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争鸣 > 网友杂谈

章永乐:留学之害

章永乐 · 2014-06-05 · 来源:微信
收藏( 评论() 字体: / /

  2002年赴美之前,曾因签证被拒而滞留北京半年。虽不知前路通向何方,干脆就横下一条心,不工作不挣钱,整日与友人读书论学。一日,在柯小刚的博士生宿舍和另外一位朋友徐晓宏(现在耶鲁大学读博)讨论海德格尔《关于人道主义的书信》,柯小刚在一边饶有兴味地听着,偶尔插几句嘴,在座还有一位从美国回国的博士,一开始还在听着,但听着听着就睡着了,发出轻微的鼾声。我们三人对视,拼命掩住嘴巴,让自己不要爆笑出来——显然,在那一刻,我们都想到了《论语·公冶长》里的典故:“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那是夫子少有的骂人骂得极狠的话,在此刻情景重现,岂不妙哉!

  从此心里一直对那位老兄有一点点不怎么厚道的成见。直到在美国呆了三四年,发现自己的想法发生了大翻转——现在我倒是认为“昼寝有理,打鼾无罪”了。我回国两次,每次都带着一两箱子的书,但到两三个月的假期结束,发现自己其实根本就没怎么翻那些书。时间都花在哪里了呢?就是游山玩水,吃喝玩乐,走亲访友。实在无聊了,也不会想到看书,把头一低,就打起盹来。另外一个变化就是,出国之前,喜欢逛书店,一看到书就买。但出国之后,变得对书店毫无兴趣,一进去就匆匆出来,根本就没有了买的欲望。看到柯小刚等朋友仍然是整天凑在一起,严肃地探讨中国思想的天命云云,心里五味杂陈,觉得人家是干着点严肃的正经事,不像我现在这样游手好闲。但要让我凑进去,却又发现自己的心境根本适应不了那样的讨论,还是打盹吧。

  于是由是可知,夫子的狠毒的骂人话,现在终于要用到自己身上了。而追溯一下自己心境如此散漫的原因,归结起来,就是留学了。时人多知留学之利,而不知留学之害,罄竹难书。试列举若干如下:

  之一,时间急迫,读书而无自主思考。以加州大学的学制,一年三个学期,每个学期十个星期。如果修课的话,要阅读大量的文献。急匆匆地看,急匆匆地讨论,急匆匆地写出论文交帐。所思考的问题是教授提供的,顺着他们的线索往下想,而不是问自己到底从里面读出了什么问题,跟自己的背景能够产生什么样的勾连,从而细心反刍,努力消化。如果学了些东西,也是凭空移植来的,覆盖在原来的地基上,并未在其上生根发芽。如此填鸭式的读书,怎么不让人翻胃?

  之二,由此一点发展出,好奇心与探索欲望的下降。每日生活若都是疲于奔命,自然是奉行“最少主义”,任务越少越好,事情一完成,就睡觉去,而懒得自己再去主动作什么探索。

  之三,学校图书馆相当好,要什么资料,基本上都可以获得。但书店里卖的书太贵,根本买不起。由此生出的一个习惯就是再也不逛书店。不逛美国的书店倒也罢,这个习惯带回国朝去,就变成了不逛国朝的书店了。

  之四,生活枯燥单调,无亲少友,亦无可日日共坐论道者。久而久之,心态变得极为抑郁。于是深感国朝生活之丰富。一旦回国,如同囚鸟出笼,天高地阔,便再也无心向学。呜呼!

  之五,以非母语思考,如隔靴搔痒,智力水平大大下降。我相信一个人最聪明的时候还是在他用母语思考的时候,用非母语思考,即便掌握得相当熟练,思考水平也会大打折扣。这不仅是一个IQ的问题。海德格尔云:语言是存在的家,我们只能通过语言去接近存在。非母语总是不能给人以痛感,如此感觉到的现实,也往往就是有相当距离感的,不能刺痛人的。更要命的是,长久地使用一门非母语,导致的是对母语的感受力也下降,这样即便以母语来思考,感受力也大不如前。这一恶,我认为是留学诸恶中最要命的。有此一恶,人的理论想像力的深度与穿透力均大打折扣。即便在学术规范上做得周全,但若不能予人以痛感,又有何贡献呢?

  之六,久居海外,错过国土上诸多有理论意义的精彩之事。欧美社会,数百年以来,已然定型,很少会出什么新异之事。而国朝正处于历史大开大合之际,充满着可能性。理论家思考现实,而现实不是别的,正是各种可能性的总和。许多事情,不在现场,即很难感受到可能性是如何展开,并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必然性。若缺乏现场感,理论即会丧失必要的穿透力。

  之七,不可忽视,学术规范会束缚人的思想。欧美学术分工已然非常精细,很多时候做某方面的专家,会两三招数,已足以养家糊口;而且人家有从自己的存在处境出发关心的问题。很多留学生从生存逻辑出发,投其所好,捡个别人没有做的空白来做,如此饭碗可得以保障。如此生存逻辑,自然无可厚非。但国朝历史大开大合之际,或需不同之德性。为自己谋得了饭碗,却对国朝已无多少贡献,此亦一弊也!

  之八,因在海外种种不适,生出逆反心理,专与洋人唱对台戏。凡敌人反对的皆赞成,敌人赞成的皆反对。如此看似独立自主,但其实仍然是依附他人,因为离开他人的参照系,自身的赞成与反对都没有什么内在价值。

  以上诸弊,相信身在海外留学者,均有普遍感受。我等可自我安慰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留学海外,乃冶炼利器之举,中途有种种不适,但最终宝剑出鞘,必可见血。不过这其实也只是自我安慰,因为见过太多的人在那里铸剑,最后铸出的是废剑,甚至是废铜烂铁。

  自然,以上诸弊,乃与诸利共存:如开阔视野,获得严格思维训练,学得多国语言,等等等等。然时人因倾媚欧美,常只见其利,而不见其弊。吾友之中,小刚深知其弊。小刚曾在德国留学数载,学业顺利,然而始终深感思想无法自由,宁可放弃取得德国博士机会,回北大完成博士学业。小刚如此斩钉截铁,吾深为佩服。吾知自己终究是俗人一个,不能下同样决心。

  昔者梁任公游历欧美,正告留学生云:今日之留学,为的是未来不需留学。吾心深然之。但愿下辈人成长之时,已有成熟的学术传统可供继承,而不需负笈万里,受这零碎之苦。

「 支持乌有之乡!」

乌有之乡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乌有之乡 责任编辑:昆仑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元龙:举邓旗、走邪路,鉴别这类改开敌对分子,首用毛泽东思想!
  2. 这不是个案,而是整个时代的病
  3. 杨开慧牺牲后,板仓街头出现一陌生乞丐,在杨家门口乞讨时喊:岸英
  4. 历史文献:原河南省委宣传部长杨止仁给原河北省委书记李尔重关于探讨历史问题的一封信
  5. 未完成的《反击》、以及反击进行时
  6. 夏小姐,一个被公知洗脑的完美标本!
  7. 临终前,这位开国将军仍放不下这件事……
  8. 白岩松:如何解决老百姓有钱不敢花?
  9. 钱学森提倡的“大成智慧学”,到底是什么
  10. 土埋到脚脖子的生活:一个被吞噬的中国乡村
  1. 谁让你不争论?你该问问他是谁!
  2. 不是社会主义不行,是先锋队背叛了初心
  3. 照妖镜下无完人:写给一位自称“人民儿子”的人引言
  4. 元龙:举邓旗、走邪路,鉴别这类改开敌对分子,首用毛泽东思想!
  5. 某些人已经疯狂到开始胡言乱语了
  6. 县城官场正在向旧社会沦陷
  7. 毛泽东的晚年超越了时代局限,没能理解他,是我们的悲哀!
  8. 这样的非政府组织,该禁了
  9. 子珩墨|最怕的不是仇恨毛主席,而是热爱毛主席的“伪君子”!
  10. 苏联亡了,但亡的不是社会主义!
  1. 小人吹不成伟人!毛主席的光辉,万丈不朽!
  2. 李克勤|叶剑英李先念未参加刘少奇追悼会:华国锋主持,邓小平致悼词(1980年5月17日)
  3. 中共最危险的叛徒,从叛变到处决的内幕详情
  4. 孙中山巨幅画像不宜长期放置于天安门广场
  5. 一夫多妻公开回归、天价私宅赫然出现,什么是我们需要的文明的生活方式?
  6. 当财政走向失控
  7. 中国又迎来了另外一个金融大鳄——景顺集团
  8. 内奸:倒查20年
  9. 江青谈京剧革命(中英文)
  10. 谁让你不争论?你该问问他是谁!
  1. 杨开慧牺牲后,板仓街头出现一陌生乞丐,在杨家门口乞讨时喊:岸英
  2. 举国“痛打”哈佛大学
  3. 照妖镜下无完人:写给一位自称“人民儿子”的人引言
  4. 全球化的风向变了
  5. 沉痛哀悼:崔凤金同志逝世!
  6. 忠县煤矿离奇破产,职工生计无人问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