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思潮 > 文艺新生

农民自杀与印度农业危机——看印度电影《自杀现场直播》

吴晓黎 · 2011-08-03 · 来源:《社会观察》
转基因主粮 收藏( 评论() 字体: / /

一个“事先张扬”的自杀事件

印度电影《自杀现场直播》(Peepli Live)讲述了一个卑微小人物因自杀卷入政治和媒体

涡的荒谬故事:

布迪亚和那塔是印度北部农村毕布里的一对兄弟。为了给老母亲治病,他们用家里的地作抵押向银行贷了款,如今还不上款,土地面临被银行拍卖的命运。兄弟俩没办法,只好去求村中强人、放债人拜•塔库尔。

他们从拜那里没有得到帮助,却得到一个残忍的政府项目信息——因欠债而自杀的农民会得到10万卢比的补偿!于是兄弟俩经过了短暂的挣扎与痛苦后决定,通过弟弟那塔自杀来保住祖辈辛辛苦苦攒下的土地。

没想到,这么一个卑微的小人物的自杀决定,竟意外地惊动了包括政界人物和媒体在内的各色人等,他们蜂拥来寻找准备自杀的那塔。那塔家门口顿时变成了一个闹哄哄的集市。

他的自杀计划在媒体的放大和炒作下愈演愈烈,不仅万众瞩目,成为印度悲剧的象征,也成为影响正在进行的选举的关键因素。为了平息事端或利用事端,有关各方面,从联邦农业部到邦政府、县政府,从首席部长到地方低种姓领袖到当地强人,都纷纷上场。

围绕着那塔的自杀事件,影片讽刺性地展示了印度多层面的现实:农民负债、自杀,而政府救济只指向善后;媒体之间的收视率竞争催生哗众取宠和一窝蜂,却没有人真正关心新闻对象的命运;民主在地方上依靠强人地痞(“强人”的意思是惯于用武力解决问题),他们也是乡村自治政府的代表;印式选举民主——发手机换选票,低种姓政治领袖将农民自杀议题变成种姓议题,以换取政治利益;官僚钝感、高高在上;高层政客则制定“中央卖乖、地方吃瘪”的政策。

虽然影片中那塔的自杀变成了某种闹剧,却不能掩饰农民自杀这一核心议题的沉重性。

影片中一位国家电视台主持人在节目中说道:“我国每8个小时就有一个农民自杀,自1998年以来已有17万人自杀。”印度政府的统计数据显示,1995-2009年间,有241679名农民自杀;仅2009年一年就有17638人——几乎是每30分钟就有一人自杀。看起来,最古老、最和平的农业已经成为一个高危行业。

“绿色革命”的双重后果

根据2001年的人口普查数据,印度10亿多(2011年最新数据已达12亿)的总人口中72.2%的人居住在农村。不过,印度并非以户籍来定义农民。农民是指拥有或持有土地并经营农业生产的人,被雇佣进行农业劳动、获取报酬但不承担收成风险的人,被称为农业劳工,他们往往没有自己的土地。此外,农村还有不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工匠、商贩等等以及住在农村而在城镇上班的人。

当代印度农村盛行的是家庭农场。印度历史上土地占有极不平等,独立后,以制定封顶面积、由政府赎买超出部分进行再分配等方式进行过土地改革,这一土改的成果公认是很有限的:实际被用于再分配的土地比例不到2%。但是,许多从前无立锥之地的农业劳工由此获得了一块宅基地,并有效改善了生存条件和社会地位。

随后,经过几十年人口的自然增长、分家以及土地的自由买卖,土地持有已经大大零碎化,大多数农场由家庭成员耕种,雇用劳工减少,但不平等状况没有结构性的改变。

从1990年代末开始,关于印度农民自杀的报道和调查研究逐渐开始多起来。自杀者虽然包括了从大农到边际农的各个层次,那些持有土地规模小而完全依赖农业收入的农民仍是最脆弱的。

研究者从不同角度探讨了农民自杀背后的影响因素,概括起来包括:依靠高产量种子(种植美国孟山都公司的转基因棉种的农民是自杀农民中一个突出的群体)、化肥、农药、机械灌溉等现代技术及生产扩张带来生产成本的上升,气候变化(将近60%的印度农业完全依赖季风带来的雨水,易受旱灾和洪涝灾害的影响)、生态与环境恶化导致作物歉收或无收,卷入了全球市场的价格波动,这一切导致农业风险不断增高,收益率不断下降,农民负债不断增加,他们借债的直接目的包括生产投资、治病、嫁女等等,由于机构信贷的有限性,大部分是向私人放贷人借高利贷,许多陷入绝望的农民最终转向了绳索或农药。

从制度环境上来说,自1980年代中期尤其1990年代初自由化改革之后,政府采取了倾向于工业的贸易政策,农业投资下降;由于农业商业化的扩展,很多农民转向了更高风险的经济作物,在缺乏可靠信息系统的情况下,他们的选择常常被种子、化肥公司主导。

在《自杀现场直播》中,联邦农业部长通过政治交易,使首席部长答应所有种子合同都给美国的“山孟都”公司——毫无疑问让人联想到孟山都。

农民自杀只是农业危机的一个极端表现。印度的耕地面积仅次于美国,人均耕地面积是我国的两倍,但传统上生产力偏低。1960年代中期面对严重的粮食短缺,印度政府选择了用美国技术解决问题:在最有生产力和灌溉基础的地区如旁遮普,增加现代农业的投入,这就是以高产量杂交种子、化肥、农药、灌溉和机械化为特征的“绿色革命”。

另一方面,印度政府通过价格补贴和公共分配系统,保证粮食的分配和对贫困人口的供给。农业生产还得到其他的优惠,如免税和免费的电力供应。30年后,印度的粮食完全实现了自给,并有了剩余。与之相伴随的问题是粮食收购、管理、储存等过程带来了巨额的财政补贴需求。

绿色革命的负面效果也从1980年代后期开始逐渐显露:环境退化,生产力停滞,农民收入下降,与杀虫剂使用相关的癌症高发。

印度的自由化改革之后,经济的高速增长伴随着对农业的忽略。2000年,印度政府承认农业已经成为一个回报率相对低下的行业。农业陷于停滞状态,某些年份甚至出现了负增长。农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从1979年的40%,下降到2009年的17%。相比1990年代,粮食的人均生产和消费双双下降,食品生产的增长开始低于人口增长。

影片结尾打出一行字幕:“从1991年到2001年,800万农民放弃了农业。”印度经济改革过程中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许多人像那塔一样,去城市讨生活。但是,无论在农村还是在城市,他们都是片尾歌中唱的“泥土一样”被忽略的群体。

农业向何处去

2001到2011的又一个十年,更多的印度农民离开了农业,虽然千万级的数量与中国两亿多的农民工数量相比是小巫见大巫,但同时要考虑到印度工业吸纳就业的能力远远小于中国。印度的三农问题与中国相比既有共性又有差异。

在电影《自杀现场直播》中,联邦农业部长上电视时说到政府为防止农民自杀做出的努力:减免了农民的债务,增加了农村信贷,采取了新的灌溉措施。而他认为根本的解决之道在于工业化,因为“没有一个发展中国家能仅仅依靠农业”。这引来了主持人的质问:“你作为联邦农业部长,竟然认为我们应该抛弃农业,转向工业化?”

反讽的是,农业部长的观点不仅反映了印度1980年代中期以来的政策取向,也契合了当下农民的经验和认识:农业没有前途。不仅受过中学教育的农民子弟不愿从事农业,根据最近的全国抽样调查,45%的印度农民希望离开农业。

与此同时,印度的粮食开始供不应求,导致食品通货膨胀,政府不得不重提粮食安全问题。政府的调查报告认为,印度农业正处于十字路口,而第二次绿色革命,渐渐成为政府主流的呼声。

第二次绿色革命,无论装入什么样的内容,高投入和新技术无疑是核心,而生物技术自然是最新的。在第一次绿色革命的负面后果已经得到广泛承认,在转基因棉农自杀的悲剧尚在上演的今天,印度政府到底期待第二次绿色革命带来什么样的“绿色”?

「 支持乌有之乡!」

乌有之乡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乌有之乡 责任编辑:利永贞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总有一天会清算那些侵吞国有资产的民族败类
  2. 蒋雨融!此一时,彼一时
  3. 谈谈高考的五个问题
  4. 美国“靓丽的风景线”来了!喜闻乐见
  5. 一座小院
  6. “这书谁教你这么读的?”
  7. 大学教授做高考题,结果会怎样?
  8. 双石|“不得再冒用党中央名义”?
  9. 有钱打仗,没钱收尸!
  10. 董小姐蒋小姐之后,重新审视高考
  1. 不是社会主义不行,是先锋队背叛了初心
  2. 元龙:举邓旗、走邪路,鉴别这类改开敌对分子,首用毛泽东思想!
  3. 照妖镜下无完人:写给一位自称“人民儿子”的人引言
  4. 某些人已经疯狂到开始胡言乱语了
  5. 县城官场正在向旧社会沦陷
  6. 这样的非政府组织,该禁了
  7. 杨开慧牺牲后,板仓街头出现一陌生乞丐,在杨家门口乞讨时喊:岸英
  8. 这不是个案,而是整个时代的病
  9. 总有一天会清算那些侵吞国有资产的民族败类
  10. 郭建波|对毛泽东批评、纠正造反派在干部问题上所犯错误的历史考察
  1. 小人吹不成伟人!毛主席的光辉,万丈不朽!
  2. 李克勤|叶剑英李先念未参加刘少奇追悼会:华国锋主持,邓小平致悼词(1980年5月17日)
  3. 孙中山巨幅画像不宜长期放置于天安门广场
  4. 不是社会主义不行,是先锋队背叛了初心
  5. 一夫多妻公开回归、天价私宅赫然出现,什么是我们需要的文明的生活方式?
  6. 当财政走向失控
  7. 中国又迎来了另外一个金融大鳄——景顺集团
  8. 谁让你不争论?你该问问他是谁!
  9. 江青谈京剧革命(中英文)
  10. 内奸:倒查20年
  1. 杨开慧牺牲后,板仓街头出现一陌生乞丐,在杨家门口乞讨时喊:岸英
  2. 举国“痛打”哈佛大学
  3. 照妖镜下无完人:写给一位自称“人民儿子”的人引言
  4. 全球化的风向变了
  5. 沉痛哀悼:崔凤金同志逝世!
  6. 县城官场正在向旧社会沦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