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时政 > 时代观察

“中国学”以国际化为前提是主体性的失落

季剑青 · 2014-08-17 · 来源:文汇网
收藏( 评论() 字体: / /

  在北大对燕京学堂的设计中,“中国学”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最近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公示了“中国学自主设置交叉学科论证方案”,就“中国学”的学科内涵、理论基础、研究方向及研究内容,作了进一步的阐释和说明。颇为引人注目的是,论证方案中提到国外也有类似“中国学”的“以自身社会和文明发展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并且特意举出所谓“美国学”,在美国已有近一个世纪的历史。姑且不论这种以外国也有来论证自身正当性的心态,与“中国学”标举的主体性自相矛盾,单就主事者对“美国学”的理解和定位而言,就存在着诸多偏差。

  所谓 “美国学”(American Studies),一般译作“美国研究”,国内学界并不陌生。放弃通用译名,采用“美国学”这一新名词,目的显然是为“中国学”寻找某种作为支援的对应物。抛开这一动机不谈,仅就翻译的字面而言,在中文语境中,“研究”与“学”也包含着不同的指向,前者主要指较为宽泛和富于弹性的领域,后者则更多地带有将某一类学术研究体制化的意味。从美国研究自身的历史来看,“美国研究”作为译名更切合American Studies的实际。事实上,美国研究最初就发起于学院之外,可以说它一开始正是反学科的。帕灵顿是公认的美国研究的奠基者,其代表作《美国思想中的主潮》奠定了美国研究的基本范式。这部巨著是帕灵顿历经14年独立完成的,在多次遭到出版商的拒绝后,直到1927年作者56岁时才出版。帕灵顿的美国思想史研究,致力于从跨学科的视角探讨作为整体的美国文化,无论是研究方法还是著述体例,都与当时美国主流的学科体制格格不入,因而在学院内难觅知音。

  20世纪30年代,在米勒等人的努力下,美国研究开始进入学院体制。1931年,威廉姆斯在耶鲁开设了“美国思想与文明”课程,这是美国大学中最早的美国研究课程。到1947年,超过60所学院机构在本科教学中开设了美国研究课程。美国研究从一开始就不是人为设立的学科,而是一个跨学科的研究领域,后来的学科化与其说是学院体制的自觉建构,不如说是一个影响日益扩大的思想运动向学院体制渗透的结果。美国研究的兴起和繁荣,是和一战后美国的自我定位和自我理解密切相关的。从事美国研究的学者,以解释美国经验和探求“美国心灵”为职志。欧洲文明的衰落,激发了美国知识分子对美国自身主体性的探求,所谓“美国心灵”,就是建立在一片新大陆上的充满希望、理想和创造力的精神气质,它摆脱了旧欧洲的束缚,在一块拥有无穷机会的土地上展望自己的未来。

  从美国研究的历史来看,早期的美国研究并没有以国际化为目标,反而有意回避欧洲的存在,着力解释美国自身独特的历史文化传统,塑造以美国特性为核心的主体性。对美国文化主体性的强调,甚至发展到了“美国例外论”的程度。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美国研究的经典范式开始受到挑战,新兴的亚文化研究(包括黑人研究、流行文化研究、性别研究等)对美国研究产生了巨大的冲击,美国是一个统合的整体的观念遭受到了强有力的挑战,美国研究开始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到了80年代,在新的全球化视野中,美国研究的国际性维度日渐凸显,美国学者也开始关注美国之外的美国研究。无论经历了怎样的范式转换,美国研究聚焦于美国自身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经验这一基调并未改变,即使是国际化,也是通过发掘其他国家的美国研究来丰富美国的自我认识很难想象,有哪一所美国大学会考虑使用一门外语来讲授美国研究课程,并把招收国际学生放在生源要求的第一位。

  如果说美国研究对中国自身的人文社科研究有某种启示的话,那应该是自觉地立足本土传统和经验,探求本国的文化主体性,而绝非用所谓的“美国学”来为“中国学”张目。与美国研究的历史和内在理路恰恰相反,“中国学”的建构以国际化为内在前提,其结果不是主体性的彰显而是主体性的失落。以前者来论证后者,无异南辕北辙,反而暴露出设计者对美国研究的无知,对于一心与国际接轨的北大校方来说,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巨大的讽刺。

原标题:“美国学”能证明“中国学”合理吗?

「 支持乌有之乡!」

乌有之乡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乌有之乡 责任编辑:五月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元龙:举邓旗、走邪路,鉴别这类改开敌对分子,首用毛泽东思想!
  2. 这不是个案,而是整个时代的病
  3. 杨开慧牺牲后,板仓街头出现一陌生乞丐,在杨家门口乞讨时喊:岸英
  4. 历史文献:原河南省委宣传部长杨止仁给原河北省委书记李尔重关于探讨历史问题的一封信
  5. 未完成的《反击》、以及反击进行时
  6. 临终前,这位开国将军仍放不下这件事……
  7. 白岩松:如何解决老百姓有钱不敢花?
  8. 夏小姐,一个被公知洗脑的完美标本!
  9. 钱学森提倡的“大成智慧学”,到底是什么
  10. 土埋到脚脖子的生活:一个被吞噬的中国乡村
  1. 谁让你不争论?你该问问他是谁!
  2. 不是社会主义不行,是先锋队背叛了初心
  3. 照妖镜下无完人:写给一位自称“人民儿子”的人引言
  4. 元龙:举邓旗、走邪路,鉴别这类改开敌对分子,首用毛泽东思想!
  5. 某些人已经疯狂到开始胡言乱语了
  6. 县城官场正在向旧社会沦陷
  7. 毛泽东的晚年超越了时代局限,没能理解他,是我们的悲哀!
  8. 这样的非政府组织,该禁了
  9. 子珩墨|最怕的不是仇恨毛主席,而是热爱毛主席的“伪君子”!
  10. 苏联亡了,但亡的不是社会主义!
  1. 小人吹不成伟人!毛主席的光辉,万丈不朽!
  2. 李克勤|叶剑英李先念未参加刘少奇追悼会:华国锋主持,邓小平致悼词(1980年5月17日)
  3. 中共最危险的叛徒,从叛变到处决的内幕详情
  4. 孙中山巨幅画像不宜长期放置于天安门广场
  5. 一夫多妻公开回归、天价私宅赫然出现,什么是我们需要的文明的生活方式?
  6. 当财政走向失控
  7. 中国又迎来了另外一个金融大鳄——景顺集团
  8. 内奸:倒查20年
  9. 江青谈京剧革命(中英文)
  10. 触目惊心的数字背后,是什么在摧残我们的下一代?
  1. 杨开慧牺牲后,板仓街头出现一陌生乞丐,在杨家门口乞讨时喊:岸英
  2. 举国“痛打”哈佛大学
  3. 照妖镜下无完人:写给一位自称“人民儿子”的人引言
  4. 全球化的风向变了
  5. 沉痛哀悼:崔凤金同志逝世!
  6. 忠县煤矿离奇破产,职工生计无人问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