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思潮 > 读书交流

《科耶夫的新拉丁帝国》阅读笔记

科耶夫 · 2011-09-29 · 来源:乌有之乡
收藏( 评论() 字体: / /

《科耶夫的新拉丁帝国》的笔记-第1页
小小巫 (为往圣继绝学)
最近读过 科耶夫的新拉丁帝国
2011-04-10 18:59:58

科耶夫的新拉丁帝国《法国国事纲要》读书笔记一、历史境况法国的双重忧患:德国和第三次世界大战。现代社会是“封建性的”(feudal)政治结构连续不断解体,分裂成许多服从于王国(kingdom)利益的、民族性的单元,也就是所谓的民族—国家(nation-state)。现代国家的基础必须是一种“广阔的、由加盟的(affiliated)民族国家所构成的、‘帝国性的’联盟。”民族国家的建立过程需要政治、经济、军事、人口的支持。第三帝国则是一个民族国家建立失败的前车之鉴。希特勒企图构建“民族性”的理想国际,但这种想法实际上不过是罗伯斯庇尔和拿破仑的帝国梦想。除此之外希特勒还用“民族社会主义”的旗号,实际上也是和苏联的“帝国社会主义”和美国的“帝国资本主义”相比,企图建立民族帝国,却正是“民族”这个他希望凭借的力量是这个国家输掉了关键的政治战争。科耶夫认为,真正使帝国毁灭的,德意志国家那种表现得过于突出也过于执着的民族性格。与此相比,这个民族超凡的政治和军事力量,也只是起到苟延残喘的作用。为了维持现代化的战争,第三帝国必须要占领并开发非德意志民族的国家,并且输入外国劳工。但一个民族国家是没有能力同化外族的,所以必须将其作为政治上的奴隶。因此希特勒“民族主义”的意识形态,本身就足以摧毁“新欧洲”的帝国事业,而没有了“新欧洲”,德国也无法赢得这场战争。德国的例子表明,在政治上顽固地坚持民族意义上排他性的民族,迟早要毁灭,结束其政治上的存在。结束方式有二:和平的过程或者军事上的惨败(德国是后者)。民族国家在政治上的不现实性,有观点认为:一,“资产阶级的”自由主义宣布了国家的终结,宣布了民族国家严格意义上的政治性存在的终结;二,“国际主义的”社会主义则确信自己。但实际上“社会主义—国际主义”与“自由主义—消极主义”的解释都是错误的。它没有揭示帝国事实上是一种过渡性的政治实体。现阶段的国际主义在付出了代价之后才认识到:如果不经历帝国的阶段,从民族国家是不可能跨越到人性的。苏联通过反击托洛茨基,造就了斯拉夫—苏维埃帝国,是“帝国性的社会主义”;而英国也组成了英联邦,是一种“帝国性的国际主义”结构。所以德国在日后的政治上一定会依附这两者中的一个。科耶夫预言它会极大可能倾向于英美一边。当然也不排除亲苏联,但有种种矛盾,比如仇恨和宗教原因。处于孤立状态法国,其政治命运与德国息息相关。在这种情形下,如果德国被“苏维埃化”,法国则难免同样的命运。如果德国倾向英美,法国则会沦为德国军事、经济从而也是政治腹地的一部分。两种情况对于法国都是不利的,法国的地位从政治上都无法维系。因此法兰西若想保护其文明,突出其拉丁价值和天主教价值,并确保这些价值在全球的影响力,又不依靠两大阵营,则需要用第三种可以起到缓和作用的力量,不能只依靠法兰西民族。解决办法是“造就一个拉丁帝国(Latin Empire)”。二、法国的境况法国不能放弃独立的政治存在。可它正在国力衰退中:一是在政治意识形态的领域,国仍然还在靠一些到大革命时期才最后成形的理念为生;二是在灵魂深处,法国看到了这个民族国家的理想的缺憾,看到了严格意义上的民族国家理念在政治上已经不合时宜,这与法国过去光辉的历史造成的自豪民族心理形成反差,难以坦然接受民族时代的终结。这场战争的结果,一般法国人看来,在政治—经济上只有两种可能,屈服德国或者屈服英国。必须要减轻民族国家那种辉煌而久远的过去所遗留下来的沉重负担,还要明白地彻底地宣布“民族国家”作为一个历史时期已经终结——所以终点同时也是起点,死亡也是一种重生。民族国家能够也必须要经由一个加盟国家所组成的国际性联盟来超越自己。所以对于法国来说,只有一种可能:要产生并且决定一种普遍一致的机会——政治理念。就是拉丁帝国的理念—理想(the idea – ideal of Latin Empire),而在这个帝国里面,法兰西民族的目标和任务就是保障自己首屈一指的地位。三、拉丁帝国的理念拉丁帝国是一个跨国性的整治统一体,要由加盟的民族国家来构成。而拉丁各民族在精神上的亲缘关系使拉丁帝国的产生具有可能性:它们都有天主教色彩;语言上的密切的亲缘关系使各国交流非常方便;在文明发轫之初,各种拉丁文明本身之间存在着渗透,可以达成协调。拉丁精神包含着一种深刻的美感,组成的拉丁帝国可以确保拉丁民族形成一个真正的统一体,并可以在世界和历史面前证明其合法性。仅仅依靠这种联系还不足以保证帝国成为一种现实。必须要早就一个统一、现实、有效的政治统一体,不逊色英联邦和苏联。途径就是实现现实的经济统一。统一后的拉丁—非洲世界里,穆斯林问题有朝一日才能解决。殖民地的竞技联盟必须通过一种宗主国的经济联盟加以完善。而法国要负担未来帝国所有费用,但可以吸收人口劳动力,可以开发本土和殖民地,从而获益弥补牺牲。经济联合只是必要途径,而政治上的独立和自主才是目标。一切真正的政治意志首先是一种自主的意志。产生一个能够作为政治性实体而存在的拉丁帝国就是要产生并且维持一种拉丁式的“共同意志”。这个帝国的行动归根结底是要从帝国内部各民族对于联合的意志出发,必须要维持最大限度的独立性,而对外国要维持合理性。因此拉丁帝国还要有一只强大的军队,而恰恰只有帝国才能负担起一只强大的军队,这是双向的充分必要选择。所以法国仍需在拉丁帝国的军事力量方面扮演首要角色。四、实现的方式拉丁帝国如果要确立独立的自身地位,需要一方面克服外部障碍,一方面寻求支持。外部的障碍有三个:英国的阻碍、美国的障碍和苏联的障碍。英国:拉丁帝国在建立的过程中需要团结拉丁民族,这已经激起了英国的反对,在英国人眼中,拉丁帝国将会带来的不便,会在很大程度上抵消将德国的政治和军事竞争力彻底消灭所带来的好处。英国的干预无论是在全球性的观点还是英国的公共舆论看来,都很难正当化。但也不可以估计过高。美国:一方面美国人会意识到拉丁帝国的存在不会对美国构成威胁,这可以作为法国的有力优势可以利用之,以向美国靠拢。一方面美国希望通过拉丁帝国以限制英国,来保持自己在英美帝国中的领导地位。对付美国的方式:可以建立通往美国的国际贸易流通渠道;在某种程度上将美国的注意力从许多对于“英镑集团”的未来可能还是颇有诱惑力的海岸中转移开来。苏联:苏联的态度首先是敌对的。苏联可以在于美英帝国的竞争中拉拢拉丁帝国,来抑制英国,将其作为保护苏联的西线。如果拉丁帝国遭到英美两国的联合反对,苏联不仅会保持善意的中立,还会提供有效的经济和政治援助。 除此之外还有西班牙、意大利、葡萄牙、拉丁美洲等外部需要处理的因素。就拉丁帝国的问题而言,关键的问题不在于法国外部,而在于内部。法国的困难首先是一种流行甚广的反拉丁的偏见。科耶夫认为这是一种自卑情结。其次是政治和经济上的“无为主义”(Quietism)麻痹了所有严格意义上的行动欲望,导致了对改革困难。三是国内政治情况使得很难产生公意(左派和右派的对立成为传统,牢不可破,将国家一分为二;准政治集团、政党的大量存在)。目前的状况却是有利因素:最重要的是戴高乐将军的存在——他希望法国在政治上实现自主和伟大。其次法国有各种政党可以通过建立合作构建拉丁帝国。科耶夫对共产党、激进社会主义党、社会主义分别作出论述。总结出法国需要建立一个特定的政治精英集团,这个集团及可以使自己超脱于左派和右派之间的对立,又不会是的自己的行为过于抽象,显得不食人间烟火。人们的努力需要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自给自足不必要也不可取;帝国的资源丰富,可以完全保证只需通过正常的商品交换满足自己的需求。但问题在于帝国的煤炭缺乏,对此可以进口煤炭,获得垄断的购买地位;或者将战败的德国作为拉丁帝国的煤矿而存在。在条约中向德国提出三点要求:(1)德国除了本土出产的铁矿石之外,禁止买卖铁矿石,摧毁钢铁厂;德国所必需的钢材,一律由法国提供,并且作为交换要提供可以炼焦的煤炭;(2)吞并萨尔区;(3)禁止德国大规模生产硫酸。德国的义务不会是永久的,也需要一定军事力量保障,所以法国应该尽最大可能利用有利时机。法国出现了经济意志的匮乏,表现为经济自主性意志、经济扩张意志、经济权力意志的缺乏。解决这种经济抑制匮乏应当求助于资产阶级统治集团中的精英。 最后是宗教问题,天主教是建立拉丁帝国的深层精神资源,要对拉丁世界的政府进行激进的改革,对天主教会进行深刻的改造。基督教需要统一,但基督教在世界范围内的统一目前还不现实,因此教会需要一个介于民族国家与普遍人性之间的结构作为政治应对,这一政治结构就是帝国(后民族性)。分别是:新教——英美帝国,正教——苏联帝国,天主教——拉丁帝国。天主教和拉丁帝国也是相互需要的,是充分必要的选择。

《科耶夫的新拉丁帝国》的笔记-第1页
 
zoezhang (满目山河空念远)
最近在读 科耶夫的新拉丁帝国

2011-07-15 16:43:09

《法国国是纲要》读书笔记战后法国面临两大危险:第一个迫在眉睫的危险来自德国;第二个为时尚早但也极其严峻的危险是法国正在被卷入第三次世界大战,并成为战场,使人口、经济和文明遭受重创。因此,法国面临两个任务:一是在苏联人和英美人之间的战争之前保持中立;二是在苏联之外的欧洲大陆对德国保持领先。一 历史境况1我们正在见证一个堪与中世纪晚期(封建性政治结构解体分裂成民族—国家)相比的历史转折,即民族国家让位于帝国的转折。为了在政治上生存下去,现代国家的基础必须是一种“广阔的、由加盟的民族国家所构成的、‘帝国性的’联盟”。封建性实体—民族国家—帝国的转变,需用经济方面的动因经由军事技术方面的要求在政治上将自己展示出来。火枪大炮的出现和实现及自动化、装甲化并将空军纳入基本武器范围的军队是这两次转变的动因。民族国家的人口经济军事政治方面的缺憾通过第三帝国展示了出来。中世纪中叶,德国追求乌托邦式的帝国性的功业及其失败是德国进入真正的封建时期。希特勒开始其政治行动(自称“民族社会主义”)时,也只是一个坚守“民族性”理想的国家。它一方面想实现民族性政治的所有可能性,一方面想有意识的确立的一直作为国家(种族)的界限,只运用德意志一个民族的力量达成目标,但最后输掉了战争。解释德意志的失败时,不能用解释波挪荷比南希(幅员小)、意大利(军事不精良)、法国(没有秩序和远见,国内动荡)的原因,而是德意志国家那种表现的过于突出和执着的民族性格。正是由于德国想要作为一个民族—国家而赢得战争,才会输掉。因为一个民族只要在政治上顽固的坚持民族意义上的排他性,它迟早会结束其政治上的存在。2民族国家在政治上的不现实性:“资产阶级”的自由主义公开宣布了国家本身的终结——民族国家政治性存在的终结,社会是个人的集合体,出于孤立状态的个人应该要体现出最高的人类价值。权力意志、独立、政治上的自主都将消失;“国际主义的社会主义确信,政治实体正从民族国家移向人性本身。唯一在政治上能残再下去的国家只会是那种把所有人性都包括进来作为首要目标的国家。这两种解释都是错误的。前者错误在于没有在民族性实体之外看到任何政治性实体,后者在于若离开人性它无法看到任何一种能在政治上催在辖区的东西。帝国——由加盟的民族国家所组成的联合或者说国际性的集合体(人们今天看到的政治实体),是从民族国家跨越到人性的必经阶段。斯大林的政治天才在于他理解了这一点,通过粉碎“托洛茨基主义“,把苏联造就成一个斯拉夫—苏维埃帝国。丘吉尔的政治天才体现在:英联邦作为各自治领之联合的外观里面,含有“帝国性的”结构。能够造成今日之是在政治实体的乃是美英政治—经济集团。3在一个帝国已存在的世界上,维系民族性的政治实体是徒劳的。日后的德国在政治上一定要依附于这两个帝国中的一个。可以预见,德国将来一定会倾向英美一边。可能出现德意志—英美帝国以和苏联抗衡。德国加入斯拉夫—苏维埃帝国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因为:德意志人与斯拉夫人的仇恨源远流长,而与英美人有民族亲近感;德国接受的新教启示使其与同为新教改革产生出的英美关系更加密切,和有正教传统的斯拉夫国家势不两立;英美人显示出强大和富足的征象,而苏联是种种残破景象。孤立的法国只能在两个队里的帝国之间择其一。地理经济政治传统心理意义上的风土人情会使法国选择英美帝国。这样的解决办法意味着民族作为名副其实的国家最重要从历史上完全消失。而这样文明就会经历深刻改变,丧失其特殊影响力。想捍卫拉丁—天主教文明就必须为之提供一个政治基础,这将服务于自己国家和整个人类的文化利益。如果人们想保护法兰西民族的拉丁价值和天主教价值,想在彼此仇视对立的斯拉夫—苏维埃帝国和英美帝国之间找到一种缓和和平的力量,就必须造就一个拉丁帝国。只有将自身置于一个帝国领导者的地位,法国才能保持其政治上的、文化上的特殊性。拉丁帝国不会发动进攻,也能打消他国觊觎的企图。若另两个帝国刀兵相见,拉丁帝国会使他们把欧洲空出来。二、法国的境况1若法国坚持作为一个排他性的独立民族国家存在,一定会被英美帝国吞并,由于无法真正融合,法国只能扮演一种边缘角色。法国经济也将成为一个二流角色,将丢尽拉丁—天主教文明的脸面。现在的法国没有一种清晰明确的政治理念,法国人是作为一个“资产者”在生活,而非一个“公民”,他首先是“自由”的,不想受制于国家“普遍现实性的负累和要求。法国及法国人的这种非政治化使它在各个领域都发生倒退,丧失了先驱国家的地位。2法国国力衰退的体现:政治理想仍是大革命时期最后成型的民族国家的理想。而民族主义是经由法国传遍世界的,要它承认民族国家的过时很困难。法国人拒绝为国家的利益去死,因为没有一个有理性的人回为了一个普遍性的目标(一个抽象的理念)牺牲自己特定的价值。3像德国那样为不可行的理想而牺牲现实价值的国家在政治上是无望的。法国人拒服兵役说明法国的政治意识包含一种敏锐的现实感,一般都要以某种确定的共识为基础。法国必须要彻底宣布民族国家的终结,死亡也是一种新生。在当前现实面前,法国必须树立拉丁帝国的理念,并保障自己首屈一指的地位。三、拉丁帝国的理念1拉丁民族的亲缘关系(法意西)体现在:天主教色彩但反教权;语言;拉丁文化(拉丁精神:休闲艺术,贵族性生活的甜蜜)。闲暇时间和人性化将是未来人们致力要解决的问题。从实质内容、历史渊源、当前历史条件看,帝国建构正是时候。美英诸国和苏联的帝国性建构都通过教会获得凝聚力。拉丁帝国民族内部应确保一种自由、平等和友爱的性格,并在整体上确立民主,这样地方性的性格才可能被清除。帝国才能使左右派的冲突得到解决。在拉丁帝国中法国居于首位是必然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优势,但法国的劣势在于人口。2人们必须在拉丁民族之间造就一个现实有效的统一体。拉丁帝国无需模仿:英美毫无规制的自由主义和失业人口,苏联将一切都拉平的野蛮的国家主义。它可以创造一个更理性化的经济与社会组织。只有在现实的经济统一体的条件下,才能成为帝国。需要三国将殖民地资源聚集在一起。只有在统一后的拉丁—非洲帝国里,穆斯林问题才能解决。未来由法国复旦帝国所有费用,意西要将自己的劳动力置于帝国支配之下。明智有效的人口政策对法国生死攸关。民族性和民族主义是劳动力增长的障碍。拉丁帝国的经济规模稍小,但可与另两帝国抗衡。市场扩展、人口增长,法国会从经济增长中获益。3拉丁帝国的最终目标不是经济上的联合,而是政治性的——意识形态。最根本的是独立自主。集中统一的军队,这支军队的目的是确保帝国的现实统一。拉丁帝国的根本利益所在,乃是确保费周志敏殖民地和宗主国之间的真正畅通。对外政策的首要目标——单一地中海的理念。最终目的——维护欧洲西部的和平。拉丁帝国无确保自身绝对独立之能力。只有拉丁帝国才能抵抗德国式的欧陆霸权。四、实现的方式1外部拉丁帝国要确立自身的地位,要克服外在的障碍,并寻求支持。拉丁帝国将激起英国的仇恨和反对,但是拉丁帝国可以在政治和军事竞争力上制约德国由于拉丁帝国对美国不会构成现实威胁,可以牵制英国,提供巨大市场,帝国很容易赢得美国支持——尤其在自由贸易方面。对于苏联,帝国有望得到一个比美国更有利的姿态。如欧洲保持分裂,迟早被英国控制,拉丁帝国的中立可以保护苏联的西线。苏联有得无失,不但会保持中立,还有可能为建立初期的拉丁帝国提供经济政治援助。如果佛朗哥不被推翻,拉丁帝国无法建立。必须要用亲法政权取代亲英政权。通过拉丁联合理念,推翻佛朗哥政权。有必要在西班牙内部和海外移民中寻找一种更具自制力更少革命性的基础。意大利对英态度摇摆不定,可以争取。葡萄牙受英国影响久远,不能在帝国成立初期把它纳入进来。对于拉丁美洲,拉丁帝国的吸引力远远大于单个国家的,可通过额外进口货物的方式表现。2内部困难之一是法国内部反拉丁的偏见,源自过度补偿的自卑情结。无为主义的麻痹。左右的对立传统。最重要的有利因素是戴高乐的存在。共产党非常重要,不要与之进行公开的对立。工人阶级的合作只有从共产党那里才能得到。共产党之保守在于它想维持法国的政治自主地位,甚至不惜与英美抗衡。共产党对所有制在将法国加以现代化的提议都持开放的态度,但是赋予它活力的是俄罗斯—斯拉夫式的爱国主义——对苏联政府的忠诚。为了在法国产生一种有价值的政治结构,必须在有共产党控制的那些人、和戴高乐所代表的政治意志,以及有政治、技术、文化经营所掌握的显示权利之间建立一种联系。抵抗运动。左派知识分子——虚无主义者——反国家的要素必须限制在文学领域。参与过抵抗运动的人中有杰出的精英,不应被清除出去。激进社会主义党无法成为稳固的政治基础。社会主义者并没有危险性。天主教。争取私企领导。——创建特定的政治精英集团——政府官员、技术人员、资本家,他们可以超脱左右派地方性冲突,又不会不食人间烟火。3经济基础三个国家内部的正常的商品交换就可以满足自己的需求。煤炭是严峻问题。通过组成购买集团来得到煤炭,获得垄断权。德国的战败可以让拉丁帝国一劳永逸的解决煤炭问题。对德国的惩罚:英国反对,美国不会太反感,苏联积极支持。三点要求:限制德国铁矿石,萨尔地区并入法国,禁止德国生产硫酸。德国必须作为拉丁帝国的煤矿存在。缺乏经济意志——经济自主性,经济扩张,经济权力。精英分子的作用。帝国要控制它与外国的商业贸易。对财政的利用加以控制,又拉定时的发廊集团通过财政利用进行控制。4天主教会的支持天主教塑造了原动力开创帝国的两个前提——对拉丁世界政府进行激进改造,对天主教会进行深刻改造。拉丁帝国需把教会改造成一个朴实、单一的教会。教会的真正统一要以一种现实的人类统一为前提。天主教是拉丁精神世界的基督教的唯一存在理由。

「 支持乌有之乡!」

乌有之乡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乌有之乡 责任编辑:wuhe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杨开慧牺牲后,板仓街头出现一陌生乞丐,在杨家门口乞讨时喊:岸英
  2. 这不是个案,而是整个时代的病
  3. 夏小姐,一个被公知洗脑的完美标本!
  4. 改革开放,农民得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
  5. 总有一天会清算那些侵吞国有资产的民族败类
  6. 白岩松:如何解决老百姓有钱不敢花?
  7. 蒋雨融!此一时,彼一时
  8. 钱学森提倡的“大成智慧学”,到底是什么
  9. 谈谈高考的五个问题
  10. 美国“靓丽的风景线”来了!喜闻乐见
  1. 不是社会主义不行,是先锋队背叛了初心
  2. 谁让你不争论?你该问问他是谁!
  3. 照妖镜下无完人:写给一位自称“人民儿子”的人引言
  4. 元龙:举邓旗、走邪路,鉴别这类改开敌对分子,首用毛泽东思想!
  5. 某些人已经疯狂到开始胡言乱语了
  6. 县城官场正在向旧社会沦陷
  7. 这样的非政府组织,该禁了
  8. 毛泽东的晚年超越了时代局限,没能理解他,是我们的悲哀!
  9. 苏联亡了,但亡的不是社会主义!
  10. 教室里为什么不挂毛主席像?
  1. 小人吹不成伟人!毛主席的光辉,万丈不朽!
  2. 李克勤|叶剑英李先念未参加刘少奇追悼会:华国锋主持,邓小平致悼词(1980年5月17日)
  3. 孙中山巨幅画像不宜长期放置于天安门广场
  4. 一夫多妻公开回归、天价私宅赫然出现,什么是我们需要的文明的生活方式?
  5. 当财政走向失控
  6. 中国又迎来了另外一个金融大鳄——景顺集团
  7. 不是社会主义不行,是先锋队背叛了初心
  8. 谁让你不争论?你该问问他是谁!
  9. 江青谈京剧革命(中英文)
  10. 内奸:倒查20年
  1. 杨开慧牺牲后,板仓街头出现一陌生乞丐,在杨家门口乞讨时喊:岸英
  2. 举国“痛打”哈佛大学
  3. 照妖镜下无完人:写给一位自称“人民儿子”的人引言
  4. 全球化的风向变了
  5. 沉痛哀悼:崔凤金同志逝世!
  6. 忠县煤矿离奇破产,职工生计无人问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