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美国次贷危机以来,各国狂喝兴奋剂,中国当时是启动了四万亿的投资以拉动经济,震动国际。
得益四万亿的投资拉动,中国经济已经超过日本,坐上了全球第二把交椅,但也带来了通货膨胀,民众普遍感受到了生活压力。由于主要投向是基础建设领域,而亚洲金融危机时中国曾补过这一课,所以对这些投资的效益不应该太乐观。由于欧美增长乏力,国内消费也不太强劲,中国经济已显疲惫:PMI指数已经逼近50的分水岭,6月CPI或许破6,地方政府债务扩大而资金成本和使用效率致使偿债能力下降。
美日依然是接近零利率,而欧元区至今也只加息一次,经济却都没有起色,通货膨胀却在不断攀升。
看来极度宽松的“兴奋剂”没能解决根本问题。
随着美国停止EQ,欧元区因财政问题必须加息以吸引国债买盘,日本流动性也已到极致,他们的经济自然举步维艰,下滑比上升要更容易。中国可以出于对经济增长的担忧而停止紧缩政策,前提是通货膨胀真能如温总理宣布的一样“被成功遏制”,不然会付出高昂的、不必要的成本。
诚然,近期国际原油在美国和IEA的干预下大幅下跌,农产品也因增产而下挫。但更多的原因在于对中国紧缩的预期,一旦预期落空,报复性反弹随时可以发生。
中国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紧缩政策。
首先,对一个资源进口大国来说,在通胀如此凶猛的情况下,继续宽松实际上是在补贴资源型国家,这是极不明智的;其次,继续推高资源价格,会使美国国债成为投资者的被迫选择,既不利于美国从根本上反思,还会为其故伎重演创造条件;第三,数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不可能以国债或者现金形态长期存在,必须为之找到更好的的出路,抄底资源就是其中之一。
第四,紧缩最符合中国利益。民工荒的出现使就业压力不再是中国的主要问题。中国现实最主要的问题是通货膨胀,长期最主要的问题是结构调整,而继续宽松,在泡沫中狂欢,大家都过的很舒服,是没有改革的压力和动力的,提升核心竞争力也就是个笑话了。
第五,紧缩是中国能把我自身命运甚至影响世界的唯一路径。全球四大经济体美欧中日,除了中国,其他都已弹药用尽----零利率加财政紧张----而增长乏力,只要中国经济减速,世界性的萧条或许就来了。与其苦苦支撑,不如顺势下砸。以前都是美国剪羊毛,如果能提前准备掌握主动权,中国也是可以剪羊毛的。
美国或许来个流氓的QE3?这是要堤防的。因此,中国应从压缩政府投资开始,新项目能不上的坚决不上,养精蓄锐,保证财政健康。利息工具等到与美国资金战时再用。
保持人民币升值预期。这其实保持对资本的吸引力。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主要原因在于起点低,物价、人工、税收、土地价格、市场潜力都有吸引力,所以才能如“吸星大法”一样吸引来全球资本,即使现在,很多比较优势依然存在。但很多物价已经高于美国了,应该想办法降下来,不然升值基础就不在了,而一旦贬值,就会拉大国民与美国的收入差距,若引发外资出逃,改革成果将受严重侵蚀。
紧缩应该以加息为主,存款准备金的提升对中小企业伤害太大。同时政府应该积极应对可能的低潮,通过降税、压缩行政支出、精简机构和冗员,帮企业度过这一关。
若能将GDP增长调减到5%,世界将会怎样?
老百姓不会不满意,因为物价必然大跌了,而财政又充裕,自然有能力做好民生保障。
美国是不会让国民生活水平下降的,不然谁也别想当选总统。但目前增长乏力,所以只能靠提高本币购买力来实现。主要措施无非两个:压低资源价格和兑其他货币升值,尤其是兑最大进口国的货币。
所以中国必须保持兑美元的强势,使打压资源价格成为它的唯一选项。
保持对美元的强势实在太容易了,仅仅是人均收入的巨大差距一个理由就足够成立。物价却要降才更合理,但那是本币稳定的必然结果,也是逼美国打压资源价格后的原因。
紧缩吧,加息吧,让冬天快点来吧!
冬天就要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下一个周期,最好能等个两三年,就够了。
相关文章
「 支持乌有之乡!」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