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争鸣 > 网友杂谈

互联网就是一种“愤怒产业”——“愤怒产业”及其规则

高连奎 · 2014-03-09 · 来源:乌有之乡
收藏( 评论() 字体: / /

  如果说电视和广播是一种娱乐产业的话,那报纸和网络则是十足的“愤怒产业”。

  西方媒介学名著《娱乐至死》其实主要就是针对的电视产业,是对20世纪后半叶美国文化中最重大变化的探究和哀悼:印刷术时代步入没落,而电视时代蒸蒸日上;电视改变了公众话语的内容和意义;政治、宗教、教育和任何其他公共事务领域的内容,都不可避免的被电视的表达方式重新定义。

  现实中,媒体能够以一种隐蔽却强大的暗示力量来“定义现实世界”。其中媒体的形式极为重要,因为特定的形式会偏好某种特殊的内容,最终会塑造整个文化的特征。这就是所谓“媒体即隐喻”的主要涵义。

  《娱乐至死》批判到,文化在欲望的放任中成为庸俗的垃圾,文化将成为一场滑稽戏,等待我们的可能是一个娱乐至死的“美丽新世界”,在那里“人们感到痛苦的不是他们用笑声代替了思考,而是他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笑以及为什么不再思考”。大家看看百家讲坛捧红的易中天和袁腾飞,就知道电视是怎样一种媒体。

  如今电脑与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形成了新的文化传播方式。而网络则是一种典型的“愤怒产业”,“愤怒产业”这个词虽然是笔者第一次提出,但是网络兜售愤怒这种现象早就被人觉察到了,比如中国青年报就以“网民愤怒的利用已成为一种产业”为题写过一篇评论。

  在网络世界,谁能抢得那些最令人发指的新闻,谁能激起人们彻底的愤怒,谁就是成功了,这个媒体的点击量就最高,写这个稿子的人就最出名,互联网新闻贩卖的除了“愤怒”,还是愤怒,只是愤怒的级别不同。

  而根据笔者的观察,愤怒产业也分三个级别,愤怒产业的最高境界是“攻击好人”,比如攻击民族英雄,孙中山、毛泽东、岳飞,义和团,这些都是常被攻击的对象,也是网络编辑们最喜欢推送到首页的话题,比如袁伟时靠攻击孙中山和义和团起家,茅于轼靠攻击毛泽东出名,这些人都是互联网媒体热推的人物。

  互联网不仅喜欢攻击民族英雄,还包含攻击民族荣耀,比如污蔑中国四大发明等,什么黄火药、黑火药了,污蔑中国历史,拿孟德斯鸠等西方个别人的只言片语来污蔑中国文明等,这是最高的境界,出名最快,第二个层次是“为坏人辩护”,“为对中国不友好的国家说话”, “为坏人辩护”,比如为那些已经公认的坏人翻案,为袁世凯翻案、为李鸿章翻案、为对中国不友好的国家,如为美国说话,为日本说话,处处维护这些国家等,这是通过网络出名的第二个境界,第三才是报道负面新闻,让社会愤怒,这是最低的境界了。在互联网上弘扬正能量的基本上没人理。

  门户网站兜售愤怒是网络戾气的根源,网络戾气让人感到了一种可以让人恐惧的力量。当你的文章或发生的事件不对他们的味口,他们就会群起而攻之,用污言秽语的信口谩骂或随声吠影的口诛笔伐。而互联网上兜售的新闻“至少一半以上让人‘冒火’”。

  网媒受众的阅读习惯,与纸媒受众有很大不同。上网浏览新闻的人,更倾向于快速阅读,希望在最短时间内获取信息。很多网民看新闻时只看导语,甚至只看标题。网站编辑为拉动点击量,必须在标题上“大动脑筋”,形形色色的“标题党”随之诞生。

  为什么在平民媒体上比较温和中肯的内容,到了网络上就如此刺眼呢,正规门户网站在与纸质媒体签订供稿协议时,往往约定原文不能改动,但标题可以适当修改,这让一些网站“大有可为”。学者林立洋对“环球时报社评:要允许中国适度腐败”这个著名“标题党”,这个标题进行了研究。他翻看了《环球时报》那篇原名为《反腐败是中国社会的攻坚战》的评论后发现,通篇没有出现“允许中国适度腐败”的句子,最接近的一句是“腐败在任何国家都无法‘根治’,关键要控制到民众允许的程度。”

  “两句话看起来意思差不多,但给老百姓的感受差远了!”“中国约有4亿网民,但相当一部分网民缺乏耐性,能坐下来通读全文的人更少。”“当‘没耐心’遇上‘标题党’,自然不分青红皂白,骂了再说。”因此,网民很容易在一个带有戾气的标题下,看到戾气更浓的回帖。

  “一个标题党作者为吸引眼球,发了个哗众取宠的标题,里面的回复无常识者众多,少数几个理性回复淹没在谩骂的海洋中,可以说是现在这个充满戾气的网络世界的缩影。中国青年报万人调查的数据显示:受访者中20.1%的人平时看新闻只看标题不看正文;66.3%的人会在看完标题后快速浏览正文;只有11.2%的人会详细阅读正文。

  “耸人听闻”为什么大行其道。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副教授张志安所说,公众已经对某些问题形成一种刻板印象,如果新闻符合这种印象,它就能迅速得到大范围的传播……在传播过程中,事实是什么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公众会借此表达社会情绪。网络时代的读者,不只是信息的接受者,也是传播者,甚至是发布者,一系列引人关注的新闻报道,其来源往往是某个网帖或微博。

  在标题被网络编辑篡改后,沦为网络一次消费公众情绪、拉升点击率的机会。当然,这样的反应正是网编所期待的效果。

  误导性标题,是当下新闻界的一颗毒瘤——它既制造着假新闻,误导着公众,以饮鸩止渴的方式损害着网络媒体的公信力,还破坏着网媒与纸媒、网络编辑与传统记者的合作关系,更以“惟恐新闻不刺激,惟恐冲突不激烈”的嗜血偏好,加剧着社会的冲突。

  平面媒体已经有了一套严格的职业规范,而网络媒体在中国发展的这些年中,尚未建立起一套职业规范。没有规范,就没有底线,没有底线,很多时候就会无所顾忌。在点击率和经营压力下,网络的考评机制甚至纵容编辑做耸人听闻的虚假标题,鼓励网编的流氓化、轻浮化、小报化、嗜血化。

  标题党喜欢诡辩假标题不是假新闻,其实不然,标题是新闻的一部分,标题捏造了并不存在的信息,当然也是假新闻。而断章取义的夸大,则为假新闻的传播滋生了土壤;其二,误导着公众,不要辨称新闻原文没有变化,在只读标题的浮躁传播语境中,公众很容易被标题牵着鼻子走。

  新媒介的产生并不仅意味着一种新工具或新技术,而且是一种社会“新尺度”,是一种具体特殊情绪属性的产品。

  高连奎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研究院世界经济主管

「 支持乌有之乡!」

乌有之乡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乌有之乡 责任编辑:昆仑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元龙:举邓旗、走邪路,鉴别这类改开敌对分子,首用毛泽东思想!
  2. 这不是个案,而是整个时代的病
  3. 杨开慧牺牲后,板仓街头出现一陌生乞丐,在杨家门口乞讨时喊:岸英
  4. 历史文献:原河南省委宣传部长杨止仁给原河北省委书记李尔重关于探讨历史问题的一封信
  5. 夏小姐,一个被公知洗脑的完美标本!
  6. 未完成的《反击》、以及反击进行时
  7. 白岩松:如何解决老百姓有钱不敢花?
  8. 临终前,这位开国将军仍放不下这件事……
  9. 钱学森提倡的“大成智慧学”,到底是什么
  10. 土埋到脚脖子的生活:一个被吞噬的中国乡村
  1. 谁让你不争论?你该问问他是谁!
  2. 不是社会主义不行,是先锋队背叛了初心
  3. 照妖镜下无完人:写给一位自称“人民儿子”的人引言
  4. 元龙:举邓旗、走邪路,鉴别这类改开敌对分子,首用毛泽东思想!
  5. 某些人已经疯狂到开始胡言乱语了
  6. 县城官场正在向旧社会沦陷
  7. 毛泽东的晚年超越了时代局限,没能理解他,是我们的悲哀!
  8. 这样的非政府组织,该禁了
  9. 子珩墨|最怕的不是仇恨毛主席,而是热爱毛主席的“伪君子”!
  10. 苏联亡了,但亡的不是社会主义!
  1. 小人吹不成伟人!毛主席的光辉,万丈不朽!
  2. 李克勤|叶剑英李先念未参加刘少奇追悼会:华国锋主持,邓小平致悼词(1980年5月17日)
  3. 中共最危险的叛徒,从叛变到处决的内幕详情
  4. 孙中山巨幅画像不宜长期放置于天安门广场
  5. 一夫多妻公开回归、天价私宅赫然出现,什么是我们需要的文明的生活方式?
  6. 当财政走向失控
  7. 中国又迎来了另外一个金融大鳄——景顺集团
  8. 内奸:倒查20年
  9. 江青谈京剧革命(中英文)
  10. 谁让你不争论?你该问问他是谁!
  1. 杨开慧牺牲后,板仓街头出现一陌生乞丐,在杨家门口乞讨时喊:岸英
  2. 举国“痛打”哈佛大学
  3. 照妖镜下无完人:写给一位自称“人民儿子”的人引言
  4. 全球化的风向变了
  5. 沉痛哀悼:崔凤金同志逝世!
  6. 忠县煤矿离奇破产,职工生计无人问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