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争鸣 > 网友杂谈

人民公社乡镇企业之前世与今生

太极毛 · 2011-10-09 · 来源:乌有之乡
大跃进与人民公社 收藏( 评论() 字体: / /

人民公社乡镇企业之前世与今生  

人们对于毛共时代“农业学大寨”,“工业学大庆”这两个口号至今还会历历在目耳熟能详,但对于“乡镇企业学回郭”也许就比较陌生,皆因其实行时间较短。原来,1974年12月15日,《河南日报》在头版用整版篇幅以通栏大标题发表了姬业成、杜贵宝和牛玉乾联合写的回郭镇发展社队工作的调查报告《光明灿烂的希望——巩县回郭镇公社围绕农业办工业、办好工业促农业的调查》。但当时并没有掀起太多的波澜。直至第二年9月,浙江省金华地区人民银行的周长庚看到报纸上的这篇报道,这位长期从事农村经济调查研究的普通基层干部也认同文章所说的社队工业在人民公社中是大有可为。9月5日,他就给毛主席写信,建议党和政府切实加强对社队企业的领导,帮助和支持农民兴办各类企业,增加经济收入,以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繁荣城乡经济。意想不到的是仅仅过了20多天,毛主席就亲自披阅此信,并请当时主持中央工作的邓小平将此信印发在京的有关中央领导,毛泽东 1975年9月27日 给邓小平批示内容是:“小平同志:请考虑此三件(两封信及一篇报道) (即:周长庚的一封信、华国锋1974年12月28日给湖南省委的一封信、《河南日报》1974年12月15日刊登的《光明灿烂的希望》一报道)可否印发在京各中央同志。”10月,人民日报社通知河南日报社,召集相关人员入京修改稿件,准备在《人民日报》上予以刊登。  

   

1975年10月11日人民日报头版通栏大标题:《伟大的光明灿烂的希望》,副标题:《河南省巩县回郭镇公社围绕农业办工业,办好工业促农业的调查》。右边配发的是署名“郭大江”的评论:《满腔热情地扶持社队工业》。这篇文章在《人民日报》头版占了三分之二的版面,文章的其余部分转到了二版。文章说,巩义市回郭镇“孕育诞生的社队企业是中国农村伟大的光明灿烂的希望”。邓小平在昔阳会议上号召全国学回郭镇。之后,时任国务院副总经理的吴桂贤也来到回郭镇视察指导。正是这篇报道,使默默无闻的回郭镇成为中国乡镇企业的发源地,中原的“小上海”。   

   

此后,中国大力推广河南省巩义市回郭镇农村办工业的经验,历来没有农村工业企业位置的国家农业部,从此增设起了乡镇企业司,各省市(自治区)的政府部门也都增设了乡镇企业局,专门负责处理农村发展起来的乡镇企业具体事务。从1975年10月直到1977年前后,来回郭镇参观社办工业的国内外团体络绎不绝,全国除了西藏和台湾,29个省份都来人;外国团队也不断地来,朝鲜、阿尔巴尼亚、古巴、美国等等。少的时候一天三四百人,多的时候一天三千人。镇里深感压力,为此专门成立了由两位副书记带队总共有四五十个干部的班子专门负责接待。  

   

讲社队办企业的电影《回郭镇的春天》1976年春天开拍,拍了半年多,事实证明回郭镇农民办工业的经验不仅符合当地人多地少的现实,而且具有普遍意义,是中国农民通过办工业改变自己命运,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变农民为工人,变乡村为城市,变贫穷为富裕的必由之路。  

   

其实,《伟大的光明灿烂的希望》这个标题是套用了毛泽东主席的一个讲话,早在十七年前的1959年中共中央在河南省会召开的第二次郑州会议上毛泽东就高瞻远瞩,英明预见地指出:“目前,公社直接所有的东西还不多,如社办企业、社办事业,由公社分配的公积金、公益金等,虽然如此,我们伟大的、光明灿烂的希望也就在这里”。也就是说从人民公社成立之初,毛泽东就鼓励人民公社办企业。回郭镇从1958年就搞起第一个社队企业机械厂开始,陆陆续续办起了一批社队的“五小企业”——五七化工厂、变压器厂、化肥厂、拖拉机站、油封厂、鞋垫厂、凉鞋厂、档风玻璃厂、纺织厂等等,最有名的是建在偏僻的沙沟河的五七化工厂,当年投资,当年盈利。 建成五七化工厂之后,回郭镇利用“滚雪球”、“母鸡下蛋”的办法,又先后投资办起了化肥厂、棉纺厂、铸造厂、砖瓦厂、电器厂、第二化工厂等企业。如此到1974年10月,回郭镇的社队企业已发展到了57个,这些厂子的工人都是回郭镇人,当时人数已经有三四千人了,而1974年7月的河南省巩义市回郭镇公社当时人口才五万多,全镇面积 47.2 平方公里,耕地 4.0 万亩,全镇到处厂房林立。农村浇地和耕田基本实现了机械化。  

   

不少温州商人在谈到回郭镇的时候,都认为回郭镇人当年的做法的确是“敢为天下先”,并为他们冲开了发展民营经济的道路。中国实力百强县之冠--江苏无锡市在他们撰写的《走在中国的前列》一书中,这样描述:“无锡的乡镇企业之所以能够取得中国第一的成就,是因为早在20世纪70年代曾到回郭镇参观学习过,受到那里的社队企业的启迪,而后又因地制宜地发展了这种社队企业。” 不仅如此,回郭镇的经验做法,对于中国经济最发达的上海也有着一定的影响。在《上海地方工业志》中,这样描述道:“关于河南巩县回回郭镇的做法和经验影响了中国现代民营经济最发达的江浙地区,现代流行的“温州模式”、 “苏南模式”都深深地打上了回郭镇烙印。郭镇公社发展社队企业的调查报告,对崇明的社队企业起到了春风化雨的作用。”  

   

有意思的是以色列的“基布兹“,“莫沙夫”也是在70年代同样才开始改变农业生产结构,从过去的以粮食生产为主,转向农工商一体化发展,发展高质量花卉、畜牧业、蔬菜水果等出口创汇的农产品和技术,用高科技、现代管理不断提高农业效益,形成高投入、高科技、高效益、高产出的特色,建成了一整套符合国情的节水灌溉、农业科技和工厂化现代管理体系。而直至现在中国农业现代化却遥遥无期。

 今天中国第一村华西村就是人民公社办乡镇企业颇为成功的例子。 

   

毛共时代不计其数的乡镇企业在邓主政后以打破大锅饭为借口就搞个体承包制,到江朱主政时以“抓大放小“为借口全部变成了私人的囊中物名为民营企业了,现在还能存活下来的中国民营企业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就是从原来的乡镇企业中转制过来的,大约是44万家。比如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前身就是杭州市上城区校办企业经销部。广东顺德容桂镇的乡镇企业珠江冰箱厂八十年代就有固定资产8000万元,进口设备占45%……整条生产线长达六公里,全是由欧美、日本最好设备配套组装而成的,这是许多国营企业都望尘莫及的。当时已经开始大批量拥生产双门直冷式冰箱,在国内大受欢迎。改名科龙后是中国第一家在香港上市的乡镇企业。现在,以打破垄断为借口将手伸向国有大企业了。  

   

「 支持乌有之乡!」

乌有之乡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乌有之乡 责任编辑:利永贞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杨开慧牺牲后,板仓街头出现一陌生乞丐,在杨家门口乞讨时喊:岸英
  2. 这不是个案,而是整个时代的病
  3. 夏小姐,一个被公知洗脑的完美标本!
  4. 改革开放,农民得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
  5. 总有一天会清算那些侵吞国有资产的民族败类
  6. 白岩松:如何解决老百姓有钱不敢花?
  7. 钱学森提倡的“大成智慧学”,到底是什么
  8. 蒋雨融!此一时,彼一时
  9. 谈谈高考的五个问题
  10. 美国“靓丽的风景线”来了!喜闻乐见
  1. 不是社会主义不行,是先锋队背叛了初心
  2. 谁让你不争论?你该问问他是谁!
  3. 照妖镜下无完人:写给一位自称“人民儿子”的人引言
  4. 元龙:举邓旗、走邪路,鉴别这类改开敌对分子,首用毛泽东思想!
  5. 某些人已经疯狂到开始胡言乱语了
  6. 县城官场正在向旧社会沦陷
  7. 这样的非政府组织,该禁了
  8. 毛泽东的晚年超越了时代局限,没能理解他,是我们的悲哀!
  9. 苏联亡了,但亡的不是社会主义!
  10. 教室里为什么不挂毛主席像?
  1. 小人吹不成伟人!毛主席的光辉,万丈不朽!
  2. 李克勤|叶剑英李先念未参加刘少奇追悼会:华国锋主持,邓小平致悼词(1980年5月17日)
  3. 孙中山巨幅画像不宜长期放置于天安门广场
  4. 一夫多妻公开回归、天价私宅赫然出现,什么是我们需要的文明的生活方式?
  5. 当财政走向失控
  6. 中国又迎来了另外一个金融大鳄——景顺集团
  7. 不是社会主义不行,是先锋队背叛了初心
  8. 谁让你不争论?你该问问他是谁!
  9. 江青谈京剧革命(中英文)
  10. 内奸:倒查20年
  1. 杨开慧牺牲后,板仓街头出现一陌生乞丐,在杨家门口乞讨时喊:岸英
  2. 举国“痛打”哈佛大学
  3. 照妖镜下无完人:写给一位自称“人民儿子”的人引言
  4. 全球化的风向变了
  5. 沉痛哀悼:崔凤金同志逝世!
  6. 忠县煤矿离奇破产,职工生计无人问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