势必会造成一批企业倒闭,增加一批失业。

  有专家指出,今年是调控投资的关键时期,如果不能将全年全社会投资增幅调控至22%左右或以下,相当一部分产业的产能过剩问题将更为严重,一旦国内投资增长过热现象不能得到有效控制,我国通货紧缩的预期将变为现实,明年经济增长将明显减速,甚至可能步入经济景气周期的“下降通道”。因此,要控制投资过快增长警报的拉响,国家应加强对投资运行及其相关领域的监测,出台相应的调控措施,优化投资结构。同时,应加快影响投资增长体制性因素的改革,一方面要制止地方政府变相为企业投资担保的问题,另一方面切实改革干部政绩考核制度,改变“以GDP论英雄”的做法。

「 支持乌有之乡!」

乌有之乡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乌有之乡 责任编辑:yewn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胡锡进硬怼平原公子,这释放了什么信号?
  2. 李克勤|“深切缅怀毛主席,您永远的学生王光美”:刘少奇的妻子晚年的说法做法意味深长
  3. 郭松民 | 也说“沪爷撑起一片天”
  4. 改开以来民间“顺口溜”拾穗(一)
  5. 美国加州大火烧出了房地产金融骗局
  6. 选择题:到底谁让老百姓吃饱了饭
  7. 奴颜婢膝的学生与急眼了的老师
  8. 卧龙大桥扩宽:南阳人民的耻辱!
  9. 研究和评价“文革”,是否应该跳出个人恩怨、得失的小圈子?
  10. 洛杉矶大火如此猛烈,能烧醒中国那些殖人吗?!
  1. “深水区”背后的阶级较量,撕裂利益集团!
  2. 大萧条的时代特征:历史在重演
  3. 央媒的反腐片的确“惊艳”,可有谁想看续集?
  4. 疯狂从老百姓口袋里掏钱,发现的时候已经怨声载道了!
  5. 张勤德|广大民众在“总危机爆发期”的新觉醒 ——试答多位好友尖锐和有价值的提问
  6. 到底谁“封建”?
  7. 两个草包经济学家:向松祚、许小年
  8. “当年明月”的病:其实是中国人的通病
  9. 该来的还是来了,润美殖人被遣返,资产被没收,美吹群秒变美帝批判大会
  10. 掩耳盗铃及其他
  1. 辽宁王忠新:必须直面“先富论”的“十大痛点”
  2. 刘教授的问题在哪
  3. 季羡林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4. 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认为“颠倒历史”的“右倾翻案风”,是否存在?
  5. 历数阿萨德罪状,触目惊心!
  6. 到底谁不实事求是?——读《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与《毛泽东年谱》有感
  7. 陈中华:如果全面私有化,就没革命的必要
  8. 孔庆东|做毛主席的好战士,敢于战斗,善于战斗——纪念毛主席诞辰131年韶山讲话
  9. 我们还等什么?
  10. 他不是群众
  1. 车间主任焦裕禄
  2. 地图未开疆,后院先失火
  3. 张勤德|广大民众在“总危机爆发期”的新觉醒 ——试答多位好友尖锐和有价值的提问
  4. “当年明月”的病:其实是中国人的通病
  5. 何涤宙:一位长征功臣的历史湮没之谜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确“惊艳”,可有谁想看续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