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思潮 > 读书交流

韩毓海:士为知己者死——读《资治通鉴》之一

韩毓海 · 2014-02-19 · 来源:南风窗
收藏( 评论() 字体: / /
“士大夫”与士绝不相同,士大夫是科举制度的产物,士大夫阶级的出现,恰标志着“士”的消失与堕落。

  《资治通鉴》属于“硬书”之类,中华书局新版(2011版)便有20卷之巨,读完甚为不易,读罢能够读出头绪来,则更非易事。

  这套书的第一卷,讲的是自战国到汉初,即周威烈王到汉惠帝,亦即公元前403年到公元前189年间的事。这第一卷的主题,若用一句话来概括便是:士为知己者死。

  “士”是什么?士是战国时代的社会主体。陶希圣概括说,士即“耕战之士”。又战斗来又生产,士是由健朴的农民中选拔出的战士,士,也就是武士。

  钱穆说:“故封建时期,可称之为‘农民集团的武装垦殖的活动时期’,昔年蒋百里先生亦同意此见解。”他还说:“西周时代的封建,其实是一种耕稼民族的武装开拓与垦殖。这种华夏的耕稼城郭之国,在西周以前就有。”

  什么是“国”?“国”就是城郭、城圈之意,将开垦的土地周围掘土成堤,堤上种树,使人不能越过,此谓之“封”。封信、封门、封疆、封建,都是从这里来的。

  魏源说,中国自古为居国、行国,而中国变成“海国”,这是鸦片战争之后的事。

  什么是“居国”?居国就是城邦之国,古代中国的国家,就是城市国家或“城郭”的国家,中国古代的城邦与西方相同,人民只是在劳作时离开城郭,日落依旧回城郭休息。相对于国,村落则是在汉代之后方才大规模在北方出现,村落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来自北方游牧民族侵入和定居而形成的部落和聚落,二是作为政策的“屯田”的产物,“邨”的写法本身,正说明了它与屯田的关系。

  战国时代,正是武装农民的垦殖活动达到高峰的时代,也是武士为主体的时代。

  《资治通鉴》第一卷写的就是这个时代,它塑造了一系列可歌可泣的武士形象:如豫让、吴起、侯嬴、曹沬、毛遂、蔺相如、聂政、荆轲、信陵君、项羽、田横等,故这第一卷,完全可以看作一部《武士传》。

  中国自古有两个“兵窝子”,一曰湘,一曰晋。“城中一下招兵令,乡间共道从军乐”、“但闻嫁女向母啼,不见当兵与妻诀”—杨度1903年一首《湖南少年歌》,算把湖南这个“兵窝子”写绝了,但此洋洋一篇,恐还是不敌一句山西民谚:“妻子送郎上战场,母亲叫儿打东洋。”明代以降,名曰“晋商”的武装商队纵横欧亚大陆,要做成这种买卖,没有武装押运、没有尚武精神是不行的。

  而中国自古把农民组织成为兵,便是从晋文公行军事编制之法开始的,商鞅变法倡导“农战”,只不过是把晋的强国之道用于当时还很落后的秦。

  《资治通鉴》第一卷,正是从“三家分晋”写起,从豫让这个小人物写起。

  豫让,是中华民族正史上第一个失败的豪杰、敢于抚哭叛徒的吊客、“虽然落后而仍非跑至终点不止”的英雄。他是战国时代第一个武士。

  豫让为什么执意要为智伯报仇?在这个问题上,《资治通鉴》与《史记》的回答是全然不同的。司马光的回答是:为了维护君臣之道,即“忠臣不事二主”,但司马迁的回答却是:“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即为了维护人格与信义,为了维护、倾听自己的良心。

  什么是我们先民的精神?梁任公在写于1904年10月的《中国之武士道》一书中总结说:“其余诸美德,尚不可悉数。要而论之,则国家重于生命,朋友重于生命,职守重于生命,然诺重于生命,恩仇重于生命,名誉重于生命,道义重于生命,是即我先民脑识中最高尚纯粹之理想,而当时社会上普通之习性也。”

  中国的“武士道”就产生于战国时代之三晋大地,日本的武士道是从中国学去的。可惜,汉立之后,中国的“武士道”就衰亡了。故项羽与田横,可算是中国最后的武士,田横五百士的集体自杀,就标志着一个时代—“士的时代”的结束,而从此之后,武士遂被“文士”—士大夫阶级所取代。汉代末期,汉人已不愿或不能当兵,最终闹到了“十四万人齐解甲,宁无一个是男儿”,这又哪里是凭白无故的呢?

  “士大夫”与士绝不相同,士大夫是科举制度的产物,士大夫阶级的出现,恰标志着“士”的消失与堕落。

  鲁迅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而说到中国的脊梁,士大夫阶级则往往总不在其列。

「 支持乌有之乡!」

乌有之乡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乌有之乡 责任编辑:昆仑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元龙:举邓旗、走邪路,鉴别这类改开敌对分子,首用毛泽东思想!
  2. 这不是个案,而是整个时代的病
  3. 杨开慧牺牲后,板仓街头出现一陌生乞丐,在杨家门口乞讨时喊:岸英
  4. 历史文献:原河南省委宣传部长杨止仁给原河北省委书记李尔重关于探讨历史问题的一封信
  5. 夏小姐,一个被公知洗脑的完美标本!
  6. 未完成的《反击》、以及反击进行时
  7. 白岩松:如何解决老百姓有钱不敢花?
  8. 临终前,这位开国将军仍放不下这件事……
  9. 钱学森提倡的“大成智慧学”,到底是什么
  10. 土埋到脚脖子的生活:一个被吞噬的中国乡村
  1. 谁让你不争论?你该问问他是谁!
  2. 不是社会主义不行,是先锋队背叛了初心
  3. 照妖镜下无完人:写给一位自称“人民儿子”的人引言
  4. 元龙:举邓旗、走邪路,鉴别这类改开敌对分子,首用毛泽东思想!
  5. 某些人已经疯狂到开始胡言乱语了
  6. 县城官场正在向旧社会沦陷
  7. 毛泽东的晚年超越了时代局限,没能理解他,是我们的悲哀!
  8. 这样的非政府组织,该禁了
  9. 子珩墨|最怕的不是仇恨毛主席,而是热爱毛主席的“伪君子”!
  10. 苏联亡了,但亡的不是社会主义!
  1. 小人吹不成伟人!毛主席的光辉,万丈不朽!
  2. 李克勤|叶剑英李先念未参加刘少奇追悼会:华国锋主持,邓小平致悼词(1980年5月17日)
  3. 中共最危险的叛徒,从叛变到处决的内幕详情
  4. 孙中山巨幅画像不宜长期放置于天安门广场
  5. 一夫多妻公开回归、天价私宅赫然出现,什么是我们需要的文明的生活方式?
  6. 当财政走向失控
  7. 中国又迎来了另外一个金融大鳄——景顺集团
  8. 内奸:倒查20年
  9. 江青谈京剧革命(中英文)
  10. 谁让你不争论?你该问问他是谁!
  1. 杨开慧牺牲后,板仓街头出现一陌生乞丐,在杨家门口乞讨时喊:岸英
  2. 举国“痛打”哈佛大学
  3. 照妖镜下无完人:写给一位自称“人民儿子”的人引言
  4. 全球化的风向变了
  5. 沉痛哀悼:崔凤金同志逝世!
  6. 忠县煤矿离奇破产,职工生计无人问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