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思潮 > 思潮碰撞

王绍光:中国体制的优势和劣势

王绍光 · 2013-09-23 · 来源:三农中国
收藏( 评论() 字体: / /
每一次接班接好了,优势就发挥很好;每一次接班出现危机,整个体制都摇摇欲坠。过去60年每一次重大危机都出现在交接班的转折点,所以中国要么不出事,出事往往是最高层的事。

  专访王绍光

  玛 雅

  访谈时间:2013年3月

  访谈地点:北京

  中国体制的四个优势

  玛雅:如你所言,中国在探索经略国家的过程中所建立起的体制,更多不是意识形态的产物,而是历史的选择,是针对各个阶段的现实需要应运而生的,同时也折射出一种世界大势。但是,中国体制毕竟不同于其他体制,我们是在一个政治势力的主导下走过三个阶段。在你看来,中国体制的特点和优势是什么?

  王绍光:我认为有四个优势。第一个是,有一个稳定的政治核心,而且这个核心能够做决策。这一点很重要,有很多国家不可避免会出现一种局面——无法做决策。政治学最近几年有一个非常有名的理论叫veto player,就是“有否决权的玩家”。现在做决策分析大量用这个概念,代替了以前总统制、议会制、联邦制、单一制的分析框架。在一个政治体系中,如果有否决权的玩家很多,就没法做决策。因为决策不可能在一个点上完成,而是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地推进,如果有很多的人在不同的阶段有否决权,这一关否不掉,下一关也否掉了,决策就会无疾而终。如果套用这个理论,中国“有否决权的玩家”很少。中国在非常重大的决策上,真正的“有否决权的玩家”恐怕只有政治局常委。权力高度集中可能会产生问题,有潜在的危险,这个我们下面再讲。它的优势是减少了太多的“有否决权的玩家”掣肘的局面,在重大问题上可以做出决策。

  第二个优势是,有一个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中国的决策者也好,各级干部也好,老百姓也好,有一种不像哲学的哲学,比如邓小平的“白猫黑猫”理论,它是一种problem solving(解决问题)的态度。因为有这样的态度,遇到问题时,大家不是抽象地卷入意识形态争论,而是认为,出现问题了,我要解决问题。这种意识非常重要,使得我们的体制有回应社会需求和要求的动力。

  第三个优势也很重要,就是diversity(多样性),中国的体制允许多样化。中国立法跟西方国家非常不一样,西方立法往往是议会通过一个几百页甚至上千页的法律,要求全国各地按照这个法律来实施,美国的医改法案就有上千页。这样只能让律师非常活跃,其他人全都不知道怎么办。这种立法方式有个基本假设,就是有一群人非常聪明,什么事情都知道,什么可能性都能预测到,而且每种预测到的可能性他们都有解决方案。这种假设是错误的。

  中国立法的思维方式和西方是非常不一样的。我们不是一上来就由全国人大立个法,这个法事无巨细、包罗万象,然后强制全国去实施。我们是,有问题了,允许各地去试着解决,这就叫各地的实践。还有一种方法是,当中央也不确定该怎么办,那就先搞个试点,抓点带面是共产党历来的方法。这是一种非常务实的实事求是的方法,先搞一个或几个试点,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这些试点成功了,推广;不成功,对全国的影响也不大。当年办特区就是这样做的,最早办人民公社也是如此。一种叫实践,中央说,要做这个,具体怎么做,各地去摸索;一种叫试验,中央确定几个试点,取得经验再推广。这样就造成一种多样性,多样性不管在自然界还是在人类社会都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农作物,在一个国家里,如果只种老玉米,突然有一种病虫害,那就很危险。同样,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也需要有多样性。比如农村看病问题,新农合的方向是一致的,给农民提供基本的、几乎平等的医疗保障,但是实现这个目标的做法不止一种,怎么做,各地可以去实践。中国从1950年代到今天,一直都是这么做的。这种多样性成了我们最好的learning sources(学习源)。

  一般来说,学习是从书本上学,从意识形态中学。比如苏联东欧的改革,要搞私有化,就在一夜之间大规模私有化,这种方式就是从意识形态来的,或者从某种教科书来的。而中国最好的学习源,就是我们多样性的地方性实践和地方性实验。改革越深入,政府越应注重实验。比如,中国现在有十几个解决各种问题的实验区,有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成都、重庆实验区,有滨海实验区等各种各样的实验区。这些实验区不仅仅是要解决本地的问题,而且要解决全国的问题。它们可能失败,失败也不要紧,影响的范围很小;它们能成功最好,经验可以推广。即使推广也不是一刀切,允许各地因地制宜做出调整。所以说,这种多样性成了我们的学习源,也构成我们一种独特的学习方式。

  玛雅:我记得你有一个观点,善于学习是中国体制的活力所在。把多样性当做学习源,从干中学,从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中学,这也体现出中国人善于学习的一面。

  王绍光:第四个优势是,中国体制有比较强的回应性。正因为有各种来自地方的经验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所以能够回应社会需求。最近几年出现的政策变化是个很好的例子。比如1990年代末,大家谈论最多的是三农问题,《读书》杂志连续几年发表相关文章。到了2003-04年,国家先是减少农业税,后来取消农业税,老的三农问题如农民税赋过重,基本上解决了。然后大家开始讲看病贵、看病难,上学贵、上学难。这几年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正在解决,上学贵、上学难的问题也在解决。现在大家又开始讲养老问题,希望得到妥善解决。你看这个变化过程,以前谈论的问题现在不再谈了,因为有些已经解决了,有些正在解决。这说明,这个体制对社会需求具有回应性。

  这个可以对应另外一种体制,英文叫representative,就是所谓代议制,我们这个体制叫responsive,有回应性。代议制只是在理论上或者程序上有代表的意味,但是代表的最终含义是要有回应性。中国这个体制显然具有回应性,每当大量的问题出现,人们呼吁某些政策领域发生变化的时候,过不了几年,我们就看到这个领域的变化开始出现。

  以上四点概括起来,是中国经验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像中国这样一个地广人多、情况复杂的大国,用某一种方法解决一个问题是不可能的,所以这种中国经验对治理我们这个大国是非常适应的。这是中国为什么能行的非常重要的四点。

  四个优势都是一个铜板的两面

  玛雅:前面你谈到,我们的体制有优势,可能也会产生问题。在你看来,我们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王绍光:主要问题也就存在于这四个优势之中。第一个优势,没有很多vetoplayer,有一个能做决策的领导核心。这是优势,但同时可能也是问题,如果这个veto player最后变成一个人,问题就大了。比如毛泽东晚年,几乎所有重大事情都由他拍板,其他人都同意的事,他也可以否决,这是很大的问题。即使现在有个中央政治局,20多人,有个政治局常委会,7人,也可能会存在这个问题。这个问题不是存在于决策的过程中,而在于这7个人的群体怎么形成。过去60年中,领导人接班的问题一直没有解决好。本来我们以为十六大交接班是比较顺利的,慢慢开始走向制度化,但是从近年的情况看,好像不完全是那样。从毛泽东时代出现刘少奇、林彪的事,到邓小平时代出现胡耀邦、赵紫阳的事,到江泽民时期出现陈希同的事,胡锦涛时期出现陈良宇的事,“有否决权的玩家”这个群体怎么形成,这个问题一直没解决好。

  从好的方面看,一旦形成集体决策,还是不错的。国情问题专家胡鞍钢讲了一个概念——“集体总统制”,这是个非常有意思的理解方式。瑞士就是一种“集体总统制”,中国的7常委也是一种“集体总统制”。但是这个群体是怎么形成的,通过什么机制,到现在还没有找到一个好的办法。用选举的方法产生,会带来很多问题,用现在的方法产生,也会带来问题。所以,有一个能决策的领导核心,既是优势,也可能是个弱点。每一次接班接好了,优势就发挥很好;每一次接班出现危机,整个体制都摇摇欲坠。过去60年每一次重大危机都出现在交接班的转折点,所以中国要么不出事,出事往往是最高层的事。

  第二个方面,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如果从上到下有一个明确的大目标,这种思维方式是个好东西。比如,长远来说我们要建立一个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社会,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整体,全国人民作为一个整体,在这个大目标比较清晰的情况下共同努力解决问题,这样就很好。但是如果目标本身变得模糊了,仅仅是解决问题的话,就会变得非常事务主义,经常会迷失方向。现在有很多官员能力很强,解决问题很有办法,但是他们把这种能力和办法用在自己身上,用在自己家人身上,为自己谋取私利,这种优势就成了问题。现在讲“顶层设计”,我不太赞成这个说法,因为顶层设计的基本假设是有一些聪明人什么都知道,什么都能行,我不认为存在这样一群聪明人。如果不解决党的领导核心、8000万党员和中国大多数人对一个大目标的认同,解决问题这种思维方式本身也会带来问题,因为只知道如何解决问题,却不知道应该解决什么问题。

  玛雅:这让我想起一句话:只顾低头拉车,不顾抬头看路。迷失方向的问题,如果发展到背离社会主义本质,执政党变成了利益集团的代表,不再追求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那解决问题的能力再强,也只能危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王绍光:第三个方面,多样性。它是优势,但也会有问题。在任何时候,它都会看着非常乱,因为允许多样化一定是非常messy(乱糟糟的)。如果乐观看待,这也许不是问题。但是在有些时候,尤其是出现一些新问题,从上到下,不论从实践还是从实验,都还没有任何经验的时候,就会显得很乱。过去30年间我们就看到,有几个时间段大家都心烦意乱,感到局面非常混乱,这种情况和我们允许多样化是有关系的。多样性从自然科学来讲,不能过度,过度就是chaos(乱局),完全没有多样性叫monoculture(单一经营),也是问题。所以,多样化的度要把握好,不能让它变成混乱状态,又不能变成完全一体化的状态。这个度掌握不好,多样性的优势就成了劣势。

  最后一个是回应性。总体来说,中国过去60多年在回应性方面做得是不错的。但是这种回应性是建立在前三个优势的基础上,如果前三个方面出现问题,回应性就失去了依托。比如,当领导人接班出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遇到大方向迷失,或者允许多样化的度没有把握好,造成了混乱局面,在这些情况下,回应性也就无以为继了。

  总之,这四个优势都有潜在的可能变成问题,而且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的程度,这四个方面也都是中国的问题。所以,它们都是一个铜板的两面,都具有矛盾性。怎么去处理这些矛盾,把握好应有的度,这是很困难的事情。

「 支持乌有之乡!」

乌有之乡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乌有之乡 责任编辑:昆仑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元龙:举邓旗、走邪路,鉴别这类改开敌对分子,首用毛泽东思想!
  2. 这不是个案,而是整个时代的病
  3. 杨开慧牺牲后,板仓街头出现一陌生乞丐,在杨家门口乞讨时喊:岸英
  4. 历史文献:原河南省委宣传部长杨止仁给原河北省委书记李尔重关于探讨历史问题的一封信
  5. 夏小姐,一个被公知洗脑的完美标本!
  6. 白岩松:如何解决老百姓有钱不敢花?
  7. 未完成的《反击》、以及反击进行时
  8. 钱学森提倡的“大成智慧学”,到底是什么
  9. 临终前,这位开国将军仍放不下这件事……
  10. 改革开放,农民得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
  1. 谁让你不争论?你该问问他是谁!
  2. 不是社会主义不行,是先锋队背叛了初心
  3. 照妖镜下无完人:写给一位自称“人民儿子”的人引言
  4. 元龙:举邓旗、走邪路,鉴别这类改开敌对分子,首用毛泽东思想!
  5. 某些人已经疯狂到开始胡言乱语了
  6. 县城官场正在向旧社会沦陷
  7. 毛泽东的晚年超越了时代局限,没能理解他,是我们的悲哀!
  8. 这样的非政府组织,该禁了
  9. 子珩墨|最怕的不是仇恨毛主席,而是热爱毛主席的“伪君子”!
  10. 苏联亡了,但亡的不是社会主义!
  1. 小人吹不成伟人!毛主席的光辉,万丈不朽!
  2. 李克勤|叶剑英李先念未参加刘少奇追悼会:华国锋主持,邓小平致悼词(1980年5月17日)
  3. 中共最危险的叛徒,从叛变到处决的内幕详情
  4. 孙中山巨幅画像不宜长期放置于天安门广场
  5. 一夫多妻公开回归、天价私宅赫然出现,什么是我们需要的文明的生活方式?
  6. 当财政走向失控
  7. 中国又迎来了另外一个金融大鳄——景顺集团
  8. 内奸:倒查20年
  9. 江青谈京剧革命(中英文)
  10. 谁让你不争论?你该问问他是谁!
  1. 杨开慧牺牲后,板仓街头出现一陌生乞丐,在杨家门口乞讨时喊:岸英
  2. 举国“痛打”哈佛大学
  3. 照妖镜下无完人:写给一位自称“人民儿子”的人引言
  4. 全球化的风向变了
  5. 沉痛哀悼:崔凤金同志逝世!
  6. 忠县煤矿离奇破产,职工生计无人问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