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思潮 > 文艺新生

底层文学与我们的时代

刘继明 · 2009-08-15 · 来源:乌有之乡
收藏( 评论() 字体: / /

底层文学与我们的时代

□刘继明
【左岸特稿】

  此文为8月10日至12日在北京参加的“作家、批评家与学者:公共知识分子与中国文学”的会议的发言。主办单位是海外比较文学与中国文学协会(简称ACCL)。与会的中国作家有曹征路、陈应松、王祥夫、胡学文和我,批评家有李陀、蔡翔、旷新年、李云雷、张宁等。

  “底层文学”出现以来,无论是发表作品的数量还是作者规模,都超过了中国自1990年代中期以来的任何一场文学思潮。当然,与正面性评价相比,她遭受的否定性评价也蔚为壮观,并且从未停止过,这种毁誉参半的现象,几乎是以往文学运动中绝无仅有的。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底层文学创作内部存在的问题,也与我们时代的复杂语境密切相关。也就是说,底层文学从一开始就面临着来自文学内部和现实中国的双重诘问——在这样一种夹缝中生长起来的底层文学,注定了她在艺术姿态和思想立场上的暧昧不明和首尾不能相顾,而这正是底层文学越来越陷入某种习焉不察的困境,无法寻求突破的根本原因。
  近年来,有不少学者讨论过底层文学的思想资源问题,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观点是底层文学与三十年代左翼文学和革命文学以及五六十年代社会主义文学的关系。但问题的复杂性在于,即便底层文学真的可以从左翼文学和社会主义文学那儿找到某种血缘上的证据,也很难在现行文学体制下为自己争取到合法的生存权。因为多年来对文学史的不断改写和重述,左翼文学和社会主义文学早已不再是值得尊重的文学传统,在新时期文艺现代化坦途上变成了一种被贬斥和抛弃的 “负资产”,也就是说,指出左翼文学和社会主义文学作为底层文学的“精神父亲”这一事实,不仅不能为其“加分”,反而为那些对底层文学不屑一顾和横加指责的批评家提供了“出身不好”的证据。这显然使底层文学的一些作家陷入了颇为尴尬的境地。对于我们时代的许多作家来说,承认自己与蒋光赤、柔石、叶紫和赵树理、柳青、浩然或者高尔基、斯坦贝克的文学血缘联系,远远不如同张爱玲、沈从文和卡夫卡、福克纳、博尔赫斯以及川端康成的师承关系具有艺术上的正当性和增值效应。因为在新时期以来的纯文学进程当中,后者已经被视为文学本质化的标本和尺度,前者正是在一过程中被剔除到纯文学之外的。
  经过近三十年的演变,这种被称为“纯文学“的观念已经占据了主流的地位,并且充分体制化了。这种文学体制用一把精心打造的尺子衡量什么是文学,什么是“非文学”,什么是高等的文学,什么是劣等的文学,什么是文学应该关注的,什么是文学不应该关注的。其口味如此精致、挑剔,并且毫不掩饰自己的偏食,比如他们容忍甚至欣赏“撒娇文学”和无病呻吟的文学,却唯独不能容忍所谓“诉苦的文学”,就像某些高尚社区的业主们对周边贫民住宅充满鄙夷,呼吁城市规划部门将其拆迁到远郊,以便为他们打造一个白璧无瑕的“新新中国”和美丽新世界那样。这与其说是一种审美洁癖,还不如说是一种话语霸权。依附于这种霸权之下的精英文学集团,自觉地担任了主流意识形态的守护者,他们睁大警惕的眼睛,将任何具有批判倾向的写作视为异己。他们规划出的文学版图如此纯净和狭小,以至让人们怀疑从诗经到杜甫、白居易和《水浒传》等开创和发扬的中国古典文学传统是否还有承继的价值,更不用说鲁迅、茅盾等代表的那个现代文学传统了。
  对于主流文学体制的捍卫者来说,作家早已不再是公共知识分子的一部分,不再是左拉、托尔斯泰和鲁迅的精神传承者,而是变成了一种靠写作谋取名利的职业。他们推崇和欣赏的是那种凌空蹈虚、精致优雅和八面玲珑的写作,任何试图对现实的不合理性提出质疑和批判的写作都会把当作僭越纯文学规范的“非分之念”,他们对异端和另类的理解也仅限于“知识”或形式的范畴,而不包括思想。于是,没有思想的文学在技术和娱乐的名利场上嬉戏追逐、流连忘返,便成为了我们时代的一种文学奇观。
  在这样一种情境下,妥协和退让便不得不成为了底层文学(包括所谓“打工文学”)争取主流文坛认可和褒扬的主要写作策略。应当承认,这种妥协和退让对部分底层文学作家来说是成功的,因为这至少让他们在位居正统的纯文学体系之内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接纳,但其代价也是显而易见的,即当底层文学在美学趣味上越来越符合纯文学口味的同时,其价值立场上的异质性和批判力量被大幅度地削弱,除少数作家的创作外,从整体上变成了一种消弭意识形态裂缝,由抗争走向和解,由批判走向迎合的“亚纯文学”样本,从而与底层文学的“精神父亲”越来越没有什么瓜葛了。
  对于底层文学和主流文坛,这的确是一种相得益彰的软着陆。但对于业已体制化的中国当代文学而言,却意味着某种新的可能性被扼制住了。在一个权力和政治被消费化的时代,这未尝不是一种皆大欢喜的双赢局面。对此,人们如果简单地指责作家也许是不公平的。因为说到底,我们中的许多人都是靠吃“纯文学”的奶长大的,原本就缺乏担当主流文学叛逆者的冲动,而世界范围内的单极化意识形态和历史终结论,更是让很多人丧失了必要的历史感以及怀疑的勇气和能力。几年前,我在《我们怎样叙述底层》一文里说过:“底层文学的真正价值,正在于它试图召唤和激活一种被宣布已经失效的现实主义和左翼美学传统,在于它和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以及消费主义格格不入的异质性和批判性;而一旦这种异质性和批判性被消解和收编,它的价值也就不复存在了。”现在,我的这种忧虑不是减轻,而是更加强烈了。
  这不单是底层文学面临的困境,而且是整个中国当代文学的困境。事实上,不仅仅是文学,包括所有的艺术创作和思想表达,都面临着同样的困境。正是基于这种看法,我觉得作为一个作家,对时代境况以及历史的清醒认知,从某种意义说甚至比艺术上的抱负更加重要。因为,这不仅决定着一个作家的立场,还决定着我们对时代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

「 支持乌有之乡!」

乌有之乡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乌有之乡 责任编辑:heji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再说掩耳盗铃
  2. 湖北石锋|让“个人崇拜"论见鬼去吧!
  3. 反抗吧,我的人民,反抗吧
  4. 彭胜玉:公安部定性电诈存在严重问题,本质是恐怖组织有组织绑架贩卖囚禁中国人口,强烈建议移交中国军方解决
  5. 评上海富二代用豪车扬我国威:豪车统治着富人和穷人
  6. 吃饱了才会有道德吗?
  7. 简评苏俄知识分子的厄运
  8. 子午:请珍惜我们的社会主义传统
  9. 为什么总有人把毛主席放在后四十年的对立面?
  10. 东南亚的宿命
  1. 孔庆东|做毛主席的好战士,敢于战斗,善于战斗——纪念毛主席诞辰131年韶山讲话
  2. “深水区”背后的阶级较量,撕裂利益集团!
  3. 大萧条的时代特征:历史在重演
  4. 央媒的反腐片的确“惊艳”,可有谁想看续集?
  5. 疯狂从老百姓口袋里掏钱,发现的时候已经怨声载道了!
  6. 张勤德|广大民众在“总危机爆发期”的新觉醒 ——试答多位好友尖锐和有价值的提问
  7. 到底谁“封建”?
  8. 两个草包经济学家:向松祚、许小年
  9. “当年明月”的病:其实是中国人的通病
  10. 该来的还是来了,润美殖人被遣返,资产被没收,美吹群秒变美帝批判大会
  1. 北京景山红歌会隆重纪念毛主席逝世48周年
  2. 元龙:不换思想就换人?贪官频出乱乾坤!
  3. 辽宁王忠新:必须直面“先富论”的“十大痛点”
  4. 刘教授的问题在哪
  5. 季羡林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6. 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认为“颠倒历史”的“右倾翻案风”,是否存在?
  7. 历数阿萨德罪状,触目惊心!
  8. 陈中华:如果全面私有化,就没革命的必要
  9. 我们还等什么?
  10. 只有李先念有理由有资格这样发问!
  1. 车间主任焦裕禄
  2. 地图未开疆,后院先失火
  3. 孔庆东|做毛主席的好战士,敢于战斗,善于战斗——纪念毛主席诞辰131年韶山讲话
  4. “当年明月”的病:其实是中国人的通病
  5. 何涤宙:一位长征功臣的历史湮没之谜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确“惊艳”,可有谁想看续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