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运动”喊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毛泽东赞赏“五四运动”,毛泽东也批判过孔子,是不是孔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罪人?是不是孔子就该进历史博物馆了?是不是孔子的全部思想都不适合现代社会了?不是!
“五四运动”的主题一是反对帝国主义,二是反对封建主义。后者实际上是反对封建统治者极其政治行径,目的是推翻封建统治,重新建立人民拥护的国家。
打倒“孔家店”并不是打倒孔子本身或孔子创造的文化,而是打倒变异了的孔子或变异了的孔子的文化。虽然孔子变异了,但封建统治者仍然打着“孔孟之道”的旗帜欺骗人民,麻醉人民,而实际不顾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干着腐败的勾当,为了自己的利益,拼命榨取人民的血汗。这样的封建统治者已经背离了人民,成了人民的公敌。所经营的“孔子店”是“挂羊头,卖狗肉”的“店”了。羊肉的味道很美,很多人都喜欢,狗肉很不干净,令绝大多数人犯胃逆。这样的“店”自然应该被砸碎。
毛泽东有两句名言:“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这就是毛泽东对待文化的基本态度。对孔子等儒家的文化,毛泽东也是这样,他是采取的“吸收其精华,剔除其糟粕”的方法;不完全否定,也不完全肯定,与时偕行,适合今天的就取之,不适合今天的就舍之。
许多事例表明,毛泽东内心不仅不排斥孔子、孟子等儒家,而且对他们很崇拜,从孔孟等儒家中吸取了丰富的人格精神营养和分析社会及对待、处理问题的方法。
人们都知道,毛泽东有两个女儿,一个叫李敏,一个叫李讷。有文化的人会给子女取一个有美好含义的名。这个美好的名很多都有典有据。“敏”和“讷”就来源孔子的话。《论语·学而》:“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又《论语·里仁》:“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里面“敏”的意思是说,一个人办事要精明、干练、主动、敏捷、果断、干脆、快速、准确,相反的是不要懒散拖踏、木讷呆滞。“讷”的意思是说,一个人说话要谨慎。不要口无遮拦,想说啥就说啥。话语出口之前要想一想自己说出的话是否有语言方面的毛病,是否有事理逻辑方面的毛病,是否会伤害他人,是否判断事物的观点有误,等等。特别在社会交往过程中,说话一定要“讷于言”。俗语云:“守口如瓶”、“谨开口,慢开言。”说得虽有些过头,但也是告诫人们“祸从口出”,谨慎一些好!毛泽东将“敏”与“讷”作为自己血脉延续的名,不可谓不欣赏孔子的话,不可谓不爱孔子。我想,毛泽东不仅仅希望女儿做到“敏”与“讷”,也是他自己在实践中的座右铭。
毛泽东自幼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熏陶,对孔子的研究很深,从具体言行到道德论,其底端已达到孔子的最高哲学观“中庸之道”。毛泽东并不否定“中庸”,他在1939年《致张闻天》的信中指出:“‘过犹不及’,是两条路线斗争的方法,是重要思想方法之一。一切哲学,一切思想,一切日常生活,都要作两条战线斗争,去肯定事物与概念的相对安定的质。”又说:“‘过’即是‘左’的东西,‘不及’即是右的东西。依照现在我们的观点说来,过与不及指一定事物在时间与空间中运动,当其发展到一定状态时,应从量的关系上找出与确定其一定的质,这就是‘中’或‘中庸’,或‘时中’。说这个事物已经不是这种状态而进到别种状态了,这就是别一种质,就是‘过’或‘左’倾了。说这个事物还停止在原来状态并无发展,这是老的事物,是概念停滞,是守旧顽固,是右倾,是‘不及’。”他最后说:中庸“是孔子的一大发现,一大功绩,是哲学的重要范畴,值得很好地解释一番。”(《毛泽东书信选集》145——147页)姑且不论毛泽东对中庸的阐释是否把握了精义,但至少可以说明证明他对孔子作了一番研究。
毛泽东对儒家精神的吸收不仅仅是世界观和方法论,而且在人格铸造和政治管理方面也效法儒家大理。孔子认为,“知、仁、勇”三者具备是最完善的道德修养,“三军可以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仕不可以不弘毅。”毛泽东不仅“知”,而且是大知;不仅“仁”,而且是大仁;不仅“勇”,而且是大勇。毛泽东的知识和智慧哪个不佩服呢!这岂不是大知?毛泽东的“博施于民而救众”,让太多的穷苦人翻身,这岂不是大仁?毛泽东在青年时代便奋起造不平世界的反,岂不是大勇!在勇方面,毛泽东特别从孟子里的血液中吸取了精神力量。孟子对于黑暗的世界,怀着强烈的愤慨和反叛之义之情。只要是暴君,他就是十恶不赦的敌人;只要是十恶不赦的敌人,就可以和必须将他推翻、打倒。反孔人士们,毛泽东不正是有这样的美好人格吗?
一个“民”字,一个“正”,是孔子、孟子政治人格的核心。搞政治管理的不为民,政治必然腐败,社会必然两极分化,社会秩序必然混乱。为“民”的政治家也有两种,一种是真,一种是假。毛泽东绝对是真为民的,虽然他有时有急于求成的思想,但这是好心啦,与歪着人心损害群众的利益完全不同啊。为民首先要正心。正心就要把自己的心摆到天底下,摆到群众的眼前,让天老爷瞧瞧,让群众看看,是真为民还是假为民。毛泽东给子女们留下了多少物质遗产呢?现在的一些高级领导中的腐败分子,在毛泽东面前真是一撮粪土啊。搞腐败的管理者谈得上为民吗?谈得上心正吗?谈得上公正吗?在这方面,毛泽东没有愧对圣人和先贤。如果中华民族的这段政治史不这样记载的话,那么,历史家就会受到天理的谴责。
「 支持乌有之乡!」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公众号
