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耶夫的新拉丁帝国》的笔记-第1页 《科耶夫的新拉丁帝国》的笔记-第1页 2011-07-15 16:43:09 《法国国是纲要》读书笔记战后法国面临两大危险:第一个迫在眉睫的危险来自德国;第二个为时尚早但也极其严峻的危险是法国正在被卷入第三次世界大战,并成为战场,使人口、经济和文明遭受重创。因此,法国面临两个任务:一是在苏联人和英美人之间的战争之前保持中立;二是在苏联之外的欧洲大陆对德国保持领先。一 历史境况1我们正在见证一个堪与中世纪晚期(封建性政治结构解体分裂成民族—国家)相比的历史转折,即民族国家让位于帝国的转折。为了在政治上生存下去,现代国家的基础必须是一种“广阔的、由加盟的民族国家所构成的、‘帝国性的’联盟”。封建性实体—民族国家—帝国的转变,需用经济方面的动因经由军事技术方面的要求在政治上将自己展示出来。火枪大炮的出现和实现及自动化、装甲化并将空军纳入基本武器范围的军队是这两次转变的动因。民族国家的人口经济军事政治方面的缺憾通过第三帝国展示了出来。中世纪中叶,德国追求乌托邦式的帝国性的功业及其失败是德国进入真正的封建时期。希特勒开始其政治行动(自称“民族社会主义”)时,也只是一个坚守“民族性”理想的国家。它一方面想实现民族性政治的所有可能性,一方面想有意识的确立的一直作为国家(种族)的界限,只运用德意志一个民族的力量达成目标,但最后输掉了战争。解释德意志的失败时,不能用解释波挪荷比南希(幅员小)、意大利(军事不精良)、法国(没有秩序和远见,国内动荡)的原因,而是德意志国家那种表现的过于突出和执着的民族性格。正是由于德国想要作为一个民族—国家而赢得战争,才会输掉。因为一个民族只要在政治上顽固的坚持民族意义上的排他性,它迟早会结束其政治上的存在。2民族国家在政治上的不现实性:“资产阶级”的自由主义公开宣布了国家本身的终结——民族国家政治性存在的终结,社会是个人的集合体,出于孤立状态的个人应该要体现出最高的人类价值。权力意志、独立、政治上的自主都将消失;“国际主义的社会主义确信,政治实体正从民族国家移向人性本身。唯一在政治上能残再下去的国家只会是那种把所有人性都包括进来作为首要目标的国家。这两种解释都是错误的。前者错误在于没有在民族性实体之外看到任何政治性实体,后者在于若离开人性它无法看到任何一种能在政治上催在辖区的东西。帝国——由加盟的民族国家所组成的联合或者说国际性的集合体(人们今天看到的政治实体),是从民族国家跨越到人性的必经阶段。斯大林的政治天才在于他理解了这一点,通过粉碎“托洛茨基主义“,把苏联造就成一个斯拉夫—苏维埃帝国。丘吉尔的政治天才体现在:英联邦作为各自治领之联合的外观里面,含有“帝国性的”结构。能够造成今日之是在政治实体的乃是美英政治—经济集团。3在一个帝国已存在的世界上,维系民族性的政治实体是徒劳的。日后的德国在政治上一定要依附于这两个帝国中的一个。可以预见,德国将来一定会倾向英美一边。可能出现德意志—英美帝国以和苏联抗衡。德国加入斯拉夫—苏维埃帝国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因为:德意志人与斯拉夫人的仇恨源远流长,而与英美人有民族亲近感;德国接受的新教启示使其与同为新教改革产生出的英美关系更加密切,和有正教传统的斯拉夫国家势不两立;英美人显示出强大和富足的征象,而苏联是种种残破景象。孤立的法国只能在两个队里的帝国之间择其一。地理经济政治传统心理意义上的风土人情会使法国选择英美帝国。这样的解决办法意味着民族作为名副其实的国家最重要从历史上完全消失。而这样文明就会经历深刻改变,丧失其特殊影响力。想捍卫拉丁—天主教文明就必须为之提供一个政治基础,这将服务于自己国家和整个人类的文化利益。如果人们想保护法兰西民族的拉丁价值和天主教价值,想在彼此仇视对立的斯拉夫—苏维埃帝国和英美帝国之间找到一种缓和和平的力量,就必须造就一个拉丁帝国。只有将自身置于一个帝国领导者的地位,法国才能保持其政治上的、文化上的特殊性。拉丁帝国不会发动进攻,也能打消他国觊觎的企图。若另两个帝国刀兵相见,拉丁帝国会使他们把欧洲空出来。二、法国的境况1若法国坚持作为一个排他性的独立民族国家存在,一定会被英美帝国吞并,由于无法真正融合,法国只能扮演一种边缘角色。法国经济也将成为一个二流角色,将丢尽拉丁—天主教文明的脸面。现在的法国没有一种清晰明确的政治理念,法国人是作为一个“资产者”在生活,而非一个“公民”,他首先是“自由”的,不想受制于国家“普遍现实性的负累和要求。法国及法国人的这种非政治化使它在各个领域都发生倒退,丧失了先驱国家的地位。2法国国力衰退的体现:政治理想仍是大革命时期最后成型的民族国家的理想。而民族主义是经由法国传遍世界的,要它承认民族国家的过时很困难。法国人拒绝为国家的利益去死,因为没有一个有理性的人回为了一个普遍性的目标(一个抽象的理念)牺牲自己特定的价值。3像德国那样为不可行的理想而牺牲现实价值的国家在政治上是无望的。法国人拒服兵役说明法国的政治意识包含一种敏锐的现实感,一般都要以某种确定的共识为基础。法国必须要彻底宣布民族国家的终结,死亡也是一种新生。在当前现实面前,法国必须树立拉丁帝国的理念,并保障自己首屈一指的地位。三、拉丁帝国的理念1拉丁民族的亲缘关系(法意西)体现在:天主教色彩但反教权;语言;拉丁文化(拉丁精神:休闲艺术,贵族性生活的甜蜜)。闲暇时间和人性化将是未来人们致力要解决的问题。从实质内容、历史渊源、当前历史条件看,帝国建构正是时候。美英诸国和苏联的帝国性建构都通过教会获得凝聚力。拉丁帝国民族内部应确保一种自由、平等和友爱的性格,并在整体上确立民主,这样地方性的性格才可能被清除。帝国才能使左右派的冲突得到解决。在拉丁帝国中法国居于首位是必然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优势,但法国的劣势在于人口。2人们必须在拉丁民族之间造就一个现实有效的统一体。拉丁帝国无需模仿:英美毫无规制的自由主义和失业人口,苏联将一切都拉平的野蛮的国家主义。它可以创造一个更理性化的经济与社会组织。只有在现实的经济统一体的条件下,才能成为帝国。需要三国将殖民地资源聚集在一起。只有在统一后的拉丁—非洲帝国里,穆斯林问题才能解决。未来由法国复旦帝国所有费用,意西要将自己的劳动力置于帝国支配之下。明智有效的人口政策对法国生死攸关。民族性和民族主义是劳动力增长的障碍。拉丁帝国的经济规模稍小,但可与另两帝国抗衡。市场扩展、人口增长,法国会从经济增长中获益。3拉丁帝国的最终目标不是经济上的联合,而是政治性的——意识形态。最根本的是独立自主。集中统一的军队,这支军队的目的是确保帝国的现实统一。拉丁帝国的根本利益所在,乃是确保费周志敏殖民地和宗主国之间的真正畅通。对外政策的首要目标——单一地中海的理念。最终目的——维护欧洲西部的和平。拉丁帝国无确保自身绝对独立之能力。只有拉丁帝国才能抵抗德国式的欧陆霸权。四、实现的方式1外部拉丁帝国要确立自身的地位,要克服外在的障碍,并寻求支持。拉丁帝国将激起英国的仇恨和反对,但是拉丁帝国可以在政治和军事竞争力上制约德国由于拉丁帝国对美国不会构成现实威胁,可以牵制英国,提供巨大市场,帝国很容易赢得美国支持——尤其在自由贸易方面。对于苏联,帝国有望得到一个比美国更有利的姿态。如欧洲保持分裂,迟早被英国控制,拉丁帝国的中立可以保护苏联的西线。苏联有得无失,不但会保持中立,还有可能为建立初期的拉丁帝国提供经济政治援助。如果佛朗哥不被推翻,拉丁帝国无法建立。必须要用亲法政权取代亲英政权。通过拉丁联合理念,推翻佛朗哥政权。有必要在西班牙内部和海外移民中寻找一种更具自制力更少革命性的基础。意大利对英态度摇摆不定,可以争取。葡萄牙受英国影响久远,不能在帝国成立初期把它纳入进来。对于拉丁美洲,拉丁帝国的吸引力远远大于单个国家的,可通过额外进口货物的方式表现。2内部困难之一是法国内部反拉丁的偏见,源自过度补偿的自卑情结。无为主义的麻痹。左右的对立传统。最重要的有利因素是戴高乐的存在。共产党非常重要,不要与之进行公开的对立。工人阶级的合作只有从共产党那里才能得到。共产党之保守在于它想维持法国的政治自主地位,甚至不惜与英美抗衡。共产党对所有制在将法国加以现代化的提议都持开放的态度,但是赋予它活力的是俄罗斯—斯拉夫式的爱国主义——对苏联政府的忠诚。为了在法国产生一种有价值的政治结构,必须在有共产党控制的那些人、和戴高乐所代表的政治意志,以及有政治、技术、文化经营所掌握的显示权利之间建立一种联系。抵抗运动。左派知识分子——虚无主义者——反国家的要素必须限制在文学领域。参与过抵抗运动的人中有杰出的精英,不应被清除出去。激进社会主义党无法成为稳固的政治基础。社会主义者并没有危险性。天主教。争取私企领导。——创建特定的政治精英集团——政府官员、技术人员、资本家,他们可以超脱左右派地方性冲突,又不会不食人间烟火。3经济基础三个国家内部的正常的商品交换就可以满足自己的需求。煤炭是严峻问题。通过组成购买集团来得到煤炭,获得垄断权。德国的战败可以让拉丁帝国一劳永逸的解决煤炭问题。对德国的惩罚:英国反对,美国不会太反感,苏联积极支持。三点要求:限制德国铁矿石,萨尔地区并入法国,禁止德国生产硫酸。德国必须作为拉丁帝国的煤矿存在。缺乏经济意志——经济自主性,经济扩张,经济权力。精英分子的作用。帝国要控制它与外国的商业贸易。对财政的利用加以控制,又拉定时的发廊集团通过财政利用进行控制。4天主教会的支持天主教塑造了原动力开创帝国的两个前提——对拉丁世界政府进行激进改造,对天主教会进行深刻改造。拉丁帝国需把教会改造成一个朴实、单一的教会。教会的真正统一要以一种现实的人类统一为前提。天主教是拉丁精神世界的基督教的唯一存在理由。 |
「 支持乌有之乡!」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