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思潮 > 文艺新生

第80届奥斯卡金像奖:红地毯后的黑色心态

红警苏红不懂爱 · 2008-03-13 · 来源:作者博客
收藏( 评论() 字体: / /

第80届奥斯卡金像奖:红地毯后的黑色心态

  美国西部时间 2月24日下午5:00(北京时间2月25日上午9:00),第80届奥斯卡金像奖正式开始了它在洛杉矶柯达剧院由红地毯引导的揭晓之旅。尽管颁奖典礼上莺燕纷飞,花红柳绿,一如往年,好不热闹,但耐人寻味的是,获奖影片的基本格调却被黑色氛围所笼罩,这使得颁奖典礼的台前幕后的红红火火与被颁奖影片的内在黑色素质形成了反差强烈的“红与黑”的对峙。

  也许我们不得不去思考一下,在奥斯卡步入八十届时光的大典中,其中选的影片为何被一股强烈的黑色氛围所笼罩?

  从某种意义上讲,奥斯卡金像奖习惯性地会与真正的艺术经典擦肩而过,但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当我们回首奥斯卡获奖影片时,总会发现它八九不离十地吻合着社会的流行心态。

  今年奥斯卡奖的提名影片里,基本把当今世界的热点与焦点尽揽怀中。这里有《决战以拉谷》里倒悬美国国旗,发出“救救美国大兵”的振聋发聩;有《查理的战争》中阿富汗局势的来龙去脉。本届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 《驶向阴霾的出租》直接将纪实镜头对准了今日阿富汗社会,回应了《查理的战争》结尾部分的“我们搞砸了结局”的自责,两片遥相呼应,并成合壁。获最佳动画长片提名的《我在伊朗长大》则更像是满足美国人关注伊朗局势的普及教材。《血色黑金》中石油大亨伴随着众叛亲离的发迹史,更透射出美国出兵海外、瞄准“黑金”的浓烈兴趣。《谍影重重3》里伯恩的身份也终于揭密,现今的伯恩面对昨天的自我,发出了困惑的诘问:“挽救美国人的生命,就可以到处杀人吗?”

  但奥斯卡毕竟高举着艺术的大旗,这些形态各异的中选影片或因太过直接,或因题材的局限,都无法反映出一个社会的共同心态。于是模糊叙事的《老无所依》 应运而生,它的主题,它的内涵,它的氛围,正因为抛弃了明晰的对应而富有弹性,吻合上了一个社会的众生心态。该片在本届奥斯卡上获得最佳导演、最佳影片、最佳改编剧本、最佳男配角奖四项大奖,可谓廉颇老矣,尚老当益壮。

  在《老无所依》中,事实上向以“黑色幽默”见长的科恩兄弟放弃了他们一些成功作品如《冰雪暴》、《难耐的残酷》尚很明晰的逻辑线索,甚至把黑色的幽默气息,也压缩到非常稀薄的程度,影片里大背景中的贩毒双方的交易过程及倾轧过程一律虚若委蛇,而凸出了前景上警察、杀手、被追杀者“三架马车”各自为政、终未吻合在一起的尴尬。在这部电影中,唯一保留着科恩兄弟传统元素的,应该说是这对兄弟俩在他们的大多数影片中阐发的“恶一旦启动,就必定失控”的理念。《冰雪暴》中,本来设计好的一起假绑架,最后失控地发展成为疯狂的杀戮,《血迷宫》中,被雇杀人的私人侦探反而杀了雇主,然后大开杀戒。在《老无所依》中,“恶”一旦被放出牢笼,便席天卷地,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引起一连串的血腥事件。影片里的兽医踏上了“恶(钱)”的列车,便无法终止一路前行的冲动,甚至在亲情面前,也不愿放弃金钱,直至自身亡命旅馆之后,妻子还要吞食他恶念的苦果。而影片里的杀手更是肆意地挥霍他的杀气,一路横扫,如入无人之境,仅在影片里,死在他手上的冤魂就达十个以上。而作为维持秩序的警察却束手无策,听任横冲直撞的“恶的惯性”所向披靡,《冰雪暴》中的那个女警察其实也像本片中的老警察一样无所作为,但她运气好,路上巧遇了歹徒的汽车,终至破案。

  跳出《老无所依》,我们看到近年来奥斯卡获奖影片对这种多米诺骨牌的“蝴蝶效应”类型尤为青睐,《撞车》、《通天塔》无一不是反映出“冲动”的连琐效应。《老无所依》里科恩兄弟擅长表现的“恶”的冲动,折射出美国社会当今的现实问题,如美国军事上无法停止海外战争步伐,经济上次贷风波诱发种种危机。这种“一旦开启就无法扼止”的恶的冲动,最终引发的情绪,就是影片中老警察汤姆慨叹的“今不如昔”的怨艾之情,构成了影片与社会心态一起身同感受的黑色气息。

  第80届奥斯卡唱响的这种怨艾无奈的黑色心态,有对前几年影片主调的继承,更是一种朦胧社会心态的明晰标志。奥斯卡奖项里对社会心态的触摸与映射,或许值得我们在面对那一份味同鸡肋的获奖名单时进行更多的冷静而理智的思考。

「 支持乌有之乡!」

乌有之乡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乌有之乡 责任编辑:oozz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胡锡进硬怼平原公子,这释放了什么信号?
  2. 李克勤|“深切缅怀毛主席,您永远的学生王光美”:刘少奇的妻子晚年的说法做法意味深长
  3. 美国加州大火烧出了房地产金融骗局
  4. 郭松民 | 也说“沪爷撑起一片天”
  5. 奴颜婢膝的学生与急眼了的老师
  6. 特朗普夺岛,剑指中国?
  7. 洛杉矶大火如此猛烈,能烧醒中国那些殖人吗?!
  8. 泰缅绑架更多内幕公布,受害人都是贪心自找么?
  9. 改开以来民间“顺口溜”拾穗(一)
  10. 双石|大势已去,无力回天——西路军基本解体
  1. “深水区”背后的阶级较量,撕裂利益集团!
  2. 大萧条的时代特征:历史在重演
  3. 央媒的反腐片的确“惊艳”,可有谁想看续集?
  4. 疯狂从老百姓口袋里掏钱,发现的时候已经怨声载道了!
  5. 张勤德|广大民众在“总危机爆发期”的新觉醒 ——试答多位好友尖锐和有价值的提问
  6. 到底谁“封建”?
  7. 两个草包经济学家:向松祚、许小年
  8. “当年明月”的病:其实是中国人的通病
  9. 该来的还是来了,润美殖人被遣返,资产被没收,美吹群秒变美帝批判大会
  10. 掩耳盗铃及其他
  1. 辽宁王忠新:必须直面“先富论”的“十大痛点”
  2. 刘教授的问题在哪
  3. 季羡林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4. 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认为“颠倒历史”的“右倾翻案风”,是否存在?
  5. 历数阿萨德罪状,触目惊心!
  6. 到底谁不实事求是?——读《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与《毛泽东年谱》有感
  7. 陈中华:如果全面私有化,就没革命的必要
  8. 孔庆东|做毛主席的好战士,敢于战斗,善于战斗——纪念毛主席诞辰131年韶山讲话
  9. 我们还等什么?
  10. 他不是群众
  1. 车间主任焦裕禄
  2. 地图未开疆,后院先失火
  3. “深水区”背后的阶级较量,撕裂利益集团!
  4. “当年明月”的病:其实是中国人的通病
  5. 何涤宙:一位长征功臣的历史湮没之谜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确“惊艳”,可有谁想看续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