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思潮 > 文艺新生

热点与难点:新左翼文艺应重视文革题材

潘老师 · 2008-07-29 · 来源:乌有之乡
收藏( 评论() 字体: / /

热点与难点:新左翼文艺应重视文革题材

——以影视为例  

   

潘老师  

   

   

   

摘  要:众多迹象表明,文革反思之潮正在涌动,文革正在或即将成为当前中国的一个政治、学术、文化热点。我们可以断定,旧时期的文革电影必会在新时期得到新评价,新时期的文革题材影视必会在新时期得到新开拓。影视界的有识之士应及早作好投身其中的准备。但是,我们说文革题材影视将会形成文化热点,并不等于说这个热点形成之前不会碰到难点。文革发生在中国,但中国的文革研究远远落后于外国。这当然主要是政治控制的责任。但我们清醒之后,就不能再允许文革研究西强我弱的状况继续下去,要奋起直追。随着学术界和大众网络文革热的兴起,影视界也应该有所作为。我呼吁:当前中国影视创作与影视评论应重视文革题材。尤其是当前正逐渐兴起的新左翼文艺运动,更要重视文革题材。  

关键词:热点 难点 中国影视 文革题材

   

随着中国政治经济形势的急剧变化,社会意识形态也在发生重大变化。很多人尤其是普通民众,都在批评时弊,反思过去。作为中国当代史上的一件大事,文化大革命自然也在反思之列。一方面可能是迫于无法控制的民间意识形态压力,另一方面也可能是若干政治人物为适应时代变化而主动对文革加以反思,当局对文革的讨论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放开。换言之,定于一统独贬文革的时代已经过去,大鸣大放大辩论的时代正在到来。例如,一些颇为权威的学术刊物发表了不少讨论文革的论文,其中对文革持有正面看法甚至高度赞扬的学者为数不少。又如中共总书记胡锦涛今年六月份亲临慰问并当场表示重视的人民网强国论坛,毛泽东及文革问题就是其长盛不衰的讨论热点,其中绝大部分网民都对文革持肯定或基本肯定态度。众多迹象表明,文革反思之潮正在涌动,文革正在或即将成为当前中国的一个政治、学术、文化热点。  

相比于政治界、学术界和广大普通网民,影视界的反应则迟缓得多。无论影视创作还是影视评论,主流影视圈对与文革有关的内容不是几无涉猎,就是老态龙钟地冷炒着二十几年前的老思想,实在给人以怨妇迟暮之感。倒是在众声喧哗的大众网络上,网民们首先解放了思想,适应了新形势,面对文革电影或文革题材电影,能发出不少新鲜的声音。可惜,当前精英与大众已经形成牢固对立的中国社会,经常“自绝于人民”的主流影视圈对此文化新流势不是闭目塞听,就是抱有敌意。这严重阻碍了中国影视艺术的进步。  

有见于此,我不得不提醒影视圈的朋友和非朋友:文革题材影视应该也必将成为新时期的一个文化热点。为什么可以作出这样的判断呢?根据有三:其一,对文革的回忆与反思有着极其深厚的社会现实基础。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社会重新洗牌,政治、经济、文化权力迅速向那些有着高层背景和“敢于摸着石头过河”的人手里集中,最终形成了由恶官、奸商、文痞所构成的所谓官学商“铁三角”,并成为了广大普通民众的对立面。在“铁三角”肆无忌惮的横行之下,中国的政治、经济格局十分扭曲,出现了大量社会问题,使普通民众饱受其苦,最典型的就是医疗、教育、住房、养老这四座老百姓不堪承受的大山。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老百姓自然十分痛恨“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而渴望生老病死有保障的社会主义温暖大家庭。文革电影对公平、正义、崇高、集体主义、群众路线、人民当家作主和打击敌人、敢于斗争精神的强调,给了这些无依无靠的底层民众以心理安慰和文化支撑。例如今天被主流影视圈遗忘了的两部文革电影,一部是批判“资本主义医疗卫生路线”的《春苗》,一部是批判“资本主义教育路线”的《决裂》,在大众网络上就有不错的点击率和正面评论,甚至被富有社会责任感的左翼文化团体作为政治、文化教材,用于对新青年的思想启蒙。可见,文革文化的基因在底层民众和左翼团体那里还有很强的活力,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中随时可以被激活。其二,经历过文革时期的人民对文化大革命的记忆仍栩栩如生。例如民间毛泽东热从1990年代初持续至今,文革时期的红歌还在到处传唱。更为深刻但不为主流社会注意的一个例子是:每当看到恶官奸商欺负老百姓的新闻时,网络上很流行的一句评论就是——胡汉三回来了。胡汉三是谁?他就是文革著名电影《闪闪的红星》里的著名恶霸。看来,作为无产阶级电影艺术的一座高峰,《闪闪的红星》已深深扎根于普通老百姓的心中,成为鉴照现实对比历史的一面照妖镜。今天如果有人借鉴《闪闪的红星》的思想内容,配以富有时代感的艺术形式,拍出反映当今百姓与恶霸斗争现实的影视,我想其效果必然不同凡响。用比较文革的话来说,必定会在广大老百姓的灵魂深处引发革命,产生强烈共鸣;用比较改革开放的话来说,观众市场必定看好,票房价值必定看高。其三,历史哲学告诉我们,经历了文革时期对文革的肯定,改革开放时期对文革的否定,当前中国正进入对文革的否定之否定时期。从1978年到2008年,整整三十年里的大部分时间文革都被封锁成闲人免进的禁区。其结果就是一方面使新时期的年青人对文革很陌生很恐惧,另一方面却也使他们对文革产生巨大的好奇心,很渴望到这个陌生而富有吸引力的历史世界里探险。的确,我们今天的文化市场已经太过改革开放了,青年人的生活方式也已经太过改革开放了,银幕荧屏上充斥着大款、小蜜、太子、公主、武侠、流氓、高官、地痞、恶搞、色情、暴力、阴谋、匪气、尔虞我诈、弱肉强食……里面找不到一点境界,找不到一点生活的意义,找不到一点超出动物本能的东西。不用说人,就算是动物也看得没意思了。今天很多年青人又在重新思考生活的意义,思考人的生活方式,思考人性、社会和责任感。主要表现年青人斗争、奋斗精神的电视连续剧《星火》、《恰同学少年》和《士兵突击》的出现并引起极大反响,就是当前中国文化流势正在变化的明证。从哲学和心理学的角度分析,改革开放时期国民精神的堕落固然是对文革时期精神崇高的报复,但物极必反,今天人们在受够了民族精神堕落带来的痛苦之后,在极度精神虚弱中重新产生对崇高精神的强烈渴望,其实也是对改革开放对文革的报复的报复。生活的确很辩证,改革开放后心灵变得复杂的人们,曾对文革时期简单朴素的心灵极尽嘲笑,等到他们受够了心灵复杂之苦,又开始羡慕过去简单朴素的心灵了。文化的发展也很辩证,1980年代一直在怨恨着文革旧文化的伤痕文化,给改革开放后的新时期文化造成了伤痕,现在又需要曾怨恨过的文革旧文化来医治了。当代中国文化,就这样按照黑格尔哲学正、反、合的辩证法脚步,总算走到了否定之否定的今天,得到了官方承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正面回应。  

基于以上理由,我们可以断定,旧时期的文革电影必会在新时期得到新评价,新时期的文革题材影视必会在新时期得到新开拓。影视界的有识之士应及早作好投身其中的准备。但是,我们说文革题材影视将会形成文化热点,并不等于说这个热点形成之前不会碰到难点。难点有二:其一,来自于影视界尤其是主流影视圈自身的阻力。普通民众对文革电影和文革题材影视早已有了新评价、新想法,但是他们缺乏制作影视的物质力量;主流影视精英拥有制作影视的物质力量,但他们的思想远远落后于时代变化,远远隔离于群众真正的需要。也许真的是因为成为新时期既得利益者之后,某些影视精英由于高高在上,已无法深入生活、了解群众,无法表达群众最深切的渴望,无法看到历史前进的方向,所以只能制作一些空虚无聊、装腔作势如《无极》、《集结号》一类的电影。但就算用商人的眼光看问题,从开拓市场、占领市场的角度看,也应该及早考虑以新的视角、新的题材、新的手法去表达文革——这一发源于中国并影响了整个世界的人类重大文化事件。其二,来自社会尤其是既得利益者的阻力。文革研究是解禁了,但仅仅是被民众所迫的解禁,是默许式的解禁,部分阻力还存在。经过几十年的风云变幻,中国社会的布局与分层很复杂,尽管大部分普通民众对文革都持理解、同情和赞同的态度,但文革中受过冲击的人相当一部分对文革仍然保持排斥和反感,而当今坐拥巨大利益的官学商“铁三角”,则对文革充满担忧和仇恨,再加上因受教科书影响而对文革感到陌生和怀疑或受消费文化影响而对文革持无兴趣、无所谓态度的年轻一代中的大部分,种种力量、矛盾纠结缠绕,决定了文革题材影视成为文化热点不会顺利。例如刚播出不久的热门电视连续剧《戈壁母亲》、《金婚》,其中都有涉及到文革的情节,它们对文革的态度仍然秉承官方意志,这引起了很多普通观众的抗议,尽管两者艺术性都不错,也影响了它们在观众心目中的地位;但细心的观众又可以发现,它们对文革的丑化已经淡化,很鲜明地区别于过去伤痕文化控诉式的处理。这多少反映出时代在变化。  

文革发生在中国,但中国的文革研究远远落后于外国。这当然主要是政治控制的责任。但我们清醒之后,就不能再允许文革研究西强我弱的状况继续下去,要奋起直追。随着学术界和大众网络文革热的兴起,影视界也应该有所作为。我呼吁:当前中国影视创作与影视评论应重视文革题材。尤其是当前正逐渐兴起的新左翼文艺运动,更要重视文革题材。  

   

   

(附注:乌有之乡是当前中国泛左翼力量讨论政治、经济问题的重要基地,我也希望乌有之乡能成为当前中国新左翼文艺运动的重要发源地,能以宏阔的视野把握时代文艺状况,引领中国文艺进步。)  

   

                             2008、7、17  

「 支持乌有之乡!」

乌有之乡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乌有之乡 责任编辑:heji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再说掩耳盗铃
  2. 湖北石锋|让“个人崇拜"论见鬼去吧!
  3. 胡锡进硬怼平原公子,这释放了什么信号?
  4. 李克勤|“深切缅怀毛主席,您永远的学生王光美”:刘少奇的妻子晚年的说法做法意味深长
  5. 简评苏俄知识分子的厄运
  6. 美国加州大火烧出了房地产金融骗局
  7. 人民公社的废除和农村生育率下降
  8. 奴颜婢膝的学生与急眼了的老师
  9. 郭松民 | 也说“沪爷撑起一片天”
  10. 特朗普夺岛,剑指中国?
  1. “深水区”背后的阶级较量,撕裂利益集团!
  2. 大萧条的时代特征:历史在重演
  3. 央媒的反腐片的确“惊艳”,可有谁想看续集?
  4. 疯狂从老百姓口袋里掏钱,发现的时候已经怨声载道了!
  5. 张勤德|广大民众在“总危机爆发期”的新觉醒 ——试答多位好友尖锐和有价值的提问
  6. 到底谁“封建”?
  7. 两个草包经济学家:向松祚、许小年
  8. “当年明月”的病:其实是中国人的通病
  9. 该来的还是来了,润美殖人被遣返,资产被没收,美吹群秒变美帝批判大会
  10. 掩耳盗铃及其他
  1. 辽宁王忠新:必须直面“先富论”的“十大痛点”
  2. 刘教授的问题在哪
  3. 季羡林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4. 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认为“颠倒历史”的“右倾翻案风”,是否存在?
  5. 历数阿萨德罪状,触目惊心!
  6. 陈中华:如果全面私有化,就没革命的必要
  7. 到底谁不实事求是?——读《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与《毛泽东年谱》有感
  8. 我们还等什么?
  9. 孔庆东|做毛主席的好战士,敢于战斗,善于战斗——纪念毛主席诞辰131年韶山讲话
  10. 他不是群众
  1. 车间主任焦裕禄
  2. 地图未开疆,后院先失火
  3. “深水区”背后的阶级较量,撕裂利益集团!
  4. “当年明月”的病:其实是中国人的通病
  5. 何涤宙:一位长征功臣的历史湮没之谜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确“惊艳”,可有谁想看续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