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思潮 > 文艺新生

消费历史必须反思--《牛鬼蛇神》等作品可以休矣

徐刚 · 2013-09-17 ·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收藏( 评论() 字体: / /
这似乎是一个碎片化的时代,总体性的历史已经不可挽回地终结了。新世纪以来的当代作家虽都以各自不同的方式书写历史,但其具体的呈现却难以令人满意。

  这似乎是一个碎片化的时代,总体性的历史已经不可挽回地终结了。新世纪以来的当代作家虽都以各自不同的方式书写历史,但其具体的呈现却难以令人满意。比如,刘醒龙那部最具“史诗性”格调的《圣天门口》,洋洋洒洒百万余字,但是仔细读来,并没有从中发现太多超越“经典”之作《白鹿原》的“亮点”。而从其他诸如《受活》、《生死疲劳》、《古炉》、《蛙》、《天香》、《四书》等重要作品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作家对历史的理解与判断其实相当简单,他们对某一历史场景、历史事件所包含的意义缺乏深度的分析,只是遵循一般大众化的批判观点,基本的叙事也是在人云亦云的观念中敷衍而成。即使作家对历史场景和人民苦难进行正面叙事,依然只是在常识性的历史基础上进行展示,将文本中的历史视为一个静态的、概念化的、有固定结论的背景,而没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发现。

  就近年来具有代表性的长篇小说而言,大体有三种历史书写所体现的“去历史化”倾向值得人们重视和检讨。

  其一,历史书写的“个人化”。这种写作方式往往在“碎片化”与只言片语的历史中抒发怀旧情怀,从而以个人史叙述消弭整体的历史。它总是以历史的名义,在虚有其表的标识中突显个人记忆,或者在个人记忆中掺杂历史片段和怀旧情绪,使整个叙事显出历史的韵味。在此,历史最多只有一些片段意义,标识着一种空洞在场。比如最近被人热捧的《繁花》,金宇澄大张旗鼓的叙述,那些无数细节所堆积的历史再现,不过是为了让人感慨一下时代沧桑,突显风俗史和日常生活史的意义,而与真正的历史并无多大关联。同样,《牛鬼蛇神》对于马原来说,在于缅怀失去的青春,重新体味一个人独自面对世界的最初经验。在此,个人性已然消弭了历史,而写作成了一种祛魅的仪式,引领人们步入记忆的深渊,仅此而已。相反,像韩少功的《日夜书》这样既包含着个人青春记忆又提供一代人精神生活的作品并不多见。

  其二,历史书写的“传奇化”。将历史消费化与“传奇化”,从而在有趣的故事中消解历史的庄严与复杂,这是商业时代历史书写的通病。永远有戏剧化的历史事件,为平淡的人生增添精彩,但却使文学流于庸俗。在这样的故事中,历史的宏大成为传奇故事的美妙背景,以人性的名义,在已然有序的政治框架内,讲述个人的不幸命运。对于历史来说,它们并没有增添什么新的见解和看法,而只是在人云亦云的框架里,编造出足够离奇足够动人的故事而已。比如艾伟的《风和日丽》以杨小翼这个弱女子作为主人公,就预先规定了这个大历史中的小人物所承受的不幸命运。小说尽管写得流畅好看,但却没有什么意料之外的东西。从“美术馆枪击事件”到“政治动乱”,我们有太多现成的“历史材料”可以安插在人物身上。历史一次次地被强行植入,个人沦为穿针引线、“串”起历史的道具,因而实际上也看不到人性与历史搏斗的痕迹。同样的情况在严歌苓的小说《陆犯焉识》中也有体现。严歌苓的故事一向精彩好看,《第九个寡妇》、《小姨多鹤》、《金陵十三钗》等皆为叙事的“奇葩”和精品,《陆犯焉识》当然也不例外。小说设置了1950年代的劳改农场这一独特背景,这就与知识分子改造的惯常主题联系起来,包括主人公年轻时作为纨绔子弟的形象,以及与1930年代学术界知识分子的关系问题等,都在政治与人性的碰撞之中讲述了出来,但是这些对于历史的整体书写而言,却没有太多值得赞颂的东西,终究只是“传奇化”的故事而已。

  其三,历史书写的“风格化”。为了掩饰小说“历史性”的孱弱,纯文学作家往往在历史书写中增添许多作为“风格化”的文学要素,进而在文学性的张扬中逃避历史的虚空。人们常说,好的小说一定要“飞”起来,这个“飞”便意味着在实在的逻辑中编织一些虚构的要素,比如贾平凹《古炉》里的主人公“狗尿苔”,小说里这位呆傻的侏儒,每次一闻到某种特殊的气味,村子里就要死人。这是象征,还是寓言?抑或魔幻现实主义?没人说得清楚。但恰是这种和故事情节并无关联的“风格化”叙事,使小说变得神秘莫测起来,而在此之中,历史是否精确便不再重要。同样,阎连科的小说《四书》也充满着非常惊悚的“想象性描述”:大饥荒时候的人吃人;为了逃离劳改场,人们用自己的鲜血去灌溉麦地,只为能长出玉米一样粗大的麦穗。这种带有极强“玄幻”色彩的写作与非常具体的历史书写紧密勾连,不禁让人深感震惊。实际上,就其所呈现的“历史真实”而言,《四书》远在杨显惠的《夹边沟记事》之下,但恰是它风格化的文学表述为其赢得了过多赞誉。概而言之,无论是《生死疲劳》中的“六道轮回”,还是《四书》中的圣经语言和奇绝的想象,这些文学性笔墨,都是用来掩盖历史内在虚空的利器。毕竟,只有风格化的小说所兼具的文学味道,才能使我们忽视小说的历史细节是否精确。

  这三种历史书写方式不约而同地以轻逸的姿态从“历史”中“逃逸”,而失去了对历史正面穿透的力量。或许当今之时,正面穿透的方式早已销声匿迹,而“逃逸”才是必经之途。当然,无论是“革命历史主义”,还是“新历史主义”,一切历史叙事都逃脱不了被“修饰”的命运,因而注定与“真正的历史”无缘,堕入历史虚无主义的圈套。无论如何,人们所热切期盼的在于对历史的严肃以待,而非巧妙地擦身而过。

  (作者系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 支持乌有之乡!」

乌有之乡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乌有之乡 责任编辑:昆仑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元龙:举邓旗、走邪路,鉴别这类改开敌对分子,首用毛泽东思想!
  2. 这不是个案,而是整个时代的病
  3. 杨开慧牺牲后,板仓街头出现一陌生乞丐,在杨家门口乞讨时喊:岸英
  4. 历史文献:原河南省委宣传部长杨止仁给原河北省委书记李尔重关于探讨历史问题的一封信
  5. 夏小姐,一个被公知洗脑的完美标本!
  6. 白岩松:如何解决老百姓有钱不敢花?
  7. 未完成的《反击》、以及反击进行时
  8. 钱学森提倡的“大成智慧学”,到底是什么
  9. 临终前,这位开国将军仍放不下这件事……
  10. 改革开放,农民得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
  1. 谁让你不争论?你该问问他是谁!
  2. 不是社会主义不行,是先锋队背叛了初心
  3. 照妖镜下无完人:写给一位自称“人民儿子”的人引言
  4. 元龙:举邓旗、走邪路,鉴别这类改开敌对分子,首用毛泽东思想!
  5. 某些人已经疯狂到开始胡言乱语了
  6. 县城官场正在向旧社会沦陷
  7. 毛泽东的晚年超越了时代局限,没能理解他,是我们的悲哀!
  8. 这样的非政府组织,该禁了
  9. 子珩墨|最怕的不是仇恨毛主席,而是热爱毛主席的“伪君子”!
  10. 苏联亡了,但亡的不是社会主义!
  1. 小人吹不成伟人!毛主席的光辉,万丈不朽!
  2. 李克勤|叶剑英李先念未参加刘少奇追悼会:华国锋主持,邓小平致悼词(1980年5月17日)
  3. 中共最危险的叛徒,从叛变到处决的内幕详情
  4. 孙中山巨幅画像不宜长期放置于天安门广场
  5. 一夫多妻公开回归、天价私宅赫然出现,什么是我们需要的文明的生活方式?
  6. 当财政走向失控
  7. 中国又迎来了另外一个金融大鳄——景顺集团
  8. 内奸:倒查20年
  9. 江青谈京剧革命(中英文)
  10. 谁让你不争论?你该问问他是谁!
  1. 杨开慧牺牲后,板仓街头出现一陌生乞丐,在杨家门口乞讨时喊:岸英
  2. 举国“痛打”哈佛大学
  3. 照妖镜下无完人:写给一位自称“人民儿子”的人引言
  4. 全球化的风向变了
  5. 沉痛哀悼:崔凤金同志逝世!
  6. 忠县煤矿离奇破产,职工生计无人问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