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历史 > 中华文化

中国哲学的整体观

无名 · 2008-08-25 · 来源:乌有之乡
收藏( 评论() 字体: / /

天地一体观

“天地一体”,就是说天地是一个整体。“天、地”,古人是指整个自然界而言,《内经》谓“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州九窍、五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素问•生气通天论篇》),明确地指出了“天地一体”,这也就是说自然界的一切现象,它们之间都是相互影响,相互关系、相互依存而不是孤立的存在。体现天地一体最显著的,古人认为这就是天地间季节和气候的变化,这也就是中医学中的四时六气学说。

(一)四时一体

“四时”就是指每年的春、夏、秋、冬。这四个季节,众所周知各有特点,春温春生、夏热夏长、秋凉秋首、冬寒冬藏。所谓春温、春生,也就是指在春天里气候又开始温暖了,一切枯萎了的树木又开始萌芽生长,冷冻了的土地和泉水也解冻了,蜇藏着的小生物又开始活动起来了,整个自然界充满了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所谓秋凉、秋收,也就是指在秋天里,气候又开始转清凉了,植物生长的果实都成熟了,可以收取了,茂盛的树木又开始凋落了,许多生物的活动也开始减少了,整个自然界中出现了一片收敛的现象。所谓冬寒冬藏,也就是指在冬天里,气候上又转为寒冷了,多数植物也枯萎了,泉水也冻结了,许多小生物又重新蛰伏躲藏起来,停止活动了,整个自然界中的许多生命现象,好像藏伏起来一样。春温春生;夏热夏长;秋凉秋收;冬寒冬藏,是一年四季的各自独有的特点。但是,他们实质上却又是一个不可截然划分的整体。因为只有有了春温、春生;才有夏热、夏长,才有秋凉、秋收;才有冬寒、冬藏。《内经》谓“夫气之生,与其化衰盛异也。寒暑温凉盛衰之用,其在四维。故阳之动,始于温,盛与暑;阴之动,始于清,盛于寒。春夏秋冬,各差其分。故《大要》曰:彼春之暖,为夏之暑,彼秋之忿,为冬之怒,谨按四维,斥侯皆归,其终可见,其始可知”(《素问•至真要大论篇》)。明确地指出,这四个季节的变化是连续的,是在原有基础之上发生发展起来的,没有温热,也无所谓寒冷,没有生长,也无所谓收藏,也就无所谓第二年的再生长。正因为四季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所以才会有温热寒凉,生长收藏的消长进退变化,正因为有了温热寒凉,生长收藏的消长进退变化,所以才产生了生命,有了生命也才可能正常的发育和成长。


(二)六气一体

“六气”其含义之一就是自然界中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气候,空气流动就是风,气候寒冷就是寒,气候炎热就是暑或火,气候潮湿就是湿,气候干燥就是燥。这六种气候,基本上是在一年四季气候消长进退变化中产生出来的,所以这六种气候也是自然界应该有的正常现象。而且直接影响着生物的成长和变化,缺一不可。如果没有风,万物就不能萌芽生长,没有暑和火,万物就不能欣欣向荣;没有湿,万物就得不到正常的滋润,没有燥,自然环境就会过度潮湿,没有寒,万物就不能得到闭藏和安静,就会影响到来年的再生再长。《内经》说“燥以干之,暑以蒸之,风以动之,湿以润之,寒以坚之,火以温之”(《素问•五运行大论篇》)。明确地说明了六气虽然是由于自然界气候变化所产生,各有特点,但是它们之间是互相作用的、互相调节的,因为自然界中有了六气的变化,所以才有一年四季的温、热、寒、凉和生长收藏的消长进退,因为有六气的变化,所以自然界的气候才有可能互相调节以利万物的正常发育生长,并使整个自然界气候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三)万物一体

天地间万物,古人认为不是孤立而存在的,自然界中任何物与物之间,都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并依靠这个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而产生新的变化。西周末年史伯就曾说过“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国语•郑语》)。春秋时代的齐国的晏婴也说过,“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专一,谁能听之”(《左传》)昭公二十年,这里所说的“和”,简单地说,就是两种以上不同的事物的协调和统一。“以他平他”的“他”就是指各种事物或一个事物的各个方面的本身,“以他平他”就是指两个“他”互相作用,协调统一,也就是“和”,如果没有各种事物或一个事物的各个方面相互作用,则自然界或自然界中的某一种事物便不能够产生正常的变化或出现应有的效果。以饮食为例,如果没有各方面的互相作用,这个饮食便做不好或者根本都做不出来。所谓“以水济水,谁能食之。”以音乐来说,没有音律协调,也就成不了一个乐曲,所谓“若琴瑟之专一,谁能听之。”这也就是所谓:“以同裨同,尽乃弃矣”。这种物与物之间的关系,普遍地存在于自然界之中。《内经》说:“万物并至,不可胜量,虚实吟,敢问其方?歧伯曰:木得金而伐,火得水而灭,土得木而达,金得火而缺,水得土而绝,万物尽然,不可胜竭”(《素问•宝命全形论篇》)。这就是说这种物与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之中。于此可见,古人从生活实践中确实是已经认识到天地万物之间,它们是彼此密切相关的,是互相依存、互相制约、万物一体的。这是古人通过当时的生产斗争,在当时的农牧业、手工业生产技术知识及其对当时人们生活和生产中所不可缺少的如金、木、水、火、土等几种物质性质比较深入观察和了解的基础上,对客观世界物质的概括。


(四)成败倚伏生乎动

天地是一体的,四时六气是一体的,万物是一体的,但是这个一体,中医学认为绝对不是静止的一体,而是在不断运动变化中形成,《内经》谓:“成败倚伏生乎动,动而不已,则变作矣”(《素问•六微旨大论篇》)。自然界怎样在运动呢?《内经》中也说得很明确:“帝曰:动静何如?歧伯曰:上者右行,下者左行,左右周天,余而复会也。”“帝曰:冯乎?歧伯曰:大气举之也”(《素问•五运行大论篇》)。这段话如加以翻译也就是说:“自然界是怎样运动呢?那就是人所居住的地,并不是固定不动的,它是悬挂在太虚之中,同时是不断地自右而上,上下的在转动着,自然界中一切变化,都是由于运动而产生。所以《内经》又说“动静相召,上下相临,阴阳相错,而变由生也”(《素问•天元大论篇》)。没有运动便没有变化,没有生命,因此这个运动是不断的,连续的,永无休止的,所以《内经》上又说:“帝曰:有期乎?歧伯曰:不生不化,静之期也。……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老壮死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素问•六微旨大论篇》)。看来,中医学不但认识到了整个自然界是一个整体,而且同时也认识到了自然界的一切变化也都是在不断运动中形成。

相逢相识相干系,千里鹅毛锁君心.-静听你心声

大道统摄小道,正道主导旁道,以中华魂为纽带,结交朋友,吸引各行业人才,讨论工业信息化条件下的中华文化自己的新路径.

取名:网耕之家.

QQ群号:45573238

高山仰止疑无路==浩海弥深果有容

「 支持乌有之乡!」

乌有之乡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乌有之乡 责任编辑:heji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再说掩耳盗铃
  2. 湖北石锋|让“个人崇拜"论见鬼去吧!
  3. 胡锡进硬怼平原公子,这释放了什么信号?
  4. 简评苏俄知识分子的厄运
  5. 李克勤|“深切缅怀毛主席,您永远的学生王光美”:刘少奇的妻子晚年的说法做法意味深长
  6. 美国加州大火烧出了房地产金融骗局
  7. 人民公社的废除和农村生育率下降
  8. 奴颜婢膝的学生与急眼了的老师
  9. 郭松民 | 也说“沪爷撑起一片天”
  10. 特朗普夺岛,剑指中国?
  1. “深水区”背后的阶级较量,撕裂利益集团!
  2. 大萧条的时代特征:历史在重演
  3. 央媒的反腐片的确“惊艳”,可有谁想看续集?
  4. 疯狂从老百姓口袋里掏钱,发现的时候已经怨声载道了!
  5. 张勤德|广大民众在“总危机爆发期”的新觉醒 ——试答多位好友尖锐和有价值的提问
  6. 到底谁“封建”?
  7. 两个草包经济学家:向松祚、许小年
  8. “当年明月”的病:其实是中国人的通病
  9. 该来的还是来了,润美殖人被遣返,资产被没收,美吹群秒变美帝批判大会
  10. 掩耳盗铃及其他
  1. 辽宁王忠新:必须直面“先富论”的“十大痛点”
  2. 刘教授的问题在哪
  3. 季羡林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4. 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认为“颠倒历史”的“右倾翻案风”,是否存在?
  5. 历数阿萨德罪状,触目惊心!
  6. 陈中华:如果全面私有化,就没革命的必要
  7. 到底谁不实事求是?——读《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与《毛泽东年谱》有感
  8. 我们还等什么?
  9. 孔庆东|做毛主席的好战士,敢于战斗,善于战斗——纪念毛主席诞辰131年韶山讲话
  10. 他不是群众
  1. 车间主任焦裕禄
  2. 地图未开疆,后院先失火
  3. “深水区”背后的阶级较量,撕裂利益集团!
  4. “当年明月”的病:其实是中国人的通病
  5. 何涤宙:一位长征功臣的历史湮没之谜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确“惊艳”,可有谁想看续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